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生态迈向美丽经济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ements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 要]美丽乡村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建设的新使命,是所有鄉村未来的共同发展愿景。为实现共青城生态经济发展目标,加强生态建设规划,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挖掘乡村特色资源,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下打造生态化的美丽乡村。美丽经济成为一种重要趋势,对于促进共青城生态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共青城;美丽生态;美丽经济
   [作者简介]王洪欢(1993—),女,九江学院团委干部,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为艺术管理。(江西九江 332000)
   一、背景和现状
   近年来,江西共青城市深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品质提升一起抓,在鄱阳湖畔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奏响了美丽经济发展的新序曲。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之后,新一届共青城市委市政府认识到,共青城在绿色发展的浪潮中具有良好的生态基础。为此,共青城提出“打造鄱湖明珠、率先全面小康”的发展战略,吹响“把璞玉变美玉,把生态变经济”的号角,引领共青城实现健康持续发展,带领群众分享生态红利。
   着眼发展之需,用生态为明珠添彩。共青城市委市政府深刻认识到,在一边是绿遍全城、山水相间,一边是原始原貌、无人相亲的选择上,置身新时代,实现新发展,形象上的“颜值”与经济上的“块头”同等重要。只有环境变得更美更靓,土地上才会长出“金元宝”,生态才会变成“摇钱树”。为此,共青城正式提出了建设美丽江西的“展示区”,用“展示区”的标准提升生态品位、涵养生态价值,让每一条道路、每一个街区、每一个板块成为展示“鄱湖明珠”的形象“代言人”。
   着眼民生之需,用生态为小康赋能。决胜全面小康,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历经多年的发展,“富起来”的共青城群众更加向往既能享受城市现代文明,又能享受山水自然文明的惬意生活。共青城致力打造一座“让人看了一眼就记得住、来了一次就不想走”的美丽城市,着力做好310平方公里地区范围内的“水、绿、净、景”四篇文章,深入推进“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经山营水”工程,为山水赋灵气,为城市赋灵韵,努力让寸山清、滴水净、无违建、零污染、靓美景的生态环境,成为群众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托举幸福美丽家园的支撑点。
   本文以江西省共青城市为例对美丽生态迈向美丽经济的实践与探索进行探讨,研究方法为实地调研、采访、研究文献等形式,以期为江西共青城乃至更广大范围内的乡村建设提供参照与启示。就江西这个中部省份而言,虽然较周边省份基础薄弱,但是有优越的自然环境,随着其经济与社会发展,农村居民在物质生活改善的同时,势必有更多元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这些需求不断展现出新的特点,因此,美丽经济方面的理论探讨亟需加强。
   二、美丽经济发展的规划和目标
   (一)大手笔布局:整体联动 全域共进
   美丽经济首先要有“美的效应”。彰显“美的效应”,小打小闹不行,零敲碎打不行,必须整体、协同、全域推进。共青城坚持“五化”联动,全局共进,给生态塑形,为发展留白,不懈追求“只要在共青城架一部相机,放在一个固定的地点,对准一处绿化景观,就可以照出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美景”的目标。
   园区生态化。宁可降低发展速度,不要污染项目。建设生态化园区,共青城有着异常的执着。特别是近几年,更是将打造绿色园区、生态园区作为一项没有终点的“接力赛”。着眼未来工业发展的需要,坚持用“最好的质量、最快的速度”换来对企业“最小的影响”,共青城新建了分布式污水处理厂和10公里的雨污管网,从源头上确保“污水不入湖”,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山体、水体,将生态立园、生态招商化为一个个具体的行动。在园区企业内,随处可见绿树林荫的大道、碧波荡漾的池塘、原汁原味的山丘,许多企业家和工人都说,在共青城园区内工作,不仅是一份享受,更是一种乐趣。
   城区田园化。田园是一种乡愁,一份情怀。在共青城103平方公里的城市规划区内,一条条城市主干道路将城市和乡村紧密连接在一起。共青城按照“有机统一城市文明优势和乡村风光优势,打造城市和乡村结合体”的理念,统筹推进城中乡村抓生态提品、中心城区抓功能提档,努力实现在城市建设中存续乡愁、传承乡愁。共青城始终坚持精而美、美而特的城市建设理念,不搞城市文明的单极化扩张,为田园融入城市、城市辉映田园充分留足建设空间,努力唱好现代城市上的“田园牧歌”。
   湖区景观化。共青城临湖而建、因湖而兴,城市内湖点缀其间,城市外湖蜿蜒抱城。湖因城美、城因水灵,共青城用绿地、森林、湿地和公园装扮城市水系,打造亲水、生态、现代的湖景,既不断提升湖区的水源涵养功能,又彰显湖区的景观观赏功能,真正将湖区建设成为城市生态示范的新地标,让城市在湖水的润泽下展现生命新活力。共青城把贯彻落实“河长制”的行动拓展为“湖长制”,大力推动水系连通,将一颗颗大小“珍珠”串起来,实现碧水穿城、绿水绕城、清水串城。
   新城园林化。南湖新城半岛探水、丘陵相间、植被茂盛,是一幅浑然天成的“山水画”。在新城开发建设中,共青城明确坚持“临湖不布住宅、沿街不设店面、行人车辆分流、绿化扩容提质”的原则,用制度固化园林式道路、社区、校园的建设成果,着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由里往外美”,让“咬定青山”成为一代代建设者的追求和定力,一座“人在园中走、车在林中行、建筑花丛卧、静市森林中”的滨湖新城呈现在世人面前。
   乡村秀美化。偏远村、城郊村、城中村、园中村和杂居村并存,既有类型上的差异化特征,也有“脏乱差”的共性问题。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共青城坚持以“整洁”治脏,以“整齐”治乱,以“整治”治差,打好秀美乡村建设“第一仗”。同时,按照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原则,在市级层面制定秀美乡村建设整体规划,在乡镇层面制定彰显特色的实施方案,杜绝乡村景观城市化、商业化、西洋化。坚持既要面子美,也要里子美,全面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强村、生态环境保护护村行动,努力打造鸟语花香、清溪潺流、诗情画意的秀美乡村。    (二)大工程开局:立足当下 开启未来
   “前瞻性决定发展性”是经济学的重要概念,指一个具有前瞻性的决策将决定一个地区的发展方向和前景。共青城市委市政府深刻认识到,我国正在快速步入汽车时代和城镇化时代,被钢筋混凝土、汽车尾气所包围的城市人群,必将“蛙跳”出城,形成新的庞大生活消费需求。共青城坚持从“供给侧”出发,既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又坚持小处着手、大处着眼,实施三大重点工程,城市绿地率达到45%左右,先后成为全省绿色低碳示范县、全国低碳试点城市,在生态经济的康庄大道上行稳致远。
   生态提升工程。生态之美,美在自然、贵在特色、难在和谐。共青城在保留自然野趣的基础上,用当代人的审美标准赋予城市自然现代之美。沿着城市主干道建成90公里长的生态廊道,启动环南湖滨水绿道、沿鄱阳湖堤顶绿道建设,高标准实施城市对外通道绿化,同步推进地下综合管网改造升级,在构筑立体式交通体系中实现生态变革。不论从东西南北哪个方向进入共青城,放眼全城皆是绿。一路纵贯新老城,两侧美景入画来。共青城坚持以匠心造景,以精心理景,在中心城区高起点建成占地400亩,山、水、林、亭、路、广场和谐统一的甘露公园,全面提升占地1066亩的珍珠湖公园水系、游步道、夜景灯,在南湖新城建成占地1000亩的青年公园,在滨湖地带开建集民宿、运动、体验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文明公园,绿色时尚新生活快速蔓延,服务经济新业态悄然孕育。
   管理提升工程。美丽生态不仅要高水平建设,更要高效能管理。共青城以城市创建为抓手,坚持以创促建、以建促创,用大生态、大环保、大格局的理念,专项开展“三净一控一提升”行动,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先后完成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退出、江西康泰环保公司危险固废运离、烟花鞭炮燃放整治等工作。入眼干净整洁、入耳宁静祥和的城市,让生态文明的质感更丰富、更厚重。特别是在项目招投标上,共青城创新实行“甲控乙购”的绿化采购机制,严格把控苗木筛选、审核、验收关,确保从“纸上”走向“地上”的绿色景观建设,按规划落地不走样、不偏向。同时,在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城市的基础上,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动员全市上下启动全国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奋力打造路上不见垃圾、天空不见扬尘、城乡不见“两违”、水面不见污染的宜居乐居城市。
   配套提升工程。坚持把美丽生态建设延伸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每一条街区,不留死角、不留盲区。按照梯次推进、全面完善的思路,稳步实施边街小巷改造提升工程,坑洼不平、破损严重的小街小巷“旧貌换了新颜”,宽敞崭新的路面、迎风招展的绿植,照亮“回家的路”的新能源路灯、守护出行安全的红绿灯,让城市边街小巷成了生态路、民生路。配套城市主干道,构建起完整的交通生态链。坚持把棚户区改造当作生态工程来抓,在棚户区原址建设生态停车场、生态小游园、生态小广场,真正为群众打造推窗见景的生态生活圈。率先推行共享“电斑马”、新能源公交车,生态出行、低碳出行的时尚遍及全城。
   美丽生态厚植发展要素新优势,释放出强劲的美丽经济效应。两年来,近百个“含绿量”“含金量”的“双高”项目先后投资共青城,工业园区成功升格国家高新区。一贯“挑剔”的私募基金持续实现“井喷式”增长,入园基金数量、管理基金规模及税收贡献均超过前六年总和,一批影视、音乐、健康、教育类高端服务业项目纷纷落户共青城,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迅猛,产业聚集中高端迈出坚实平稳步伐,主要经济指标位居九江市和省直管县第一方阵。在全国600多个县级城市小康经济指数排名中,共青城位居第44位,成为江西省唯一进入前100名的城市。
   三、外地经验和具体做法
   党的十九大向全国上下发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动员令”。答好属于共青城的生态答卷,就要以建设全国生态文明试验区为契机,充分借鉴吸收外地经验,找准发力点,立足于既有美丽生态“颜值”,也有美丽生态“內涵”,充分开发高附加值生态产品,壮大美丽经济,叫响“山水田园城市、青春活力共青”品牌,真正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一)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全球第三的澳门启示:“美丽生态+旅游”是快速聚集消费人口的制胜一招
   2017年,澳门地区生产总值3456亿元,旅游业收入占比达30%,入境旅游达3200万人次以上,成为全球最依赖旅游业经济体之一。澳门旅游的成功固然有其特殊性,但与国内其他著名景点相同的地方是独具一格的营销策划。比如杭州策划的印象西湖项目,自公演后引起巨大轰动,每年接待游客50万人以上,带动年纯收入4亿元以上。据测算,未来二十年将是我国旅游市场发展的黄金时代,2020年旅游市场规模将达到7万亿元,2035年将突破20万亿元。因此,共青城应抢抓这一产业增长窗口期,坚持以休闲度假为主攻方向,以观光体验为辅助方向,发挥周边地区导流作用,按照龙头带动、重点突破的思路,聘请国内外知名营销策划集团,对共青城全境进行包装策划,带着项目找投资、引客商,招引1-2个具有地区影响力、带动力的功能性旅游项目,以独具特色的旅游业带动服务业发展,形成“虹吸效应”,将旅游业打造成幸福产业、富民产业。
   (二)全球高考工厂毛坦厂中学的启示:“美丽生态+公共服务”不仅能加快常住人口聚集,还能拉升城市地价
   毛坦厂中学坐落于安徽六安市的偏远小镇——毛坦厂镇,小镇总人口约5万人,户籍人口仅1万多人。常住人口近4万人,都因高考录取率连年高歌猛进的毛坦厂中学而聚集。毛坦镇一栋仅5层楼高的房子,就能带来40万元的年租金收入。从全国房地产市场看,城市内租金最昂贵的地段往往集中在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周边。近年来,共青城致力于提高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先后引进中科院共青城教育实验幼儿园、江西师大共青城附属实验学校、阳光国际学校等一批优质教育资源,教育产业发展拥有良好基础。为此,建议坚持“政府投资、社会主体”的思路,加快引进三甲医院,打造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教育医疗产业,形成聚集拉动效益。    (三)昆明国际养生养老产业博览会的启示:“美丽生态+康体养老”是快速抢占“银发经济”市场的突破口
   去年底,昆明召开国际养生养老产业博览会,推介云南省养生养老产业,将云南打造成为全国知名养生养老福地。按发展速度计算,到2020年,云南将接待养老旅游者1亿人次左右,养老旅游收入突破1700亿元,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20%。据统计,我国老龄人口已经突破2亿人,到2035年将达到4亿人。在这个万亿规模产业中,江西省养老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共青城位于昌九之间,拥有区位、生态优势,也有新加坡国际健康城这一产业项目基础,发展养老产业前景光明。同时,建议配套发展健康管理产业,形成“养生养老+健康管理”的康体养老产业体系。发展健康管理产业,对资金、技术的要求并不苛刻,进入门槛适中,而且千亿市场目前仅完成不到50亿,极有可能成为一个“爆款”产业。为此,建议坚持以招商引资、参股投资等方式,抢滩布局康体养老产业,尽快占领行业制高点。
   (四)上海高校百英里接力赛启示:“美丽生态+特色赛事经济”是叫响城市品牌、聚集青年人口的催化剂
   从世界赛事经济的拉动效应看,大型赛事经济不仅能够给赛事举办地带来集中性的大规模消费,还能够倒逼城市完善城市功能。通过赛事的传播效应,能够产生免费宣传城市的正效应。虽然不是每个城市都能举办国际性大型赛事,但如果常态化举办小规模、小而特、精而美的赛事,则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近幾年来上海通过举办上马系列赛、高校百英里等特色赛事,取得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叠加放大的效果。共青城有着全国为数不多的高尔夫球场,今年还将举办马拉松赛事,具备良好的赛事经济发展基础。为此,建议借力落地共青城高校联系广泛的优势,打造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特色赛事经济,进一步打响“青春活力之城”品牌。
   有时,对一座城市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决策部署和无心插柳式项目,即使是身处其中者,也未必能够觉察到其深远意义。如果上述以“美丽生态+”为主题的美丽经济能够由萌芽走向成熟,由设想变为现实,未来的共青城,将形成各类消费人口、常住人口的聚集效应,美丽经济将呈现出多个高端产业支撑、内部良性循环、实力迅速壮大的可喜态势,一座现代化的“鄱湖明珠”将在不经意间崛起于昌九中段、我国中部。
  [参考文献]
   [1]孙卢.美丽经济:人类文明演进的倒影[J].中国服饰,2007,(11).
   [2]朱焕良,王敏洁.谈美丽经济[J].商业现代化,2008,(12).
   [3]林世南.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考与对策[J].决策与信息,2015,(30).
   [4]邵长春.美丽经济寻求新突破[N].海南日报,2011-12-19(16).
   [5]章立国.艺术市场学[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5.
   [6]程建平.打造美丽经济产业链[J].中国建材,2006.
   [7]郑国.基于城市治理的中国城市战略规划解析与转型[J].城市规划学刊,2016,(5).
  [责任编辑:熊文瑾]
其他文献
[提 要]新技术推动了新媒体的出现,裹挟着政务公开主体自觉或不自觉地呈现出更开放的姿态。网络直播的加入,以一种全新的介质,将政务公开的方式置于全新的语境下。在网络直播与政务公开融合的过程中,呈现“两张皮”的情况时有发生,有时甚至难以发挥“1+1=2”的效应。在政务公开日益成为公开透明服务型政府“标配”的今天,如何提升新闻发布网络直播效果成为摆在政府部门、媒体、传媒学者面前的一项课题。以江西省政府新
期刊
[提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场合强调精准扶贫,从理论到实践形成了系统的思想,是指导我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方针,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的最新创新成果。江西各地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的精准扶贫思想,取得了良好成效。吉安县“四个一”的产业精准扶贫模式走出了新时期贫困地区、贫困群众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新路子。  [关键词]习近平;精准扶贫;江西;四个一  [作者简介]刘清荣(
期刊
[提 要]建设美丽乡村是新世纪乡村建设的重要目标。建设美丽乡村,要尊重农村特色,尊重农耕文明,突出独特的村居风貌、传统风土人情和地方特色。古村落承载着人们生产生活的点点滴滴,它的保护和发展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但是,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进程不断加快,许多老街、古村落正逐渐消失,一些流传的民俗也逐渐消亡。通过对赣县白鹭古村现状进行分析,进一步认识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科学有
期刊
[提 要]赣州市作为欠发达革命老区,经济发展任务艰巨,解决重点项目融资问题,着力侧重无现金流、无收益或低收益、无特许经营权项目融资模式的创新。结合当前投融资体制改革背景,现实考察重点项目融资遇到的新瓶颈,改变传统上按融资项目分类的思路,创新性地提出按融资模式分类的思路,即“先模式,再项目”。由此而提出“民建公租”、“公建民租”、“资源补偿”和“ABS专项”四种融资模式,为当前重点项目融资提出了一套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要脱贫致富,从根儿上还是要把教育抓好,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近年来,江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严格按照中央决策部署,补短板、强弱项、抓关键、促发展,确保“三个全覆盖”、实施“六个专项计划”、推进“两项帮扶工程”,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全省教育扶贫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帮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拉齐”人生起跑线。  落实落细“三个全覆盖”,为打赢教育脱
期刊
[提 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是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保障,而促进农民工回流返乡具有重要直接的现实意义。基于经济社会学的视角,对驱使农民工回流的“推—拉”、社会结构及网络关系等因素,回流农民工正负两方面的特性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从吸引农民工回流的环境,化解回流农民工中不利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因素及充分发挥积极作用等两个方面提出了促使农民工回流的相关建议。  [
期刊
[提 要]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为解决好“三农”问题和近6亿农村人口擘画了宏伟而美好的蓝图。江西是传统农业大省,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良好的农业基础,生态条件好,具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良好基础和条件。立足于实地调研,以寻乌县为例,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作出基本情势分析,以
期刊
[提 要]社会适应是指内外环境交互作用中,主动调整自我,逐步改善自身内部环境,顺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最终使个体保持平衡与和谐状态的过程及能力。基于浙江、江西、湖北、安徽四省1120户农村空巢老人调研的数据,对户主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业余休闲生活、婚姻情况 、居住形式、人均住房面積、月经济收入、健康状况、能否及时治病、空巢年数、子女探望次数、邻里关系、精神状态、政策宣传程度等影响农村空巢老人社会
期刊
[提 要]为了分析“先富”村干部利用科技信息传播模式如何带动“未富”村民致富,基于科技信息传播的视角,对山西省两个贫困村进行了深入的对比。研究发现:“先富”村干部能否带动“未富”村民实现富裕既取决于村干部的个人品质,也取决于村干部对村民推行的科技信息传播模式,当村干部实施农业科技行为产生的溢出效应能惠及本村村民时,目标才能实现并达到双赢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贫困地区;村干部;农业科技信息  [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根本大计,要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起码学会一项有用的技能,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江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不仅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加大投入,社会各界也积极行动,广泛参与,同心助力脱贫攻坚,補齐教育短板,让贫困家庭孩子享受到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帮助他们“拉齐”人生的起跑线。江西省民建同心扶贫基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