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翼双飞,共创辉煌

来源 :飞碟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0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近国际UFO风暴中心
  
  国际学术的交流是双向的,中国UFO学者在让世界了解自己的同时,也迅速融入世界UFO大家庭,甚至走近国际UFO界的风暴中心。这方面的内容主要有:
  第一,与国际UFO权威人士进行面对面的学术交流。许多飞碟专家与我经常一起作为演讲者或嘉宾出席各国的UFO大会,或是接受媒体采访。他们还纷纷请我出任他们组织的顾问,我还被邀请担任世界最大的UFO互联网络中心的驻中国代表。通过与他们的交往,我们在国际UFO界结识了更多的人。他们主要有:著名UFO目击事件的目击者、亲历者;与UFO学者合作的科学家;与UFO问题相关的军政要人;一些掌握大量UFO秘密的前政府或军方的重要人物;各大媒体的负责人或资深记者。作为中国UFO界的代表,我们受到他们的信任和尊重。
  第二,受邀参与对神秘的51号地区等UFO重大疑案的调查。UFO史上有三大世界谜案,它们分别是:神秘的51号地区、罗斯韦尔事件及解剖外星人,它们被称为国际UFO的风暴中心。为了解开这三大谜案,美国等国家的UFO权威人士已做了相当多的前期工作。为表示对我们中国代表的尊重与信赖,他们特邀我们共同参与调查。
  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我们在学术界、舆论界、政界有很好的人脉,从基层直至最高层都沟通得非常好,十分通达。在西方UFO界有三位故去的老人曾在生前最后时光,向我表达他们对中国寄予重托。
  第一位是大家所熟悉的艾伦·海尼克博士。他生前曾委托美籍华人UFO专家林文伟先生给我捎来亲笔信,表达对中国UFO研究事业寄予重望,希望与我们中国UFO研究者当面会谈。不想此后不久,他竟不幸离我们而去,使我终生抱憾。
  第二位是美国星际网络中心的主席——科尔·克维茨基上校。他是世界最早的UFO专家,为UFO研究事业奉献了一生。他在把他的珍贵著作赠给我时,说他对中国寄予厚望。
  第三位是有关罗斯韦尔事件的最高权威——科尔索上校,他曾是罗斯韦尔地区的驻军首长,在退役后披露了有关UFO的真相。在他听了我在意大利UFO大会上的一次演讲后,十分激动,称这篇讲演深深地打动了他。会后他将他的力作《罗斯韦尔事件发生后的日子》赠送给我,并在书的扉页上写下这样一段话:“特以此书赠予我伟大的朋友孙式立教授。我坚信,像你这样的人是能够帮助我们所有人创造一个新世界的人。”
  
  打造泛UFO学术联盟
  
  在中国,许多人并不了解我和我的助手们,乃至我们整个UFO团队,到底做了哪些事。其实,中国UFO组织就像一块磁石,二十多年来一直吸引着大量的科学界人士,包括科学家、发明家以及各行各业中的科学工作者。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国家科研机构的骨干,有着高级学术职称。他们利用业余时间来参加我们的活动,与我们进行科研交流,并产生了一些个人专利或其他科研成果、科技项目。我们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科研学术团队。中国UFO学者在研究高性能飞行器的同时,还在其他许多尖端技术的研发方面,如新能源开发、绿色环保、防灾减灾、医学与健康工程、生物工程、基因工程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我们的团队是开放型的:向UFO学科以外的任何学科、任何行业、任何个人开放,向整个社会开放。由于深刻理解UFO研究的意义,以及这个学科在科研上的广普性,社会上许多有识之士、许多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学术界的重量级人物或领军人物,纷纷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式主动将他们自己的学科与我们UFO研究团队挂钩,进行深度的或松散的学术联网,与我们形成一个庞大的学术联合体。
  向社会开放的结果是,最大限度地吸纳与整合了科研和学术领域里的社会力量,形成一个一流的泛UFO学术联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国UFO团队从一个群众社团到今日形成了一个聚集社会各界学术精英的强势联盟,这是经过了二十多年来的艰苦奋斗,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
  我们研究的东西不是乌托邦式的幻想、痴人说梦或是无知者的梦呓,也没有任何学院派的书斋气、象牙塔的学究气。它不是简单的标新立异之作,而是科学理念的结晶。
其他文献
摘要:在主流媒体中关于不明飞行物的详细报道为什么相当缺乏?本文尝试回答这个问题。文中描述了主流媒体和国家安全部门的利益已经一致化,这种一致性与“官方文化”(我一直这么称呼)排斥报道不明飞行物的消息有关。    2002年7月的遭遇事件    在新闻报道的严格限制下,关于不明飞行物的真实资讯几乎不存在。为了要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你需要过滤掉全部主要的媒体。但是偶尔,极少的信息会在主流媒体上出现。  这
期刊
中国篇 China    1981年12月20日20时左右,雷本跃在云南曲靖拍摄到不明飞行物照片。这是一个球状不明飞行物,它的下方有两条交叉成1200的光柱,高度估计在3000米一4000米,由于照片是从侧面拍摄的,所以看上去呈棒状。  1982年12月,香港UFO研究会成立。  1984年12月,台湾UFO研究会更名为台湾中华飞碟研究会。  1984年12月23日,辽宁大连UFO研究会成立。  
期刊
时间是什么?没人问我,我很清楚;一旦问起,我便茫然。  故事的起点不是星空,而是海洋。  古希腊和罗马的灿烂文明沉寂之后,欧洲进入了长达1000年的黑暗时代。在这期间,波斯、阿拉伯和印度的科学家们继续发展着数学和天文学,用精美的仪器进行观测,绘制出当时最精确的星表;而欧洲人则只是孜孜以求上天堂的办法,对天空的运动规律漠不关心——或者被禁止关心。但是,文艺复兴使欧洲“重新发现”了科学,滋长出宗教裁判
期刊
  
期刊
在2005年3月23日,雷锦超告诉北京UFO研究会秘书长周小强,北京理工大学实验室的郑博士拍摄到UFO图片。拍摄时间是2005年3月22日9时46分~11时16分,共有343幅连续的UFO照片。  3月24日20时30分,周小强、印兆霞、谷庆文一行三人,前往北京理工大学,对郑博士进行了现场采访调查。  由于郑博士的工作需要,他在北京理工大学的一个四楼实验室的窗户上安放了一台照相机进行全天监控。照相
期刊
问:请讲一讲人们都相信有外星劫持或外星人这事儿,也讲一讲人类想在宇宙中寻找其他生命的努力。    萨根:就我本人来说,我从童年就受到外星人这个概念的吸引,尤其是外星智类。此后我再也没得安稳,一直想着把太空飞船送到附近的星球去寻找生命,用无线电搜寻外星智类……  这绝对是人类历史上一件变革性的事件。但是真是假,不好判断,因此我们需要标准更加严格的证据。在这种情况下,对证据的怀疑和审查往往会受到个人愿
期刊
中国UFO研究会于1997年9月29日在中国大地消失了。综观其近20年的风雨历程,它曾为中国的UFO研究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是谁也无法改变的事实。它何时复出,我们不得而知。还是让我们怀着一种复杂的心情,重温一下它从成立到解散的风风雨雨吧!  1979年9月20日,中国第一个民间UFO组织——中国UFO爱好者联络处在武汉大学成立,它是中国UFO研究会的前身。  1980年5月1日,中国UFO
期刊
1958年2月,英国纽伯里格林汉姆·科曼空军基地,一架美国空军B-47重型轰炸机在起飞不久因发动机突然发生故障,不得不把两个各装着7728升高爆航空燃油的备用油箱从2.4万米高空紧急抛下。然而,两个油箱没有抛出地面安全区,却在另一架携带原子弹的B-47轰炸机后面爆炸!冲天的大火引爆了其中一枚原子弹的高爆炸药,祸及了紧挨着停放的另两架同样携带有原子弹的轰炸机。最可怕的是,三架重型轰炸机上携带的近十枚
期刊
问:您的UFO、飞碟观?  刘岩(以下简称“刘”):UFO是客观存在的。  UFO的全球浪潮发生于20世纪60年代。世界上正规的UFO研究学术团体及UFO科普与专业刊物也是那时创建的。20世纪60年代是公众对UFO最为痴迷的年代,国际上的UFO研究者每当提起“60年代UFO的全球浪潮”时仍然心存激动。进入20世纪70年代,UFO的全球浪潮降温了许多。但UFO与UFO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却步入了
期刊
正如日本研究人员使用分割受精卵的技术可以繁殖出双胞胎的牛、山羊、兔,美国天文学家借助哈勃望远镜的观测方法可以确定星系间的距离并绘制出太阳系内各行星的星图一样,从哲学的角度讲,方法的使命就是引导思维沿着正确的途径去认识客体。UFO现象作为我们研究宇宙的客体之一,尚处于争议之中。就目前的水平来看,关于UFO现象仍然有许多我们难以想见的、经验之外的因素困扰。所以针对UFO现象的特殊性,运用与之相适应的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