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价值的追寻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dg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隐作为“五四”时期重要的女作家,其作品表达出鲜明的女性意识。在代表作《海滨故人》一文中,作家表达了对异性婚恋能否真正达成女性解放的怀疑,将目光投向了姐妹情谊的书写。姐妹同盟提供了女性认识自我的平等空间,女性在其中为彼此提供情感慰藉,进行着精神交流,不断思索新式女性如何在社会中求得自己的地位。尽管姐妹情谊因异性婚恋的冲击而烟消云散,但作家对姐妹情谊书写的关注、对女性自我价值追寻做出的探索,依然对中国女性文学的书写有着重要影响。
  关键词:庐隐 《海滨故人》 姐妹情谊 女性文学
  “五四”时期,在西方近现代思想的影响下,中国知识分子对传统社会的礼教道德体系提出了强烈的批判。“自由”与“平等”成为绝对性的超善,呼唤着青年男女反抗封建礼教,追求自由意志和个性解放。在这一话语下,不少作家通过书写“自由恋爱”故事表达与礼教家庭和父权意识形态决裂的热情,并表现出对女性脱离传统家庭、大胆追求恋爱与婚姻自由的期待与鼓励。然而,庐隐虽然被看作“被五四的汹涌怒潮从封建的氛围中掀起来的觉醒的”a女性作家代表,她的女性书写却呈现出与此不同的姿态。
  庐隐对包括传统婚姻与自由恋爱婚姻在内的异性婚恋关系抱有怀疑,似乎并不将其看作女性解放的唯一途径。在她笔下,姐妹同盟是女性追寻自我的必备空间,女性之间的姐妹情谊是其个人主体性成长的关键元素。尽管小说中的姐妹同盟遭到了异性婚恋关系的掠夺,但作家对女性如何传达经验、如何追寻自我主体性等方面做出的探索,却为后世的女性写作提供了新的方式角度。本文以庐隐具有代表性的小说《海滨故人》为中心,尝试回答以下问题:作家对现代婚恋模式提出了什么样的怀疑,为何将目光转向姐妹情谊的书写?姐妹情谊究竟为女性带来了什么,姐妹同盟给女性寻找自我价值提供了何种空间?这一情谊又遇到了哪些阻碍与冲击?
  一、对异性婚恋的怀疑
  “自由恋爱”之所以能够在“五四”时期成为口号,与其背后所蕴含的对父权专制社会与封建礼教传统的强烈反抗密不可分。作家通过书写女性勇于走出旧家庭,投向新的现代恋爱婚姻,来表达女性的个性解放和精神自由。然而,庐隐对于女性是否能在这种现代婚恋中寻找到自我的主体性,是持有怀疑态度的。
  作家的怀疑首先源于对“自由恋爱”固有模式的厌倦。从《旅行》到《伤逝》,作为故事主人公的男女几乎均为受到新式教育年轻男女,而他们的恋爱也必然建立在对新思想、新学问的讨论等精神交流之上。《海滨故人》中露沙则对这一恋爱模式提出了怀疑:“第一步就是以讨论学问为名,那招牌实在是堂皇得很,等你真真和他讨论学问时,他便再进一层,和你讨论人生问题,从人生问题里边渲染上许多慷慨悲抑的感情话,打动了你,然后恋爱问题就可以应运而生了……简直是作戏!”b男性对女性表达出的交流学问与人生问题的热情,是否有可能仅仅是为“婚恋”这一目的所做出的伪饰?但是,尽管露沙对自由恋爱并不看好,却也不无自嘲地补充道:“所幸当局的人总是一往情深,不然岂不味同嚼蜡”,显现出一种前后不一的犹豫态度。这种犹豫恰恰说明她并非是自由恋爱的全心崇拜者,她与子君不同,并不将从旧的家庭走入新的家庭,看作是自我解放的终点。作家本人对这一问题显然也处在疑虑当中,她一方面认识到自由恋爱具有包办婚姻所不具有的自由选择的权利,一方面也敏锐地感知到这一恋爱模式具有利用知识分子女性对精神交流的渴望,从而进行欺骗或是自我伪饰的可能。
  除此之外,作家还对现代婚姻本身提出了怀疑。《海滨故人》中露沙与梓青的关系间一直存在着核心矛盾,即梓青多次提出想与露沙走入现代婚姻,但露沙却强调自己满足于精神交流,并不愿意同梓青正式结为夫妻。诚然,露沙这一选择背后有礼教压迫的原因,即女性选择抛头露面走出家庭,往往需要付出比男性更多的代价。但她拒绝与梓青步入婚姻的核心理由却并非如此。小说中明确提出的拒绝理由,其一是她“生平主张精神生活”,认为结婚只是一种形式的结合;其二则是她对梓青原配妻子的同情:“身为女子,已经不幸!若再被人离弃,还有生路吗?况且因为我的缘故,我更何心?” c
  露沙强调精神交流,梓青却多次写信向她表达自己渴望事实婚姻。而露沙对自己名义上的“情敌”,梓青的原配,所展现出的超越利益与立场的同情,也反衬出梓青对结发妻子多少显得冷酷无情。露沙从女性的角度传达了这一思索:倘若一个女子追寻个性的解放,就要以另一个女子的痛苦作为代价,那么这种个性解放又是否有其不妥之处呢?佩特曼曾从性契约的角度对现代婚姻进行猛烈批判,认为小资产阶级婚姻是一纸虚假的契约,其本质是创造一种公民的服从关系。d而庐隐虽然未明确把怀疑对象指向阶级层面,但无疑也表现出对自由恋爱步入婚姻后的不安。显然,她并没有女性能在异性婚恋中获得足够精神交流与心灵慰藉的信心,自由恋爱与现代婚姻也并未给她笔下女性寻找自我主体性的足够空间。
  二、对姐妹情谊的肯定
  在对异性婚恋抱有疑虑的同时,庐隐将目光投向姐妹情谊的书写。姐妹情谊对她笔下的年轻的知识分子女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她们为彼此提供情感上的安慰,分享生活经验,并在姐妹同盟中进行哲学思考与自我剖析,满足对于精神交流的迫切需要。
  首先,姐妹同盟为女性提供了一个参照自我的平等空间。黑格尔在《美学》中提出有关爱情与自我肯定的辩证法:“由于忘我,爱情的主体不是为自己存在和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操心,而是在另一个人身上找到自己存在的根源,同时也只有在这一个人身上才能完全享受他自己。”e友谊与爱情并不相同,但“他人是自我发现的必要因素”这一观点却十分关键。《海滨故人》中的各位年轻女性都个性十足,小说中刻意强调了她们“相貌和脾气都有极显著的差别”。父权社会下,异性婚恋的亲密关系往往难以剥离其内在的权力关系,《海滨故人》中的姐妹情谊建立在长期友好相处的感情上,不需要以任何如金钱、地位等外在因素为条件。这一由不同性格、年纪相仿的女性所组成的同盟能夠最大限度地保证同盟内部的平等。在同盟之中,她们发现自己与朋友的性格和追求有着差异,在理解并试图包容对方的同时,也在加深对自己的认识。这一差异降低了她们寻求镜像自我的可能,所产生的互补反而为姐妹间的慰藉和个体化成长提供了更多空间。
其他文献
摘 要: 宋代,是王安石文章被“经典化”的重要历史时期。在此期间,诸多选本对王安石文章艺术特质与经世致用精神的揭示,都为王安石文章经典地位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宋代 王安石 文章 经典化  一位作家是否能经受时间的考验,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家,历代的诗文选本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与批评阐释相比,选本的传播范围更广。一般而言,一个作家的作品,在历代选本中入选篇目越多,出现频率越高,说明
摘 要: 作为典型的现实主义作家,蒋子龙对当代文坛有着不容忽视的可贵贡献。在蒋子龙的文学生涯中,中篇形式深得作家重视,中篇创作数量颇丰且屡屡获奖。中篇小说作为蒋子龙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凭借独特的时代剖视与深刻的人性言说,获得了巨大而深广的社会反响,彰显了作家广阔的社会视野与深厚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 : 蒋子龙 中篇小说 时代 人性  蒋子龙的文学创作以可贵的现实主义笔触沟通小说与社会的有机联系,
摘 要: 明清两代,无论是文言还是白话小说,都塑造了大量的狐女形象,且其原型均为烟花女子。然而两类小说对狐女的褒贬却大相径庭,文言小说中的狐女大多聪慧美貌,多情善良,是难得的红粉知音,甚至能脱人于危难;白话小说中的狐女却多数邪淫恶毒,乃至祸国殃民。如此明显的反差,实际上反映出明清时期士大夫阶层与底层民众对烟花女子的不同看法和态度。  关键词:明清小说 狐女 烟花女子  狐女在明清小说中被大量塑造是
摘 要: 唐传奇作为一种独特的文体,其中的侠女形象也具有独特性。侠女形象成为整个传奇作品中的亮点,在她们身上体现着女性意识的觉醒,她们敢于打破封建伦理道德,率性地选择自己的婚姻爱情。同时,在面对大是大非时表现得沉着冷静,胆大心细,有勇有谋,以非凡的本领张扬着她们的女侠精神。她们打破了女性一直以来温顺乖巧的形象,体现了女性的成长蜕变,也是人格的升华。  关键词:唐传奇 侠女形象 女性  唐传奇是中国
摘 要: 宋元时期对陈子昂五古的丰富内涵做了进一步的揭示。两宋时期,陈子昂五古从初唐一体上升到“唐古诗之祖”。元代中后期的诗论家在“正变观”的指导下对其五古继续推扬,并得到了选家的响应,确立了陈子昂以《感遇诗》为代表的五古作品的诗歌范式意义。在诗论家与选家的合力作用下,陈子昂“五古正宗”的诗史地位最终确立,并对明清时期对陈子昂五古的接受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陈子昂 五古 宋元时期 接受  学
摘 要:园林中的草树花木成为园林中的重要意象,也是园林景观品题集称的重要构成。园林草木品题常与坞、轩、堂、居等建筑结合,或多将植物置于自然流转与日月运行的时空之中,或将四季之美与时景草木相结合,突显草木品题的时空意涵。园林草木的品题集称与园林建筑景观品题浑然天成,丰富了园林的空间与意境,突显了园林的品格与意韵,建构出一个感受山野自然、体验隐逸情怀的理想天地。  关键词:园林景观 品题集称 草木  
摘 要: 鲍里斯 · 列昂尼多维奇 · 帕斯捷尔纳克是俄国著名的作家、诗人,195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众所周知,他创作的诗歌也在20世纪20年代就已蜚声诗坛。帕斯捷尔纳克见证了俄罗斯诗歌空前繁荣的白银时代,并深受象征派诗歌的影响,在创作中他偏爱使用象征等手法。诗歌《冬夜》这首诗,运用暴风雪、蜡烛、影子等一系列象征意象,巧妙地表达了主人公在战争期间悲郁的心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
摘要:同样是20世纪经历过战火纷飞的作家,日本作家太宰治和法国作家加缪揭露社会荒谬、叩问人性,都塑造了无法真正融入世界的主人公形象。太宰治《人间失格》中的大庭叶藏与加缪《局外人》里的默尔索都遇到过相似的困境。尽管如此,由于作家视角和时代背景的不同,大庭叶藏与默尔索是以不同的方式来反抗世界。但即使以不同方式对峙,他们都是在保护内心最纯真的天地。  关键词:大庭叶藏 边缘人 默尔索 局外人  第二次世
摘要: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文体特征,散文集《英格兰流年》之“神”就是对地域与历史苦难的超越,一种诗意的哲理表达,一种“六经注我”的主体性,这就是散文现实主义的崇高性。所谓散文现实主义指的是散文创作的一种手法,以散文的文体精确细腻地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描写生活,力求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现实主义。散文現实主义属于记忆,记忆源于作者切身的经历与体验,它的崇高性体现在将个人记忆上升为文化记忆和审
摘 要:器物是文化的载体,是人的主观意识的外现。文学作品中存在许多物质性因素,这些物质性因素构成了文学作品的思想或内涵。在《红楼梦》这部小说中,它所呈现的器物异彩纷呈。本文以鼎和锦为例,以此来探析器物在《红楼梦》这部小说中的意义:一方面器物是文化的载体,另一方面器物是小说结构的预设。  关键词:《红楼梦》 器物研究 鼎 锦  器物指的是与人的衣、食、住、行相关的有质、有型、有彩、有特定用途的劳动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