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教育的价值

来源 :江西教育·管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shuiged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育价值的确立,是优化学校教育行为的前提
  
  某地电视台曾经报道了这样一个事例,一所中学为了防止某位学生在课堂捣乱,让他单独在一间教室自习。该生家长认为学校的做法对孩子造成了无法估量的伤害。这件事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某小学面对问题学生王某严重影响其他学生学习的情况,和学生家长进行了协商,采用了单独授课,针对性教育的策略,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成功地转化了这名学生。学校的做法受到了家长的欢迎,得到了当地教育局的表彰和推广。
  为什么两种相似的行为,产生的结果却有天壤之别呢?
  那是因为“我们(学校)的首要任务就是明确学校教育的目的”。“学校教育的基本价值根植于作为整体生活的价值之中。”《优化学校教育》的作者克里夫·贝克告诉我们,正确的价值观是提升教育行为的准则。从上例可见,同样的个别化教学,同样地面对问题学生,狭隘的价值观带来的是伤害,容纳的价值观带来的是喜悦。
  可能有的老师认为,自己只要教好书就足够了,教育的价值观是专家、领导思考的事情。贝克认为,“(价值观)并未超过普通成人和孩子的能力,实际上他们每天都成功解决了成百甚至上千的价值观问题。”的确,我们在教育生活中常常会接触到各种相似的情况:分层教学与校中校、快慢班的设置之间孰是孰非,分数排名的做法与差异教学之间谁对谁错,精细化管理和束缚教师创造力之间如何取舍,填鸭式教学和讲授法之间是谁有理,惩戒教育和教学惩罚能否划上等号……教育似乎是非常脆弱的事情,稍不留神可能真理就变成了谬误。几乎相似的做法,在正确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常常能够产生教育的增值,反之,可能会出现教育的贬值。
  那么,教育价值的源头在哪里呢?贝克认为树立“把学校教育与整体生活的需要联系起来是极为重要的”,教育的价值观就是人类的价值观。汶川地震中为保护学生而牺牲的谭千秋老师,用生命告诉了我们什么是教育的价值观。扎根乡村教育的冯朝辉老师,用32年的默默奉献告诉我们什么是教育的价值观。江苏省特级教师庄杏珍用 “课品如人品”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是教育的价值观。笔者明白了,这就是人生观,就是生命观,也就是教育的价值观。
  
  二、教育价值观是在多方协商中体现的
  
  那么教育的价值观究竟在哪里呢?
  “……无论现在和将来,学校都应该增进学生和其他社会成员的幸福……学校应该在减少学校内部和社会不适当的不平等形式方面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学生)他们的幸福应该是我们关心的核心问题;同样重视价值观的学校……并真正满足学生的需要。”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幸福,并间接地促进家长和其他成人的幸福……‘其他成人’的一个关键群体是教师……”
  “学校应该在多大程度上接受家长和其他成人的需要以及他们表达出来的愿望的影响呢?在这方面他们有哪些权利呢?”
  贝克从学校、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多个角度分析了教育的价值观,认为“平等是教育的一个主要目标”。这种平等是相对的,其根本目的在于“增进人类的幸福”。贝克设想了“平等”的课程和人际关系,认为学校应该合理整合课程,促进群体之间的对话和交流。
  笔者不禁用作者的观点来审视自己的教学生活:贝克认为教师应该介入到校内外生活中去。可是当学校要求写管理论文时,笔者总认为那是领导的事情,与自己毫无关系,把自己的权责局限在三尺讲台上。贝克认为教师应该是“知识分子”。但是笔者却比较反感教育科研,认为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而不是“作家”“科学家”,无形中把自己等同于“教书匠”。贝克认为教师应该更加尊重学生。可是笔者发现自己在课堂上的提问——“同学们都喜爱这幅画吗?”“喜爱!”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让笔者感到,这种尊重其实是一种假象。贝克认为学生和教师都应该找到教育的幸福感。可是笔者常常被琐碎的工作蒙住了双眼,教育的价值观逐渐淡漠……总之,职业的幸福感正在消退。贝克认为,学生的课程应该注重整合,可是笔者发现随着课程的增多,教师、学生正在把课程的功能进行分解,学生的“减负”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在比较中,笔者感到了自己教育价值观的缺失,一种价值的需要被唤醒起来。
  贝克先生用犀利的文笔敲响了教育价值的“警钟”,使笔者感到,合理的教育价值观是师生幸福所在,是教育意义所在。
  
  三、反思学校教育价值的现状
  
  贝克先生从约束、灌输、宗教、种族主义、性别主义和阶层偏见等几个方面对学校教育价值进行了透视,他的许多观点对于我国的教育现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贝克认为,4岁以下的儿童应该采用约束的方法,10岁以后,孩子明显具有自我教育的能力和动机,一定程度的约束力量在学校中是不可避免的。这对当前课程改革中,学校给予学生太多的自由和权利,导致教育的绝对开放,例如某些学校(幼儿园)过早实施双语教学,开设性教育课程,实施研究性学习……就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笔者反观自己的校园,可能各方的价值观不如西方那样多样,可是随着经济发展,课程改革的深入,有两种价值观值得我们反思。
  一种是专家的价值观。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新的课程理念、方法、组织形式不断丰富着我们的校园生活,其中高校的专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们占据着充分的话语权。但是这些专家往往和中小学教学生活有一定的差距,他们的一些价值观,正如贝克先生评价杜威的理论那样,是正确却有些空洞。另外专家和学生、教师和家长之间缺少真正意义上的平等的对话,所以他们之间的价值观很难转化,甚至出现了不协调的状况。
  另一种是阶层的价值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外来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所在的小学,其中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来自外地,本地区有子弟学校7所,阶层之间的教育目的、条件、需要都存在着差异,教育公平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主要问题,这也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新的问题和动向。
  面对这两种新的价值观,需要我们教师主动地去发现、去理解、去影响它们,形成多方共享的教育价值观。
  
  四、教育价值观带领我们走向未来
  
  贝克还设想了学校教育价值的新方向,从道德教育和价值教育、宗教教育和精神教育、政治教育和全球教育等方面谈了未来的教育。
  贝克认为道德教育是价值教育的一种手段,灵性教育(例如悟性、整合、好奇、爱、勇敢等)是价值教育的重要途径,政治教育和全球教育是教育价值超越个人、走向社会的重要渠道。
  笔者认为,建立一种未来的教育价值观便于我们把握教育的本质,树立教育的理想。当我们的教育在面对职业教育和生活教育、公民教育和精英教育、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功利教育和自由教育的抉择面前,我们教师常常会因为某些家长的要求、某些社会的舆论、某些学校的考评,而患上了“近视眼”,甚至使我们丧失了目标感。但是如果把这些观点放在生活的多样、人性的丰满、社会的进步面前,教育的伟大和渺小是会立即“现形”的。这时我们的心胸会更大,眼界会更广,教育的行为也会更加富有智慧。
  也许有人认为未来的价值观是不可预知的,古罗马的教育价值观和近现代的教育价值观就是迥然不同的。但是,不可否认这两者之间某些教育价值是有联系的,例如勇敢、纪律等等。贝克也认为,“教育的目的与其说是‘天注定’,还不如说是逐渐在人类的渴望和追求中显现出来的”。笔者相信,只要人类的理性存在,我们的理想存在,未来的教育价值观必将更加美好、更加合理。
  合上《优化学校教育》一书,笔者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宁静,我想,这可能是我的心中留下了一颗名叫“教育价值”的种子吧!◆(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市盛泽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一、全省2009年教育改革发展向前迈了一大步    这一年,根据中央的部署,我们深入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各大中小学校紧扣教育实际,突出实践特色,做好“结合”文章,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教育改革发展的各个方面,贯彻落实到学校教书育人的各个方面,努力使教育更加符合学生成长规律,使学生更加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使学校更加符合人民群众
期刊
巍巍文峰可以作证,是一辈辈杏坛执鞭人的清贫坚守,岁月一甲子,沧海桑田,古郡石阳教育大发展;滔滔赣水永远铭记,是一代代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开拓,弹指一挥间,覆地翻天,新城吉水校貌展新颜。  抚今追昔,我们怎么能够忘记,建国初期,是一批批返乡的知识青年和党政机关的年青干部,为了党的教育事业,毅然奔赴乡村,住进阴暗破旧的祠堂内,开始艰辛的执教生活。由于他们的无私付出,吉水的教育由1949年的仅有初级中学一所
期刊
后进生,主要表现在思想品德或学习成绩落后。转化后进生,教师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和复杂的教育工作。其中,班主任与后进生谈话的效果,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谈话效果的好与坏,直接影响整个教育转化工作的成败。因此,与后进生谈话要选择适当的时机,才能取得谈话的最佳效果,达到教育转化后进生的预期目的。    一、在学生有进步时进行谈话    选择这一时机进行谈话,正好迎合学生大都渴望被肯定的心理倾向。后进生尤
期刊
临川区第二小学建校于1978年,31年来,全体教职工本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的理念,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指导思想,真抓实干,不断更新办学理念,逐步把学校办学水平推向新高度。  学校在德育工作中做到“三有两化一结合”。“三有”即有计划、有队伍、有制度;“两化”即教育经常化、形式多样化;“一结合”即学校与家庭、社会相结合。在这样良好的育人环境下,一批批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先后有朱宏、杨达
期刊
瑞金,江西省东南边陲的一个小县城。80年前,毛泽东、朱德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的主力部队从井冈山转战赣南来到这里。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宣告成立,瑞金成为“赤色的首都”,成为全国苏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从1929年到1934年,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苏区一共存续了5年零8个月。1934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临时中央政府等机关随部分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
期刊
初次约见徐文根,是在他那简陋得可以称得上寒酸的校长办公室里,差不多等了近半个小时直到下课铃响,他才匆匆从教室赶了过来,一见面就解释说他还安排有一节课,呆会还得回教室上课。在徐文根眼里,上课永远排在第一位,他似乎对教学有一种特别的钟情与热爱。从跨出师范校门到又走进校门,从普通的小学教师到一校之长,弹指间,21年的韶华青春就在粉笔的唰唰声中悄悄地流逝。回首这么多年的教学生涯,他最大的感受是欣慰和自豪。
期刊
今天,是一节新授课,讲台上的我热情洋溢,下面却有两位学生在眉飞色舞窃窃私语——这是我最不愿遭遇的尴尬,师生的这两种状态就像两条平行线,他们各自向前,看似互不干扰,可做教师的却不愿是其中的一条。  另一条线的出发点是张涛,他是我班的“篮球王子”,我冷眼观察,他的神情很陶醉,话题想必也一定与篮球有关,我想大声呵斥,可立刻又止住了——我知道,这孩子虽不爱学习,可自尊心很强,碰撞不一定会有好效果的。环视教
期刊
60年,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史上不过是短暂的一瞬。然而,社会主义新中国成长的60年,却深刻而迅速地改变了中国、发展了中国、强大了中国。“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的30年,是教育事业大发展、大改革、大跨越的时期。同全国一样,江西教育事业的园地里,响彻着改革的春雷,沐浴着政策的春风,把握着发展的机遇,浸润着耕耘的心血,收获着桃李的芬芳,孕育着美好的前景!回眸60年奋
期刊
“这学生太顽皮了,真是无可救药。”  说这话的老师一定是一脸的无奈,因为很多老师面对顽皮的学生一般都束手无策。  我也曾遇到过这样的学生——软硬不吃,让人非常头痛。有一名女生,第一次见面竟然给我“惊艳”的感觉:穿衣引领潮流,发型紧跟时尚,脸上永远是漫不经心的笑。  从第一眼看到她的红头发起,我就把她列为重点“监管”对象。一个学期下来,她表面上安分了,不再那么张扬。没想到有一天她又来了一个“惊人之举
期刊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我一直喜欢这首歌,喜欢那优美的旋律,喜欢那朴实的歌词,而最向往的就是那最朴实、最无华的愿望。  任何一颗心都曾有过自己最初、最浪漫的梦想,或梦想有个最爱的人,风花雪月一直到慢慢变老;或梦想有份称心的工作,开心惬意每一天……可是当我选择了教师这份职业后,似乎所有的梦想都在渐渐离我远去。即使拥有最爱的人,可现实生活中又哪来那么多风花雪月呢?虽然有份称心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