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文本特点,着力语言运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cerity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认为阅读教学应聚焦文本特点,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和语用文本的语言文字,着力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
  关键词: 积累 文本特点 迁移 语言运用
  语文教学核心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教师要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的学情,善于引导学生落实语言文字的运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立足文本词句,积累语言运用
  解读文本词句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感知活动。教师应立足文本词句,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唤起生活经验和情感因素,引发学生自主感悟、创造性地解读文本,张扬学生的阅读个性。学生通过多诵读、多体验、多感悟、多鉴赏、多运用,理解和运用文本的语言,积累丰富的文本语言,有效提高阅读素养。
  例如,教学《七月的天山》时,教师运用多媒体出示文本语句:“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教师提出:“请同学们对句中的‘漏’进行细细品味,给人一种什么感觉?还可以把‘漏’字换成什么样的词呢?”学生调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发现、揣摩,感悟句中的“漏”具有丰富的内涵,给人形象感和情味感。认为可以把“漏”换成“射”、“映”、“照”、“投”、“耀”等。教师评价后质疑:“作者没有运用同学们提出的这些字词,肯定有他的独特用意,大家再联系上下文认真体会,作者在这里为什么要用‘漏’字呢?”学生反复地品味、揣摩这个语句,感悟到“蜿蜒无尽”说明原始森林连绵不断,“重重叠叠”说明了枝叶的茂密,在这样的密林中,阳光只能是“漏”下,不能运用“射”、“映”、“照”等字替代“漏”字,这是与“细碎的日影”相互照应的。在调动词语积累的基础上,学生进行比较品析、想象品味,感悟了作者精确的用词,把天山的特有风光逼真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有利于培养学生遣词造句能力。又如,教学《匆匆》时,教师提出:“文中哪些语句体现‘时间匆匆,一去不复返’呢?”学生找出这些语句,并谈谈体会。教师肯定了学生的品悟,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训练,学生在仿写训练中,再次感受时光来去匆匆,体会作者对时间流逝所表达的那种无奈的情感。通过紧扣文本词句阅读与训练,使学生深刻解读文本内涵,把握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发展语感能力,锤炼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内化品读感受,迁移语言运用
  在学生研读文本内涵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阅读情感体验,重视学生个性化阅读情感在品味文本内涵中的重要作用,侧重于引导学生解读文本中心,把获取的阅读情感体验,通过独特的语言描述,运用于个性表达之中,有利于学生深化文本内涵解读,丰富学生阅读情感,熏陶学生的心灵,锤炼语言运用能力。
  例如,教学《老人与海鸥》时,教师为了落实本课教学目标,顺应学生认知规律和需求,从课题切入,让学生质疑:“老人和海鸥是什么关系?”“老人和海鸥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课题为什么不用‘海鸥老人’?”等等。学生带着阅读问题,有了明确的阅读目标,自然就能深入文本研读文本语句内涵。教师要紧扣文中三个“褪色”,一个“过时”让学生品悟与体会老人生活的简朴;从文中运用的“亲昵”体会出老人对待海鸥如亲人般的温情;体会出“应声而来”“扫”说明海鸥对老人的信任;从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说海鸥等描写,体会出老人的思念与深深的爱;品悟出海鸥在老人遗像面前徘徊的动作描述,如两个“扑”字,表达了海鸥对老人的难舍与眷念。在研读文本内涵过程中,学生在字里行间感悟了老人的爱、海鸥的情与作者表达的情感。此时,学生在阅读中品味、思考,了解和掌握了文章蕴含其中的深厚情感,教师要尊重学生这些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让学生的阅读思维相互碰撞,进一步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爱,以及海鸥是如何回报老人的爱,促使学生更深刻体会文中的人物形象,内化阅读情感体验。教师还要及时把学生这种情感迁移应用到语言表达中,巧妙地设计一次小练笔活动:假如你到翠湖边,看到老人塑像周围一群群海鸥上下翻飞、停留,面对这一动人的情景,请你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手法,把所看、所听、所想的内容叙述下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学生通过感悟文本的情理意趣,体验文本语言文字的妙处,掌握了作者表达的方法。教师应侧重于加强学生进行表达方法的学习与实践,真正落实文本的“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揣摩作者如何真实、具体地描写感情”等重点训练目标,实现文本语言运用技巧的迁移,逐步提高学生阅读情感与语言表达能力。
  三、利用文本空白,发展语言运用
  由于研读文本会给学生带来波澜起伏的情感冲击,学生又富有丰富的想象力,教师应立足于文本中内涵、语言的空白处,或借助多媒体,或言语渲染,或角色演绎,或阅读想象等,运用语言对文本空白处加以补充,使平面、枯燥的语言描写,变成立体、生动地叙述描绘,让学生入情入景地体会文本的思想内涵,感悟文本中心,这有利于进一步丰富文本内涵,训练学生语言表达、遣词造句的能力。
  例如,教学《凡卡》时,课文在结尾处戛然而止,留下了空白:爷爷能收到凡卡寄出的信吗?为什么?他的命运会怎样?教师则利用这空白,让学生再次深入课文品读,讨论爷爷是否会接到这封信?学生认为信封上没有写明具体地址,也没有贴上邮票,爷爷肯定收不到这封信,没有接他回到乡下。多媒体出示:①如果凡卡把信的地址写清楚并贴上邮票,痛苦的生活会改变吗?②凡卡睡醒后,会发生什么事呢?根据拓展想象题目的思考与探究,生1:“爷爷即使收到信,爷爷年纪太老了,只是一个守夜人,无法到莫斯科接凡卡回到乡下,无法把凡卡抚养长大,凡卡依然逃脱不了悲惨的命运。”生2:“凡卡还没有睡醒,老板和伙计们就回到家,看到桌子上的笔墨,老板揪住凡卡的耳朵,一阵臭骂,随手捞起一根木棍用力抽打着凡卡,顿时,凡卡从美梦中回到残酷的现实里,在凡卡的悲惨哭叫声中,伙计们看热闹似的笑着,不时地嘲笑……”学生交流想象内容,并动笔写下交流的内容,放到课文后读一读,是否合理、通顺,再加以修改。利用填补文本空白处,提高学生语言表达与运用能力,锤炼阅读和习作想象能力,进一步体验与感悟本思想内涵,发展个性阅读能力。
  教师只有坚持阅读教学本位,凸显文本阅读特点,有效采用优化的阅读策略,运用正确的阅读思维与阅读路向,才能提高阅读教学质量,落实语言运用的实践目标。
其他文献
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是由追风伞(Lysimachia paridiformis Franch.)、青风藤(Sinomenium acutum Thunb.)、黑骨藤(Periploca forrestiiSchltr.)三味药物组成,是贵州省老来福药业集团根据苗族医药理论,按照现代制药技术制成的苗药。临床研究表明它对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均有明显疗效,临床有效率达91.5%,且未见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组成部分,阅读能力是衡量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尺。许多老师特别重视学生的阅读训练,并在实践中探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但实际教学中,还存在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阅读教学主要是指导学生解决“读什么”的问题还是解决“怎么读”的问题?长期以来,不少老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指导学生“读什么”上,而忽略了学生“怎么读”的指导,结果学生“这”篇文章读懂了,那“篇”文章仍不知怎么读。显然,只注重教
目的:分析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个体化延续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COPD患者分为30例实验组与参照组,参照组常规护理指导,实验组实施个体化延续护理;结果:实验组的F
摘 要: 古诗词是古人智慧才情的反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入选初中教材的古诗词更是古诗词中的名篇佳作。学习古诗词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不同时期的文化特质,陶冶学生情操,更可以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有着重要作用。但随着时代观念的转变,古诗词教学面临很大的挑战,如何改变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古诗词的艺术魅力,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初中语
在新的竞争态势面前,党报应发挥优势,把主题报道做成一个时期的热点、亮点,进而引领舆论,把握主动;要以改革的精神、开放的视角,寻求报道视野的拓展与报道模式的创新;要让百
麦浪花n  微笑花n  皱纹花n  小丑花n  猫尾巴花n  日子开出一朵花n  芳香了每一个瞬间n  黑夜开出一朵花n  送给做噩梦的孩子n  我的心里开出一朵花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只有加强语文实践活动,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加强表演训练,激发创造性思维  从心理学角度讲,学生天性爱动,对表演很感兴趣,因为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这是创新必须具有的情感基础。表演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有效形式,能深化对课文的理解。阅读教学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
期刊
文章就如何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展开论述。 The article discusses how to make Chinese class a student’s paradise.
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因此,要从小培养学生的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必要的。本文通过阐述德育教育的必要性,研究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德育渗透的方法,以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语文教学 德育教育 途径与方法  小学语文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最基础的课程,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有着生动有趣的故事,通过故事情节的展现,可以渗透德育教育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