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市某建筑场地岩土工程分析及基础选型研究

来源 :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ffeedo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该建筑场地位于襄樊市,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属甲级。本文以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针对基础选型提出了合理建议。
  关键词: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基础选型
  中图分类号:TU4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1)10-0149-02
  
  该建筑物场地北邻春园西路(距春园西路约30 m),南靠襄樊大学(距襄樊大学约14.37 m),东邻现代城(一期)(相距约14 m),西与中商量贩店相邻(相距约12.50 m)。现代城(二期)工程使用地总面积9 851.6 m2,建筑总面积77 228.8 m2,建筑密度40.2%。主楼建筑物总高度99.3m,框剪结构,独立柱基,中柱尺寸:1 m×1 m,荷重10 240 kN;边柱尺寸:800 mm×800 mm,荷重6 500 kN。根据《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属甲级。本次研究的目的为研究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对可供采用的基础型式进行分析论证,建议安全经济合理的基础类型。
  1自然地理
  襄樊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地处汉江中游,西部山区属荆山、武当山脉,东部丘陵属桐柏山、大洪山脉余脉,北部为鄂北岗地,南部为汉江平原的宜钟夹道,整个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襄樊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5℃,极端最高气温42.5℃,极端最低气温零下21℃,年平均无霜期239 d,年平均降水量900 mm。拟建场地位于襄樊市樊城区春园西路与长虹路交汇处,北为海关,南靠襄樊大学,东可到火车站,西为中商量贩店、银都宾馆,距诸葛亮广场不足1 km。场地原始地貌为汉江左岸一级阶地,场地平坦,地面标高61.25~62.38 m,相对高差约1.13 m。
  2场区地层及岩(土)层性质
  根据区域资料,场区范围内第四系覆盖层厚度为70 m左右,均系第四系冲积层,下部基岩为白垩-第三系红色岩层。根据野外钻探、静力触探和室内土工试验资料,本次勘察深度范围内场区自上而下可分为三个大层6个亚层,分别为①素填土、②-1粉质粘土、②-2粉质粘土、②-3粉质粘土、③-1卵石和③-2细砂。
  场区地层具有明显的二元结构,上部为一般粘性土,下部为砂卵石层,呈现出颗粒由上到下逐渐变粗的沉积韵律。根据《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规程》(DB42/169-2003)表8.2.1土层的渗透性能划分标准,②-1、②-2、②-3层渗透系数均小于1×10-4 cm/s,故粘性土層渗透性能为弱透水—微透水层。场区位于汉江左岸一级阶地,根据场区地层结构及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场地地下水主要为填土层中的上层滞水和卵砾石中的承压水。
  3岩土工程分析及评价
  3.1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
  ①新构造运动:襄樊市地处汉江平原,大地构造单元为秦岭褶皱系,南秦岭印支冒地槽褶皱带,襄枣断陷盆地。自第四纪以来,襄枣断陷盆地具有间息性拗陷盆地的特点,以河湖相为主,在早更新世下陷强烈,并在末期沿断陷产生拗折,中更新世沉积幅度减小,本区第四纪主要表现为下陷沉积作用为主,形成平原区,近代局部有断裂复活导发地震。②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据《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规程》(DB42/169-2003),襄樊市位于鄂西北滑坡、崩塌极易发区(Ⅲ)。拟建场区汉江左岸一级阶地,场区平坦开阔,不会产生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场区基岩埋深大于50 m,较大的发震断裂青峰——襄广断裂从襄樊城区南部外通过,因此建筑场区地质灾害不发育,场地稳定性好。③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建筑场区地质灾害不发育,地形较平坦,地貌类型单一,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地质环境复杂程度为简单,工程建设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小,引发加剧不良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因此建筑场地稳定,工程建设适宜性较好。
  3.2场区各岩土层工程性质综合评价
  ①层素填土(Q4ml)结构松散,工程特性差,属于基坑开挖土方。
  ②-1、②-2层粉质粘土(Q4al)空间分布较为稳定,承载力较高,压缩性中等,是组成基坑坑壁及坑底的主要土层,可作为多层建筑物的天然地基持力层,但作为拟建高层建筑物的天然地基持力层,不能满足强度和变形的要求。
  ②-3层淤泥质粉质粘土(Q4al)力学强度低,属低强度高压缩性土,不可作为拟建筑物天然地基持力层。
  ③-1卵石(Q4al)层位相对稳定,属强度较高、压缩性较低的土层,且其厚度大,可作为拟建建筑物的桩基持力层。
  ③-2细砂(Q4al)以透镜体形式出现于卵石③-1层,其强度较低,厚度不大,且不均匀,属软弱夹层,采用桩基础时需穿过该层。
  4基础型式建议
  建筑物总高度99.3 m,框剪结构,独立柱基,中柱尺寸:1 m×1 m,荷重10 240 kN;边柱尺寸:800 mm×800 mm,荷重6500 kN。该建筑群属甲类建筑,要求地基承载力高,变形及不均匀沉降要求高。上部粘性土层强度及变形难以满足拟建建筑物设计要求,故建议采用桩基方案,采用钻孔灌注桩,以③-1卵石层作为桩端持力层。因拟建建筑物荷载大,现提出以下桩型供设计人员选用。
  4.1钻(冲)孔灌注桩
  钻(冲)孔灌注桩是利用正反循环工艺或冲击成孔,气举反循环二次清孔,然后浇筑钢筋混凝土的一种施工工艺。但该工艺在砾卵石层中施工进度较慢,场地污染较大等缺点。
  4.2无循环钻孔灌注桩(旋挖桩)
  无循环钻孔灌注桩(旋挖桩)适用于任何第四系覆盖土层及地质情况复杂、夹层多、起伏变化较大的软质岩层。该工艺与正、反循环钻孔灌注桩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
  ①高性能:为多功能全液压履带式钻机,主要组成部件如下:坦克式底盘;伸缩式主动钻杆;全液压动力传送;集成化、电子化驾驶室操作系统;360°回转施工;自行立塔;自带动力;机器等级65t。②高效率:目前国内的旋挖桩机均为国外进口设备,其扭矩大,是国内反循环GPS-15型钻机的10~15倍,拉杆天线式的伸缩钻杆远远优于常规的人工一节节接卸钻具,其效率是反循环桩机的6~8倍。③无循环旋挖污染小:无循环旋挖实行静态泥浆护壁,岩芯桶旋挖,渣土集中堆放,场区整洁卫生,污染仅限于堆渣范围。而国内正、反循环钻进排渣、返浆,场地污染大,既不安全也不方便。④可以穿过深厚大卵漂石层及嵌岩:实践证明旋挖桩机可捞取大体积的漂石(三峡坝区接待中心大厦施工时捞取体积为50 cm×60 cm×70 cm)。
  综上所述,建议本场地采用无循环钻孔灌注桩,以③-1层作为桩端持力层。无循环钻孔灌注桩(旋挖桩)采用后压浆技术可提高单桩坚向承载力。
  
  参考文献:
  
  [1] 顾晓鲁.地基与基础[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 赵明华.土力学与基础工程[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0.
其他文献
【正】新生代农民工一般是指年龄较轻(如80后等)进城务工的农村青年。这些农民工正在逐渐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城市农民工的主要部分。他们的社会融合问题已引起政府重视
随着当代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市政工程中,采用开槽埋管施工比较困难,现对顶管法敷设地下管道技术进行探讨。
【正】津党发[2012]8号各区委县委,市委各部委,市级国家机关各党组(党委),各人民团体党组:中国共产党天津市第十次代表大会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是一次开拓创新、
摘要:信用证中银行审单事关重大,承担着被起诉不当付款,不当拒付的审单责任风险。文章从银行审单的原则、标准等入手,着重讨论银行在审单中可能遇到的责任以及如何避免这种风险。  关键词:信用证;银行审单;审单责任  中图分类号:F8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1)02-0161-01    1 信用证中银行的角色     ①信用证的概念。信用证(L/C,Letter o
摘要:建筑能耗中的热损失有四分之三是外围护结构表面传热造成的,改善外围护结构的性能成为了建筑节能的基础工作。文章简单的介绍了外围护结构中外墙、门窗、屋面的几种节能措施和相应的一些新型节能材料。  关键词:建筑节能;外围护结构;墙体;门窗;屋面  中图分类号:TU111.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1)12-0154-01    建筑节能意识在建筑行业已经得到了广泛的重视,
文章介绍全站仪和GPS等仪器的工作原理,通过布设测量控制点、水下管段对接测量、定位专用软件应用等几方面介绍了现代测量定位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为工程测量提供参考意见
【正】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来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唐宋八大家"的称谓究竟起于何时?据查,明初朱
摘要:随着我国公路的高速发展,公路建设、使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及污染等问题也大量凸现出来。文章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分析评价公路建设各阶段对环境的作用与影响,提出相关措施减少或杜绝公路环境污染,以保持公路区域生态平衡。  关键词:环境保护;对策;具体措施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1)06-0160—01    公路环境保护由两项基本工作组成:一是分析因修
【正】 熟悉图书是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基本功之一。现在不能提倡“闭着眼睛找书”的“活目录”,要提倡真正熟悉书的内容。要作到这点,必须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图书馆工人员应当
随着信息系统的发展和应用的深入,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信息系统进行研究,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一重要的研究领域,对其开发模型的研究已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早期的生命周期模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