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业传承,西方家族公司的最后考验

来源 :中外企业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mc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西方国家经济中,家族公司占据大半壁江山。翻开这些公司的历史,大多会有创业、拓展和祖业传承三个阶段。可许多家族公司到了祖业传承时却乱了阵脚,导致业绩衰退,或者祖业旁落。对此,有人说,祖业传承乃家族公司的最后考验。
  
  家族公司即将进入传代高峰期
  
  据调查显示,美国家族公司占全国公司总数90%以上;在美国500强大公司中,约35~45%受家族控制;在英国,近2/3的公司属家族公司;在世界其它国家,家族公司所占比例有时会更高。这些家族公司虽然数目庞大,类型不尽相同,但是都会面临同样一个问题:怎样顺利地将公司传给下一代?
  二次大战后的大约15年里,局势趋于平稳,百业待兴,于是家族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地应运而生。那一波数目可观的家族公司,经数十年拓展,如今大多业绩斐然,可是当年的创始人大都年事已高,不得不考虑传代问题了。
  在澳大利亚家族公司的掌门人中,有1/5年龄达到或超过65岁;1/10达到或超过70岁。对于他们,公司传代问题已显得极其紧迫。可以说,二战后成长起来的西方家族公司的传代高峰即将来临。
  
  亲缘关系使传承变得复杂
  
  绝大多数家族公司都是由创始人加上一些亲戚参与经营,或由堂表兄弟姐妹合伙组建经营的。这种企业形式,常常将商务上的纠葛和生活中的牵掣搅在了一起,其负面效应到了公司传代时便强烈地显露出来。严重时,会引发家族成员间相互倾轧,明争暗斗。
  家族公司传代不可能像非家族公司所有权转移时那么干脆利落,只要请来律师,办好相关文书,即告完成。家族公司传代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经营管理权和所有权的转移,还包含个人权威、能力、形象和身份的传承,难以一蹴而就。
  对老一代创业者而言,亲戚有远近亲疏之分,儿女们也不会同样的可心。他们有时会抱偏见,凭性情,传代时对某某格外关照,对某某特别严厉。这种情绪化做法,会造成不和,给家族公司祖业传承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每一位创始人都希望公司千秋万代能掌握在自己后代手中,可是当今青年人思想活跃,不一定会顺从先辈的意愿。2004年初,摩根银行对47家家族公司的后代进行了调查。其中,希望祖业归他们所有和管理的仅占52%;26%只希望做拥有者,不愿当管理者;7%希望家族和公司完全脱离;15%表示不知道怎么办。对祖业传承明显表现出了冷漠。
  事实上,大量家族公司正在不断地跌入传代这道深沟。学者阿斯特拉汉指出,目前家族公司中仅有1/3实现顺利传代。“一直是这个比例,而且全球如此。”多数家族公司到了传代时不是出售,就是停业。仅有5%的家族公司过了三代之后还在为祖业创造价值。
  
  及早安排是明智选择
  
  老一代都希望自己的企业在家族中承传,可是到了该让位的时候,又总是恋恋不舍。这种浓厚的恋战情绪常常会演化成对下一代的不信任、怨恨,甚至刁难。亨利·福特为难儿子埃德塞尔长达数年,才让他出任福特公司总裁;IBM的沃森直到82岁才同意将权力交出;达索尔飞机公司董事长塞奇 61岁高龄时才从父亲那儿得到这个职位……英国BDO家族企业咨询中心常务主任博戈德说,有位年高68岁的父亲舍不得把自己的公司传给儿子。儿子在父亲公司已干了整整15年,心中不平,就去问父亲:“你不是说过总有一天公司的一切都是我的吗?”“是啊!”父亲回答,“可是我并没有说过你不必为此支付什么。”于是儿子只得四方筹措,凑足3800万美元买下公司。
  任意拖延传代,会严重挫伤后代的锐气和才能。老一代不放手,下一代就不会踏实地呆在家族公司里。他们有的脱离公司,有的另起炉灶。既然已知道现代青年对家族公司越来越缺乏热情,老一代就更应该达观、平和,克服恋战情绪,早一点对下一代引导、培养和支持,让他们具有经营管理的知识和承传祖业的责任感,确保家族公司后继有人。
  研究家族企业的学者沃德先生警告说:“如果家族公司当家人到65岁还不安排传代,公司传代将变得十分困难。如果当家人到了 70-75岁仍不想传代,公司会在劫难逃。”
  
  专家学者纷纷支招
  
  那么,家族公司怎样才能做到顺利传代呢?进入本世纪后,西方专家学者越来越关注这一命题,并组建了许多家族企业学会和专门为家族公司传代提供服务的咨询机构。2004年10月,波斯顿家族企业学会还专门为此举办了学术年会。
  埃尔斯特罗德先生剖析11家家族公司后指出,要顺利实现传承,必须有懂得经营管理的班子,有立志继承祖业的下一代。后代无心继承祖业,一切都是徒劳。因此,引导和培养下一代树立继承祖业的志向是重要的。若采用聘任专业人士经营管理,下一代仅掌管所有权的模式,传代会变得较为易行。
  康涅狄格商务学院卢巴特金先生研究发现,那些能够传承到第3代或超过第3代的家族公司,在创业初期都曾立过确保家族有效掌管祖业的正规条文。阿斯特拉汉先生还发现,那些能够代代传承的家族公司几乎都在依照一整套家族公认的(包括书面和口头约定的)规则运行。比如董事会每年例会3次、家族成员每年例会2-4次、提供机会让公司成员对董事会决策发表看法等等。基于此,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重视劝说那些尚处发展初期的家族公司及早制定出有利于日后顺利传代的章程。虽说这并不是首创,但的确有实实在在的意义。到传代时,协商有章程依据,可规避许多问题发生。
  多数专家学者认为,家族公司要做到顺利传代不得不就以下三方面及时决策:首先,如果打算把经营管理权和所有权分开,只让下一代掌握所有权,那么就应该注重如何组建一个强有力的董事会,而不是形同虚设;第二,建立一套有利于培养和促使下一代参与掌管公司的机制。比如,可规定下一代进入公司领导层前必须做出象样成绩,必须与非家族成员一样接受评议,还可以有奖惩措施;第三,根据自身特点,确定经营发展方向。
  有了以上三方面的妥善决策,再加上下一代怀抱的继承祖业的志向,家族公司传代的成功率就会大幅度提高。
其他文献
有这样两家在北京的医药流通行业名列前茅的国有企业,一家是有50年历史的北京市医药公司,另一家是只有15年历史的北京市医药经济技术经营公司.在相互竞争了15年后,两家公司于
北京产权交易所总裁熊焰近日撰文指出,多年来,政府、专家、业界在国有产权转让问题上进行了艰难的探索。在经过多,r-t""实践和探讨后,逐步找到一个办法:国有产权转让是市场行为,市
我把精心研究《2004年度中国财富报告》的成果与大家分享。
又一个春天来了,大自然的规律。  在春节这个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里,每家每户的门上少不了贴上一个“福”字。这个“福”字就是祈福和祝福的意思,千百年来过年贴“福”字的民俗,对家庭生活的意义没有人怀疑过。它让我想起了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人们对“幸福感”的关注,以及对建立和谐社会的期盼。  去年12月一本名为《2005年社会蓝皮书》公布了“2004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报告”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中国近八成居民
5月17日,中外企业文化杂志社以国企转型与企业文化构建为主题举行座谈会,庆祝<中外企业文化>创刊十周年.长期从事企业文化研究的领导同志、专家学者、企业代表以及读者代表参
从卖油郎到IT巨头    1966年,正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工学院读大四的普莱姆吉突然接到如雷轰顶的电报,他的父亲哈萨姆·普莱姆吉因心脏病去世,留下威普罗公司这份家业无人照看。时年21岁的普莱姆吉不得不辍学回国。当初父亲送普莱姆吉去美国读书的动因,就是想让普莱姆吉学成回国继承家业。父亲撒手人寰,让普莱姆吉提前进入了角色。普莱姆吉很快就从失去父亲的悲恸中解脱出来,他决心继承父亲的遗志,使家业更上一层楼。
2002年7月下句,刚刚成立不久的住六市政公司,在回龙观镇南店村玉龙吉胜小区接了一个极不起眼的小活儿:给小区居民修一条临时道路,路宽5.5米,路长1000米。
福建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组建成立于2003年初,是一家通过改制成立的国有控股企业。两年来,公司的经济效益和人均创效水平居于全国同行业领先地位,先后被评为“福建省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和“2003~2004年度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实践创新奖”。   福建煤电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突出经验,就是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到企业方方面面的工作之中。     融
良好的政府形象是政府运行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政府本身一项重要的资源,是构成政府影响力的基本要素之一。通过“华南虎照片”事件,社会公众看到的是一个不负责任、效率低下、不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就要把“坚持以人为本”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点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是切合当代世界发展趋势的新的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也为我们进一步提升企业文化指出了正确的方向。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企业文化建设,就要把“坚持以人为本”作为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