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观世音菩萨的发源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livewebdynpro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中国历史以及文化艺术的发展,作为佛教文化的代表,对观音菩萨发源的研究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本文通过文献调查、实践考察以及理论分析,结合对观音菩萨身世的追溯,对观音菩萨的发源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观音菩萨;观音形象;文化艺术
  观世音菩萨,简称观音菩萨,别称观自在菩萨,他的影响力在中国的佛教领域是比较深远的,受到广大群众百姓的供奉与膜拜,由于他自身的潜心修炼,在大众心里被看做是救苦救难的象征,给黎明百姓带来了信仰和希望。
  观音信仰是随着印度佛教北传至我国后,特别是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又对观音信仰进行了经典的译介,才在中国民间广泛流传、并形成了独特的宗教文化。隋唐是中国佛教的鼎盛期。大乘佛教的关键就是对菩萨的信仰, 但是在源远流长的佛教文化中,对观音的信仰已经受到广大群众的关注,形成了一种基本理念。对观音的信仰打从一千多年前以前渗透到中国文化之后,就迅速地被世人所接受。达到“家家阿弥陀, 户户观世音”的信仰盛况。已经演变为一个有深刻意义的佛家文化思想。
  观音身世缘起经典为数不少,昙无谶译《悲华经》[1]述说,往古南赡部州曾有无诤念王极尊宝藏如来,尽心供养,宝藏佛为其授记,将来成佛号“无量寿佛”。此转轮圣王育有千子,亦信佛道。其长子名为不朐,次子名不尼摩。太子不朐体知众生执迷邪见,发愿说倘若众生遭受悲苦恼恨,若能念诵其名,为天耳所听,天眼所见,必来救济,使众生脱离苦海若此愿不达,则终不成佛。宝藏知不朐宏愿便授记,“今当字汝为观世音”。无净念次子尼摩即为大势至菩萨。《大乘大悲芬陀利经忏悔行法》说法也十分相近。只是成佛名号为“光明普至尊积德王如来”,佛土为“一切宝集”。《观世音菩萨授记经》[2]说久远世以前,有威德王供养金光师子游戏如来达八万四千亿年。有一次威德王在园观打坐修炼,入于三昧状态之时、即梵文所谓摩提状态,汉文译为正定、入定,是指全无杂、邪的心念,思想全部集中在一处的状态,莲池右突现一莲花,花中一童子名曰宝意,花池右亦突现一莲,花中一童子名叫宝上。威德王以偈问二童子,宝意与宝上二童子亦以偈颂述说弘誓菩提之心。佛陀告华德藏菩萨,尔时威德王即是我身,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即为二身莲花化生之童子,圣洁无暇。
  佛教中的观世音菩萨是在亚洲大乘佛教信仰圈中,最为人所知的菩萨,亦即以慈悲救济众生为本愿之菩萨。
  音译阿缚卢枳低湿伐罗、阿婆芦吉低舍婆罗、逋卢羯底摄伐罗。又作光世音、观自在、观世自在、观世音自在、观世自在者、窥音、现音声、观音。或称为救世菩萨、救世净圣、施无畏者、莲华手、普门、大悲圣者。[3]
  关于其译语,旧译作光世音、观世音;新译则作观自在。《大唐西域记》[4]卷三谓唐言观自在,即“阿缚卢伿多”译曰“观”,“伊湿伐罗”译为“自在”,玄奘以为旧译“光世音”或“观世音”、“观世自在”皆是讹谬。窥基《般若心经幽赞》卷上更敷衍其义,谓“观”为照之义,即了空有之慧;“自在”为纵任之义,即所得之胜果。昔行六度,今得果圆,慧观为先而成十自在。
  十自在指:(1)寿自在:能延促命;(2)心自在:生死无染;(3)财自在:能随乐现,由施所得;(4)业自在:唯作善事及劝他为;(5)生自在:随欲能往,由戒所得;(6)胜解自在:能随欲变,由忍所得;(7)愿自在:随观所乐成,由精进所得;(8)神力自在:起最胜通,由定所得;(9)智自在:随言音慧;(10)法自在:于契经等,由慧所得。
  又,《大日经疏》[5]卷五谓如来究竟观察十缘生句,得成此普眼莲华,故名观自在,如来约行故名菩萨。上述玄奘、窥基所说,与此《大日经疏》之说,系将Avalokites/vara一词解作“观”(avalokita)与“自在者”(i^s/vara)的合成词,随而译之为观自在。另外,《玄应音义》[ 6]卷五云:“旧译云观世音,或言光世音,并讹也。又寻天竺多罗叶本,皆云舍婆罗,则译为自在。雪山已来经本皆云娑婆罗,则译为音。当以舍、娑两音相近,遂致讹失也。”此是认为旧译将有“自在”义之“舍婆罗”(i^s/vara)与有“声音”义之“娑婆罗”(svara)混同之故。
  虽然鸠摩罗什将此词译为“观世音”,然而,《维摩诘经》[7]卷一曾列举罗什之说,“世有危难,称名自归,菩萨观其音声即得解脱也。亦名观世念,亦名观自在也。”依此可知,鸠摩罗什亦承认ava-lokites/vara有“观自在”或“观世自在”之义。《法华经义记》卷八认为观世音之外,别有“观世间音声、观众生身业、观众生意业”等三名,总名为观世业。其中,娑婆世界以音声为佛事,故只名观世音。《法华经文句》卷十(下)、《法华义疏》卷十二(吉藏)、《华严经探玄记》卷十九、《法华经玄赞》卷十(末)等,亦有与《法华经义记》同义之解释,皆是敷衍罗什之意者。
  释迦牟尼在公元前5、6世纪所创立的佛教,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佛教思想逐渐产生了一些变化。到了1世纪,一个新的佛教派别诞生了,就是大乘佛教。大乘佛教形成于印度,而后传至中亚、中国、朝鲜、日本和东南亚。
  原来,佛教初来中国,汉人信徒几无,仅由外国僧侣从事译经工作。慢慢的,到了第四世纪时,东晋与后赵的政府在南北两地公认许可中国人出家后,中国才有由国人组织起来的佛教教团。观音菩萨来到中国的时间不会迟于三世纪,当时正是中国战乱最为频繁的魏晋南北朝,据土自立的统治者都把佛教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奉为国教。大乘教派的西方阿弥陀佛极乐净土和菩萨度世的信仰传入,观音崇拜也由此而兴,北凉时开凿的敦煌莫高窟里就已经有了观音的造像。北魏时大兴佛教,到处开凿佛窟,在云冈、敦煌、麦积山和千佛崖的洞窟中,观音的造像已经十分普及。
  唐宋之后,观音信仰在中国普遍勃兴,观音在信徒们心目中的地位也渐而提升,在实际上担负起了救苦救难的全部重责,甚至超过了对佛陀本身的信仰崇拜,从而成为一位影响深远、妇孺皆知的公众人物,有人称观音是“中华第一佛”,不是没有道理的。
  注释:
  [1]《悲华经》,十卷,北凉中天竺沙门昙无谶译,收录于《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三册,经题‘悲华’,即‘慈悲的白莲华’ 之意,喻指释迦牟尼佛,以及如诸佛般发大菩提心,慈悲摄受众生的大行愿者
  [2]《观世音菩萨授记经》,全一卷,刘宋昙无竭译,收录于《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十二册,于大阿弥陀经卷上、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三、悲华经卷三、大乘悲分陀利经卷三等,亦说及观音、势至成道之事,与本经
  [3]陈平平.南京重建大报恩寺琉璃塔供奉主佛方案的抉择.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1年3月第2期,第110页
  [4]《大唐西域记》,简称《西域记》,为唐代著名高僧唐玄奘口述,门人辩机奉唐太宗之敕令笔受编集而成
  [5]《大日经疏》是《大日经》的注释书,有《本疏》、《大疏》、《无畏疏》等异称,唐一行撰,通行本为20卷
  [6]《玄应音义》即玄应所撰二十五卷之一切经的读音和意义
  [7]《维摩诘经》是大乘佛教的早期经典之一,此经的主人公为维摩诘居士,故而得名,宣传在世俗生活中也能修炼成佛
  参考文献:
  [1]周秋良.论中国化观音本生故事的形成.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9年2月第15 卷第1 期
  [2]成绩. 隋唐观音信仰中国化的基本特征.双语学习[J],2007年11月
  [3]李利安.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
  [4]李利安.从中国民间观音信仰看印度佛教文化与中国儒教文化的交往.吴越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10月
其他文献
【摘要】:在物理学的术语翻译中由于译者文化层次的不同,所处的地域语系不同等诸多因素导致物理学术语在译法上出现不规范的现象,因为每一个术语是一种学科的浓缩词,所以术语的翻译是否准确,决定着翻译的成败。研究汉藏物理学翻译研究对藏区双语教育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更是对翻译理论的新突破。  【关键词】:名词术语;基本特征;翻译标准  一、物理学术语翻译研究的重要性  名词术语是信息的载体,推动名词的术语规范
期刊
【摘要】:本文以凉山彝族现代婚礼为缩影,通过其中运用到的民族传统艺术资源,阐释传统艺术资源的当下价值。  【关键词】:艺术资源;彝族;婚礼;民族文化  凉山彝族婚礼涉及到主题色彩、场景布置、音乐灯光,巧妙融合民族元素,体现民族特色。彝族许多传统的艺术资源已经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如彝族的漆器工艺、木屋建筑工艺、器乐等。在现代的生活中,我们更应该将这些传统的艺术资源激活,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如家
期刊
【摘要】:本文旨在介绍东北秧歌的风格特征,从东北人民的宗教信仰、经济生活、自然环境、风俗习惯出发,以辽南、辽西的高跷艺术为基底、上身动律以及手巾花的各种舞法为基础,继承传统艺术形式,形成了独有的粗犷、豪放、火爆、热烈、欢快、强劲而自由的秧歌艺术。  【关键词】:东北秧歌;风格特征;发展;趋势  引言  东北秧歌作为东北特色的文化形式,其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是东北人民精神生活的完美写照,东北秧歌
期刊
【摘要】:青神竹编艺术历史悠久,但在科技进步的今天,传统文化及技艺面临逐渐被淘汰的危险局面,急需得到大家的认同和各方面的大力扶持,才能使这项传统技艺得到保护和发掘,使之重新走进我们的生活。本文把竹编文化及其技艺与中国画艺术相结合,使传统艺术与竹编工艺进行很好的融合,目的就是为把两项传统文化艺术更好地传承下去。  【关键词】:巴蜀竹编;中国画;传承;创新  巴蜀青神竹编是四川省青神县的汉族传统手工艺
期刊
【摘要】:在语言学界,有很多学者对模糊语言(vague language/ fuzzy language)都有过研究,但是学者们对模糊语言没有一致的定义,更没有系统的研究。本文将从模糊语言的定义出发,研究模糊语言在语用中的主要特点;其次,结合其特征进行语法和语用视角的分析,探讨模糊语言背后的说话人意图和话语含义推理方式。本文认为,语用中的话语模糊,一方面是说话人刻意为之,一方面是说话人对合作原则的
期刊
【摘要】:人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380—360万年前,伴随人类早期发展的图画,具有十万年以上的历史。而文字就是从图画演变而来,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可以说如果没有生活的需要、人类的交流就不会有结绳记事,由图画一步步演变至今的文字。文字在现代生活中作为图像画面的形象要素之一,在没有图片的情况下作为着表现一般概念意义的视觉符号,同时文字的设计蕴含着深层的文化积淀表达着社会的文化意义。  【关键
期刊
【摘要】:《尘埃落定》中蕴含大量的藏族文化意象,在翻译中应该最大限度地传递给读者,同时尽量避免藏族文化意象的失落、扭曲和变形。从西方文化翻译理论和当下汉外翻译实践出发,翻译藏族文化意象可以采用直译加注或者直译加解释的策略,既可以避免文化意象的失落扭曲和变形,又能让文化意象完整地传递给读者。  【关键词】:《尘埃落定》;藏族文化意象;翻译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升,世界渴望更多地
期刊
【摘要】:随着宫斗剧《甄嬛传》的开播,越来越多的人对该剧的人物以及人物对白进行分析研究。本文通过举例分析的方法,对热播剧《甄嬛传》的人物对白进行修辞方面文体特点分析,从而能让读者对《甄嬛传》中人物对白的文体特点有着更为深入全面地了解,同时也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文体学给日常生活所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甄嬛传;人物对白;文体特点;修辞  1.引言  随着电视剧类型的增多,古装宫廷剧逐渐成为人们所喜
期刊
【摘要】:在美国艺术大学里,人人都会唱而且人人都会唱约翰.杜克的歌曲,而我国莘莘学子也应该把中国的艺术歌曲传承与发扬下去。这是先辈的心血,是民族艺术的结晶。如何演唱好中国艺术歌曲?笔者认为不仅仅是要了解中国艺术歌曲的起源和发展这么简单,而是其精髓,其文化涵养,其民族精神都要融化在骨子里。以下笔者以黄自先生的艺术歌曲为例,从其创作特征,美学特征着眼研究我们该如何较为准确的唱好中国艺术歌曲。  【关键
期刊
【摘要】: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日新月异,催生了地方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罗泉古镇的旅游开发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打造成具有本土化特色的旅游古镇成为人们所思考的问题。文章立足于罗泉古镇的文化特色,从本土化设计分析出发展开探索。  【关键词】:罗泉古镇;本土化;设计;  一、罗泉古镇概述  罗泉古镇,又名“罗泉井”,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也是中国100个千年古镇之一,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罗泉古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