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生活的冷酷呈现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meizhujiul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地出现了打工大潮,成千上万的打工者背井离乡涌向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形成了中国一类身份特殊却数量众多的打工群体。他们在各个城市中从事不同的工作,却同时面临身份尴尬、工作艰辛、环境恶劣等生存难题。打工的日子充满惆怅和孤寂,他们需要宣泄心中的苦闷和迷茫,于是,便有一部分人用笔记录和抒写打工生活及其情感,试图架起他们与城市与社会之间沟通的桥梁,这样打工诗歌应运而生了。简而言之,打工诗歌就是打工者反映打工生活的诗歌。它只是从内容上来区分的,其格调不一,无固定形式。发源于上世纪70年代初,随着中国打工潮的兴起而繁荣。打工诗的题材多以现实生活中的琐事为主,是一种源于生活的写作,反映了底层群体的心声。女诗人郑小琼,是中国打工诗人的杰出代表,她以打工生活作为诗歌的唯一中心,用朴素的文字保持生活的直觉和疼痛,创作和发表了大量富于质感和痛感的诗歌,《钉》就是其中的一首优秀之作——
  有多少爱,有多少疼,多少枚铁钉
  把我钉在机台,图纸,订单,
  早晨的露水,中午的血液
  需要一枚铁钉,把加班,职业病
  和莫名的忧伤钉起,把打工者的日子
  钉在楼群,摊开一个时代的幸与不幸
  有多少暗淡灯火中闪动的疲倦的影子
  多少羸弱、瘦小的打工妹在麻木中的笑意
  她们的爱与回忆像绿荫下的苔藓,安静而脆弱
  多少沉默的钉子穿越她们从容的肉体
  她们年龄里流淌的善良与纯净,隔着利润,欠薪
  劳动法,乡愁与一场不明所以的爱情
  淡蓝色的流水线上悬垂着的卡座
  一枚枚疼痛的钉子,停留的片刻
  窗外,秋天正过,有人正靠着它活着
  郑小琼,女,1980年生于四川南充,2001年到东莞打工并写诗,有多篇诗歌、散文发表于《诗刊》、《山花》、《诗选刊》、《星星》、《天涯》、《散文选刊》等报刊,作品多次入选年度最佳等选本。曾参加诗刊社第21届青春诗会和第3届全国散文诗笔会。2006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7年获“新浪潮·人民文学奖”,入选“中国80后作家实力榜”。代表作有诗歌《黄麻岭》、《铁》、《内心的坡度》和散文集《夜晚的深度》。现在南方一家五金厂工作。
  郑小琼是一位一边打工一边写诗的年轻女诗人,她亲历着工业时代社会底层的晦暗、隐痛和辛酸,所以工厂里的任何物件,哪怕是一枚小小的铁钉,都与她的生活紧密相连,息息相关。“钉”,就是钉子,诗人所在的五金厂生产的基本产品,在诗中,它既是实物,又是象征。从词性上说,它既是名词,又是动词。
  全诗15行,分为五节,每节三行,比较匀称。第一节,以“钉”展开联想,赋予“钉”以象征意义。诗一开始,就令人触目惊心:像诗人一样的打工者都被一种无形的力量“钉”在了工厂的流水线上,早晨踏着露水去上班,中午就有可能会流血。所以,“有多少爱”就会“有多少疼”,“有多少疼”就会“有多少枚铁钉”牢牢地钉进打工的日子。“钉”是一种劳作,更是打工生活的高度概括。铁钉是坚硬而尖锐的,那么它带给诗人的痛苦也是坚硬而尖锐的:明知不可为而必为之。面对打工生活的残酷,诗人难逃人生的宿命。
  第二节,从打工者的“需要”出发,呈现更为残酷的生活现实。为了摆脱困境,为了追求幸福,打工者“需要一枚铁钉,把加班,职业病/和莫名的忧伤钉起,把打工者的日子/钉在楼群”。这种“需要”,既是生活的需要、社会的需求,更是打工者不可改变的命运。每天的“加班”、不可避免的“职业病”和心中突如其来的“莫名的忧伤”,是打工生活的痛苦描述。而“摊开一个时代的幸与不幸“,则把这种打工生活场景放置到社会和时代的大背景之中,引起悲悯的读者更为理性的思考。时代的“幸”是经济发展了,老板发富了;时代的“不幸”是在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中,打工者像奴隶一样地生活着。
  第三节和第四节,聚焦打工妹,写她们的疲倦与麻木、善良与纯净。她们很晚才能下班,“暗淡灯火”摇曳着她们“疲倦的影子”;她们的身体“羸弱、瘦小”,无力抗拒打工的磨难和不公平待遇;她们学会了忍受和麻木,尽管“多少沉默的钉子穿越她们从容的肉体”,仍然能够“安静”地面露笑容。她们生活在阴暗寂寞的角落,“像绿荫下的苔藓”卑微而脆弱,没有人关心呵护她们;她们承受着各种各样的伤害,内心世界没有人理解,人格尊严常遭到破坏,正在流逝的青春岁月,“隔着利润,欠薪/劳动法,乡愁与一场不明所以的爱情”。她们美丽而微弱的爱情与希望,在高速运转的机器的轰鸣声中停滞甚至萎谢了。
  第五节,再次回到“钉子”上,并特别强调“有人靠它活着”。“一枚枚疼痛的钉子”,将打工者钉在了“淡蓝色的流水线上”,他们的爱与疼、喜与悲,就像那“悬垂着的卡座”,被忽视,被冷落。然而,他们在劳作“停留的片刻”,想到了窗外的“秋天已过”,想到了窗外那遥远的家乡已靠近年关,虽然“钉子”充满疼痛,打工生活充满艰辛,但该寄点钱回家了,因为一家老小“正靠它活着”。窗内,所有的机器飞转着,紧张而忙碌;窗外,有一双眼睛巴望着,急迫而焦灼。一个个打工者,就像一枚枚铁钉一样,被钉在了生活的最底层,被钉在了家庭的最高处。
  郑小琼作为打工者,处在生活的最底层,经历了太多的疼痛和苦难;作为诗人,拥有属于自己的言说方式,那种冷酷而逼真的书写,震撼人心。她敏锐地感受生活,忠实于自己的感觉和体验,“抛弃了细碎、随意和灵光一闪的写作,能让我们全方位体味到诗歌的音、色、形、意之美”(郁葱语)。她说:“用诗歌建立内心的秩序,保持着一种人性的善良与正义;用诗句来抵抗权力与资本世界带给内心的损伤,保留着人类对内心的理想与尊严,更加热爱我们内心的本身。”郑小琼的写作是真诚的,也是真实的,坚守着诗人的良知;在她面前,那些无病呻吟、自以为是的诗人们应该感到羞愧。
其他文献
做事就是做人,做人就是挑战,挑战就是要一刀接一刀地雕刻自己,一面接一面地切割出自己的光彩。用桂纶镁自己的话来说:“我总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个璀璨的切面没有展示出来,我一直知道,自己身体里还有很多东西没有呈现出来,光是去想,下一个桂纶镁会是什么样子,这已经是一件很美妙的事了。这就是我不停挑战,跟自己较劲的原因,我不想错过每一个切面的精彩。”这番话很好地诠释了钻石切割者应该具有的宝贵品质。只有如此,做事、
期刊
现代诗歌,在词句搭配方面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喜欢突破词句之间的习惯联系,把一些似乎毫无关联的事物联系到一起。新批评家一般称之为隐喻。在上世纪90年代诗歌“两大阵营”的交锋中,“拒绝隐喻”的口号十分响亮,影响很大,当然也遭到很多人反驳。从修辞学上说,隐喻就是喑喻,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一应俱全;而诗歌的隐喻往往只有喻体现身,隐喻一多,很多诗句就会发生歧义或者难解。因此,“拒绝隐喻”者认为,每个语汇在诗歌
期刊
“倘若这个世界还有原先,还有旧时的月色,还有过去的时光,这个地方便是江南。”茅盾在《故乡杂记》里写道。  茅盾是浙江省桐乡市乌镇人。他口中所谓“江南”,是地理上的“长江以南”,是文化上的“杏花春雨”,是记忆里的“温柔富贵乡”。  江南终究是个梦。明末清初,清兵入关,对“江南”充满了羡慕与妒恨交织的复杂情感,“江南”是历朝文化中心,所以康熙要南巡、乾隆要下江南,大抵都有对汉文明的好奇。江南,是林园与
期刊
我也许就是暮风中那朵低垂的清莲,在今生的渡口,透支着来世,去赴前世约定的梦。沿着山山水水追寻记忆的河流,看尽红尘纷呈变化,灿烂繁华。  听这首曲子是在几年前的秋季,夜里独处时,一个网友发来的。依稀记得那晚有雨,云梦般的往事随着莲荷静静地舒展。无边无际的是淡然的忧伤,有一种湿润悄然地来临。那段时间,我在这首曲子中记起曾经那些在生命里驻足的人和事。无端的来去,又让人无端的牵怀。于是,我用整整一个秋季,
期刊
父亲真的老了,一头花白的头发“出卖”了他真实的年龄。  今年元月,母亲打来电话,父亲的腰椎病又发作了。这次,比以往厉害,父亲疼得直不起腰,可是,像多数人一样,有病硬挺着,舍不得上医院。  于是,我在电话里“威胁”父亲:您要不来城里检查,以后我就不回家。他这才乖乖地来到黄州。其实,想着父亲沧桑的样子,做女儿的哪敢如此认真啊。  在医院检查的时候,父亲就像一个听话的小孩,跟着我穿梭在不同的检查室,大概
期刊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网络的迅速普及和诗歌的多元发展,写诗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只要你是对文字还有眷恋或对生活还有感觉的人,都可以自由放松地写上几句。自我慰藉也好,与人唱和也罢,都是一种家园消遣式的心灵浪漫。由于缺乏文学的自觉和文体的把握,许多诗歌爱好者并无野心和大志,大多为个人的自娱自乐或小圈子内的低吟浅唱。不过,这其中也有一些人,天资聪颖,感觉敏锐,逐渐将诗歌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并大胆探索
期刊
文似看山不喜平,清代文人袁枚说得好:“凡做人贵直,而作文贵曲。”这里的“曲”就是指文章要做到结构曲折多变,故事情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时而山重水复,时而柳暗花明,悬念迭出,跌宕起伏,妙趣横生。这样的文章张弛有度,吸引人,好看。芦芙荭的小小说《一只鸟》就是这样的好作品。  一、悬念法  就像相声艺术中常用“抖包袱”来吊听众的胃口一样,好的作品往往采用设置悬念的方法来结构故事。这“悬念”就是作者在写作
期刊
中国哲学讲究中庸,也懂得教育如同治水,疏导远比堵塞有效。而在碰到现实的教育问题时,往往采取简单粗暴的堵塞方式。其实,谁都知道,这样的教育方式,只能导致问题的复杂化。许多家长,面对青春期孩子的诸多问题,只是简单地按照自己的行为准则与思维模式限制孩子自由的天性与成长的过程,而不懂得关心孩子的情感需求与心理需求。  《绿色的秘密》从许多方面给我们启示。如何教育青春期的孩子,是一个复杂的工程。  关于早恋
期刊
在凤凰古城遇见一家卖银饰的店铺,店名“素”。银镯子上刻着缠枝的莲花,不华丽,不张扬,但雅致素朴。一件件银饰上,有的镶嵌一块苏州刺绣,有的镶一片青花瓷,或一块黝黑的沉香木,有着光阴的痕迹。我在心里默念着,仿佛一位小家碧玉的名字,素颜如雪。似一杯萦绕在舌尖的清茶,淡如微风,少有的清雅和回味。  暮春时节,院中的栀子花开了,白色花朵立在翠绿的枝头,如白衫绿裙的少女站在清清溪水边,说不出的素洁和美好。摘几
期刊
年前回乡,从村东到村西,我没有遇见一个人。陪伴我的是妹妹家的大黄狗虎子。这家伙勇猛刚烈,去年初秋,一群野猪在村里晃悠,它曾孤身迎战。我刚到村口,它就一溜烟似的奔了过来,立起身子,前爪搭在我的肩上,那温软的舌头,在我身上乱舔。  几乎所有的人家都是铁将军把门。有的门锁已是锈迹斑斑,门前的晒衣篙是空荡荡的,猪圈敞开着,庭院里杂草丛生,看来主人已离开多时。当然,大多数人家的门前是晒着衣服的。或白或黑,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