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美术欣赏活动中,教师应当创造条件让幼儿多接触艺术形式和作品,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独特感受。欣赏的内容选择要源于生活、就地取材;欣赏的目标要定位清晰、指向明确;欣赏的环境设置要自由宽松,激发情趣;欣赏的知识要以幼为本,回归生活。教师不再是设计者和指导者,而是观察者和支持者,因此要理解幼儿欣赏时的行为,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
关键词:美术欣赏;闽剧服饰;幼儿教育
中圖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12-24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06-0108-0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
一、欣赏的内容要源于生活,就地取材
闽剧又称福州戏,是福建地方戏曲之一,也是现存的唯一用福州方言演唱、念白的戏曲剧种,流行于闽中、闽东、闽北地区。
我原来工作的幼儿园地处福州下辖的连江城关,连江的方言与福州话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当地的闽剧团在福州地区是出了名的。近年来,为了让更多的晚生后辈了解地方传统文化的特色及其艺术魅力,各中小学校很注重把传统的文化引进校园的文化建设中。与幼儿园仅隔一个栅栏的连江附小,在校内成立了一个师生同演的闽剧团,这段时间连江附小把闽剧文化在校园里传播得风生水起,校园里随处可见穿着闽剧服饰的武生花旦,这一举动引起了隔壁我园的小朋友的注意,孩子们经常隔着栅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还三五成群地讨论着:“好美呀!”“我也想穿这样的衣服。”“我能摸摸也可以。”“她们身上的花好漂亮,你看,还有蝴蝶。”“金灿灿的,是不是金子做的?”……看着幼儿羡慕的样子,美术欣赏活动“闽剧服饰美”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这种的活动选材没有经过教师的精挑细选,没有刻意安排,而是在孩子们自发的兴趣点上,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结果,体现了源于生活、就地取材的理念。有了活动的主题,就自然而然地考虑到活动的目标,在活动中让幼儿接收哪些知识,提高哪些能力,激发哪些情感?如何定位好活动的目标呢?
二、 欣赏的目标要定位清晰,指向明确
根据大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及三维目标的指向性,本次活动的目标可以界定为:①感受闽剧中角色的服饰美。②懂得欣赏闽剧服饰的特点。③萌发对闽剧文化的喜爱之情。这三个目标的定位可以清晰地看到本次活动的方向、重难点、教师指导的重点和预设幼儿能力发展的要求。
目标的第一点明确体现了欣赏活动的知识目标,目标的界定没有框住幼儿的思维,从目标中可以明确得知本次活动欣赏的作品是闽剧的服饰美,服饰美中美的元素不是只含有颜色、装饰的美,它包含服饰的造型、材质、颜色、花纹、刺绣等各方面。幼儿可以用各种感官去感知、体验他们自己所感知到的各种美的元素,而不是单一的一两个方面的知识点。给幼儿比较宽松的感受范围,他们的思维自然就不会被框住,也不会被教师牵着鼻子走。
目标的第二点体现的是幼儿的能力目标,重点突出“懂得欣赏”,这与本次活动的重点相呼应。幼儿对作品的感受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法,动用多种感官去体验和感受,从而强化自己的审美体验,通过幼儿的观察、发现、探索发现闽剧服饰的美,并允许不同的幼儿观察的点不一样,得出的感受不一样。本次活动“懂得欣赏”主要落脚点在幼儿对闽剧服饰特色的欣赏上,欣赏闽剧服饰的领口特色、袖口特色、下摆特色,还有袖子的长度、服饰的款式及装饰图案的特点和装饰所用的一些材料元素,经过教师的引导,孩子们就知道重点欣赏的知识点,但他们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不同的方法达到这一目标。
目标的第三点体现的是情感目标,大班幼儿的情感发展已经比较成熟了,让幼儿的情感在活动中表露出来,是其参与这次活动的深层次的表现,当孩子们在与欣赏的作品充分接触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了作品的各种美时,他们表现出讶异、惊叹、欣喜、好奇,于是对闽剧文化的喜爱之情自然而然就表露出来了。因此第三个目标的制订必定在第一目标和第二目标的基础上才能生成。
当然,目标的实现需要活动的开展来实行,但目标的定位清晰明确、指向性强,能为教师设计整个教学环节、实施活动过程,引导活动的顺利进行乃至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投放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因此欣赏活动目标的定位是至关重要的。
三、欣赏的环境要自由宽松,激发情趣
(一)营造自由宽松的环境
在美术欣赏活动“闽剧服饰美”的活动前期准备中,教师请幼儿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利用在家里的时间一起收看闽剧节目,让家长给幼儿讲讲有关闽剧的故事,并把幼儿看到的、想到的、说到的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出来,带到班上与小伙伴们分享交流。
根据幼儿提供的信息,教师在教室四周随意挂着各种各样的闽剧服饰,展板上展示着有关闽剧文化的各种素材,课间的音乐随性地播放着与闽剧相关的曲段,这样一个自由宽松且带着浓浓传统民族文化气息的环境,犹如一个戏曲的舞台。幼儿在平日里自然随意地与闽剧有关联的事物接触着,闽剧的相关知识以及对闽剧的初步感知正潜移默化地浸润着幼儿,更激发着幼儿深入了解闽剧的美的兴趣,于是,时机一成熟就促成活动的开始。
(二)设置简单开放的问题情景
问题情景的创设至关重要,它可以引发幼儿在与欣赏的作品的交互作用中体验作品的“情景美”,增强美术欣赏中的快乐情绪体验。在活动中教师要恰当地设置提问,所设置的问题可以让幼儿自由地进行讨论,也可以鼓励幼儿独立进行思考,还可以用自己的理解来回答解释问题,这样幼儿在活动中就会更加积极主动,从而自主地学习。
活动一开始,教师播放闽剧音乐曲段,四位“演员”教师身穿不同角色的服饰,随着不同的音乐舞着与角色对应的舞步动作出场。教师设置一个简单、有效、开放的问题:“演员们穿的服装一样吗?”引导幼儿简单回顾闽剧四大角色——生、旦、净、丑,导入活动主题欣赏闽剧服饰。接着教师只是提供引导语:“每组小朋友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演员,请到组里来,想想你怎么发现闽剧服饰与其他服饰的不同?它美在哪里?”并让“演员们”被邀入各小组,扮演者不断地引导幼儿动用各种感官看一看、摸一摸、抖一抖、揉一揉,感知闽剧服饰的材质、花纹、图案、做工等方面的美。幼儿们兴奋极了!动用了所有能感知的感官来与服饰近距离地接触,而教师此时无须做太多的事情,他们是幼儿参与探索型活动兴趣的激发者。有时教师在幼儿兴奋时说的一句“把你最好的发现分享给老师和小朋友”,往往能引起幼儿进一步关注,而且是带有思考的关注。 (三)提供有效的活动策略
美术欣赏的重点在于“欣赏”二字,如何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进行自主的欣赏和感知艺术美是本次活动要解决的问题。活动中,教师创设舞台一样的环境和条件,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引导幼儿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抖一抖、揉一揉等感知觉来自主地欣赏感知闽剧服饰的美。教师没有过多的牵引和指导,而是通过简单的两三个问题,让幼儿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与“演员”近距离接触、互动来感受和欣赏闽剧的各种美。这里教师给幼儿创设了一个宽松、愉悦、自由的气氛,让幼儿感觉仿佛置身于看戏之中,显得轻松有趣,既调动了幼儿的兴趣,也勾起了幼儿对活动前知识准备的回忆。“演员们”深入到幼儿当中去,并以支持者的身份参与幼儿共同活动中,幼儿可以零距离接触到他们喜欢的作品,胆子就大了,积极主动地动用了各种感官感知作品的美,这样的活动策略是有效的,也是幼儿喜欢的,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使其可以随心所欲地观察、开心地感受、尽情地欣赏。
四、欣赏的素材要以幼为本、回归生活
(一)素材体现以幼为本
“闽剧服饰美”这个活动素材的产生没有经过教师的挑选、教材的编排、旁人的推荐,而是基于幼儿自发看到的一种现象而引发他们的好奇。幼儿在此阶段还处于无意识注意的发展阶段,这种无意识注意是一种在周围的环境刺激下产生的,所以我们提倡进行美术活动的教育的素材应该趋近于生活化,以幼儿为本。“闽剧服饰美”这个活动的产生正是幼儿无意间发现的一件发生在身边的素材,它迎合了幼儿的好奇,顺应了幼儿的想法,激发了幼儿发现的眼光。这种通过生活并源于生活的活动,是使人印象深刻、比较容易理解和受幼儿欢迎的活动。
(二)内容体现回归生活
幼儿对各种事物的欣赏感受与成人不同,其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方式方法也与成人不同。他们喜欢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应用于生活,从生活中找到自己学习的本领。
在幼儿充分感受和欣赏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幼儿把自己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不同方法观察到的艺术美分享给全班小朋友,幼儿从中获取了不一样的艺术感受和审美的熏陶,并共享了资源。有了这些资源,幼儿就可以轻松地总结出闽剧中四个角色服饰的共同点和各自的不同点,并把这些资源迁移到生活动中去,找找生活中有哪些闽剧服饰美的元素。现实中,孩子们找了很多生活中的闽劇元素,如妈妈的围巾上的绣花,绣花鞋上的图案,少数民族服饰上的花纹,靠垫上的装饰图案,等等。由此可见,幼儿不但在活动中获取了相关的知识,还把它迁移到现实生活中。接着幼儿再亲身体验,为闽剧服饰装饰上自己喜欢的图案,并穿着自己装饰的“戏服”自由“演出”, 更加体现了回归生活的理念。这些都做到了让幼儿在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中充分感受、体验、艺术美,并把自己的情感融入活动中去,也体现了教学的素材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
对于幼儿园的美术欣赏活动,只要教师牢记“谁去欣赏”“欣赏什么”“怎样欣赏”,那么,我们的美术欣赏活动将不会偏离《指南》的指导方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关键词:美术欣赏;闽剧服饰;幼儿教育
中圖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12-24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06-0108-0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
一、欣赏的内容要源于生活,就地取材
闽剧又称福州戏,是福建地方戏曲之一,也是现存的唯一用福州方言演唱、念白的戏曲剧种,流行于闽中、闽东、闽北地区。
我原来工作的幼儿园地处福州下辖的连江城关,连江的方言与福州话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当地的闽剧团在福州地区是出了名的。近年来,为了让更多的晚生后辈了解地方传统文化的特色及其艺术魅力,各中小学校很注重把传统的文化引进校园的文化建设中。与幼儿园仅隔一个栅栏的连江附小,在校内成立了一个师生同演的闽剧团,这段时间连江附小把闽剧文化在校园里传播得风生水起,校园里随处可见穿着闽剧服饰的武生花旦,这一举动引起了隔壁我园的小朋友的注意,孩子们经常隔着栅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还三五成群地讨论着:“好美呀!”“我也想穿这样的衣服。”“我能摸摸也可以。”“她们身上的花好漂亮,你看,还有蝴蝶。”“金灿灿的,是不是金子做的?”……看着幼儿羡慕的样子,美术欣赏活动“闽剧服饰美”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这种的活动选材没有经过教师的精挑细选,没有刻意安排,而是在孩子们自发的兴趣点上,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结果,体现了源于生活、就地取材的理念。有了活动的主题,就自然而然地考虑到活动的目标,在活动中让幼儿接收哪些知识,提高哪些能力,激发哪些情感?如何定位好活动的目标呢?
二、 欣赏的目标要定位清晰,指向明确
根据大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及三维目标的指向性,本次活动的目标可以界定为:①感受闽剧中角色的服饰美。②懂得欣赏闽剧服饰的特点。③萌发对闽剧文化的喜爱之情。这三个目标的定位可以清晰地看到本次活动的方向、重难点、教师指导的重点和预设幼儿能力发展的要求。
目标的第一点明确体现了欣赏活动的知识目标,目标的界定没有框住幼儿的思维,从目标中可以明确得知本次活动欣赏的作品是闽剧的服饰美,服饰美中美的元素不是只含有颜色、装饰的美,它包含服饰的造型、材质、颜色、花纹、刺绣等各方面。幼儿可以用各种感官去感知、体验他们自己所感知到的各种美的元素,而不是单一的一两个方面的知识点。给幼儿比较宽松的感受范围,他们的思维自然就不会被框住,也不会被教师牵着鼻子走。
目标的第二点体现的是幼儿的能力目标,重点突出“懂得欣赏”,这与本次活动的重点相呼应。幼儿对作品的感受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法,动用多种感官去体验和感受,从而强化自己的审美体验,通过幼儿的观察、发现、探索发现闽剧服饰的美,并允许不同的幼儿观察的点不一样,得出的感受不一样。本次活动“懂得欣赏”主要落脚点在幼儿对闽剧服饰特色的欣赏上,欣赏闽剧服饰的领口特色、袖口特色、下摆特色,还有袖子的长度、服饰的款式及装饰图案的特点和装饰所用的一些材料元素,经过教师的引导,孩子们就知道重点欣赏的知识点,但他们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不同的方法达到这一目标。
目标的第三点体现的是情感目标,大班幼儿的情感发展已经比较成熟了,让幼儿的情感在活动中表露出来,是其参与这次活动的深层次的表现,当孩子们在与欣赏的作品充分接触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了作品的各种美时,他们表现出讶异、惊叹、欣喜、好奇,于是对闽剧文化的喜爱之情自然而然就表露出来了。因此第三个目标的制订必定在第一目标和第二目标的基础上才能生成。
当然,目标的实现需要活动的开展来实行,但目标的定位清晰明确、指向性强,能为教师设计整个教学环节、实施活动过程,引导活动的顺利进行乃至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投放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因此欣赏活动目标的定位是至关重要的。
三、欣赏的环境要自由宽松,激发情趣
(一)营造自由宽松的环境
在美术欣赏活动“闽剧服饰美”的活动前期准备中,教师请幼儿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利用在家里的时间一起收看闽剧节目,让家长给幼儿讲讲有关闽剧的故事,并把幼儿看到的、想到的、说到的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出来,带到班上与小伙伴们分享交流。
根据幼儿提供的信息,教师在教室四周随意挂着各种各样的闽剧服饰,展板上展示着有关闽剧文化的各种素材,课间的音乐随性地播放着与闽剧相关的曲段,这样一个自由宽松且带着浓浓传统民族文化气息的环境,犹如一个戏曲的舞台。幼儿在平日里自然随意地与闽剧有关联的事物接触着,闽剧的相关知识以及对闽剧的初步感知正潜移默化地浸润着幼儿,更激发着幼儿深入了解闽剧的美的兴趣,于是,时机一成熟就促成活动的开始。
(二)设置简单开放的问题情景
问题情景的创设至关重要,它可以引发幼儿在与欣赏的作品的交互作用中体验作品的“情景美”,增强美术欣赏中的快乐情绪体验。在活动中教师要恰当地设置提问,所设置的问题可以让幼儿自由地进行讨论,也可以鼓励幼儿独立进行思考,还可以用自己的理解来回答解释问题,这样幼儿在活动中就会更加积极主动,从而自主地学习。
活动一开始,教师播放闽剧音乐曲段,四位“演员”教师身穿不同角色的服饰,随着不同的音乐舞着与角色对应的舞步动作出场。教师设置一个简单、有效、开放的问题:“演员们穿的服装一样吗?”引导幼儿简单回顾闽剧四大角色——生、旦、净、丑,导入活动主题欣赏闽剧服饰。接着教师只是提供引导语:“每组小朋友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演员,请到组里来,想想你怎么发现闽剧服饰与其他服饰的不同?它美在哪里?”并让“演员们”被邀入各小组,扮演者不断地引导幼儿动用各种感官看一看、摸一摸、抖一抖、揉一揉,感知闽剧服饰的材质、花纹、图案、做工等方面的美。幼儿们兴奋极了!动用了所有能感知的感官来与服饰近距离地接触,而教师此时无须做太多的事情,他们是幼儿参与探索型活动兴趣的激发者。有时教师在幼儿兴奋时说的一句“把你最好的发现分享给老师和小朋友”,往往能引起幼儿进一步关注,而且是带有思考的关注。 (三)提供有效的活动策略
美术欣赏的重点在于“欣赏”二字,如何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进行自主的欣赏和感知艺术美是本次活动要解决的问题。活动中,教师创设舞台一样的环境和条件,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引导幼儿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抖一抖、揉一揉等感知觉来自主地欣赏感知闽剧服饰的美。教师没有过多的牵引和指导,而是通过简单的两三个问题,让幼儿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与“演员”近距离接触、互动来感受和欣赏闽剧的各种美。这里教师给幼儿创设了一个宽松、愉悦、自由的气氛,让幼儿感觉仿佛置身于看戏之中,显得轻松有趣,既调动了幼儿的兴趣,也勾起了幼儿对活动前知识准备的回忆。“演员们”深入到幼儿当中去,并以支持者的身份参与幼儿共同活动中,幼儿可以零距离接触到他们喜欢的作品,胆子就大了,积极主动地动用了各种感官感知作品的美,这样的活动策略是有效的,也是幼儿喜欢的,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使其可以随心所欲地观察、开心地感受、尽情地欣赏。
四、欣赏的素材要以幼为本、回归生活
(一)素材体现以幼为本
“闽剧服饰美”这个活动素材的产生没有经过教师的挑选、教材的编排、旁人的推荐,而是基于幼儿自发看到的一种现象而引发他们的好奇。幼儿在此阶段还处于无意识注意的发展阶段,这种无意识注意是一种在周围的环境刺激下产生的,所以我们提倡进行美术活动的教育的素材应该趋近于生活化,以幼儿为本。“闽剧服饰美”这个活动的产生正是幼儿无意间发现的一件发生在身边的素材,它迎合了幼儿的好奇,顺应了幼儿的想法,激发了幼儿发现的眼光。这种通过生活并源于生活的活动,是使人印象深刻、比较容易理解和受幼儿欢迎的活动。
(二)内容体现回归生活
幼儿对各种事物的欣赏感受与成人不同,其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方式方法也与成人不同。他们喜欢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应用于生活,从生活中找到自己学习的本领。
在幼儿充分感受和欣赏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幼儿把自己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不同方法观察到的艺术美分享给全班小朋友,幼儿从中获取了不一样的艺术感受和审美的熏陶,并共享了资源。有了这些资源,幼儿就可以轻松地总结出闽剧中四个角色服饰的共同点和各自的不同点,并把这些资源迁移到生活动中去,找找生活中有哪些闽剧服饰美的元素。现实中,孩子们找了很多生活中的闽劇元素,如妈妈的围巾上的绣花,绣花鞋上的图案,少数民族服饰上的花纹,靠垫上的装饰图案,等等。由此可见,幼儿不但在活动中获取了相关的知识,还把它迁移到现实生活中。接着幼儿再亲身体验,为闽剧服饰装饰上自己喜欢的图案,并穿着自己装饰的“戏服”自由“演出”, 更加体现了回归生活的理念。这些都做到了让幼儿在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中充分感受、体验、艺术美,并把自己的情感融入活动中去,也体现了教学的素材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
对于幼儿园的美术欣赏活动,只要教师牢记“谁去欣赏”“欣赏什么”“怎样欣赏”,那么,我们的美术欣赏活动将不会偏离《指南》的指导方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