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语”近人

来源 :少年博览(阅读与写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u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典名句,是五千年文明长河中历经砥砺的智慧结晶,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载体。习近平爷爷在很多重要讲话中引经据典,生动传神,寓意深邃,让我们看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的魅力。让我们一起来品读这些金句吧!
  【廉政】
  “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
  ——《在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等中引用
  原典:“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
  ——﹝清﹞张伯行《禁止馈送檄》
  张伯行清廉刚直,从不收受礼物,被康熙誉为“天下第一清官”。在福建巡抚任上,为拒绝送礼者,张伯行特地撰写了一篇《禁止馈送檄》,张贴于居所院门及巡抚衙门。那些送礼者见此犀利檄文,不敢自讨没趣,便悄然离开了。
  习爷爷从关乎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反腐,强调既防止“纵蝇为害”,也决不“养虎为患”;既要治标,也要治本,并以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既要经常抓,也要长期抓,“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
  【立德】
  “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
  ——《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原典:仲弓曰:“焉知贤才而举之?”子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便见仲弓与圣人用心之大小。推此义,则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
  ——﹝北宋﹞程颢、程颐《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卷第十一》
  《二程集》是北宋思想家程颢、程颐兄弟一生传道讲学言论的结集,上面这段话是“二程”对《论语·子路》的解释,在他们看来,当政者是否具有公心,关乎国家兴亡。有了公心,可以使国家兴盛;没有公心,一切从私心出发,会使国家灭亡。
  “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领导干部手中掌握着公权力,掌管着公共资源,公私分明、秉公用权,是起码的政治道德和为政操守。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有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
  我们常说,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我们党?就是因为在100年的风雨历程中,我们谋求的不是党的私利,不是党员干部的特殊利益,而是“把人民群众的公共利益,摆在自己的私人利益之上”。
  【敬民】
  “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原典:汤征诸侯。葛伯不祀,汤始伐之。汤曰:“予有言: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伊尹曰:“明哉!言能听,道乃进。君国子民,为善者皆在王官。勉哉,勉哉!”汤曰:“汝不能敬命,予大罚殛之,无有攸赦。”作汤征。
  ——﹝西汉﹞司马迁《史记·殷本纪第三》
  公元前1620年,成汤征讨不祭祀的诸侯葛伯。他对伊尹说:“人从水中可以看到自己的形象,从百姓精神面貌可以知道国家治理状况。”简而言之,就是“以民情为镜”。
  人民,常常被比为载舟的水,喻为种子的土地,视为枝叶的根本。对于执政者,人民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现实中,不管是教育实践活动,还是更多其他工作,让群众参与、受群众监督、请群众评判,多照照群众这一面镜子,多比比群众这一把尺子,才能真正回答好“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
  【笃行】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原典:王曰:“呜呼!凡我有官君子,钦乃攸司,慎乃出令,令出惟行,弗惟反。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学古入官,议事以制,政乃不迷。……戒尔卿士,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惟克果断,乃罔后艰。……”
  ——上古时代《尚书·周书·周官》
  周成王灭了淮夷,回到王都丰邑,和群臣一起总结周王朝成就王业的经验,并向群臣说明设官分职用人的法则。他告诫“有官君子”(大夫以上有职事者):你们要认真对待你们的职责,不能怠惰疏忽。
  不管是国家要实现振兴,还是个人要成就事业,都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为立志,二为勤勉。立志是前提,勤勉为保障,无志不足以行远,无勤则难以成事。习爷爷在不同场合,多次引用这句含义隽永的古语,正表明立志与实干相辅相成的关系。
  习爷爷的治國理念,大量地借鉴了中华历史文化的精华,并紧密结合当前的现实情况,赋予其新的意义。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牢牢记住习近平爷爷的教诲,从小学做人,从小学立志,从小学创造,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其他文献
在他乡:陈延年和陈乔年是安徽怀宁人,革命烈士,陈独秀的儿子。他们兄弟二人为中国解放革命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今年7月,位于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的陈延年、陈乔年烈士墓前,从天南海北赶来祭奠的人络绎不绝。追思者敬献了鲜花,还留下了成百上千封寄往百年前的“时空来信”,信的内容真挚热烈,感人肺腑。  1927年,革命形势发生急剧变化,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加快了反革命步伐。6月,陈延年担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
期刊
在他乡:皮定均是安徽金寨人。抗日战争期间,他率部队来到河南省禹州市磨街乡黄沟村,领导抗日军民抗击日寇。如今,皮定均将军在当地居住过的侯家大院已修缮一新,并作为抗战指挥部旧址保护起来,成为人们缅怀先烈、瞻仰抗日英雄的红色教育基地。  1942年,是抗日战争格外艰难的一年。这年5月1日,日军对华北各抗日根據地发动了规模空前的“大扫荡”。在反扫荡的斗争中,皮定均和他麾下的部队是先锋,压力非常大。  数股
期刊
深圳像一粒粒精致的银扣,缀在浩瀚广袤的地球上,不分昼夜地熠熠闪光。深圳似一个个迷人的天堂,绘画着我们梦一般的仙境。乍眼一看,那是一个绿的世界、花的世界、中西文化融合的世界和享受自然的世界。天堂的美,那是我们抛开凡尘俗世后的幻想;天堂的美,那是我们避开霓虹灯光、高楼林立后美的遐想;天堂的美,那不正是我们所久久追寻的吗?我们随中山市文学社夏令营来到深圳寻梦,去追寻茶溪谷——都市外的绿洲。  步入茵特拉
期刊
在讲述红色故事的时候,刘政屏叔叔非常动情,仿佛这些红色老乡们从不曾离开。  刘叔叔告诉我们,他为了研究这些红色人物,不仅阅读了大量的文史资料,还亲自去他乡,瞻仰这些安徽红色人物的塑像。“他们的塑像很多,但是我至少要去看一个,去中国广大的版图上看看我的这些安徽老乡,然后,我再去书写他们的故事。”  英雄不仅仅在资料中,党史也不仅仅在书籍中,他们更在一个个口口相传的故事中。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都喜欢听
期刊
安徽红色名人:李克农  在他乡:李克农是安徽巢湖人。1950年,北京市政府根据周恩来的指示,在八宝山建起占地150亩的革命公墓。1962年2月9日,李克农在北京病逝后葬于此。每年清明,北京市的少先队员们纷纷前往公墓悼念。  李克农主要负责情报工作,是我军的“特工之王”,当时的国民党军统头子将他视为“最大的对手”,并一再嘱咐手下“绝对不能小瞧这个人”。毛主席也曾评价李克农将军说:“克农的工作是在一场
期刊
【读前花絮】  小樱:哇,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有适合在这样重要的日子读的书吗?  书虫:来,看看这本《红星照耀中国》,会让你对中国共产党有更多的了解!  小樱:埃德加·斯诺……作者竟是外国人?  书虫:是的,作者深入一线,掌握的都是第一手资料,绝对真实可靠!  【虫家讲坛】  1936年,正是中国国内局势大转变的关键性的一年。这一年6月,一个来自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新闻记者,冲破国民党以
期刊
【读前花絮】  小樱:又热又烦闷的夏天到了!有什么好用的消暑神器推荐一下?  书虫:巧了,我这正好有本《人间草木》,最适合夏天了。  小樱:这么神奇?  书虫:读的时候,就好像推开窗,闻见了江南的荷香……  【虫家讲坛】  《人间草木》是汪曾祺写旧人旧事、旅行见闻、各地风土人情、花鸟虫鱼的经典散文集,字里行间充分流露出他对凡人小事和乡土民俗的深深眷恋和对旧日生活的缅怀。炎炎夏日,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
期刊
说到红歌,你的脑海中会想到哪些歌曲?回荡起哪些旋律?经过岁月沉淀,被人们传唱不衰的红歌一定是经典。  红歌之所以能成为经典,一方面是因为红歌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鼓舞士气,催人奋进,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红歌歌词典雅,艺术手法恰当,既追求艺术性,也追求通俗性,琅琅上口,便于传唱。  中国的诗歌源于《诗经》。《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诗经》中
期刊
一  革命起点在红船,  距今已满一百年。  中国成立共产党,  开天辟地为人先。  使命担当谋发展,  百折不挠志向远。  中华儿女多奇志,  红船精神代代传。  学党史,强信念,  激励当代小少年。  昂首迈步新时代,  续写千秋正气篇。  二  一盏小灯悄悄点燃,  打破笼罩多年黑暗。  革命种子在此萌芽,  立党为公制订新纲。  旗舉锤镰启后承前,  百折不挠初心不忘。  时代更新努力奋斗
期刊
“神出鬼没,出奇制胜的地道战,是华北人民保家卫国,开展游击战争,在平原地带战胜顽敌的伟大创举。地道战又一次显示出人民战争的无穷伟力。”  【时空剧场】  河北保定市清苑区冉庄村,始建于1959年的冉庄地道战纪念馆静静地坐落在这里。近几年,每年都有近150万名游客慕名而来,聆听地道战的故事。  地道遗址保护区内,如今仍保留着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村落环境的风貌。那些牲口槽、锅台和石头堡,以及地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