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市场打造品牌的特殊性

来源 :管理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zi_l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个经典的实验,两种可乐,把标签撕掉让消费者喝,结果喜欢百事可乐的占51%,喜欢可口可乐的为44%;但是把标签保留在瓶子上,再让消费者喝,发现喜欢可口可乐的人(65%)会比百事可乐的人(23%)多得多。为什么会这样?第一次喝的是产品,第二次则受到品牌的影响,而品牌的影响改变了消费者的选择。产品是基本功,是品牌创建的基本前提;品牌是产品之外的附加值,打造品牌就是打造产品之外的附加值。
  这个“产品之外的附加值”如果用学术语言表达,可以称之为“基于顾客的品牌资产”(customer-based brand equity,CBBE),凯文·凯勒(Kevin L. Keller, 1993)把它定义为:消费者对品牌的知识(brand knowledge)引起的对该品牌营销的不同反应,也可以称之为消费者的“品牌关系质量”(brand relationship quality,BRQ)。后者使用了人际关系的借喻:人与品牌之间的关系和人际关系具有显著的相似性。因此,可以把“品牌作为关系伙伴”,来研究品牌和它的消费者之间的联结。这样,附加值的大小可以用消费者与品牌关系的类型、强弱、活跃度等来衡量。消费者对品牌的关系决定了他们对品牌的态度与行为。打造品牌,就是建立、提高和不断维护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关系质量。
  1994年,苏珊 · 福尼尔(Susan Fournier)把品牌关系质量(下面简称BRQ)定义为:作为一种基于顾客的品牌资产测量,反映消费者与品牌之间持续联结的强度和发展能力。她认为,由于总体评价测量几乎不能捕捉关系质量构念的丰富信息,因此,只有开发多成分(构面)的模型,把关系质量的来源具体化,才能够提供诊断的洞察力,满足管理目标的需求。在她的博士论文中,通过对人际关系概念的改造使之适合于品牌领域,并结合定性研究数据,提出BRQ由六个构面构成:行为依赖、依恋、亲密、爱与激情、个人承诺和伙伴质量。在之后的研究中,她对此六个构面略有修改,并得到了实证结果的支持。苏珊·福尼尔早期的实证研究已表明,高水平的多构面BRQ具有很好的关系维护和加强的结果,包括重复购买倾向、竞争性威胁的抵制、支持性的顾客反应(如肯定的口碑,品牌延伸品的适用和品牌犯规的容忍)等。这六个维度对企业的品牌经理有何意义?就是为品牌经理提供了打造品牌关系质量的六大方向和战略。
  但是,这个来自西方的BRQ模型是否完全适合中国呢?我们知道,中国作为极具市场潜力的新兴发展中国家,不仅存在着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的品牌消费历史和环境差异,而且还存在着影响品牌意义来源的文化价值差异。这需要我们开展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的本土化研究(indigenous perspective),在核心构念的研究上采用主位方法(emic approach),即从中国文化价值系统出发,探究研究构念的特殊性所在。这样的研究成果不但具有更强的解释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能对解决当地实际问题提供更切实有效的帮助。
  笔者多年前的博士论文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从中国本土社会心理出发建立了中国消费者-品牌关系质量(Chinese brand relationship quality,CBRQ)概念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发展了测量量表,它由六个构面组成:社会价值表达(Social Value Expression)、信任(Trust)、相互依赖(Interdependence)、真有与应有之情(Real and Assumed Emotions)、承诺(Commitment)和自我概念联结(Self-Concept Connection)。与苏珊·福尼尔的BRQ模型对比,出现了两个新的构面“社会价值表达”(可理解为“面子感”)、“真有与应有之情”。这揭示了在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中,消费者与品牌关系的特别之处,对于在中国市场中提升品牌强度具有特别的管理含意(见图1)。
  CBRQ模型具有良好的解释预测能力。例如,运用CBRQ模型,发现中国消费者愿意为品牌支付溢价(willingness to pay a price premium)的最重要因素是“社会价值表达”。而国外品牌与国产品牌相比,明显地具有更高的“社会价值表达”评价和溢价能力。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消费者不愿意为国产品牌支付溢价,以及国产品牌普遍采用低价竞争策略。CBRQ模型的学术贡献在于,验证了跨文化差异研究取向对于品牌资产测量的新贡献,这对于在发展中国家开展品牌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结论印证了谢贵枝(David K. Tse, 1996)的观点:中国消费者比西方消费者更重视品牌的社会价值。对大多数中国消费者来说,品牌的基本目的是社交。
  CBRQ模型揭示了与中国消费者建立品牌强度的基本途径,对如何在中国市场上创建强势品牌提供了六个构面的基本方向。对于企业来说,应用CBRQ模型可以探究品牌资产的来源,预测顾客态度和行为的可能变化。从长期来看,基于CBRQ模型的评价可以跟踪品牌健康状况的变化,制定合适的营销投入方案。此外,对于行业来说,应用CBRQ模型可以进行品牌竞争力评价和排序,为企业确定标杆赶超提供正确引导。在接下来的专栏中,笔者逐一介绍每一个构面的具体品牌策略。
其他文献
随着价格区间和产品品类的增多,中国本土市场的需求将日益分化,没有任何一个产品或品牌能够满足所有客户的需求。企业若想扩大市场覆盖范围或进一步渗透关键领域,就需要建立多品牌组合  多品牌运营已成趋势  百事可乐的纯果乐果汁中原本并不含果肉,但为了满足健康意识日益提高的客户群体,公司特地在果汁中添加了果肉;可口可乐则推出绿茶柠檬味雪碧。另外,两家公司都推出了一系列针对中国市场的新品牌,满足消费者对茶饮、
期刊
当今的中国不仅需要技术和资本,而且还非常需要将各种产业有机地结合起来的组织能力。  中国正在沸腾!在技术和资本的驱动下,劳动力大军为创造财富而昼夜奋斗,大江南北热火朝天。数以亿计的资金涌入上海、天津、深圳等沿海城市,那里既是本土企业生根发芽的热土,也是跨国公司投资建厂的圣地。钱的威力迷人而张扬,100万农民工支撑起深圳的经济传奇,300元月薪就足以让他们“在生产线上一坐十几个小时”,还承受着随时被
期刊
席卷全球的知识经济将继续对现代组织提出新的挑战,第三代管理学正在崛起。两代经典的管理体系——哈罗德 · 孔茨和斯蒂芬 · 罗宾斯所创造的——都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其主要目的是提升企业(尤其是工业企业)的运营效率和质量,并降低成本。所以,它们都是效率导向、崇尚资源、强调控制,其根本不足是对创新的忽视,以及相应对核心能力、知识管理、智力资本等概念的漠视。  第三代管理学的诞生背景可以从硬件与软性因素
期刊
1897年,在上海江西路德昌里,商务印书馆创办。初创时它只有两间小工房,几架陈旧机器,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作坊式印刷小厂,然而经历民国各阶段,商务印书馆发展成近代中国最大的民资出版企业,也是现代中国第一家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企业。在成就商务印书馆的所有因素中,其科学管理实践值得玩味。  在风雨飘摇的年代  1919年,五四前夕,胡适、陈独秀、鲁迅等一些受过西式教育的人发起了“反传统、反儒教、反文言”的新文
期刊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以任正非、柳传志为代表的一批有远见的企业家引领华为、联想等优秀企业走出国门,真正走出了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道路,实现了资源配置、市场运作的国际化。而进入新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企业家则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的全球化经营环境以及由此带来的巨大挑战  中国企业家的新挑战  我国企业在新中国建立之后的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运行在封闭的环境中,在这种经济体制条件下企业的原材料供
期刊
对于任何组织来说,做事的过程往往需要多人精诚合作,而成果的分享自然会涉及多方矛盾竞争。处理好合作做事与竞争分利的关系,关键在于识别竞争与合作的前提。从实践操作的角度看,竞争与合作是一体两面,破坏合作的前提自然会加剧竞争,有利于合作的策略自然会不利于竞争。如果将竞争与合作看成是一种工具,关键在于人们的目标是什么,想鼓励竞争以使个体更有压力感与进取心,或是想推动合作,以使整体更有凝聚力与团结性,针对不
期刊
GE开创和引领了6σ普及的浪潮,为企业追求质量和运营卓越提供了借鉴和标杆。该案例对GE以优化流程为主导的协同变革的实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介绍和剖析,为现代企业管理提供了一个非常生动有价值的参考案例。  GE实施以流程为主导的多种管理方法的协同和创新。从6σ到精益6σ,再到自创的加速变革流程(CAP),这些都直接体现了现代企业管理方法的两个关键点:一是协同,二是创新。在方法协同方面,6σ方法本身已经是
期刊
2000年,易观国际敏锐地察觉到互联网潜在的巨大价值,建立了一系列互联网化平台,成为为企业提供产品,服务以及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对于易观国际董事长兼CEO的于扬来说,这是他的第三次成功创业。前两次分别为公关公司以及广告公司。之前创业经历为他在TMT产业(Technology, Media, Telecom,未来互联网科技、媒体和通信在融合趋势所产生的新产业)积累了多年的研究经验。谈及易观国际提出的“
期刊
老子的思想,在先秦的社会大动荡中很快就衍射到了各个方面,并对各种治理国家的方略产生了影响。从道家自身而言,无为而治的管理方法建立在以“无”为本体的哲学理念之上,但要达到有用,无为方法很快就走向了“术”。《道德经》本身,就有丰富的“术”资源。老子的“术”提出了古代的动态管理思想,力求做到管理变化与情境变化的同步,同时又使“术”逐渐脱离“道”的约束而不断向权术转变,由此而带来了管理中的“伪”。儒家同道
期刊
中国的企业要想立足于世界之林,中国的企业家要想真正走向世界,就必须回归本民族的文化。中华文化传承的责任历史地落在了中国企业家身上。弘扬企业家精神成为了时代的主题  当代企业家的生存环境审视  中国企业家生存和成长的环境不尽如人意,如果说从历史上看是如此,那么当代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企业家群体的生存环境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制度和政策层面还有不利于企业家成长的诸多因素。首先从待遇上讲,有了正确的财富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