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让教学更轻松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iver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景文章是记叙文中的一种,其语言生动优美、结构整齐,内容丰富,是小学生非常喜欢阅读文章类型,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了对写景文章的学习要求: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为了落实这一课标要求,利用互动反馈系统帮助学生掌握写景文章叙述顺序的特点就成为教学的重要任务。首先从单元整体教学预设入手备课,利用单元起始课教给学生方法,然后利用有坡度的按点设计巧妙地实现知识的内化和迁移,让学生在迁移中巩固新知,在比较中实现知识的增长,并在拓展延伸中落实单元整体教学目标训练点,进而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中去,达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下面就以五年级第十册教材第一单元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利用互动反馈系统帮助学生领会写景文章叙述顺序的特点。
  利用按点设计实现知识迁移
  《桂林山水》是这个单元的起始课,它承担着教学生方法的任务。单元的训练目标主要要在这篇精读课文中体现。学生要通过这篇精读课文,学习到阅读方法,掌握阅读方法。在教学时,我们设计了这样的按点:(如图1所示)
  由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初步感受到本文的叙述为总述分述总述,我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理由。平时基础较差的学生虽然选择了正确的答案,但是讲不出理由。我想他们多半是按照掐头、去尾、中间一大段的思维定势来选的。这时有一部分孩子坐不住了,他们就是那些阅读能力强的孩子,他们纷纷表示,在四年级时学的《海滨小城》和这篇课文写作顺序很相像——先总写自己的家乡在广东,是一座海滨小城,然后分着具体写海滨怎么美,小城怎么美,最后进行总结。其他同学一听恍然大悟,我的心里也是欣慰:“学生能主动迁移旧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真的做到了学以致用呀!”为了让学生能够透彻地理解写作顺序,我让学生概括出每一部分主要内容以后再纵观三部分的关系:先总写桂林山水天下第一,然后分两个方面来分别写漓江的水美,桂林山美;最后总结桂林山水美如画。并告诉他们这样的顺序叫做总述— 分述—总述,并及时板书。然后让学生重新进行选择:
  《桂林山水》一文是按照总述— 分述—总述的顺序叙述的:
  (1)正确;(2)错误;(3)其他
  及时将正确的概念进行巩固。这次,学生的正确率达到了100%。
  《索溪峪的“野”》一文虽然学生在内容理解方面有些困難,但是它的叙述顺序和《桂林山水》是完全一样的。所以在教学这一课时,我直接给出了稍微复杂一些的选项,让学生辨识。(如图2所示)
  按点出示后学生很快给出了答案,从按点反馈数据来看大多数学生已经体会到两篇文章的叙述顺序是相同的,为了让学生更深一步理解“总述——分述——总述”这种叙述顺序的特点,我又及时出示了另一个与之密切衔接的按点。(如图3所示)
  反馈数据显示除因两名学生对课文阅读不够充分,造成选择失误,其他同学的按点选择均为正确。针对后台数据反馈出的这一情况,我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快速进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索溪峪的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写具体写生动的”这一环节,及时优化了教学结构,为突破教学难点赢得了更多的时间。
  两篇精读课文都学完了之后,我让学生判断比较:(如图4所示)
  通过两篇叙述顺序相同的写景文章的比较教学,学生进一步巩固了“总述——分述——总述”这种写景文章典型使用的叙述顺序的特点,加深了学生对写景文章写作顺序特点的理解。
  在比较中实现知识的增长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比较既是人们认识、鉴别事物的一种有效途径,又是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文章思想内容、体味文章表达之妙的好方法。本单元第三篇课文是《鸟的天堂》,它是按照两次路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不同景色来写的,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让学生自主学习做出判断。
  按点设置:
  《鸟的天堂》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
  1.总述分述总述
  2.游览顺序
  3.时间顺序
  数据反馈:
  回答比率
  (1) 选项1 2.5%
  (2) 选项2 77.5%
  (3)选项3 20.0%
  从学生选择后的数据反馈中可以看出此按点的选择正确率仅为20%,这样的反馈结果在我的意料之中,正是我预设此按点的目的所在。《鸟的天堂》是紧紧抓住两次经过大榕树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写的,突出两次景色的不同,而不是写出大榕树这个事物的几个不同方面,关键是怎么让学生正确区分游览顺序和时间顺序这两种写作顺序的不同。我首先并引导学生回顾五年级第九册教材中叶圣陶先生的《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的写作顺序,在回顾中帮助学生梳理出典型游记的写作顺序特点,即按照“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这一游览顺序连段成篇,而且每个游览地点之间由明显的过渡句衔接,起着承上启下、起承转合的作用。在此知识点的遷移、铺垫之下我再次提问: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每次见到什么?引导学生从文中的时间词入手判断本课的写作顺序。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后很快得出本文的写作顺序结论——按时间顺序连段成篇的。由此我追问选择依据并及时小结:按时间顺序叙述的文章大多都以明显的时间词作为标志。在这种新旧知识的碰撞中,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方法,以迁移的学习方法巩固新知,复习旧知,明确出写景文章是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写作顺序来叙述的。
  在拓展延伸中落实教学目标训练点
  教学完整个单元的课文之后,我对学生进行了课外拓展训练,以阅读语文读本上的《青青漓江凤尾竹》《雄、奇、灵、秀的群山》《仙山腹地游 感受峨眉秀》《龙宫洞》《游石门山》《通天瀑》《游奇梁洞》《埃及的金字塔》这八篇写景文章为载体,让学生在饱览中外美景感受祖国山河美丽的同时,逐一让分析其叙述顺序,并阐述出自己的看法和理由,并结合《青青漓江凤尾竹》、《雄、奇、灵、秀的群山》这两篇文章来考察学生阅读的情况,有层次地设计了以下按点:   按点设置1:
  1、《青青漓江凤尾竹》和《桂林山水》的写作顺序一样吗?
  A.一样 B.不一样
  按点设置2:
  2、《青青漓江凤尾竹》一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A.总分总 B.总分
  按点设置3:
  3、《雄、奇、灵、秀的群山》和《索溪峪的“野”》的写作顺序一样吗?
  A.一样 B.不一样
  按点设置4:
  4、《雄、奇、灵、秀的群山》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A.总分总
  B.事情发展顺序
  C.总分
  按点设置5:
  5、《雄、奇、灵、秀的群山》一文,在描写山“雄”这一特点时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
  A.先概括后具体
  B.先具体后概括
  按点设置6:
  6.下面哪几篇文章的写作顺序是一样的?(多选)
  A.《桂林山水》
  B.《索溪峪的“野”》
  C.《青青漓江凤尾竹》
  D.《雄、奇、灵、秀的群山》
  E.《颐和园》
  F.《记金华的双龙洞》
  按点的设计难易有度,形式灵活,层层递进,其中最后一个按点难度很大,而且是多选题,学生的正确率为72.5%。在按点设置上此按点涵盖了上学期学过的《颐和园》《记金华的双龙洞》两篇课文,本单元的《桂林山水》《索溪峪的“野”》以及课外语文读本中的《青青漓江凤尾竹》《雄、奇、灵、秀的群山》这六篇课文。在按点选择,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师生共同协作辨析每一篇文章的叙述顺序特点,帮助学生得到了更为清晰的知识,使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加强了。这样的按点设计让孩子在“思考——判断——生成”的思维活动中知识得到掌握,能力得到提高,思维得到发展。
  在多篇阅读的基础上,我让学生们试着去归纳写景文章的一般叙述顺序,大家先在小组内结合接触到的文章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然后指名发言交流,最后大家共同讨论得出:从文章整体结构来看,典型写景文章常用的写作顺序为“总述——分述——总述”和“游览顺序”,比如《桂林山水》《颐和园》《索溪峪的“野”》等,这样的叙述方法使文章条理清楚:开头总述景物特点,中间部分利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对景物的特点进行分述,从而把景物特点写得具体生动,结尾总结全文,再次点题,升华主题,开头结尾相互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在个别写景文章中也有作者使用时间顺序来写作,比如《鸟的天堂》。当利用时间顺序写景时,大多会使用对比的写作方法,写出不同时间所见到的景物的不同。在拓展学習中我又以中年级教学过的《瀑布》一文为例,回顾了关于空间顺序这一写作顺序的知识点。从学生对于写景文章写作顺序的梳理学习中,我看到了他们知识生成的过程,我相信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探究,学生今后再遇到写景文章也能轻而易举地摸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了。
  在写作中运用
  俗话说:“打铁要趁热。”为了更好地及时巩固单元整体教学目标训练点,在本单元的习作中,我安排学生自拟题目,写写自己喜欢的旅游景点的训练。有了在前面学到的写景的知识,大家纷纷摩拳擦掌要写出最棒的文章,即使以前那几个一听写作文就头疼的小家伙也不再愁眉不展,同学们都能针对自己选择的景物,使用恰当的叙述顺序,通过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表达出了对自己所描写景物的喜爱之情。
  这个单元的教学中,我感觉收获很大。首先,教学相长。通过这一单元的教学,我自己对小学阶段写景文章的特点、它的叙述顺序的种类等知识了解得更全面、更透彻。其次我更深地体会到了单元整体教学的真谛:备课时从单元整体入手对整个单元的几篇文章以及语文实践活动进行综合设计,找准单元的教学的重难点,找准本单元在全册书中的地位,找准本单元与学生已有知识点有哪些衔接以及它与后册教材又怎样的关联,使我们的教学目标更明确。
  利用单元中的几篇课文教、扶、放,以及有目的地课外拓展,巧妙地使学生最终深入透彻地掌握知识,提高学生阅读水平;阅读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揣摩文章的写作方法,及时给予归纳概括,然后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去习作,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提高学生欣赏能力、激发他们爱的情感。再者,我深深地体会到在语文教学中,互动反馈系统的作用是功不可没的。它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良好的听课状态,使学生的作答更简便,更重要的是,它使教师能迅速地通过反馈出来的后台数据及时了解每一个学生对单元目标训练点的掌握情况,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的进度,进而优化了教学结构,增强了语文教学的实效性。总之,单元整体教学和互动反馈系统的结合使语文教学如虎添翼,达到了1 1大于2的效果。
  (作者单位:北京市丰台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其他文献
今年年初,教育部发布了2017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通知,其中一条格外引人瞩目,“就读小学一年级儿童的截止出生年月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统筹确定”,由此引发人们猜想,有关小学入学年龄可能“松绑”的消息不胫而走。  我国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
编者按:校长岗位的平台有多大?这需要看校长的素养和能力。对王生来说,房山区良乡第二小学的平台无限大。在这里,他可以静心梳理学校数十年的校史脉络,可以构建富有特色的小学校园文化,可以从多方面影响每一个孩子的发展。他可以在此实现自己的教育梦想,对小学教育精耕细作……教育已经是他不倦的书籍,成为他血液中的一部分。如今的良乡二小,已成为内涵化发展最优秀的学校之一。在这里,王生以执著奋进的教育情怀育人,一步
美国教育家托德·威特克尔说:“如果一所学校拥有杰出的教师,这就是一所杰出的学校。没有杰出的教师,这所学校就缺少杰出的关键因素。”教师师德高尚,即会用高尚的师德感染人,带出重情重义、厚德诚信的优秀学生;教师业务精湛,必用精湛的技术培育人,培养出勤奋好学博学多才的卓越学生;教师善于方法优选,必用其灵活的方法成就人,驾轻就熟地丰富课堂内涵,催化学生素质又好又快地全面发展。近百年国家发展史依然证明:教育兴
4月18日至22日,来自深圳市龙岗区平安里学校、南宁市东葛路小学等学校的优秀科技辅导员,在北京华文学院参加了“学校无人机教练员培训班”。據悉,近年来迅猛发展的无人机操控已成为航模运动的最新载体和发展趋势,本次培训旨在增强新形势下中小学校科技辅导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和科技素质。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文本解读是最基本的任务之一。进入课程改革之后,文本解读强调多元性,实际上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一种表现。如果学生带着自己的经验或者认知基础进行文本的解读,那对于文本解读的过程而言,就会呈现出观点纷呈的课堂形态。对于学生在文本解读中的多元观点及其价值,教师究竟应当采取什么态度去面对呢?教师又如何在学生解读文本过程中的实现收放自如呢?这些问题时至今日,依然值得思考。  文本解读中的多元
“数”构成了数学的抽象化符号语言,数与运算的最大特点是抽象性。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数与运算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那么,如何让它变得更能让学生理解、接收和应用,让教师在授课时变得不枯燥呢?经过尝试和总结,笔者觉得在课中经常渗透数形结合这个数学思想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难点。数形结合是指根据数量与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它既分析代数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物质较为充足的社会大环境下,追求文明礼仪的进步和健全,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成为当前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文明礼仪教育与日常教学紧密结合,是培养学生文明举止、提升学生整体道德素养的重要方式方法,是提高文明礼仪教育实效性的必然之选。郑金洲老师说:“课堂是探究知识的场所。”从教育心理学来说,学生们进入教室后,就在心理上做好了学习的准备,进入了相应的学
針对中高考改革,教育部对高中课标和课程方案进行了修订,新课标和新课程方案即将正式出台。  在我国考试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上海、浙江两地已率先进行了高考改革。今年,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四地也将实行新的高考方案。为使日常教学与改革更加匹配,教育部正对现有的高中课标和课程方案进行修订。据透露,新课标的关键词是“核心素养”,正式推出后,高中阶段的116个必修学分将降至88个,22个选修学分则增至44个。
日前,河北省邢台市桥西区幸福源小学学生在课上诵读《唐诗三百首》等图书。在经典诗文中传承中华文化,陶冶心灵。  摄影报道/黃 涛
在教育界,“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说法,很多人一定很熟悉,这也得到大多数人认可,甚至成为一些教育专家评课时的口头禅。很多年轻教师总想让自己的教学“教无定法”。在现实中,一些教师,特别是悟性不好的年轻教师为了达到“教无定法”,非常努力,却出现“无法教”或“教无法”状态,即在一节课怎么上的问题上陷入苦恼;其主要原因是误入“学海无涯苦作舟”的陷区。其实书山应是有路的,一节课应该怎么上也有一定规律,即“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