厚积而薄发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ming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视积累”已经成了语文新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就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总目标中又要求在阅读方面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然后在各阶段目标中再对此加以具体化,导向是很明确的。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就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会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就学不好语文。
  一名教师,在课改中,该做些什么呢?
  一、转变教学观念,走出“重理解轻积累,重课堂轻课外”的误区
  现代课程理论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明确基础教育是公民教育,教育要为大众提供必需的语言、知识和价值观的课程,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所以非常强调课程对未来公民的适用性。学生在语文教育中要获得最基本的东西是什么?首先当然应该是语文积累,是对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积累。这些积累是一个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不具备就谈不上有发展机会。这意味着学生通过学习语文课程,要达到对祖国的语言文字有一定的理解、感悟、鉴赏、记忆的水平。在传统的教育中,我们过分强调“文本教育”,宣传“课堂教育”,而忽视了语文学习者作为学习主体的需求。
  因此,我们要重新认识文本,要改变教科书是唯一教学内容的狭隘认识。我们要认识到教学资源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而且生生不息。语文课不应再把理解内容、灌输思想作为教学中心,而应给积累腾出足够的时间。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应该让学生在感受语言文字的时候,有兴趣、有意识地积累语言文字,让学生的收获在积累中丰满起来。
  二、引导学生爱读、善读、乐读,把积累落到实处
  崔峦老师说过:“教师的‘导’主要体现在激发兴趣,使学生爱学;营造氛围,使学生投入地学;给足时间,使每个学生扎扎实实地学;适当开展合作学习,使学生在探究中互相启发,互动地学;根据学情加以引导,使学生有目的、有层次、有实效地学。”在引导学生积累方面也可以这样做:
  1.以兴趣为导向,让学生有积累的欲望
  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爱读书的品质,就要从兴趣做起。营造氛围是培养兴趣的一个有效途径,授课时,我常根据课型特点,或介绍资料,或背诵相关诗文,而后告诉学生老师的知识来自于丰富的课外积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黑板上,我还开辟了“每日佳作推荐栏”,课前或课后引导学生读读。班级的四壁也常粘贴着学生自己写的或搜集到的文章,整个班级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气息。长期的耳濡目染,使学生爱上了读书,也有了积累的欲望。
  2.以摘抄和背诵为手段,把积累落到实处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看过的书时常如浮光掠影,为了留下读书的印象,摘抄和背诵就必不可少。尤其是背诵,它可以把语言材料储存于我们的大脑,成为终生的营养。它们将在我们需要的时候被激活,产生综合效应,有利于我们接受和表达能力的整体提高。对于学生的背诵,我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方法,从一句名言、歇后语开始,到古诗词、喜欢的段落及喜欢的文章。这样的背诵训练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记忆力,也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语言营养。同时,我时常开展读书交流会,让学生把摘抄的内容在小组内品评交流或定期汇报自己背诵的内容,评出最佳“读书小博士”等奖,使学生乐于摘抄,乐于积累。
  3.以小学阶段为基础,做好积累的长期性工作
  学习是终生的事,阅读也是伴随着人的一生的。我要求学生每夜临睡前翻看几页书,培养持之以恒的精神,同时也让学生养成终生阅读的习惯,让学生在阅读中充分享受到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中所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乐趣。
  三、拓宽语文学习渠道,遨游广阔天地,落实语文的归处
  我们应重视积累的重要性,但我们也不能局限在语言和文化积累上,还应关注生活积累,要跳出“小语文”的习惯思维。因为语文还包含了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关注等更大范畴的内涵,所以我们要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语文课程标准》在拓展语文学习途径这一方面作了很好的提示:教学环境要“信息化” “生活化”。传统的语言学习只重视课本,忽视了母语学习的特殊性。
  其实,语文学习无处不在。《语文课程标准》单列一章,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举例的资源达21种之多,此外还特别指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国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因此,我们应让学生跳出教师的“看护”,甩掉依赖的“拐杖”,走出狭隘的小教室,从社会大课堂中去主动获取为我所用的语文知识,从而让语文学习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影视作品、音乐戏剧、看球聊天、购物逛街、休闲上网乃至美食品茗,都蕴涵着语文教学的内容。挣脱课本、课堂的束缚,以学生感兴趣的、能有效提高语文能力的语文材料及不拘一格的学习方法来打破旧的程式化的框框,从而使学生主动获得有用的知识,实在地提高语文素养。
  当然,积累的最终归处是运用。只有让学生在运用中感受到积累带来的成功体验,他们才会投入更大的热情去积累。当学生的习作成了范文,当投稿成功时或者为学校设计了优秀广告语,为爸妈写好产品推销等等,这些语言运用的成功例子说明学生的语言积累正在由量变转为质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在逐渐提高。
  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要从重理解的误区走出,要从课堂延伸到课外,要让积累成为我们语文教学中一个新的亮点。
其他文献
韵文,讲究韵律的文学体裁,用韵律格式写成的文章,指有韵的文体,与散文相对,如诗、赋、词、曲、现代的诗歌等。在小学语文教材里韵文以古诗词、现代诗、民谣、儿歌等形式呈现。这一类型文章的主要特点就是内容上高度凝练,讲究韵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意味。  韵文类文章最有代表性的是古典诗词。古诗词是我国文学殿堂里最宝贵、最璀璨的明珠。《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了小学阶段学生应背诵的古诗词篇目共计
语文是丰富丰盈的,它的“身体”里有许多宝藏:形象美、神韵美、空灵美、朴拙美、理趣美……它寓理于情、寓教于乐、润物无声,激发我们的兴趣,提升我们做人的品位和境界,使我们产生情感共鸣,在审美愉悦中主动变得美丽。可现在有的课堂,文本被老师分析得支离破碎,没有美感可言。  名师的课堂值得我们借鉴,如窦桂梅老师的没有“围场”的课堂,和孩子们围坐一圈,柏拉图式的谈话,闲闲地叙,淡淡地笑——漫谈、朗读、解句、拓
苏教版五年级下学期《月光启蒙》是一篇淳朴优美、感情真挚的散文。作者孙友田回忆了童年时,在夏夜美妙的月光下,院子里干草堆旁,母亲搂着“我”唱歌谣、讲神话故事和猜谜语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养育和启蒙之恩的美好追忆。  诗意的月光下,母亲搂着“我”,唱着动听的歌谣, “我”忘却了夏夜的燥热,沉醉在美妙的歌声中,让“我”充分感受亲人们对家乡、对生活的情感;嫦娥奔月、牛郎织女……一个个优美的神话故事,
童年是一个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的生命阶段,但是目前的教育状况令人不容乐观:老师为了追求平均分,为学生加班加点,却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家长为了孩子能考高分,家里所有的事全包了,让孩子只知道索取而不知道付出。就这样,“累坏”了家长,“压坏”了老师,“宠坏”了孩子。孩子心中刚刚萌发的爱的火焰,被老师和家长无情地扑灭了,而我们往往会责备现在的孩子唯我独尊。其实,爱的教育要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
《长正方体表面积》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内容,在观察课堂及与执教老师的交谈中,发现教师在执教此课时会有如下困惑。  例题:教材P17练习四的第1题(如图)。  对于此题,教师在教学时通常会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在教学完例题后再来完成,二是开门见山地先解决再教学例题。两种方式各有其可取性,前者倾向于培养学生独立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后者考虑到能求每个面面积是正确计算表面积的前提,为新知学习作了能力的铺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进行,各种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涌现,众多的一线教师及教育专家都在寻找一种更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贯彻素质教育。随着“兴趣教学法”“学案教学法”“活动单导学法”等学习方法的试用及成功,我们发现,好的教学方法都是以挖掘学习主体的学习潜能,发挥主体的积极作用为前提的,这同传统的“以讲促学”的教学模式大相径庭。新时期,我们必须以新的教学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要勤于学习,敢于尝试。笔者从事
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珍珠泉》吗?那珍珠泉里有珍珠吗?为什么?  生:没有。是因为珍珠里喷出的水珠,像珍珠一样美。  师:今天,我们来读一读《同步阅读》中关于我们安徽的珍珠泉。这里的珍珠泉怎么样呢?  (生读题《寿县的珍珠泉》)  师:请你们自由读文章。读的时候,希望能找出好词、佳句,并说说你的理解。  生:边读边画。  师:读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1:寿县的珍珠
用明媚的色彩成就艺术的笔触,无论是淋漓尽致的挥洒铺陈,還是抽象或具象的描绘,都是新的灵感绘成的春之风尚。
观摩过多次《天鹅的故事》的公开教学,每堂课几乎都有这一幕:学生沉浸在老天鹅的壮举中,铿锵有力地读着,有的甚至还用双手模仿老天鹅在桌面上拍打,在“克噜——克哩——”的叫声中体验震撼。每当此时,我都会自问:孩子们的激情点燃了,声音抬高了,小手拍红了……这就算好课吗?《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学习,令我醍醐灌顶,修订稿把语文课程的特质聚焦在“语言文字运用”上,凸显了“实践性”和“综合性”。像以上
【案例背景】  1.我校数学县级课题——如何培养高年级学生预习的习惯。学生通过预习,对书上的例题有所了解,初步感受了正比例。  2.正比例概念抽象难懂,大多数学生学完后,只是机械地模仿,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3.书后练习出现这样一道习题: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只能照葫芦画瓢,不能理解应用。  【案例描述】  (课件出示金字塔的图片)这是什么图片?  请同学们自己默读这段文字:  众所周知,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