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 学会表达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读和写的关系是输入和输出关系,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教学中,如果强调写而忽视了读,写就会陷入盲目性,写者会江郎才尽;但如果强调读而忽视了写,读也会失去有效的巩固和检验机会,读者会眼高手低。因此,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写的有机结合,“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才能更好地落实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一课程目标。
  [关键词]
  读写结合;“仿写”;“创生”;“迁移”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任务做了清晰的阐释:“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这个界定一语道明了语文课程的根本任務——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崔峦教授曾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从语言文字入手,把握文本内容,体会情感而得意;更要关注语言形式、表达方法而得言。叶圣陶先生也曾说:“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阅读得其方,写作之能力亦即随而增长。”读和写的关系是输入和输出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教学中,如果强调写而忽视了读,写就会陷入盲目性,写者会江郎才尽;但如果强调读而忽视了写,读也会失去有效的巩固和检验机会,读者会眼高手低。因此,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写的有机结合,“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才能更好地落实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一课程目标。
  那么,怎样在读写结合上花大的气力,使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实现教学中“加强读写有机结合,落实语言文字运用”呢?在人教版课标本五年级阅读教学中,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一、选准“仿写”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例子”意味着隐含规律,“例子”意味着一种示范。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小学生不仅需要模仿,而且善于模仿。仿写符合小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已成为读写结合的重要形式之一。
  (一)模仿经典句式,积累好词佳句
  教材中的选文基本上是一些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是学生语言学习的范本。对文章中作家个性化言语的品味,除了结合语境细细揣摩之外,还可以进行仿写。例如,《慈母情深》一文中有这样的几句话:“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这几句话是由一个个特写镜头与一声声“我的母亲”的惊叹组成的,具有极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教学时,笔者首先引导孩子们发现文中有相同特点的另一句:“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立刻又陷入了忙碌。”通过细细品读,对比揣摩,孩子们感受到作者连用3个“我的母亲”和4个“立刻”后句子语气加重,能更好地表示“我”对母亲怀念、敬爱等情感。接着,笔者设计如下仿写练习。
  (1)根据《钓鱼的启示》第三自然段的内容,仿写一个语段,体现作者钓到大鲈鱼时的心情。
  (2)根据《珍珠鸟》的课文内容,仿写一个语段,体现作者对珍珠鸟的感情。
  (3)运用这种多次连用一个词语或短语的排比句式,写一写生活中的一个情景。
  前两题是课文语境下的仿写,第(3)题引导学生运用此语言形式去表现生活,抒发情感。这样多种情境的仿写句子并置在一起,由浅入深,从课内到课外,言语形式的表达效果得到充分的彰显,学生较好地学习了语言文字运用。
  (二)练写精美段落,学习构思妙点
  言语形式的仿写除了句式仿写,还有段落仿写。例如,《新型玻璃》一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课文前5个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介绍每种新型玻璃时都是先讲特点,再讲用途。二是特别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衔接过渡,且富于变化。尤其是第一自然段的表达更加富有特色:运用故事开头增加了说明文的生动性,一下子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接着,作者揭示故事的答案,引出新型玻璃的名称和特点;最后用“可以……可以……可以……可以……”的排比句式介绍它的用途。教学中,笔者先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你最想发明什么玻璃?它的名称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和用途?”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我请孩子们模仿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巧妙构思,写一种自己最想发明的玻璃,如净化空气玻璃、太阳能玻璃等。
  句段仿写的理想状态为:初仿不脱离课文语境,在课文语境中进行言语实践,深化文本理解与言语感悟;再迁移到课外,以所仿句式、段式表现生活情景,达到运用的目的。大量的形式仿写构成了意义集合,有利于学生把握语言运用的本质和规律,从而较好地培养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二、用巧劲“创生”
  王荣生教授在其专著《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中指出:“教学内容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创造的。”“语文教学内容既包括对课程内容的执行,也包括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对课程内容的创生。”笔者认为:教师在创生教学内容时,应当加强读写两方面的结合,从而落实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一课程目标。
  (一)破译语言表达密码,领悟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要先引领学生通过阅读理解,领悟和挖掘出语言表达方法,再重点训练语言运用的能力,然后进行方法迁移运用,学生即可逐渐学会表达。一篇课文会有多种写作方法,教师应依据课文特色和学生年段特点,筛选最值得本班学生学习和运用的表达方法。如《再见了,亲人》一课,可引导学生体会前3个自然段表情达意的特点。这3个自然段都是以祈使句开头,以反问句结尾,中间部分是志愿军深情地回忆、叙述。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让学生把祈使句、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再体会其效果,学生不难感受到作者的表达更深情、动人。笔者在第二课时教学中这样引导:“既然是话别,就应该是双方的,此时此刻,朝鲜人民会说什么呢?如果你是大娘、小金花、大嫂,你会怎样话别志愿军呢?请仿照课文的结构写一段向志愿军告别的话。”这一课的练笔,教师凭借课文留下的语言空白,引导学生变换角色,根据志愿军怎样说,推测朝鲜人民会怎样说,学着课文特有的表达,再现当时话别的动人情境。这样,原先仅仅是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话别,就变成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的互相话别,文章的主题得以升华。更重要的是孩子们领悟了本课特有的表达方法。这样的读写结合是一种对文本的拓展,“拓”的是文本深藏着的情感意蕴,“展”的是文本包裹着的言语表达内涵。   (二)创设语言运用情境,尝试运用
  叶圣陶认为,“任何能力的形成,一要得其道,二要经常训练,训练成了习惯,才算有了能力。”从“能理解”到“会运用”是消极语言向积极语言的转化,是学会运用语言的一道重要关卡。怎样突破呢?让学生经历一个尝试运用的环节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例如,《学会看病》一文中母亲的复杂心理刻画得细致入微,十分真切。为了让学生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从理解向运用转化,可在学文中设计练笔:如果你就是文中的儿子,当时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呢?请展开想象,仿照作者的写法,写一写儿子的心理活动。在尝试运用后,让孩子们以书信的方式给家长、老师或好朋友写一封信,写一写自己平时不方便表达的心里话,注意把自己心里的想法写清楚。书信的形式使感情的抒发更加淋漓尽致,学生在抒写的同时定能流露出自己心底的情愫,尝试运用了课文中学到的心理描写的方法。
  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教学中,教师找准学生身心发展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有创意地、独立自主地运用所学的言语表达,才能把发展学生思维和语言训练表达结合起来,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搭好台“迁移”
  语文学习的过程,从实质上是获取语言运用的过程。语文教学,只有走进文本,才能让学生学到别人的语言运用经验;只有走出文本,才能让学生内化、迁移别人的语言运用经验。
  例如,在教学《与象共舞》一课时,笔者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学生紧扣课题思考、交流,如果这是一篇命题作文,你重点会写什么?赵丽宏先生的构思跟我们一样吗?接着,孩子们根据自主学习卡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修改、完善自主学习卡,引导学生发现并运用规律:本文每个自然段都有一个明确的表明该段主要意思的中心句,而且都放在这一段的开头,这是非常典型的先概述再具体叙述的方式。通过交流,我们发现,只有第五自然段生动地叙述了与大象“共舞”的内容。然后提问: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前4个自然段与题目有没有联系?孩子们带着疑问,默读第五自然段。因为侧重于写作本位,所以笔者重点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形式,理解它的表达方式。抓住大象跳舞的4个动作,在反复涵咏、比较品评中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感受语言与音乐一样的节奏美。抓住一个“拥”字,置身情境之中,学生不难体会人们对大象的喜爱,大象对人们的信任。此时,对题目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与象共舞”不仅有和大象一起跳舞的意思,更有和大象亲密无间、和谐相处的内涵。此时,回过头去再来看课文的前4个自然段,原来,文章的一字一句无一不在写“与象共舞”。这样的写法叫作“一语双关”。最后, 围绕“学习语言运用”这一核心理念,笔者抓住“与××共舞”这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对学生进行思维拓展训练:与________共舞(如与雪共舞、与蝶共舞等),让学生感悟到这种形式表达的是人与人、人与事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的一种亲密无间的情感与和谐的氛围。可设计小练笔:选择一个你心中与之共舞的对象,把你与××共舞的故事写下来,最好用上先概述、后具体叙述的表达方法。
  学生语言运用等语文能力的形成,主要靠语言实践。教师的教学流程应经历“阅读理解——领悟方法——尝试运用——独立运用”几个步骤。阅读教学中,教师搭建迁移运用的平台,引导学生依据这几个步骤经常练习,就能逐步掌握“语言文字运用”的奥秘,形成“言语运用”的表达技能,才能让“得言又得意”这朵鲜花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姿。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而读与写的完美结合,常常能事半功倍。全面的教学目标观告诉我们,教师不仅要关注文本“写什么”,更应着力于“怎样写”。笔者认为,教师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内容的同时,应重点关注这样的内容是用怎样的方式表达出来的,将“感悟内容”与“学习语言、揣摩表达”有机结合,将“学习表达”与“运用表达”巧妙融合,在这样读写的有机结合过程中,学习语言、感悟语言、习得语言的规律,进而使学生形成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3]葉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责任编辑:符 洁)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地理学科提出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基本要求。针对学生在地理实践力方面存在的问题,以“热力环流”教学设计为例,通过设计不同的教学环节,促进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地理实践力的达成。  [关键词]  高中地理;地理实践力;教学设计;热力环流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构建以地理核心素养为主导的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精选
[摘 要]  时事热点指的是距离现在比较近的某个时期出现的社会热点问题。时事热点与生活息息相关,同时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事件以及时政新闻。把时事热点结合到英语教学当中,可以对高中英语课堂结构进行优化,同时提高教学效果。具体可从结合时事导入、时事词汇扩充、创设时事情境、积累时事素材四个方面开展教学。  [关键词]  高中英语;时事热点;教学形式;教学内容  高中英语教学正在进入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
[摘 要] 学校责任教育以“八爱”系列教育为核心内容,按照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进行设计,立足学校文化建设、家长学校、星级平安校园建设、完善学校课程体系四个切入点来实施,搭建质疑释疑课堂、乡村少年宫、班级自主管理、主题班队会、社会实践五个平台,采取多种切实可行的方式和评价标准来具体实施,以达到“培养负责任之中国人”的育人目标。  [关键词] 责任教育;核心素养;基本做法  责任是道德的核心,是素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55~56页  [教学目标]  1.学生在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与加法结合律,能运用它们进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学生在探索发现加法运算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比较与发现、抽象与概括、归纳与类比等能力,以及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运用意识与符号意识。  3.学生在参与探究的过程中,形成独立思考的意识与习惯,从而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感受到学
[背景]  在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中存在着种种不良现象,其主要表现为:教师未能根据学生实际设计问题,课堂提问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部分教师的问题设计或课堂提问针对性不强,未能围绕学生的疑点设问和提问,在教学时临时发问,或随口发问,或随处发问,课堂提问效率较低;部分教师的教学仍然以讲授为主,用教的过程代替了学生学的过程,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偏低;多数教师没有留给学生思考、
师:出示一组幻灯片[有同底版的照片、物体和三角形、多边形等]  师:观察这几组图案、图形,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形状一样、大小相同的。  [教师同时进行着动画演示]  师:像具有这样一些特点的图形,如果进行适当的移动就会完全重合的。我们给它们一个专用名称,叫什么好呢?  【评述】: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新学知识的兴趣。”一个“叫什么好呢?”的提问,一下子就拉近了师
[摘 要]“真学课堂”反映了求真务实、回归原点的价值追求,它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分层走位”教学目标直接指向让“真学”发生,通过创设合适的课堂环境,让全体学生参加可选择的学习,真正实现了学生学习的个性化,确保了教学的有效性。以“氧气”教学片段为例,从导学案的编制和课堂操作等方面,对“分层走位”教学做一些有益的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初中化学;真学课堂;分层走位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国民经
[摘 要]  综观现在的语文课堂,很多教师在意识上已经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维,也试图以这样的思维指导教学行为。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管是家常课或是公开课,“以教定学、教师演主角的内容分析式课堂”依然根深蒂固地存在。要在语文课堂上真正实现“以生为本”,教师需从词语教学、概括内容、迁移训练和拓展延伸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  以生为本;积累运用;拓展延伸  要想实现纯正有效的“生本课堂”,教
[摘 要]  化学史是对化学科学的形成、产生和发展及其演变规律的反映,是人类在漫长的社会实践中对化学知识系统的、历史的描述。现行的教材中编排了不少化学史实,而当今教学却忽略这一重要资源。本文以苏教版必修Ⅰ教材为例,介绍如何用好化学史,让化学史更好地发挥作用。  [关键词]  应用现状;教材分布;使用策略  一、问题提出  (一)化学史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令人堪忧  教师对化学史知之甚少。调查
[摘 要]  微课这一新概念作为信息化教育时代出现的新生事物,不但受到越来越多教育专家、学者的关注,而且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运用中,也推进了语文教学改革及教育实践的创新。从实际教学的应用角度出发,通过《雨巷》的微课教学设计,探索微课的概念及其在教学设计中渗透出的教学价值、作用。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微课;《雨巷》  微课是一种以微视频为主、多种教学资源构成的课程,它在教学应用实践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