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 暖(外一章)

来源 :星星·散文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hax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吹绿的消息,从波纹里潜来。
  欢欣是叶子的舞蹈,是峰峦摘取白发的泪水,是天空露出灿然的笑容。
  倒影在河流撕裂的痛哭中,倒影在一只鱼漫长的溯游中,倒影在离水面不足十二米的渴望里。
  近视的冬天真的撤退了。冰封的日子从深流的静水里跃出。
  给阳光一个折射的角度,每一片鳞捂住的疼痛和往事,都有了金色的慰藉。
  打开腮腺,冰冷是向后退的泡沫。相忘的江湖,我错过了什么?
  一群同类的闪电,将下潜的记忆一米米拉开。
  有人趁机蓑笠独钓,用一枚雪的暖掩盖锋利的倒钩。
  有人咬断冰块,咬断弯月,让鳞片成为灯盏,烛照着千里漫游的坦途和凶险。
  一切泡沫的表述都是蒙太奇。不相濡以沫,只以相同的淡与咸,写一段两只鱼,三只鱼,甚至更多鱼的冷与暖。
  让我抱紧的深度,闪过的情节越来越模糊。让我抱紧的高度,更多的鱼在吐着蓝:
  “天空和大海,都已在我们的腹中,在我们的呼吸之间,在我们转身飞溅的浪花之上。
  “而属于我们的浪尖,可以让我们把陆地和春天,看得更加仔细,更加生动。”
  断 层
  风吹皱一层,风车带走一层。我们历久失修的河堤上
  今夏涛声更烈,今夏人影更浓。呼喊声撕裂的天空有太多泪水
  ——题记
  1
  风是风的手臂。掀开一层袈裟,露出一层结痂
  风是风的治疗师。它的抚摸止不住夏天的裂缝。行走人间
  渴了的峨嵋是一尊佛,渴了的成都平原是一尊卧佛
  芸芸众生多像汗滴,在禾下土,努力滴下的,转瞬消失
  2
  云是风吹熄的黑鸦。一群群占据了天空
  一群群坠落。一层天空断裂,就有一把利斧劈下来
  在天地间,斧光就是佛光。它的法旨一出
  百万猛兽都得匍匐。包括你的,他的,我的,蠢蠢欲动的那一只
  3
  渴了没有死去的都已痛哭失声。城市的孤岛上
  没有翅膀可以降落,大野的涛声中,流浪的稼穑还在奋力泅渡
  一道人影就是一道堤坝。一道道堤坝溃散,一道道堤坝站起来
  总有活过来的石头站成纪念碑,在大地上站稳,举起开裂的天空
  4
  水是水的眼睛。消腫之后才能看清满目疮痍。并把粮食重新归还给泥土
  水是水的治疗师。修补一层层裂缝之后,道路上挤满了良人
  有人用水洗干净自己,有人用水埋葬自己
  有人用水切断了前半生,有人用水找回了后半生
  滔天的洪水过去之后,阳光还是停留在我身上
  像一只蜻蜓,找到了荷
其他文献
一一轮圆月悬挂在空中,皎洁的月光洒在金丽公园。公园里的人很多,苏琪挽着曹智凯的手走进了公园。他们因为忙工作忙孩子,已经多日没有踏进公园了。今晚,他们把三岁多的孩子扔
“你们过来看看,这枚戒指好看吗?”在一家珠宝店里,莹指着一枚戒指跟我和伟说。顺着莹手指的方向,我看到一枚蓝宝石钻戒,标价是三万八千八百元。“好看!”我和伟异口同声地说
名片:莫高窟与敦煌祁连积雪与弱水三千,哪一个流得更遥远?穿过时间与空间的界限。一切都不会沉寂。古阳关和绵亘起伏的驼铃一起,摇响了一个新鲜的敦煌。古城堡,古道,古岩壁,
江西九江是文学的土地,散文创作尤为突出。“80后”的徐春林,是江西作家中一个朴实而坚韧的存在。虽然年纪不大,但他的写作已经呈现出了对现实生活的深切观照,对生命存在的独
中年是一杆秤,如果用生命作砣,生活的份量,它心里最清楚。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全在它心灵的刻度上。如果去称已逝的青春,仿佛在称一团云彩,总是有些轻飘。如果去称将临的老年,如同在称一轮落日,显得十分沉重。  中年是一段堤坝,生活的潮水在里面或静静流淌,或暗流涌动,或汹涌澎湃。只要没有蚁穴,只要不出现管涌,只要保持精神壮志,当洪水滚滚而来之时,可能会心理紧张,可能会寝食难安,可能会水漫大堤,但绝不会出现
12月28日,“广西2014—2015年重点文学创作扶持项目”新书推介会在南宁举行。据悉,该项目由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拨出专款支持,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三年前的秋天,为了描写一部反映大巴山贫困山区生活的作品,我随几个作家一起,来到了重庆市东部一个叫板栗林的村子里。这是一个海拔2000多米全是斜坡的村庄,农户散落,家家都
病危通知单 A联 编号:5号  姓名:小白   年龄:13岁   性别:男  职业:中学生  病症表现:此人学习成绩不理想,分析后才得知原来是小白在平时说话时便不注意,经常念错字,例如上次他去报刊门市部,看见一本《大众花卉》,他想买下来,便对售货员说:“阿姨,把那本大众花开拿来我看看。”售货员对小白一笑,递给他,他拿来一看,便说:“这个字怎么多了个竖?噢,这就是书法艺术!”还有一次上历史课,老师问
寺前村里,有个叫“灵山一家”的饭店。“灵山”二字用得妙,犹见释祖拈花时的微笑。院子里,长着几棵板栗树,树身弯而多皱,少说也有三百年了。冬日枝枯,只见其树,未见其叶,仿佛满披皲皱的老者无声地站在那里,却不曾受着冷落。年月虽久心情在,僧人摘得板栗招待徐霞客的旧事,村上老少还能款款谈起。  这里借着邻舍的一点势。那个院子,白墙黑瓦水墨画,白族民居的样式,一望而知。几簇三角梅探出墙檐,垂下一片艳红,宛然诗
最近常做梦,梦里的画面反复重叠,定格成一幅炊烟袅袅的乡村图画。关于炊烟的容颜,一直封存在过往的记忆里,我曾无数次回味和品读,却始终没有读懂她的丰富与曼妙。炊烟是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