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目前中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出发,指出了新理念下数学教学理论与学生数学实际的关系,并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实现数学教学理论联系学生数学实际的途径。
关键词:数学实际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数学是人类用于交流的语言,数学是一种人类文化。对于数学的认识,我们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中去领悟,更要从有关数学活动的实践中去亲身体验。我们只有不断地将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的数学联系起来,使数学与生活融为一体,才能使数学发挥其固有的魅力,才能使学生们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热爱数学,从而让数学成为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动力源泉。
一、数学教学理论与学生数学实际的关系
学生的数学实际是数学教学的起点,也是数学教学的归宿。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实际中来,回到学生现实生活中去。通过这些循环往复的活动,学生才能全面、和谐、愉快、自然地成长和发展。数学教学脱离学生实际,哪怕教学方法再妙,教学艺术再高也只能是一座“空中楼阁”,想获得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无异于“天方夜谈”。所以,如何更好地实现数学教学理论与学生实际的有效结合,我们还需要努力探求其解决途径和方法。
二、实现数学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途径
1.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课堂中融入理论联系实际的理念
首先,数学教学目标要符合学生的具体实际。确定数学教学的目标要依据“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坚持目标的总体性、层次性和系列性原则,分别制订总体教学目标和分层教学目标。总体教学目标包括符合学生既有知识结构的知识性目标、符合学生既有能力结构的智能目标及符合学生动力结构的情感目标;分层教学目标就是全体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都能达到的“基础层次”目标(即保底目标)、多数学生经过努力后可以达到的“中等层次”目标(即实际目标)和少数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达到的“较高层次”目标(即不封顶的目标)。
其次,教学内容要“同化”学生实际。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同化”,即把教学的新知识分解为学生己知的知识、半知的知识和未知的知识进行教学。已知的知识由教师提出由学生回答,半知的知识在教师的启发下由学生得出结论,未知的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发现而获取,这就是说,数学内容本身就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数学活动,而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即为教学内容的核心。
再次,教学方法要适应学生实际。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可见,教法若能适应学生实际,它就能触及到学生学习的每一个领域,学生就能从中得到乐趣,从而使教学就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活动。
2.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思路
首先,钻新课程标准,摸清学生数学实际,定准数学教学的起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展教材的系统性及其“知识群”之间的内在联系性,分清新知识与教材知识和学生实际中所遇问题之间的关联,找到联系它们的知识纽带。如果教师起点定得准,又能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及知识前后的联系,那么,学生就会很容易在教师的指引下对其所学的知识进行编码、储存,从而形成新的认识结构。
其次,优化教学过程,创造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优化教学过程就是三维(知识线,能力线、协调方法线)的优化组合和协调发展的结果。知识线源于教材思路,能力线是教师对应教材思路由学生学习活动与获取知识互相作用下构成的一条隐线思路,协调方法线是教师调节两线顺利延伸,指导学生思维的方法组合。三维结构式教学将体现在教学过程之中的知识、能力、教法环环相扣,使教与学一一对应。
最后,改革评价方法,重视评价过程,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满鼓励与欢乐。笔者认为,采用过程评价更能反应学生们的学习过程及成绩。过程评价主要是把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法、心理状态、智力参与程度作为评价对象。教师通过对学生如举手答问、分组讨论、动手动脑等外显形状态的观察,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时智力参与程度;通过配合前馈信息,引导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师评等形式来认识自己的不足和出现的偏差;通过采用肯定、赞美、激励等形式表达对学生的成绩的态度,使学生主动去弥补不足或振奋精神。
3.利用数学的特点,将数学理论和教学情感目标结合起来
首先,利用数学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既有的爱国主义教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教学中可以介绍我国应用数学科学已取得的丰硕成果,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推广的优选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等,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其次,利用数学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曾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可见,数学具有美的因素。数学美的特征主要体现为和谐、对称、秩序、统一等方面。比如圆是平面图形中最完美的图形,它的完美不仅在于它的完全对称性(轴对称、中心对称),而且在于它体现着一种伟大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这是因为圆本身就是把无数零散的点,有秩序地、对称地、和谐地、按统一的规律(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排列而成的封闭图形,就像一个和美的大家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同时也遵循着集体的纪律。
最后,结合教学实际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数学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辩证思想。如角的推广、函数的定义、轨迹的概念等都是运动和变化的思想在数学中的具体体现;数的对立统一(正和负,整与分,有理与无理,实与虚)、运算法则的对立统一(加与减,乘与除,乘方与开方)都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反映;还有反证法的思想,实际上是矛盾中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体现。在讲授相应新课的同时,适时地、恰当地渗透些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对数学方法的熟炼掌握,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的世界观。
参考文献:
[1]刘莉.浅谈如何联系生活实际教好数学[J].怀化学院学报,2008,(2).
[2]钱彩多.浅谈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J].素质教育论坛,2007,(10).
关键词:数学实际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数学是人类用于交流的语言,数学是一种人类文化。对于数学的认识,我们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中去领悟,更要从有关数学活动的实践中去亲身体验。我们只有不断地将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的数学联系起来,使数学与生活融为一体,才能使数学发挥其固有的魅力,才能使学生们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热爱数学,从而让数学成为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动力源泉。
一、数学教学理论与学生数学实际的关系
学生的数学实际是数学教学的起点,也是数学教学的归宿。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实际中来,回到学生现实生活中去。通过这些循环往复的活动,学生才能全面、和谐、愉快、自然地成长和发展。数学教学脱离学生实际,哪怕教学方法再妙,教学艺术再高也只能是一座“空中楼阁”,想获得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无异于“天方夜谈”。所以,如何更好地实现数学教学理论与学生实际的有效结合,我们还需要努力探求其解决途径和方法。
二、实现数学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途径
1.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课堂中融入理论联系实际的理念
首先,数学教学目标要符合学生的具体实际。确定数学教学的目标要依据“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坚持目标的总体性、层次性和系列性原则,分别制订总体教学目标和分层教学目标。总体教学目标包括符合学生既有知识结构的知识性目标、符合学生既有能力结构的智能目标及符合学生动力结构的情感目标;分层教学目标就是全体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都能达到的“基础层次”目标(即保底目标)、多数学生经过努力后可以达到的“中等层次”目标(即实际目标)和少数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达到的“较高层次”目标(即不封顶的目标)。
其次,教学内容要“同化”学生实际。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同化”,即把教学的新知识分解为学生己知的知识、半知的知识和未知的知识进行教学。已知的知识由教师提出由学生回答,半知的知识在教师的启发下由学生得出结论,未知的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发现而获取,这就是说,数学内容本身就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数学活动,而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即为教学内容的核心。
再次,教学方法要适应学生实际。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可见,教法若能适应学生实际,它就能触及到学生学习的每一个领域,学生就能从中得到乐趣,从而使教学就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活动。
2.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思路
首先,钻新课程标准,摸清学生数学实际,定准数学教学的起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展教材的系统性及其“知识群”之间的内在联系性,分清新知识与教材知识和学生实际中所遇问题之间的关联,找到联系它们的知识纽带。如果教师起点定得准,又能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及知识前后的联系,那么,学生就会很容易在教师的指引下对其所学的知识进行编码、储存,从而形成新的认识结构。
其次,优化教学过程,创造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优化教学过程就是三维(知识线,能力线、协调方法线)的优化组合和协调发展的结果。知识线源于教材思路,能力线是教师对应教材思路由学生学习活动与获取知识互相作用下构成的一条隐线思路,协调方法线是教师调节两线顺利延伸,指导学生思维的方法组合。三维结构式教学将体现在教学过程之中的知识、能力、教法环环相扣,使教与学一一对应。
最后,改革评价方法,重视评价过程,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满鼓励与欢乐。笔者认为,采用过程评价更能反应学生们的学习过程及成绩。过程评价主要是把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法、心理状态、智力参与程度作为评价对象。教师通过对学生如举手答问、分组讨论、动手动脑等外显形状态的观察,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时智力参与程度;通过配合前馈信息,引导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师评等形式来认识自己的不足和出现的偏差;通过采用肯定、赞美、激励等形式表达对学生的成绩的态度,使学生主动去弥补不足或振奋精神。
3.利用数学的特点,将数学理论和教学情感目标结合起来
首先,利用数学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既有的爱国主义教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教学中可以介绍我国应用数学科学已取得的丰硕成果,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推广的优选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等,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其次,利用数学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曾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可见,数学具有美的因素。数学美的特征主要体现为和谐、对称、秩序、统一等方面。比如圆是平面图形中最完美的图形,它的完美不仅在于它的完全对称性(轴对称、中心对称),而且在于它体现着一种伟大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这是因为圆本身就是把无数零散的点,有秩序地、对称地、和谐地、按统一的规律(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排列而成的封闭图形,就像一个和美的大家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同时也遵循着集体的纪律。
最后,结合教学实际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数学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辩证思想。如角的推广、函数的定义、轨迹的概念等都是运动和变化的思想在数学中的具体体现;数的对立统一(正和负,整与分,有理与无理,实与虚)、运算法则的对立统一(加与减,乘与除,乘方与开方)都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反映;还有反证法的思想,实际上是矛盾中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体现。在讲授相应新课的同时,适时地、恰当地渗透些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对数学方法的熟炼掌握,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的世界观。
参考文献:
[1]刘莉.浅谈如何联系生活实际教好数学[J].怀化学院学报,2008,(2).
[2]钱彩多.浅谈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J].素质教育论坛,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