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惩罚插上爱的翅膀

来源 :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hany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教育大力倡导尊重学生、善待学生,提倡和谐教育的理念,似乎惩罚学生就极大地违背了教育规范,这让诸多教育者在实际工作中陷入了一种困境:学生犯了错,到底是“罚”还是“不罚”?笔者认为,作为教育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手段,当今教育需要惩罚。“惩罚”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那么,如果要罚,应该怎样罚?让我们先看看下面一则案例。
  
  案例
  某小学五年级(1)班有个叫石磊(化名)的学生,平时极好动,不定期的总要在班里“闹”出点儿事。为此,他没少挨班主任老师的批评。一天,石磊从校外带来一根三尺多长的竹竿,口里一边念叨着,一边挥舞着这根“金箍棒”冲向教室。“啪,哗啦啦!”教室门上的一块玻璃被石磊用竹竿捅了一个大洞。“闹”出事的石磊兴奋劲顿时全无,收拾起竹竿灰溜溜地回到座位上。此时,同学们开始纷纷议论起来,“石磊,你就等着挨老师的批吧!”
  班主任老师来到教室,安排其他同学收拾碎玻璃后把石磊叫到了办公室,同学们也跟到办公室窗前想看一下石磊接受“暴风骤雨”批评的全过程。奇怪的是,这次班主任老师既没有批评石磊,也没有说他“屡教不改”,更没有数落他“不可救药”,而是微笑着轻声问:“犯了错误就要勇敢面对,你愿意接受惩罚吗?”石磊略微怔了一下便急忙点头。这时班主任老师拿出一张纸说:“愿意接受什么样的惩罚请写在纸上,然后保存在我这里。到学期末你不再犯任何错误时,来我这里把纸条取走,行吗?”石磊考虑了一会儿,在纸条上写下了一句话:“我每天负责打扫班级图书角卫生,并管理好每一本图书。”接下来的一个星期,石磊像换了一个人,每天默默地打扫图书角的卫生,还细心把破皮的图书用纸包好,再没有发生老师和同学告他“状”的现象。学校组织的每月图书角检查,五年级(1)班还多次获得全校第一名。
  
  分析
  学生是在成长的个体,思想或行为难免犯错误,教师如果对待学生的错误只是一味地给予批评或喝斥,就会给学生幼小的心灵蒙上一层阴影——“我总是不行”,进而在思想上产生抵触情绪——“破罐子破摔”!这样的教育结局恐怕每一个班主任都不希望看到。到底该怎样面对犯了错误的学生?对于行为好动容易“出事”的学生,教师应该施以什么方式的教育?即使是选择批评和惩罚,立足点又应该放在哪里?
  就“教育惩罚”这个问题,教育界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英国教育哲学家彼得斯(R.Peters)对惩罚的改造作用提出了质疑:第一,惩罚并不一定具有改造作用。虽然惩罚过后,可能会出现预期的结果,但不一定是惩罚带来的;第二,惩罚不一定有教育作用,相反惩罚容易导致师生关系疏远和紧张,妨碍教育的实施。而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却认为,合理的惩罚不仅是合法的,也是必要的。合理的惩罚有助于学生形成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抵抗、战胜诱惑的能力;合理的惩罚能教给学生衡量自己行为对错的标准,也是激励学生上进的一种手段。教育者需要坚持“真正的教育需要适度惩罚”作为重要保证的观念,适度惩罚也应该是和谐的教育惩罚。这种适度、和谐的惩罚套用环保上的一个概念即教育界所倡导的“绿色惩罚”。这种“绿色惩罚”充满了丰富的教育哲理和人文情怀,能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借鉴。
  从本案例中可以感悟到班主任老师是在尝试“新”的批评教育方式:石磊可以算是“问题学生”,连同学都知道“犯事”后肯定要挨老师“暴风骤雨”般的批评,但班主任老师并没有当着同学的面直接给予批评,而是把他叫到办公室——这样做首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接下来,班主任老师没有用言语数落犯错误的学生,而是拿出一张纸让学生自己选择接受“惩罚”的内容——这样的批评不仅学生愿意接受,而且自己树立了改正错误的信心。这种“绿色惩罚”的教育方式,正是目前许多学者在探讨“问题孩子”教育时提出的新的批评教育理念——“心灵环保”。
  
  启示:现代教育呼唤绿色惩罚
  惩罚的根本宗旨在于“治病救人”,惩罚的出发点和终结点都是出于爱,一切都是为了爱护学生。惩罚以爱为中心,它要如春风,催人奋进;它要以情动人,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惩罚不仅仅是指出不足,更要给予学生以希望和方向,因此,惩罚中教师要给学生多些这样的勉励和期望:努力一下,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你能改正,老师信任你
其他文献
【案例】  本学期,班上转来了一位女生滢滢。见到有新同学转来,同学们格外兴奋。为让同学们认识、了解新伙伴,我请滢滢作自我介绍,没想到她垂着头在台上站了好几分钟,不管我如何鼓励,就是一言不发。我心中开始打鼓,一种不好的预感从脑海中冒了出来。  接下来的日子,她的表现验证了我的想法,我也领教了她的“特别”——上课时永远趴在桌上,完全不能专注听讲;桌上一堆东西,可就是找不到上课要用的那本书;赶上写作文,
学校德育如何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提高其实效性,是近年来广大德育工作者一直热切关注并积极探索的新课题。近年来,学校着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规范学生的责任行为,提高学生的责任能力,养成学生的责任习惯,即培养学生具有责任意识、关怀精神以及健全而独立的人格,成为能够负起责任的人。学校以“责任教育”为载体,在全校师生中树立“责任与我同行”的信念,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工作模式,将责任教育贯穿于学
我好象从没正眼看过他,只知道他是我任课班级的一个男孩。他应该是有生理缺陷吧,眼白与眼球比例失调,旁人即使不经意扫过,也会惊诧于他的眼白为何那么多。  我还是记住了他。但只记住了他过多的眼白和与小小年纪极不相称的桀骜不驯。课堂上,他身后的女孩哭诉说,他用书本抽打女孩的脸……看到女孩红红的脸庞,我怒火中烧,真想马上抽他几个大嘴巴,但理智瞬间制止了我。我试图做一回细雨或和风,让温润的教诲慢慢洒进他的心扉
摘 要:班主任共同体的发展是当下教育生活中的一抹亮色,折射出的是班主任渴求专业成长的热情与期待。但是,当前班主任共同体在发展进程中存在着进一步发展的困惑与桎梏。为此,有必要引导它走向“理性担当”,要端正发展立场,厘清内外关系,关注结构优化,以促进班主任共同体的持续发展,提升共同体的教育力。  关键词:中小学;班主任;共同体;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
近期读了张文质教授的《教育是慢的艺术》一书,深感有理。后来又看到郭元祥教授的文章《教育是慢的艺术》,更是颇有感触。  张文质教授在书中提出,从生命化教育的视角出发,教育是慢的艺术,需要细致、耐心。郭元祥教授在他的文章中也说,教育确实是一种慢的艺术:慢,体现在平静和平和;慢,体现在细致和细腻;慢,更体现为耐心和耐性。我们老师在学生表现不好的时候,往往容易简单化思维,予以训斥、强迫、禁止。之所以如此急
幸福不光是鲜花掌声的包围,更是爱与被爱的体验。身为教师,常常会身陷爱与被爱的情境,感受独有的幸福。    教师节一大早,办公室里就热闹开了,鲜花、巧克力、贺卡……每一张办公桌上都堆满了礼物。我打开一个信封,笑了——那是我带的第一届毕业生丁佩佩从就读的高中寄来的贺卡,上面写着:“傅老师,谢谢您的明信片。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怀着对您无尽的感激与思念,献上我最诚挚的祝福。祝节日快乐!”佩佩是个文静且很有
【案例描述】  刚接手一个四年级班时,一个女孩引起了我的注意。她叫阳阳,长得清秀文静,是个多才多艺的女孩。她很会画画,在她的笔下诞生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作品;她很会弹古筝,多次被评为学校“十佳小乐手”;她的学习成绩也不错,是不少同学心目中的榜样;更让大家意外的是,看起来柔柔弱弱的她在一次运动会上竟报了800米长跑,虽从未受过训练,但凭着惊人的毅力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就这些来看,她是一个十分出色的女孩
一位名校长,必然有其独特的职业人格和魅力,这是在长期的职业生涯与追求中形成的。而他的教育视野和教育理念,亦势必直接影响一所学校的发展与前景,影响教师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竞争力和幸福感。  什么样的人才是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对于这个问题,杭州市风帆中学黄雄校长的回答是:应该是善学习会思考,习惯良好的人;是有爱心懂感恩,勇于担当的人;是有思想有抱负,志存高远的人。  那么,要培养这样的人才,路径何在?黄
教育部:中小学应建班校两级家长委员会  6月25日,教育部公布了《依法治校——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实施纲要(征求意见稿)》。教育部指出,学校必须通过依法治校,实现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治化。  征求意见稿提出,中小学应当逐步建立健全班级和学校两级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承担参与教育工作、参与和监督学校管理、促进学校与家庭沟通、合作等职责,其成员由家长民主选举产生。学校应当提供必要条件,保障家长委员会对
【摘要】初中作为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阶段,如何为学生打下良好的英语学习基础是每位初中英语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而词汇量作为英语学习的重中之重,如何让学生更有效率地记住更多单词,也一直是英语学界关注的焦点话题。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自然拼读法开展单词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如何更好地实施自然拼读法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作出一些微薄贡献。  【关键词】自然拼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