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政府会计制度也与时俱进,与经济管理模式相适应。从 2019年开始,新政府会计制度进行全面实施和应用,相对于以前制度,有重大变化和创新,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有很大影响,也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将从改革意义和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影响方面展开具体分析。
关键词: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一、引言
为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的现代财政制度,新政府会计制度采用了“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的会计核算模式。 “适度分离”就是指政府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职能、决算报告与财务报告职能的适度分离,是对政府会计主体预算执行信息与财务信息的综合反映,主要体现在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双功能、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双基础、财务报告和决算报告双报告上。而“相互衔接”指的是两者会计要素相互协调补充,共同反映政府会计主体的预算执行信息和财务信息,体现在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进行平行记账和财务报表与预算会计报表之间存在着勾稽关系。
相对于以前会计制度,这些改变与创新对财务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也带来新的机遇,可以进一步促使行政事业单位完善组织管理结构,完善预算管理制度,规范单位各项财务活动。
二、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意义
(一)统一了各行政事业单位制度
新政府会计制度整合了行政单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内容,包括医院和学校等都统一使用新制度。在财务会计核算中采用权责发生制,与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相同。从2018年开始,我省在从上至下逐步进行机构改革,将行政职能和公益职能分开来,推进政事分开,政企分开,不断深化改革,明确职能。在此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撤销、合并、分立等活动。新政府会计制度在机构改革的重要关头,起到了关键作用,为单位之间的撤、并、立等活动提供了财务支撑,共同的账务处理方式,为之后的财务管理活动减少了很多障碍和壁垒。新政府会计制度是我国会计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发展方向,具有重大的创新和突破,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二)创新了平行记账法,规范了财务活动
平行記账,顾名思义,是单位在账务处理时既有财务会计核算又有预算会计核算,对于预算管理的资金收支业务,运用财务会计核算,同时进行预算会计核算;对于不涉及资金收支的业务,只进行财务会计核算。新政府会计制度中,财务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这次记账方法是新鲜事物,对于财务管理人员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从中不难发现,很多科目设置与企业会计核算相似,所以我们可以借鉴企业会计核算方法,做出对比,会更好理解。同时也可以借鉴企业财务管理方式方法,也许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做好财务基础工作,资产管理,收入管理,成本费用管理,详细的报告分析,有效利用会计电算化等等。
两种核算方法有利于反映财务信息和预算信息,具有双重功能,为使用者更加清晰、全面展现财务数据信息,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供了便利条件。新制度有利于更好监督财务事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变得透明,贪腐问题就会得到有效遏制。
(三)吸收和整合了基建会计
旧政府会计制度基建会计单独记账,数据结果并入单位大账。新政府会计制度取消了基建会计专门核算,而是把它作为一个单独的业务活动,在单位财务核算中一并做账,不再单独设置账套,使基建业务核算更加简单、合理,这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更加完整。
(四)提高了预算会计的功能
新政府会计制度把科目和核算内容进行了调整和优化,完善了预算会计功能,为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提供更加准确数据信息。预算会计设置了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采用收付实现制;将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均纳入预算会计核算范围,增加了“债务预算收入”、“债务还本支出”、“投资支出”等。新政府会计制度加大了预算会计单独核算,强化了政府预算管理的重要地位,有利于避免旧制度下存在的虚列预算收支的问题。新制度下的预算会计,能够更好贯彻落实《预算法》,准确反映预算收支情况,满足行政事业单位的预决算管理的现实需要。
(五)强化了财务会计功能
新制度下的财务会计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对各项事务进行的核算。会计科目发生了很大变化。增加了收入和费用两个财务会计要素,应收款项和应付款项的核算内容,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核算内容,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的成本确认,要求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计提折旧或摊销,提取坏账准备,新增预计负债、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等会计科目。在政府会计核算中强化了财务会计功能,反映和监督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状况、运行状况和现金流量状况。对于资产管理、负债管理、编制政府财务报告、准确反映财务状况和运行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新制度奠定了一个崭新的财务基础,财务核算和管理也会更加完善,更加有章可循。
(六)完善了报表体系和结构,增强了实用性
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报表体系分为预算会计报表和财务报表两大类。两个报表相互分离,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从不同角度提供数据信息。预算会计报表是编制部门决算报表的基础,由预算收入表、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和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支出表组成,反映预算收支情况。财务报表是反映财务状况的报表,由会计报表和附注构成,会计报表由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净资产变动表和现金流量表组成。两套报表构成了财务管理的重要基础。新政度的报表体系,有利于全面反映单位财务信息和预算执行信息,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公开,为单位决策提供了更加准确的数据分析,增强了实用性。
三、新制度下如何加强和改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一)完善财务管理制度,适应权责发生制内在要求
由于新政府会计制度引入了权责发生制,要求在当期反映当期的业务活动,标准是以取得收款权利付款责任作为记录收入或费用的依据,区分于收付实现制下的以货币收支时间点作为依据。权责发生制解决收入和费用何时予以确认及确认多少的问题,有利于正确反映费用水平和盈亏状况,反映特定会计期间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这就要求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对单位内部各部门的责任和义务进行明确,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规范各项财务活动。比如:当期的收入要及时与财务人员联系,取得凭据,及时确认收入;应该在当期发生的费用,各部门准确上报归集核算;新制度增设了“待摊费用”“预提费用”“长期待摊费用”,在财务管理流程上,严格按照要求入账,并有相关手续。相关负责人尽职尽责,共同适应新会计制度要求,做好衔接工作。
(二)进一步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完善评价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作为拨财政收支管理的第一步,是开展各项工作,维持单位日常运转的根本,要深刻认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在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后,更要加强预算管理,明确预算流程,选择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加强预算监管和培训,普及预算的预警作用。有效利用财务会计数据,使预算收支更加准确合理,更加客观的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活动进行动态监管和评价。
完善预算评价考核机制,采用责任制的管理方法,加强预算执行力度。制订完善的绩效考核办法以及奖惩措施,增强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参与预算管理的积极性,增强责任心,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并且跟踪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做出分析情况说明,为下年度的预算编制提供科学依据。
(三)做好固定資产的一系列衔接管理工作
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变化较大,从核算范围到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处置和清查都发生很大变化。固定资产账务处理中涉及到预算资金的部分,以“平行记账”的核算方法取代了“双分录”的核算方法。还增设了“资产处置费用”科目专门核算转销的被处理财产的价值和财产处理的净支出。将“累计折旧”科目更名为“固定资产累计折旧”。从而使虚提折旧变为实提折旧,也就是计提折旧时根据用途要计入当期费用或者相关资产成本。
这些固定资产的一系列变化,都要求财务人员做好衔接管理,从固定资产购进、使用到处置都要进行优化和完善。从固定资产的管理流程上,让相关部门充分配合,保证手续齐全,按新会计制度办事,做好过渡管理。同时,对信息系统进行优化升级,也是做好固定资产的一个前提,对于固定资产数量过,金额大的单位,通过固定资产模块进行核算和管理会事半功倍,充分发挥出权责发生制方式固定资产核算的优势,更好管理单位的固定资产。
(四)加强培训力度,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这次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是全国性的,是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整体调整和规范,这就要求全国的行政事业单位财会人员都要认真学习,改变以前的做账模式和固有的思维方式,先学习理论知识,然后运用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将权责发生制、平行记账等精髓把握好。相关管理部门也要做好集中培训,让财务人员能够集中学习,交流,合力做好过渡期间的财务管理工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政府会计的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影响是深远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不仅可以优化资源配置,还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新制度下,需要不断的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完善评价机制,做好资产衔接管理,培养高素质人才,让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赵青. 邢台学院.政府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核算分析.
[2]向懿.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及其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分析[J].中国国际经济,2018,(12上):67.
[3]郝英俊.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下高效预算管理[J].中国国际经济,2018,(12上):85.
关键词: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一、引言
为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的现代财政制度,新政府会计制度采用了“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的会计核算模式。 “适度分离”就是指政府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职能、决算报告与财务报告职能的适度分离,是对政府会计主体预算执行信息与财务信息的综合反映,主要体现在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双功能、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双基础、财务报告和决算报告双报告上。而“相互衔接”指的是两者会计要素相互协调补充,共同反映政府会计主体的预算执行信息和财务信息,体现在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进行平行记账和财务报表与预算会计报表之间存在着勾稽关系。
相对于以前会计制度,这些改变与创新对财务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也带来新的机遇,可以进一步促使行政事业单位完善组织管理结构,完善预算管理制度,规范单位各项财务活动。
二、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意义
(一)统一了各行政事业单位制度
新政府会计制度整合了行政单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内容,包括医院和学校等都统一使用新制度。在财务会计核算中采用权责发生制,与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相同。从2018年开始,我省在从上至下逐步进行机构改革,将行政职能和公益职能分开来,推进政事分开,政企分开,不断深化改革,明确职能。在此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撤销、合并、分立等活动。新政府会计制度在机构改革的重要关头,起到了关键作用,为单位之间的撤、并、立等活动提供了财务支撑,共同的账务处理方式,为之后的财务管理活动减少了很多障碍和壁垒。新政府会计制度是我国会计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发展方向,具有重大的创新和突破,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二)创新了平行记账法,规范了财务活动
平行記账,顾名思义,是单位在账务处理时既有财务会计核算又有预算会计核算,对于预算管理的资金收支业务,运用财务会计核算,同时进行预算会计核算;对于不涉及资金收支的业务,只进行财务会计核算。新政府会计制度中,财务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这次记账方法是新鲜事物,对于财务管理人员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从中不难发现,很多科目设置与企业会计核算相似,所以我们可以借鉴企业会计核算方法,做出对比,会更好理解。同时也可以借鉴企业财务管理方式方法,也许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做好财务基础工作,资产管理,收入管理,成本费用管理,详细的报告分析,有效利用会计电算化等等。
两种核算方法有利于反映财务信息和预算信息,具有双重功能,为使用者更加清晰、全面展现财务数据信息,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供了便利条件。新制度有利于更好监督财务事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变得透明,贪腐问题就会得到有效遏制。
(三)吸收和整合了基建会计
旧政府会计制度基建会计单独记账,数据结果并入单位大账。新政府会计制度取消了基建会计专门核算,而是把它作为一个单独的业务活动,在单位财务核算中一并做账,不再单独设置账套,使基建业务核算更加简单、合理,这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更加完整。
(四)提高了预算会计的功能
新政府会计制度把科目和核算内容进行了调整和优化,完善了预算会计功能,为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提供更加准确数据信息。预算会计设置了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采用收付实现制;将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均纳入预算会计核算范围,增加了“债务预算收入”、“债务还本支出”、“投资支出”等。新政府会计制度加大了预算会计单独核算,强化了政府预算管理的重要地位,有利于避免旧制度下存在的虚列预算收支的问题。新制度下的预算会计,能够更好贯彻落实《预算法》,准确反映预算收支情况,满足行政事业单位的预决算管理的现实需要。
(五)强化了财务会计功能
新制度下的财务会计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对各项事务进行的核算。会计科目发生了很大变化。增加了收入和费用两个财务会计要素,应收款项和应付款项的核算内容,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核算内容,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的成本确认,要求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计提折旧或摊销,提取坏账准备,新增预计负债、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等会计科目。在政府会计核算中强化了财务会计功能,反映和监督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状况、运行状况和现金流量状况。对于资产管理、负债管理、编制政府财务报告、准确反映财务状况和运行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新制度奠定了一个崭新的财务基础,财务核算和管理也会更加完善,更加有章可循。
(六)完善了报表体系和结构,增强了实用性
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报表体系分为预算会计报表和财务报表两大类。两个报表相互分离,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从不同角度提供数据信息。预算会计报表是编制部门决算报表的基础,由预算收入表、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和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支出表组成,反映预算收支情况。财务报表是反映财务状况的报表,由会计报表和附注构成,会计报表由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净资产变动表和现金流量表组成。两套报表构成了财务管理的重要基础。新政度的报表体系,有利于全面反映单位财务信息和预算执行信息,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公开,为单位决策提供了更加准确的数据分析,增强了实用性。
三、新制度下如何加强和改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一)完善财务管理制度,适应权责发生制内在要求
由于新政府会计制度引入了权责发生制,要求在当期反映当期的业务活动,标准是以取得收款权利付款责任作为记录收入或费用的依据,区分于收付实现制下的以货币收支时间点作为依据。权责发生制解决收入和费用何时予以确认及确认多少的问题,有利于正确反映费用水平和盈亏状况,反映特定会计期间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这就要求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对单位内部各部门的责任和义务进行明确,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规范各项财务活动。比如:当期的收入要及时与财务人员联系,取得凭据,及时确认收入;应该在当期发生的费用,各部门准确上报归集核算;新制度增设了“待摊费用”“预提费用”“长期待摊费用”,在财务管理流程上,严格按照要求入账,并有相关手续。相关负责人尽职尽责,共同适应新会计制度要求,做好衔接工作。
(二)进一步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完善评价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作为拨财政收支管理的第一步,是开展各项工作,维持单位日常运转的根本,要深刻认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在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后,更要加强预算管理,明确预算流程,选择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加强预算监管和培训,普及预算的预警作用。有效利用财务会计数据,使预算收支更加准确合理,更加客观的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活动进行动态监管和评价。
完善预算评价考核机制,采用责任制的管理方法,加强预算执行力度。制订完善的绩效考核办法以及奖惩措施,增强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参与预算管理的积极性,增强责任心,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并且跟踪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做出分析情况说明,为下年度的预算编制提供科学依据。
(三)做好固定資产的一系列衔接管理工作
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变化较大,从核算范围到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处置和清查都发生很大变化。固定资产账务处理中涉及到预算资金的部分,以“平行记账”的核算方法取代了“双分录”的核算方法。还增设了“资产处置费用”科目专门核算转销的被处理财产的价值和财产处理的净支出。将“累计折旧”科目更名为“固定资产累计折旧”。从而使虚提折旧变为实提折旧,也就是计提折旧时根据用途要计入当期费用或者相关资产成本。
这些固定资产的一系列变化,都要求财务人员做好衔接管理,从固定资产购进、使用到处置都要进行优化和完善。从固定资产的管理流程上,让相关部门充分配合,保证手续齐全,按新会计制度办事,做好过渡管理。同时,对信息系统进行优化升级,也是做好固定资产的一个前提,对于固定资产数量过,金额大的单位,通过固定资产模块进行核算和管理会事半功倍,充分发挥出权责发生制方式固定资产核算的优势,更好管理单位的固定资产。
(四)加强培训力度,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这次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是全国性的,是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整体调整和规范,这就要求全国的行政事业单位财会人员都要认真学习,改变以前的做账模式和固有的思维方式,先学习理论知识,然后运用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将权责发生制、平行记账等精髓把握好。相关管理部门也要做好集中培训,让财务人员能够集中学习,交流,合力做好过渡期间的财务管理工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政府会计的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影响是深远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不仅可以优化资源配置,还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新制度下,需要不断的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完善评价机制,做好资产衔接管理,培养高素质人才,让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赵青. 邢台学院.政府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核算分析.
[2]向懿.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及其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分析[J].中国国际经济,2018,(12上):67.
[3]郝英俊.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下高效预算管理[J].中国国际经济,2018,(12上):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