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

来源 :党的生活·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c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里是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地区,也是全国有名的连片贫困地区。
  到20世纪90年代初,这个崇山峻岭中的小山村,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加上边远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当地农民仍然还生活在年纯收入仅600元的贫困线以下。
  (字幕:重庆市万州区罗田镇新华村)
  终于有一天,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儿子,毅然走出了大山……
  1985年,当时品学兼优的黄建国,高考落榜回到了家乡。作为这个特困村的高学历, 1989年他被村民们选为村会计。
  父亲当过兵,母亲也曾是村干部,见过世面。黄建国在父母的影响下,先在渝鄂边贸集镇求学六年,毕业后干过砖工、木工、钢筋工,当过酿酒工,也贩卖过黄鳝,种过烟草,养过鸡、养过猪,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苦苦探索,但都屡遭失败。想当兵身高不够,参加乡镇干部招聘考试,又不符合要求……一连串的挫折,使踌躇满志的黄建国也初识愁滋味,前途在哪里?人生的价值能不能得到实现?
  (黄建国:新华村当时很穷,按我们老家说的叫没有搞头,按普通的说法叫没有发展机遇。我觉得种庄稼不是我向往的。我能够发挥才干搞别的,当时心里有这种想法。最主要的是,母亲对我重大的支持,也促使我必须走出来,更好地报答他们。)
  1992年12月,25岁的长子黄建国,带着弟弟黄建福,怀揣家里卖掉年猪换来的400元路费加生活费,告别重病的母亲和腿有残疾的父亲,告别新婚才一年多的妻子,走出了大山。
  来到杭州,他们四处奔走找活干。一天过去了,几天过去了,仍然没找到活干。眼看带来的钱快花光了,到了第五天,终于在一个好心人的帮助下,兄弟俩找到了活儿干。
  (黄建国:我弟兄俩有个愿望,出来之后,一年能赚到个一千元两千元,那时就非常满足!来到这里,一千两千根本不算个什么。发现身边有很多的企业,老板比较多。为什么我们不能一步一步走起来,也开始办企业?)
  哥儿俩凭着山里人特有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很快在杭州站稳了脚跟。从打工仔到包工头,从包工头到企业家,从体力劳动到机械作业,从开办拆房公司到创建服装工厂,从浙江杭州到江苏常熟……艰辛创业十多年,黄建国的事业越做越大,成了身家千万的企业家,在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黄建国:苦中有乐呀!人家都回去休息了,我们回去三四点钟,寒风冷冷的,第二天早上6点钟起床,劲头足,趁年轻,再就是人的心理压力和动力,觉得那不是苦,硬是要这样去做,年轻人没有别的本钱,只有年轻,有健康身体,就是要好好干。)
  建国创业成功,事业开始起飞,于是他决定在江苏省常熟市定居,同时将妻儿、父母和奶奶都接了过去。一家人率先过上了小康的日子。
  还在当拆房队包工头时,建国就写信回村,动员年轻人来杭州。在靠劳动挣钱的同时,开阔眼界,更新观念,增长才干。十多年来,占全村人口三分之一的本村840多人和本镇、相邻乡镇,甚至毗邻的湖北省利川市,都有不少人闻讯前往。建国自己安排不了的,就热心为他们当“红娘”,并掏钱解决他们工作暂时无着落时的食宿费。
  (黄建国:我能容纳的、同意的这些人先跟我干活;没有同意的,容纳不下的,我给他们指点路线自谋职业。)
  对自己队伍里有发展前途的人才,建国更是注意培养。在他们已能独当一面时,就鼓励其自立门户。资产已上千万元的黄道顺,就是其中之一。
  (黄道顺:那是我刚开始当老板的时候,记忆最深的,刚到第十天,出了个事情,那时赔了一万七千多元。没有人帮我, 那时我本身也没有钱,别人也怕我还不起,只有他站出来给我借了1万元。那时我工资只有8块钱1天,你想想,1万元那时是天文数字。从那以后,在其他工程上我有什么困难,他都大力资助我。)
  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真正富。经黄建国的传帮带,如今拥有几十万元、几百万元,乃至上千万元资产的经理、包工头等,全村已有40多人。黄建国培养出来的黄道顺、向光权等人,也跟黄建国一样,先后帮带出了20多名经理和包工头。
  (黄建国:只要我黄建国能帮得上的,尽力而为,走共同致富的道路,一人富不是富,要大家富。)
  建国虽然富了,但他仍不满足,他要实现更大的价值,为社会做更大的贡献。为帮助家乡改变贫穷落后面貌,他组织起在常熟的流动党员,先后为家乡捐款30多万元修渠、修路,还资助了8名家庭贫困的学生和不少贫困乡亲……
  (新华村贫困学生:我很想读书,后来干了一个月的家务,黄建国叔叔就来资助我了。)
  (新华村村民:对于我们这些贫困的,黄建国支持了我们。)
  如今,一大批流动党员都像黄建国那样,开始了传帮带。他们一帮十,十帮百,帮出了无数经理包工头,帮出了三峡这个老少边穷地区的脱贫致富。
  2007年3月7日,在家乡党组织的关怀下,重庆市万州区罗田镇江苏常熟流动党支部正式成立。15名在杭州和常熟打拼的共产党员,会集到黄建国刚刚创办的“金鱼服装有限公司”,一致推选黄建国为支部书记。
  在黄建国办公室的一面墙上,他书写了两个字——价值。是的,黄建国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价值观。如今,黄建国对价值又有了新的体会,他又一次站在了一条新的起跑线,像一只头雁,带领大家展翅高飞。
其他文献
他淡泊而充实,温和而坚定。师者的责任让他诲人不倦。他用知识传递力量,直到苦读的学子成就学业张开幸福的双臂;他凭真诚汇聚希望,直到追梦的少年冲破严冬感到春天的气息。  这位耕耘在教坛沃土上的园丁就是安徽省宣城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副校长、高级教师任大宝。  每一次,当他的学生遇到困境,任大宝都会毫不犹豫地站出来,奉献热情与关爱,抚慰失落的心灵。  2005届电子专业学生汪婷在对口高考中发挥失常,以几分之
期刊
绵延百余公里的唐布拉大草原犹如一席绿毯舒展于伊犁河谷,无数白色的毡房星罗棋布,点缀其间。在这广袤的碧野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个身背摄像机的青年,骑着马辗转于一道道山梁、一座座毡房,为时代记录影像,为牧民传播科技。他就是新疆尼勒克县委组织部电教办主任李胜武。    何妨从零开始    工作七年来,李胜武走过了三个单位。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已经习惯了从头做起。而“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通一行”,也是曾经
期刊
辽宁省在2005年被确定为远程教育全国第二批试点单位,是全国12个扩大试点省区之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央交给的试点任务,省委常委会多次专题听取情况汇报,研究解决组织机构、人员队伍、资金支持等重要保障问题,并就远程教育总体规划、组织实施、工作验收等重大问题认真研究、科学决策,保证了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三年来,各地和有关部门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扎实工作,积极探索,圆满完成了试点工作任务,
期刊
“敖特尔党校”  产生的历史背景    阿鲁科尔沁旗位于赤峰市东北部,土地面积1.44万平方公里,生活着蒙、汉、回等各族群众近30万人,牧民党员3155名,占全旗党员总数的 21%,是一个典型的半农半牧地区。由于广大牧区地域辽阔,交通不便,信息不畅通,每到夏季牧民逐水草而居,还保留着远走“敖特尔”(蒙语“流动”的意思)的习惯,仅靠集中培训、基地示范、电化教育等传统培训手段,已不能完全适应党员教育培
期刊
透视巨变觅根源    《王家村的“民情日记”》在青岛电视台播出后,反响热烈,一些朋友纷纷打电话祝贺我。一部工作类专题能这么受欢迎,我没有料到。  创作这部片子的起因其实很简单:2006年初,我们对青岛市城阳区基层组织建设的部分典型进行了调研,发现只有170户、501口人的王家村社区,集体资产竟突破了6000万元,可支配财力达500万元,是十里八乡闻名的富裕村、文明村。而在十年前,这里还是贫困户的大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农民工涌向城市,为城镇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电视纪录片《价值》中的主人公黄建国是千百万农民工大军中的一员。党员电教工作者把镜头对准他,是有现实意义和价值的。因为黄建国不仅是一名有知识、有文化、有追求、有能力的新型农民,他还是一名在党培养下的年青党员。难能可贵的是他流动到他乡仍不忘党员的权利与义务,在自己和自家发展的同时,为当地、为家乡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黄建国高考落榜回到家乡从
期刊
某地有个村依托远程教育搞了个周末剧院,观众寥寥。村干部觉得好冤枉,花了大力气搞个新名堂,却无人喝彩。有人就建议村干部,现在电视上讲究“作秀”,你得学习学习,把节目名称好好设计一下,字大一点,放到人多的地方去宣传一下。村干部听了不以为然,“作秀”?那不就是玩“虚”的?远程教育是严肃的政治活动,这样搞哪能行?  非独这位村干部如此,当前我们远程教育干部中有不少人都是这么认为的。他们觉得把党的建设和一些
期刊
坚毅“女人花”     2007年9月的一个夜晚,我们拍摄的电视专题片《女法官的故事》在重庆电视台《红岩本色》栏目播出后二十分钟,我接到栏目制片人熊英打来的电话。她告诉我有一位深圳女士,看了该片后被女主人公不怕病魔、乐观向上的事迹深深打动,在打给栏目组的电话里为女法官陈敏加油。  能使观众与我产生共鸣,我很欣慰。我想,观众看懂了我讲述的这个故事,他们明白了我想告诉他们什么。不过,我总觉得,我用镜头
期刊
配乐特质    好的音乐不一定就是好的配乐。电影大师黑泽明曾这样说过:“很多场面,音乐并不具备完整的形态,因此更能融入影像,合而为一。音乐太完整反而成为障碍,音乐家不喜欢所作的音乐因为被置入电影而修改,所以电影音乐的特性是电影音乐不同于音乐。”  主题曲是电影音乐的灵魂。看过电影《追捕》的朋友都不会忘记这个音乐映画:在“啦呀啦”的悲怆旋律中,杜秋紧张地开动滑翔机,冲出重围,亡命天涯。这段音乐配器十
期刊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是一个恐怖的时刻。当我扛着摄像机在北川县委礼堂记录一次青年表彰会现场时,我并不知道,就在这一刻,会发生那样的灾难,会有那么多生命消逝于大地上,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亲人会永远离去。  当我于北川地震发生20秒后开机拍摄的现场视频在网上流传时,很多人要采访我。我总是抽出时间接受采访并协助他们在安置点进行拍摄。然而在心中,我最想要的,其实是一切未曾发生,我的父亲能够回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