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荫权:为政者埋怨传媒好比水手埋怨大海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港的确很幸运,有一群敢于发问的记者、一片朝气勃勃的传媒景象。本地现有约50份日报和800份期刊,约100家国际传媒机构落户香港。新闻、资讯自由流通,是香港成功的一大基石,是这个亚洲国际都会极为重要的资产。美国总统杰弗逊曾说,若要美国在有政府没报纸、或有报纸没政府之间取舍,他会毫不犹疑选择报纸,杰弗逊不用面对这抉择,我们也不。在香港,我们有一个坚决维护资讯自由流通的政府。
  身在政府,我们十分关心涉及香港的报道,本地和海外的都不会忽视。每天早上我们翻阅剪报,讨论报章电台怎样报道、评论热门话题。每天对香港的观感,都有新的体会。
  本地新闻报道最能影响市民对政府和施政成效的观感。尖刻批评总是比锦上添花多,但在任何地方,政府与“第四等级”(新闻界)之间的关系自是如此。
  身为政治领袖,接受批评,还有偶尔一点赞美,是工作的一部分。为政者埋怨传媒,好比水手埋怨大海。如果受不了带盐的海水扑面的刺痛,那么一开始便不该跑上甲板。
  身在政府,我们必须正视批判性和建设性的意见。因为这些意见会建构成市民对施政的观感评价。我不是说施政要完全听从民意,但制定政策必须顾及民意。
  外国媒体通常采用较全面手法,从环球角度报道香港事,着眼于各项政策、措施如何影响香港在亚洲、在中国的独特地位。有的深入检视香港经济政策及表现,有的深入检视可能影响公民各项权利和自由的政策——其中当然包括新闻自由。外国记者密切留意香港法制是否完好无损,特别关注我们的政治发展,监察“一国”与“两制”的分界会否变得模糊。再者,近年外国媒体提醒了我们,香港想成为亚洲国际都会,就要以实力赢取这个衔头。我们愿意虚心聆听。
  今年,海外传媒对香港的报道显著增加。自年初至今,根据我们的统计,关于香港的报道逾5700宗,而去年同期只有4500宗,跃升了25%。
  报道的数量和内容,塑造了海外对香港的观感。我相信1997年前确有一种看法,指香港回归后不会再有新闻价值,不会再受到注视。结果香港却仍然发生不少新闻,例如禽流感、亚洲金融风暴、港府入市干预——你们已忘却的——经济衰退、政制发展、游行示威、“SARS”疫症等,都让香港受到广泛注视。
  (节选自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8月24日在外国记者俱乐部午餐会上的致辞)
  (原载《南方都市报》2005年9月6日)
其他文献
当今社会,瞬息万变,频频发生的突发事件,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和新闻界竞争的焦点。  6月22日,一艘停泊在乌拉圭蒙得维的亚港的乌克兰渔船发生失火事故,船上15名河南籍船员6人生还,9人遇难。一条新华社播发的简短新闻引起《河南日报》的高度关注。  6月23日晚,《河南日报》夜班值班领导肖建中得悉此事,迅速向总编辑朱夏炎汇报,朱总立即指示:事关多名河南籍船员生命安全,党报要给予高度重视。要迅速派记者了解
期刊
这是一次新闻策划——  2005年6月29日至7月22日,河南日报记者张鲜明、李建峰,香港文汇报记者徐志敏等,受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委派,为了宣传河南人而进行一次新闻的“万里长征”。  他们从郑州出发,经陕西、甘肃,到青海、西藏,往返行程一万多公里,接触和采访了数百个不同阶层的河南人,发回图文稿件20组。这组系列报道,用图文的形式讲述了青藏高原上的河南人创业和奉献的故事。这些稿件在河南日报和河南报业网
期刊
《民生大参考》是河南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在频道开播三年后,通过对频道资产存量的盘活和资源的重新配置,结合媒体市场运行环境,全力打造的新型新闻资讯栏目。栏目以“民生新闻”为主打,提出“百姓无小事,民生大参考”的节目核心理念。  《民生大参考》2004年1月1日与公众见面。一个星期以后,通过收视率和社会反响即反映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百姓无小事,民生大参考”迅即形成社会流行语,民生话题很快成为郑州街头巷尾
期刊
版面是读者透视报纸的第一扇窗户,凭借对新闻内容的布局安排,传达出报纸对新闻事件的立场和态度,因此,版面是报纸个性和风格的最直观表现。  版面分类繁多,以综合性报纸为例,大体上有要闻版、经济版、科技版、政教版、法制版、时政版、文化生活版等。若以各种不同类型的报纸细分起来,版面的类别更多,少则4个版,多则数十个版。但不论版面多少,目前多数报纸大都采取的是编稿、组版“一条龙”的编辑组版法。实践证明,由于
期刊
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出现,企业新闻工作者如何把握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这就要求企业新闻工作者要加强自身素养,能敏锐地从现实生活中捕捉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写出具有指导意义的新闻作品。一个优秀的企业新闻工作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    一、带头做到“七要”,提高自身素养    一是要明确工作定位,充分认识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党在意识形
期刊
讣闻报道是一个重要的新闻品种。在西方,讣闻是几乎所有报纸的家常菜。除了时政新闻之外,讣闻报道深受西方报纸读者的喜爱。例如英国的《每日电讯报》讣闻版(Obituaries)刊登的讣闻报道每年都会结集出版,非常畅销。中国自古对讣闻就很重视,其文体形式主要是哀辞、祭文、碑志等。例如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欧阳修的《祭石曼卿文》以及袁枚的《祭妹文》都是传世佳作。20世纪初的中国报章(例如《申报》和《大公报》
期刊
2005年7月15日,《河南日报》刊出长篇人物通讯《和你在一起——记当代孝子张尚昀》,新浪、网易、搜狐、腾讯、人民网等各大网站竞相在首页予以转载。网友们阅读此文激动、落泪,纷纷表示“生子当如张尚昀”,“当代孝子张尚昀的事迹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净化着社会的空气”,“河南人,好样的!”……  到9月初,在百度引擎上键入“张尚昀”,可搜到相关网页约15600个,而其中绝大多数转载的是我们撰写的《和你在一起
期刊
记者:《楚天都市报》创刊至今,以一个日发行百万份大报的姿态傲立于世。在这个品牌塑造的道路上,《楚天都市报》始终以丰富和厚重的文化含量,在社会重大转型和文化重大变迁的契合点上再现都市生活的变化。在人们的印象中,好像都市报都是少有“文化”的,《楚天都市报》始终用文化夯实办报的基础,这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   蔡华东:文化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标志,是社会文明的尺度,先进文化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所谓“武汉
期刊
作为广播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播剧曾经有过辉煌,曾经拥有众多的听众。然而,随着媒体激烈的竞争,广播剧听众市场有明显萎缩。但是,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中央电台及不少兄弟省市电台的广播剧却有相当的发展,学习他们的做法和经验,联系河南广播剧创作发展的实际,研究探索广播剧的生存之道,这对于重新振兴广播剧市场,大有必要,很有意义。  应当说,这些年来,河南电台的广播剧也有一定发展。这首先得益于思想的不断解放,
期刊
重大题材是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事件,是现实生活中人们关注的焦点、热点、兴奋点,是“新闻大战”的必争之地。媒体做好重大题材报道,不但能把握住宣传报道的良机,满足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渴求,更对塑造媒体形象、争取受众和广告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长期以来受主客观条件限制,地方媒体的重大题材报道表现不尽如人意,在报道力度、体裁、时效等方面常常陷入“千报一面”的误区。  4月26日到5月3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