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江南人,因工作需要常居北方,清晨,推开窗户,竹外桃花已开了两三枝。思及家乡正值“河豚欲上时”,我不由得被勾起了一缕“莼鲈之思”。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说起我家乡的河豚,实在是鲜美不可方物,张季鹰笔下的鲈鱼与之相比不知被甩出多少条街,达官贵人赞它:“甘美远胜西子乳,吴王当日未曾知。”平头百姓夸得就比较接地气:“不食河豚,焉知鱼味,食了河豚,百鲜无味。”
苏东坡绝对称得上是古代美食界的“老饕”,“有条件要吃,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吃”是他终身奉行不变的宗旨,比如:担任杭州太守期间,他发明了“东坡肉”;被发配海南蛮荒之地,吃肉只能“在梦中进行”的情况下,他请教当地土著,烧烤野味以解馋。世上肉食,最令老苏牵肠挂肚的莫过于我家乡的河豚———“似闻江瑶听玉柱,更喜河豚烹腹腴”,并盛赞河豚乃“水族圣味”。
河豚虽味美,然毒性太烈,《山海经》载:“河豚有大毒,味虽真美,修治失法,食之杀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日军远征西澳,由于食河豚不当,死了四百多名士兵,战斗力大打折扣。
因此,我对河豚产生了面积不小的心理阴影。偏偏我妈最爱吃河鲜,她经常提起年少时下乡插队的往事。那年,大家在田里干农活儿,捉了一条鲜活的河鳗,可清蒸好了,谁都不敢吃。我妈心里偷着乐———总算可以大快朵颐、一饱口福了。她将一锅鳗鱼连肉带汤汁一股脑儿倒入自己的搪瓷杯里,合上盖,一路疾走,回到宿舍闷头吃独食,时过境迁,回味起来,仍不住地赞叹“滋味鲜爽”。
我读高中时,我妈当年一同插队的好友在市区开了一家河鲜馆。开张前一天,她盛情邀请我们娘儿俩前去捧场,在电话中还特意提到她聘请了一位专业烧河豚的大厨,一定要来尝尝鲜。
满桌尽是当年插队的知青,大家边叙旧边吃,鲥鱼、刀鱼、鳜鱼……压轴大戏乃是两盘烹饪好的“传说中的河豚”,一白汤似乳,一浓油赤酱。厨师当着大家的面,用刀子分别在两个盘子里各割了一块,放在嘴里,“试吃”无事,关照我们可以“放开肚皮”。一声令下,众人筷子似雨点,唯恐落了人后。厨师站在一旁“陪护”,口若悬河地介绍起吃河豚的经典顺序“一白、二皮、三汤、四肉”:一吃鱼籽、二嚼鱼皮、三品鱼汤、四尝鱼肉。而品尝河豚的最高境界,莫过嘴唇略发麻,头脑稍许晕,介于毒与非毒临界状态,增一分则有险,减一分则无趣……我听得云里雾里,迟迟不敢下箸。顷刻之间,风卷残云,桌上一片狼藉,叔伯阿姨们一个个嘴上油光锃亮。在我看来,吃河豚,要有慷慨就义的勇气。只是,我当年还太年轻,都没好好享受花样年华,怎能不惜身顾命?当晚,我辗转反侧,迟迟未能入眠,夜半,蹑手蹑脚地推开我妈卧室的门,侧耳倾听,半晌似乎没动静!我走到她床头,伸出两根手指,探到她鼻孔底下,试探有无气息。孰料,她竟“诈尸”似的弹起来:“深更半夜,你做啥?”
我的声音带着哭腔儿:“我看看你是不是还活着?”
一切都是我杞人忧天。我长到这么大,竟从未吃过家乡的河豚———江鲜中的顶级美味,尤其是当年那送到嘴边的肥肉,常令我耿耿于怀,深以为憾。好不容易等到国庆节、春节回趟老家,早已错过河豚正肥的时候了。
突然,我的手机震动了一下,打开微信,是我妈发来的,开头是一首苏轼的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下面附言:“我想吃河豚啦!”母女连心,其实,我妈是想我了。我秒回:“等我请假,回家一起吃去!”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说起我家乡的河豚,实在是鲜美不可方物,张季鹰笔下的鲈鱼与之相比不知被甩出多少条街,达官贵人赞它:“甘美远胜西子乳,吴王当日未曾知。”平头百姓夸得就比较接地气:“不食河豚,焉知鱼味,食了河豚,百鲜无味。”
苏东坡绝对称得上是古代美食界的“老饕”,“有条件要吃,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吃”是他终身奉行不变的宗旨,比如:担任杭州太守期间,他发明了“东坡肉”;被发配海南蛮荒之地,吃肉只能“在梦中进行”的情况下,他请教当地土著,烧烤野味以解馋。世上肉食,最令老苏牵肠挂肚的莫过于我家乡的河豚———“似闻江瑶听玉柱,更喜河豚烹腹腴”,并盛赞河豚乃“水族圣味”。
河豚虽味美,然毒性太烈,《山海经》载:“河豚有大毒,味虽真美,修治失法,食之杀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日军远征西澳,由于食河豚不当,死了四百多名士兵,战斗力大打折扣。
因此,我对河豚产生了面积不小的心理阴影。偏偏我妈最爱吃河鲜,她经常提起年少时下乡插队的往事。那年,大家在田里干农活儿,捉了一条鲜活的河鳗,可清蒸好了,谁都不敢吃。我妈心里偷着乐———总算可以大快朵颐、一饱口福了。她将一锅鳗鱼连肉带汤汁一股脑儿倒入自己的搪瓷杯里,合上盖,一路疾走,回到宿舍闷头吃独食,时过境迁,回味起来,仍不住地赞叹“滋味鲜爽”。
我读高中时,我妈当年一同插队的好友在市区开了一家河鲜馆。开张前一天,她盛情邀请我们娘儿俩前去捧场,在电话中还特意提到她聘请了一位专业烧河豚的大厨,一定要来尝尝鲜。
满桌尽是当年插队的知青,大家边叙旧边吃,鲥鱼、刀鱼、鳜鱼……压轴大戏乃是两盘烹饪好的“传说中的河豚”,一白汤似乳,一浓油赤酱。厨师当着大家的面,用刀子分别在两个盘子里各割了一块,放在嘴里,“试吃”无事,关照我们可以“放开肚皮”。一声令下,众人筷子似雨点,唯恐落了人后。厨师站在一旁“陪护”,口若悬河地介绍起吃河豚的经典顺序“一白、二皮、三汤、四肉”:一吃鱼籽、二嚼鱼皮、三品鱼汤、四尝鱼肉。而品尝河豚的最高境界,莫过嘴唇略发麻,头脑稍许晕,介于毒与非毒临界状态,增一分则有险,减一分则无趣……我听得云里雾里,迟迟不敢下箸。顷刻之间,风卷残云,桌上一片狼藉,叔伯阿姨们一个个嘴上油光锃亮。在我看来,吃河豚,要有慷慨就义的勇气。只是,我当年还太年轻,都没好好享受花样年华,怎能不惜身顾命?当晚,我辗转反侧,迟迟未能入眠,夜半,蹑手蹑脚地推开我妈卧室的门,侧耳倾听,半晌似乎没动静!我走到她床头,伸出两根手指,探到她鼻孔底下,试探有无气息。孰料,她竟“诈尸”似的弹起来:“深更半夜,你做啥?”
我的声音带着哭腔儿:“我看看你是不是还活着?”
一切都是我杞人忧天。我长到这么大,竟从未吃过家乡的河豚———江鲜中的顶级美味,尤其是当年那送到嘴边的肥肉,常令我耿耿于怀,深以为憾。好不容易等到国庆节、春节回趟老家,早已错过河豚正肥的时候了。
突然,我的手机震动了一下,打开微信,是我妈发来的,开头是一首苏轼的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下面附言:“我想吃河豚啦!”母女连心,其实,我妈是想我了。我秒回:“等我请假,回家一起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