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适合21世纪需要的人才,而小学语文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责无旁贷地肩负着实施、推进素质教育的重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呢?我在语文教学中探索出以下几种途径。
关键词:语文教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课程改革给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搭建了一个学习、探究、展示的平台。如果教师再用老观念去教授语文,那无疑将扼杀课程改革那鲜活的生命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一、彻底转变传统单纯的教和学的思想观念
大家都知道,传统的教学观念是:“我教你学”和“我叫你学”。老師根据教学大纲所提出的内容,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与之相应的考试手段是利用题目来检验学生对知识记忆的程度,这种教学观念和模式往往使少数学生成为有升学希望的“尖子”生,而使大多数学生成了“陪读”或“陪考”生。显然这不附合面向全体、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思想。在思维发展的道路上,则局限于课本和老师规定的范围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今,我们一定要明确,现在进入课堂,是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让其乐意学习、积极主动地学习。老师不是如何把自己所把握的东西倾倒给学生,而是帮助学生如何自己去获取知识,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交给学生一把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
二、彻底转变传统单纯的教和学的方式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说:“不到(学生)想发愤学习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学生)想说又不知怎么说的时候不去指导他怎样表达。”可见,一代教育宗师早就主张学在前,教在后,先学后教。因此,我们在课堂上,首先要改变原来那种教师唱独角戏的方式,把时间留给学生自学,教师重在发现学生不懂的地方,鼓励学生之间开展积极的讨论,让学生做学习的真正主人。其次是确立学习的目标,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学习目标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学生就会围绕目标自己动手、动口、动脑,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则引导学生通过自学、思考、讨论、合作等方法,摒弃错误,发现真理,进而完成由感性熟悉向理性熟悉的转化。第三,教师要重视学法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由于知识储量有限,生活阅历较浅,思维发展尚未成熟,因此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学法指导。让学生由“想学”过渡到“会学”,把握正确的自学方法,并逐渐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学生的自学能力自然就会得到提高。
教学方式的转变还应体现在课堂精讲和精练上。学生通过自学后起点绝对不会是零,我们为什么要从零开始教呢?因此我们精讲的标准应为:讲学生自学不会的地方、讲问题分析的思路、讲学习的方式方法、讲解题的技巧规律等。精练则是根据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选择习题,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分出梯度层次,这样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品偿到成功的喜悦,不再出现低水平学生束手无策、高水平学生感到平淡无奇的局面。只有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其能力才能得到锻练和提高。
三、彻底转变传统的师生角色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处于“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师道尊严”反映了这种情况下的师生关系为教师是权威,学生处于从属和绝对服从的地位,体现在教学中老师重在研究自己如何传授知识,很少考虑学生自身的情况,学生爱不爱学、能不能学会、接受能力相差悬殊等这些因素教师考虑很少,所以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在威严的老师面前,不愿积极主动的动口、动手、动脑,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改变旧的师生关系,建立正确的、和谐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首先,要加强师生情感交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的道理我们都很明白。课堂教学既是知识信息传递反馈的过程,也是复杂的人际交往过程。良好的教学环境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并以此为中介来促进智力活动的进行和个性的发展。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对个体的认知过程具有组织和瓦解的作用,它能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课堂行为,并微妙地影响和改变其学习质量。因此,教师要树立新型的师生观,努力建立平等、和谐、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对于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偏常”行为,教师应该宽容、理性地对待,要以赏识、激励为主,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一切为鼓励学生服务,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向往。
其次,要使课堂教学有滋有味、生动活泼,激发学习爱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很有道理。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深厚的爱好。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的熟悉倾向,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推动力,是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语言、教学行为的趣味性和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可以采用猜谜语、讲故事、做游戏、创悬念、编歌谣、变换小角色、小组竞赛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教师要始终记住自已的任务是为学生服务、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帮手,因此老师应为激发学生学习做充足细致的预备。课堂上,教师应本着“遵重个性、体现差异、激发活力、促进发展”的原则,对不同学生提出适宜其发展的不同要求,引导学生充分发展他们的优势,还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广阔天空。
四、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贵在坚持,要做到持之以恒,循序渐进。要做到逐步引导,长期坚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次进行,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2、自主学习不是自由学习,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自学方法,该放则放,该收则收,不能放任自流,活而不乱。
“教”是为了“不教”,“教”的唯一目的是促进学生“学”,教会学生“学”。我相信只要我们语文教师转变观念,有意识地在课堂控制中运用各种策略,培养学生勇于发现、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的能力,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就能勃发出勃勃生机,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良好而坚实的基础。
总之,只要我们彻底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就能在课堂上充分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毛璐.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8(25)
[2]王帅.探讨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文教资料.2017(21)
[3]于剑.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29)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大化县七百弄乡戈从村小学)
关键词:语文教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课程改革给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搭建了一个学习、探究、展示的平台。如果教师再用老观念去教授语文,那无疑将扼杀课程改革那鲜活的生命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一、彻底转变传统单纯的教和学的思想观念
大家都知道,传统的教学观念是:“我教你学”和“我叫你学”。老師根据教学大纲所提出的内容,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与之相应的考试手段是利用题目来检验学生对知识记忆的程度,这种教学观念和模式往往使少数学生成为有升学希望的“尖子”生,而使大多数学生成了“陪读”或“陪考”生。显然这不附合面向全体、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思想。在思维发展的道路上,则局限于课本和老师规定的范围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今,我们一定要明确,现在进入课堂,是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让其乐意学习、积极主动地学习。老师不是如何把自己所把握的东西倾倒给学生,而是帮助学生如何自己去获取知识,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交给学生一把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
二、彻底转变传统单纯的教和学的方式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说:“不到(学生)想发愤学习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学生)想说又不知怎么说的时候不去指导他怎样表达。”可见,一代教育宗师早就主张学在前,教在后,先学后教。因此,我们在课堂上,首先要改变原来那种教师唱独角戏的方式,把时间留给学生自学,教师重在发现学生不懂的地方,鼓励学生之间开展积极的讨论,让学生做学习的真正主人。其次是确立学习的目标,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学习目标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学生就会围绕目标自己动手、动口、动脑,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则引导学生通过自学、思考、讨论、合作等方法,摒弃错误,发现真理,进而完成由感性熟悉向理性熟悉的转化。第三,教师要重视学法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由于知识储量有限,生活阅历较浅,思维发展尚未成熟,因此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学法指导。让学生由“想学”过渡到“会学”,把握正确的自学方法,并逐渐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学生的自学能力自然就会得到提高。
教学方式的转变还应体现在课堂精讲和精练上。学生通过自学后起点绝对不会是零,我们为什么要从零开始教呢?因此我们精讲的标准应为:讲学生自学不会的地方、讲问题分析的思路、讲学习的方式方法、讲解题的技巧规律等。精练则是根据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选择习题,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分出梯度层次,这样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品偿到成功的喜悦,不再出现低水平学生束手无策、高水平学生感到平淡无奇的局面。只有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其能力才能得到锻练和提高。
三、彻底转变传统的师生角色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处于“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师道尊严”反映了这种情况下的师生关系为教师是权威,学生处于从属和绝对服从的地位,体现在教学中老师重在研究自己如何传授知识,很少考虑学生自身的情况,学生爱不爱学、能不能学会、接受能力相差悬殊等这些因素教师考虑很少,所以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在威严的老师面前,不愿积极主动的动口、动手、动脑,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改变旧的师生关系,建立正确的、和谐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首先,要加强师生情感交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的道理我们都很明白。课堂教学既是知识信息传递反馈的过程,也是复杂的人际交往过程。良好的教学环境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并以此为中介来促进智力活动的进行和个性的发展。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对个体的认知过程具有组织和瓦解的作用,它能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课堂行为,并微妙地影响和改变其学习质量。因此,教师要树立新型的师生观,努力建立平等、和谐、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对于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偏常”行为,教师应该宽容、理性地对待,要以赏识、激励为主,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一切为鼓励学生服务,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向往。
其次,要使课堂教学有滋有味、生动活泼,激发学习爱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很有道理。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深厚的爱好。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的熟悉倾向,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推动力,是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语言、教学行为的趣味性和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可以采用猜谜语、讲故事、做游戏、创悬念、编歌谣、变换小角色、小组竞赛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教师要始终记住自已的任务是为学生服务、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帮手,因此老师应为激发学生学习做充足细致的预备。课堂上,教师应本着“遵重个性、体现差异、激发活力、促进发展”的原则,对不同学生提出适宜其发展的不同要求,引导学生充分发展他们的优势,还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广阔天空。
四、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贵在坚持,要做到持之以恒,循序渐进。要做到逐步引导,长期坚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次进行,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2、自主学习不是自由学习,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自学方法,该放则放,该收则收,不能放任自流,活而不乱。
“教”是为了“不教”,“教”的唯一目的是促进学生“学”,教会学生“学”。我相信只要我们语文教师转变观念,有意识地在课堂控制中运用各种策略,培养学生勇于发现、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的能力,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就能勃发出勃勃生机,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良好而坚实的基础。
总之,只要我们彻底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就能在课堂上充分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毛璐.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8(25)
[2]王帅.探讨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文教资料.2017(21)
[3]于剑.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29)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大化县七百弄乡戈从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