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恐龙是中生代称霸陆地的庞然大物,它们先进的身体构造已经完全适应了陆地上的生活。但是恐龙们并不仅仅满足于在大地上奔跑,它们将目光投向了广阔的天空,于是一群小恐龙爬上了树,长出了飞行用的羽毛,小盗龙就是它们之中的代表。
的白垩纪早期,我国辽宁省被大片绿色的森林覆盖。一缕缕金色的阳光穿过树林缝隙,投射在平静的湖面和周围的树木上。大群昆虫聚集在湖边寻找适合产卵的水洼,就像一团团嗡嗡作响的“黑球”。几只金色的飞鸟穿行于天空之中,它们上下翻飞,冲散了昆虫的队形,攻击那些在群体边缘的虫子。
这些鸟叫作波罗赤鸟,是生活在这个地区众多原始鸟类中的一种小型猛禽,以昆虫、鱼类和小型蜥蜴为食。在湖边一棵高大的银杏树上,一只小盗龙正注视着这场野餐会。小盗龙是掠食者,它们会吃鱼、蜥蜴、小型哺乳动物和鸟类。面对在空中飞行自如的鸟类,小盗龙有自己的办法。它们会躲在高高的树冠上一动不动,以免猎物察觉到自己的存在,待时机成熟会一跃而起,张开翅膀,快速向下俯冲,在鸟儿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抓住它们。面对眼前的波罗赤鸟,这只小盗龙也准备采用同样的战术,它用四肢的钩爪抓住粗大的树干悄悄向树顶爬去,而那些波罗赤鸟还在忙着享用美味,根本没有发现躲藏在树上的杀手。
距今约1亿2千万年前
参加“古盗鸟事件”新闻发布会的徐星
1999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用很长篇幅刊登了一篇题为《霸王龙长羽毛了吗?》的文章,介绍了一块来自中国的神奇化石,这块化石展示了一种具有鸟类身体和恐龙尾巴的动物,研究人员把它称为古盗鸟。古盗鸟的发现为鸟类起源于恐龙提供了直接的证据。文章一出就轰动了整个世界。
这个世界上有许多巧合的事情,中国古生物学家徐星在研究一块来自辽宁的恐龙化石时,惊奇地发现这块化石的尾巴竟然与古盗鸟一模一样。徐星很快将这个情况通报给了美国方面。2000年,《国家地理》杂志召开了记者发布会,承认自己的错误,这就是“古盗鸟事件”。
徐星在“古盗鸟事件”之后继续研究手中的恐龙化石,并最终将其正式命名为小盗龙。小盗龙的意思是“小盗贼”,来自其很小的体形和掠食的习性。小盗龙是一个可爱的名字,但是这个名字却并没有将它的与众不同完全表达出来。
小盗龙是目前发现的体形最小的恐龙之一,体长为0.45—1米,体重约为1千克。也就是说,成年小盗龙大约比今天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喜鹊稍微大那么一点儿。
相对于整个身体而言,小盗龙的脑袋很大,呈三角形。它们的眼睛也很大,而且视力很好。小盗龙的嘴巴较长,嘴里长有两排小而锋利的牙齿,这是掠食者的标志。小盗龙的脖子弯曲而灵活,其长度与脑袋差不多。
小盗龙的尾巴又长又细,就像一根鞭子一样。小盗龙的前肢和手指都很长,而且每根手指末端都长有弯曲的大爪子。小盗龙的后肢比前肢稍长一点,脚的第二趾长有类似于恐爪龙那样向上抬起的弯爪,这是驰龙科的标志。小盗龙的爪子除了捕捉猎物之外,还是爬树的好工具,所以它们平时都是在树上生活的。
小盗龙的化石
与人类比较,小盗龙体形很小
古盗鸟与小盗龙
四翼精灵
从小盗龙的骨骼线图可以看出其脑袋大身体瘦
正在捕食鸟类的小盗龙
与常见的恐龙不同,小盗龙的身上长有羽毛,但与今天的鸟类相似,它们四肢上的飞羽形成了前后两对翅膀。小盗龙前后两对翅膀分别是主飞羽和次飞羽,这使它们具有了滑翔的能力。
2012年,北京自然博物馆与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合作研究了一具小盗龙化石,科学家们通过采集小盗龙羽毛化石中的黑素体与现在鸟类进行对比,成功复原了小盗龙的羽毛颜色。小盗龙的羽毛具有光滑、黑色调的彩虹结构色,类似于现在家燕背部蓝黑色的光泽,也就是说小盗龙全身黑色,但是羽毛中散发着彩虹般的光泽。小盗龙是目前仅有的几种还原了真实体色的恐龙。
小盗龙生存在距今约1亿2千万年前的白垩纪早期,属于著名的热河生物群。与小盗龙生活在一起的动物包括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及多种原始鸟类,恐龙则包括以植物为食的鹦鹉嘴龙、传奇龙和以肉为食的似尾羽龙、中国暴龙等。小盗龙生存的辽西比今天的辽西要温暖、湿润得多,有大片的森林,还有许多河流湖泊。
为了安全,也为了方便寻找食物,小盗龙以树为家,长而灵活的四肢是最好的爬树工具,黑蓝的体色则让它们能够将身体隐藏在茂密的枝叶中。尽管有两对翅膀,但小盗龙不具备自主飞行的能力,它们经常会张开前后两对翅膀从一棵树滑翔到另一棵树上,并在滑翔中能保持身体的稳定性和在空中转向的灵活性。
别看小盗龙的体形很小,但它们是凶猛全能的猎手。在一具小盗龙的化石中,古生物学家不但发现了鱼类,还发现了鸟类的残骸。无论是生活在水中的鱼类,还是飞行在空中的鸟类,都有可能成为小盗龙的猎物,所以小盗龙是不会因为食物不足而烦恼的。
小盗龙是一种神奇的恐龙,因为它长有羽毛并有两对翅膀。它的发现表明,在恐龙向鸟类进化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个树栖阶段。
的白垩纪早期,我国辽宁省被大片绿色的森林覆盖。一缕缕金色的阳光穿过树林缝隙,投射在平静的湖面和周围的树木上。大群昆虫聚集在湖边寻找适合产卵的水洼,就像一团团嗡嗡作响的“黑球”。几只金色的飞鸟穿行于天空之中,它们上下翻飞,冲散了昆虫的队形,攻击那些在群体边缘的虫子。
这些鸟叫作波罗赤鸟,是生活在这个地区众多原始鸟类中的一种小型猛禽,以昆虫、鱼类和小型蜥蜴为食。在湖边一棵高大的银杏树上,一只小盗龙正注视着这场野餐会。小盗龙是掠食者,它们会吃鱼、蜥蜴、小型哺乳动物和鸟类。面对在空中飞行自如的鸟类,小盗龙有自己的办法。它们会躲在高高的树冠上一动不动,以免猎物察觉到自己的存在,待时机成熟会一跃而起,张开翅膀,快速向下俯冲,在鸟儿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抓住它们。面对眼前的波罗赤鸟,这只小盗龙也准备采用同样的战术,它用四肢的钩爪抓住粗大的树干悄悄向树顶爬去,而那些波罗赤鸟还在忙着享用美味,根本没有发现躲藏在树上的杀手。
距今约1亿2千万年前
参加“古盗鸟事件”新闻发布会的徐星
1999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用很长篇幅刊登了一篇题为《霸王龙长羽毛了吗?》的文章,介绍了一块来自中国的神奇化石,这块化石展示了一种具有鸟类身体和恐龙尾巴的动物,研究人员把它称为古盗鸟。古盗鸟的发现为鸟类起源于恐龙提供了直接的证据。文章一出就轰动了整个世界。
这个世界上有许多巧合的事情,中国古生物学家徐星在研究一块来自辽宁的恐龙化石时,惊奇地发现这块化石的尾巴竟然与古盗鸟一模一样。徐星很快将这个情况通报给了美国方面。2000年,《国家地理》杂志召开了记者发布会,承认自己的错误,这就是“古盗鸟事件”。
徐星在“古盗鸟事件”之后继续研究手中的恐龙化石,并最终将其正式命名为小盗龙。小盗龙的意思是“小盗贼”,来自其很小的体形和掠食的习性。小盗龙是一个可爱的名字,但是这个名字却并没有将它的与众不同完全表达出来。
小盗龙是目前发现的体形最小的恐龙之一,体长为0.45—1米,体重约为1千克。也就是说,成年小盗龙大约比今天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喜鹊稍微大那么一点儿。
相对于整个身体而言,小盗龙的脑袋很大,呈三角形。它们的眼睛也很大,而且视力很好。小盗龙的嘴巴较长,嘴里长有两排小而锋利的牙齿,这是掠食者的标志。小盗龙的脖子弯曲而灵活,其长度与脑袋差不多。
小盗龙的尾巴又长又细,就像一根鞭子一样。小盗龙的前肢和手指都很长,而且每根手指末端都长有弯曲的大爪子。小盗龙的后肢比前肢稍长一点,脚的第二趾长有类似于恐爪龙那样向上抬起的弯爪,这是驰龙科的标志。小盗龙的爪子除了捕捉猎物之外,还是爬树的好工具,所以它们平时都是在树上生活的。
小盗龙的化石
与人类比较,小盗龙体形很小
古盗鸟与小盗龙
四翼精灵
从小盗龙的骨骼线图可以看出其脑袋大身体瘦
正在捕食鸟类的小盗龙
与常见的恐龙不同,小盗龙的身上长有羽毛,但与今天的鸟类相似,它们四肢上的飞羽形成了前后两对翅膀。小盗龙前后两对翅膀分别是主飞羽和次飞羽,这使它们具有了滑翔的能力。
2012年,北京自然博物馆与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合作研究了一具小盗龙化石,科学家们通过采集小盗龙羽毛化石中的黑素体与现在鸟类进行对比,成功复原了小盗龙的羽毛颜色。小盗龙的羽毛具有光滑、黑色调的彩虹结构色,类似于现在家燕背部蓝黑色的光泽,也就是说小盗龙全身黑色,但是羽毛中散发着彩虹般的光泽。小盗龙是目前仅有的几种还原了真实体色的恐龙。
小盗龙生存在距今约1亿2千万年前的白垩纪早期,属于著名的热河生物群。与小盗龙生活在一起的动物包括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及多种原始鸟类,恐龙则包括以植物为食的鹦鹉嘴龙、传奇龙和以肉为食的似尾羽龙、中国暴龙等。小盗龙生存的辽西比今天的辽西要温暖、湿润得多,有大片的森林,还有许多河流湖泊。
为了安全,也为了方便寻找食物,小盗龙以树为家,长而灵活的四肢是最好的爬树工具,黑蓝的体色则让它们能够将身体隐藏在茂密的枝叶中。尽管有两对翅膀,但小盗龙不具备自主飞行的能力,它们经常会张开前后两对翅膀从一棵树滑翔到另一棵树上,并在滑翔中能保持身体的稳定性和在空中转向的灵活性。
别看小盗龙的体形很小,但它们是凶猛全能的猎手。在一具小盗龙的化石中,古生物学家不但发现了鱼类,还发现了鸟类的残骸。无论是生活在水中的鱼类,还是飞行在空中的鸟类,都有可能成为小盗龙的猎物,所以小盗龙是不会因为食物不足而烦恼的。
小盗龙是一种神奇的恐龙,因为它长有羽毛并有两对翅膀。它的发现表明,在恐龙向鸟类进化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个树栖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