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梯玛”神图

来源 :宗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432824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梯玛”神图钱安靖土家族为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约283万(1992年),分布于湘鄂川黔四省接壤的30多个县市,长期与汉、苗、侗等民族杂居。这里为武陵山所绵亘,又是清江、西水、沣水和乌江支流索绕的溪峒地方。新中国建立前,土家族地区生产力低下,文化不...
其他文献
<正> 一般来说,高级宗教往往是围绕着一个文本中心而运转的,如《圣经》之于基督教,《古兰经》之于伊斯兰教,道教也不例外。东汉以后,掀起了一股编撰道经的热潮,各种方技巫术纷纷被道士形诸文字;并以此招徕信徒,培养信仰。至晋代,几乎每个教派都有几部重要的经籍被当作中心文本在传授。如上清派的《上清大洞真经》三十一卷,楼观教派的《道德经》,灵宝派的《灵宝五符经》三卷等等。信徒一旦获准被传授经文,就意味着已被该教派
<正> 1991年10月20日至25日,中国少数民族傩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吉首市召开,我们正在湘西调查土家族原始宗教习俗,适逢其会,乃应邀参加。大会举行开幕式后,次日在吉首附近的古丈县龙梅镇龙鼻乡,为到会国内外专家学者安排了一次湘西土家族傩祀现场表演。由于这种俊祀是一种原始的宗教祭礼活动,平时很难一睹其风采,故爱笔记之,以飨读者。
<正> 中国宗教学会西南地区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10月1日至4日在成都四川大学学术交流中心举行。此次会议得到了国务院宗教局、四川省宗教局、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省民族研究所、西南民族学院、四川省基督教爱国委员会、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等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和赞助。来自全国各地的宗教工作部门、学术界、宗教界的50多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围绕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个题目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开幕时由中国宗
<正> 一、僧肇生平及著述 僧肇,俗姓张,京兆人,(今陕西西安人),生于东晋孝武帝太元九年(384),卒于东晋安帝义熙十年(414),寿仅三十一岁。 据梁慧皎的《高僧传》卷七《僧肇传》中载;僧肇自幼家贫,靠庸书为生,遂得以历观经史,但他的志趣在于玄微思辨之学,对老庄之言尤嗜,曾读老子《道德经》,叹其“美则美矣”而“犹未尽善”。后见《维摩经》。“欢喜顶受,披寻玩味”,方知学处所归,于是出家为
文人的逸态傲态与道教之啸法杨子江中国的文人学士作为中国历史上连续的长期存在的知识分子群体中最重要的组织部分,以自己不倦的努力,给历史面貌以重大影响。在此,且不说他们种种的优秀才华、优良品质以及他们流芳千古的历史功绩,而来看看古往今来中国文人的一些风度...
<正> 由四川省峨眉山佛教协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亚洲太平洋研究所、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和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共同发起的“峨眉山与巴蜀佛教文化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10月6日至10日在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峨眉山伏虎寺隆重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山西、江苏、云南、陕西、河北、湖北、山东、甘肃、福建及四川等省、市的佛教界高僧大德和学术界专家学者100余人出席了会议,提交论文64篇。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特地给大会写来贺信。
道教信仰与中国民间口头叙事文学刘守华我完全赞同一位日本学者所讲的:“若将道教式信仰除开,可以说便无法弄清楚中国人的生活和习俗。”引申开来说,离开了道教信仰,便很难真正理解中国的民间口头文学。关于民间文学,民间信仰被道教吸收融合的情况不拟详论,本文主要...
杜光庭入蜀时间小考王瑛杜光庭,字宾圣,浙江处州缙云人。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卒于后唐明宗长兴四年(933)。他自青年时代即已入蜀,入蜀后,受到王建父子的礼遇与眷宠。王建时,除授他为光禄大夫、尚书户部侍郎;王衍时,“以光庭为传真天师、崇真馆大学...
文人的道观旅游与创作刘文刚一道观是道士生活和传播道教的地方。道教是中国本土产生的最大宗教,在古代具有强大的势力和影响,因而古代道观星罗棋布,遍及神州大地。著名的道观大部处在所谓风水宝地,依傍着灵山异水,远离人世的尘嚣。建筑雄伟奇瑰,多有宝树棋花,怪石...
论近代基督教在成都地区的传播冯慧珠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基督教在成都地区有过两次较大的发展。从地方史角度,分析基督教的这两次发展和传播特点及其作用,有利于我们科学地认识基督教,特别是有利于我们科学地评价基督教在成都地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