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音乐教学是优化人才素质、向学生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萌发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从而达到完善素质教育、美化学生心灵、陶冶情操之目的,是每个音乐教学工作者势在必行的责任。纷繁万事,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学习兴趣
小学音乐教学是优化人才素质、向学生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萌发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从而达到完善素质教育、美化学生心灵、陶冶情操之目的,是每个音乐教学工作者势在必行的责任。纷繁万事,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现谈几点具体做法:
一、音乐课堂应是学生的课堂
把建构学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做为核心的主体教育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近年来我在音乐教育过程中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
由于人的兴趣是通过实践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对音乐兴趣的获得,也必须通过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参与”把学生从单纯被动听讲的位置上解放出来,使学生的想象思维更加活跃了;把教师从单纯教课的位置上也解放出来,使教法变得更加灵活自如了。音乐参与教学的形式很多,如听、唱、奏、念、打、舞、写、画、议、游戏、创作等等。在“参与”中,教师们的主导作用在于:结合教学目的和任务,精心设计“参与”的内容和要求。要讲究参与的“质”和“量”,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还要考虑大面积的参与而不是个别人参与,特别是对那些较差的学生,更要给他们参与的机会,适当降低他们参与的难度,要让每位学生能在“参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加学生参与的兴趣。
如:欣赏李焕之的管弦乐曲《春节序曲》时,我先请学生回忆过春节时各种欢乐的场面,并用不同的词语来描绘春节时的喜悦心情和不同的感受,通过对春节美好的回忆,激发了对表现人们过节时欢心热烈情景的音乐作品的兴趣。
然后请学生哼唱旋律,请学生为旋律编出适当的身体动作,请学生指挥,进行各种打击乐器的即兴表现,有舞蹈特长的学生随着音乐跳起欢乐的绸子舞、扇子舞……我还根据班上学生好动的特征,采用且聚且散的流动课堂教学方式,在孩子们唱歌时,让他们自由组合起来,爱唱的靠近风琴围在教师身边演唱;学跳的学生则可站立着舞蹈;有部分学生则用手指,想象着在乐器上演奏歌曲,以及也还会有一些用脚后跟击地板或拍手以示打节奏的学生……他们是课堂里真正的主体,他们正用自己的方式向着对音乐艺术的一种更丰富、更完满的爱好和理解的方向发展。
二、“愉快教学”是音乐课堂的主旋律
世界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学是一种使人愉快的艺术,它能使教师和学生得到最大的快乐。”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改进,“愉快教学”越来越受到师生们的欢迎,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 如:在低年级听音训练中,我设计了《海狮顶球》的游戏。用硬纸片做出若干个五颜六色带有唱名的球,排列在黑板上,并在黑板上贴有一只大海狮,请小朋友仔细听老师在琴上弹的音,并从五颜六色的球中找出弹音的唱名,然后贴在海狮的上面,表示海狮顶到了一个球,并让其他小朋友用掌声表示鼓励。这样教学较好地吸引了小朋友的注意力,使小朋友玩得开心、学得快乐,大大激发了学习音乐的兴趣。为使小朋友掌握各种节奏型,我采用了《拍电报》的游戏。即使是识谱,也不能用逻辑性甚强的说理方式,而是通过聆听具体的乐曲或乐曲片断,或通过有趣味的视唱、视奏,在感受到美的过程中,在教师画龙点睛式的分析中,而懂得节拍、音高、节奏、时值、音区等等概念。多声部的训练,可用坚笛或口琴等简单学具来帮助做到各声部的合作,降低了多声部演唱的难度。在唱歌时,可请一名学生指挥,分为领唱、小组唱、齐唱、对唱等等不同的演唱形式,学生很快进入到歌曲的情感之中。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新颖变化的“愉快教学”,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得到极佳的教学效果。
三、音乐课堂应重视音乐欣赏
我们知道,音乐教学的宗旨不是为了单纯地传授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的乐感。人们常说,同样是一首歌曲,为什么有的人唱出来有强有弱、声情并茂、给人以美的享受,有的人唱出来却枯燥无味甚至还跑调呢?这就是音乐感的具体表露。因此,音乐感觉的好与差就直接关系到对音乐作品的感受、理解,以至创造表现的能力。音乐教学的宗旨也就自然而然地要对学生进行感受能力的培养了,继而发展到对音乐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最终达到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这几乎是国外先进音乐教学的共识,即音乐教学贵在培养学生的乐感。
培养学生乐感最基本的手段就是音乐欣赏,要多聆听欣赏各类优秀音乐作品,通过艺术品本身的美,来进行感受或在美的气氛中熏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美的感知中健康全面地成长。实际上,多听之后,对音准、节拍、节奏、音色等知识,会在无形之中获得了,它的获得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也即是说,在聆听中自然会得到音乐诸因素的感知能力。所以只有欣赏水平的提高,方才有音乐上表现能力及创作能力的提高。
纵观中外音乐教学体系,仅仅两个词的差异,即“知识”与“能力”。我国的音乐教学(也包括其他学科)侧重于“知识”的传授,这就带来了教学方法僵化、死板、注入式的陈旧的格局,很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严重地影响了对他们能力的培养,所以改革音乐教学势在必行。
以上三点是我在音乐教学中的点滴体会,希望更多的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增强科研观念,改进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的积极性,使音乐课的学习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学习兴趣
小学音乐教学是优化人才素质、向学生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萌发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从而达到完善素质教育、美化学生心灵、陶冶情操之目的,是每个音乐教学工作者势在必行的责任。纷繁万事,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现谈几点具体做法:
一、音乐课堂应是学生的课堂
把建构学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做为核心的主体教育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近年来我在音乐教育过程中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
由于人的兴趣是通过实践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对音乐兴趣的获得,也必须通过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参与”把学生从单纯被动听讲的位置上解放出来,使学生的想象思维更加活跃了;把教师从单纯教课的位置上也解放出来,使教法变得更加灵活自如了。音乐参与教学的形式很多,如听、唱、奏、念、打、舞、写、画、议、游戏、创作等等。在“参与”中,教师们的主导作用在于:结合教学目的和任务,精心设计“参与”的内容和要求。要讲究参与的“质”和“量”,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还要考虑大面积的参与而不是个别人参与,特别是对那些较差的学生,更要给他们参与的机会,适当降低他们参与的难度,要让每位学生能在“参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加学生参与的兴趣。
如:欣赏李焕之的管弦乐曲《春节序曲》时,我先请学生回忆过春节时各种欢乐的场面,并用不同的词语来描绘春节时的喜悦心情和不同的感受,通过对春节美好的回忆,激发了对表现人们过节时欢心热烈情景的音乐作品的兴趣。
然后请学生哼唱旋律,请学生为旋律编出适当的身体动作,请学生指挥,进行各种打击乐器的即兴表现,有舞蹈特长的学生随着音乐跳起欢乐的绸子舞、扇子舞……我还根据班上学生好动的特征,采用且聚且散的流动课堂教学方式,在孩子们唱歌时,让他们自由组合起来,爱唱的靠近风琴围在教师身边演唱;学跳的学生则可站立着舞蹈;有部分学生则用手指,想象着在乐器上演奏歌曲,以及也还会有一些用脚后跟击地板或拍手以示打节奏的学生……他们是课堂里真正的主体,他们正用自己的方式向着对音乐艺术的一种更丰富、更完满的爱好和理解的方向发展。
二、“愉快教学”是音乐课堂的主旋律
世界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学是一种使人愉快的艺术,它能使教师和学生得到最大的快乐。”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改进,“愉快教学”越来越受到师生们的欢迎,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 如:在低年级听音训练中,我设计了《海狮顶球》的游戏。用硬纸片做出若干个五颜六色带有唱名的球,排列在黑板上,并在黑板上贴有一只大海狮,请小朋友仔细听老师在琴上弹的音,并从五颜六色的球中找出弹音的唱名,然后贴在海狮的上面,表示海狮顶到了一个球,并让其他小朋友用掌声表示鼓励。这样教学较好地吸引了小朋友的注意力,使小朋友玩得开心、学得快乐,大大激发了学习音乐的兴趣。为使小朋友掌握各种节奏型,我采用了《拍电报》的游戏。即使是识谱,也不能用逻辑性甚强的说理方式,而是通过聆听具体的乐曲或乐曲片断,或通过有趣味的视唱、视奏,在感受到美的过程中,在教师画龙点睛式的分析中,而懂得节拍、音高、节奏、时值、音区等等概念。多声部的训练,可用坚笛或口琴等简单学具来帮助做到各声部的合作,降低了多声部演唱的难度。在唱歌时,可请一名学生指挥,分为领唱、小组唱、齐唱、对唱等等不同的演唱形式,学生很快进入到歌曲的情感之中。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新颖变化的“愉快教学”,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得到极佳的教学效果。
三、音乐课堂应重视音乐欣赏
我们知道,音乐教学的宗旨不是为了单纯地传授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的乐感。人们常说,同样是一首歌曲,为什么有的人唱出来有强有弱、声情并茂、给人以美的享受,有的人唱出来却枯燥无味甚至还跑调呢?这就是音乐感的具体表露。因此,音乐感觉的好与差就直接关系到对音乐作品的感受、理解,以至创造表现的能力。音乐教学的宗旨也就自然而然地要对学生进行感受能力的培养了,继而发展到对音乐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最终达到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这几乎是国外先进音乐教学的共识,即音乐教学贵在培养学生的乐感。
培养学生乐感最基本的手段就是音乐欣赏,要多聆听欣赏各类优秀音乐作品,通过艺术品本身的美,来进行感受或在美的气氛中熏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美的感知中健康全面地成长。实际上,多听之后,对音准、节拍、节奏、音色等知识,会在无形之中获得了,它的获得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也即是说,在聆听中自然会得到音乐诸因素的感知能力。所以只有欣赏水平的提高,方才有音乐上表现能力及创作能力的提高。
纵观中外音乐教学体系,仅仅两个词的差异,即“知识”与“能力”。我国的音乐教学(也包括其他学科)侧重于“知识”的传授,这就带来了教学方法僵化、死板、注入式的陈旧的格局,很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严重地影响了对他们能力的培养,所以改革音乐教学势在必行。
以上三点是我在音乐教学中的点滴体会,希望更多的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增强科研观念,改进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的积极性,使音乐课的学习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