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国的惊雷

来源 :收藏·趋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per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法国策展人Pia Camilla Copper 和Margota Ross策划的“来自中国的惊雷——中国当代艺术展”(the Thunder out of China)正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市阿荷森纳当代美术馆(Arsenal Contemporary Art Museum)开幕,此次展览是加拿大第一次大规模展示中国当代艺术,共汇聚了13位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大型绘画、雕塑、装置、照片和影像作品。参展艺术家不仅有国际知名的谷文达、张洹、高氏兄弟、仓鑫等,也有艺术新锐高翔、常磊、韩冰等。正如策展人Pia Camilla Copper所说:“这个展览期待人们进一步挖掘中国当代艺术已知部分,更重要的是发现未知部分”。其中高翔、常磊、韩冰三位艺术家受邀赴加拿大参加开幕式。展览于2013年1月31日至7月23日在蒙特利尔市展出,8月至12月在多伦多市的阿荷森纳当代美术馆展出,并于10月参加多伦多艺术博览会。
  2013年表坛“奥斯卡”吸引10万观众
  4月25日至5月2日,2013年第41届巴塞尔世界钟表珠宝展在占地14.1万平方米的新展馆中隆重举行。作为“奢侈品中的奥斯卡”,本届巴塞尔世界钟表珠宝博览会有大约1800个来自钟表、首饰、宝石和相关行业的参展商向专业观众展示他们的创新和改革产品。作为全球钟表行业的风向标,预计2013年有超过10万名专业人士从世界各地来到巴塞尔,发掘2013年最流行的钟表和珠宝行业最新的趋势以及最新的创意设计。
  2013中法文化之春展览
  4月18日到5月1日在北京,5月10日到6月5日在广州。两场名为《一见钟情》的展览除了呈献法国艺术家艾丽莎白·柏莫勒的新作外,画与声的对谈也是亮点。中国歌唱家冯翠霞,琵琶乐手郭红莲与特邀的粤港澳音乐家齐聚一堂, 为画展献艺演出。
  从毕加索到巴塞罗
  ——20世纪西班牙雕塑艺术展
  4月21日至6月30日,为庆祝中国和西班牙建交40周年,由西班牙官方信贷局基金会、西班牙文化行动、西班牙驻华大使馆和中国美术馆共同主办的《从毕加索到巴塞罗——20世纪西班牙雕塑艺术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本次展览的展品来自于西班牙官方信贷局的藏品,包括高迪、毕加索、达利、巴塞罗等31位代表性艺术家的79件作品,呈现了西班牙雕塑艺术从20世纪初先锋派的萌芽一直发展到今天的演变历程。
  NO WAY!——高伟刚个展
  2013 年5 月19 日 - 6 月30 日,高伟刚将在沪申画廊举办他的第二次个展“NO WAY!”。在此次展览中,艺术家将充分利用画廊的空间特点,延续其对于综合材料的探索及运用,为观众呈现一件大型装置作品。随着波状镜面台阶的迂回盘旋,艺术家仿佛带领观众走进了一片无边无垠的沉思之网,对空间逻辑进行扭曲、撼动和重塑。除了装置作品,展览还将呈现一系列全新创作的雕塑及综合材料绘画作品。
  “化身世外2”AV@AR II ——数字艺术创作孵化展
  4月14日至4月28日,中华世纪坛数字艺术馆举办了小型数字艺术展“化身世外2”AV@AR II” 。这是继 2011 年末 CMoDA 开馆展“化身世外”在探讨当下蓬勃涌动的虚拟与现实混合的新自我表达现象后,历经16个月的成长,在2013年推出“化身世外2”,从而进一步探讨数字文化背后的数字生产和数字消费。
  当态度变为形式
  ——波尔尼1969年/威尼斯2013年展
  2013年6月1日起,普拉达基金会将在威尼斯王后宫举办艺术展该展览。该展览由杰勒马诺·切兰特(Germano Celant)担任策展人,他将与德国艺术家托马斯·迪曼德(Thomas Demand)和荷兰建筑大师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展开亲密对话。该展最初由著名策展人哈罗德·史泽曼(Harald Szeemann)于1969年在瑞士伯尔尼美术馆(Bern Kunsthalle)构思并展出,这种颠覆传统的展览方式被视为一种语言性媒介而载入史册。
  《蔡国强:农民达芬奇》走上巴西街头
  随着《蔡国强:农民达芬奇》巡展在巴西圣保罗展出,圣保罗最繁华的区域,市民可以看到马路上空盘旋的飞碟、飞机和潜艇,地面上跑着机器人拉的洋车。所有的作品均由中国农民创造。同名展览曾在巴西利亚创造了逾 30万观展人次的辉煌战绩。从2004年开始,蔡国强花了六年时间,走过九个省市,寻访中国农民发明家的足迹。《农民达芬奇》集合了他收藏的六十余件农民发明家作品。2010年,该展览曾作为上海外滩美术馆的开馆展,在世博会期间产生重大反响。这一次在圣保罗,艺术家让作品走上巴西的街头,让这举行狂欢节的公共舞台摇身一变成为美术馆,使人们与艺术不期而遇。
  协奏在时间深处——十八、十九世纪法国沙龙文化及精品艺术展
  在法语中,有一个美丽的说法用来形容19世纪末,那就是“美好时代”。它令人联想到整个19世纪对尊贵和华丽的追求。此次展览展出近百件18、19世纪法国艺术精品,旨在再现法国生活方式,还原当时引领全球文化艺术风尚的沙龙场景,集中体现了那些逝去时代的宫廷贵族的审美趣味。这些精美绝伦的古典油画、传世雕塑、名世家具以及华美钟表、工艺品,无不体现了法国工匠及艺术家们对极致美的追求。
  视线之外
  5月9日至6月15日,曼谷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呈现中国五位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生的年轻艺术家邓碧文、黄成、吴俊勇、叶楠、张湘溪的最新的艺术创作。这个名叫《视线之外》的展览将以不同的视角观察社会、注视人群、剖析现实,以各自锐利的眼光洞悉当下社会深层次的问题与结症,并在创作过程中以精致细腻的手法完成他们的思想之旅与作品呈现。
  展览名称:她的?
  ——ZERO首届当代女性雕塑展
  《她的?》是ZERO(零艺术中心,798艺术区中一街)年度系列展的首展,也是ZERO创建作为“中国首个雕塑艺术空间”的启动展。ZERO的创建者、馆长李莫唯女士表示,“ZERO将专注于雕塑领域,长期致力推介青年雕塑艺术家,成为研究、展示、推广传播雕塑艺术的专业平台。这次举办的青年女性雕塑家群展,更是印证这样的建馆理念。”本次策展人由中央美院艺术史博士、中央美院美术馆研究馆员郭红梅女士及中央美院艺术管理硕士吕文静女士共同担任。   劳力士Rolex Deepsea Challenge腕表展
  4月17日至5月20日,Rolex Deepsea Challenge展览在上海举行。在一场独特的深海探险主题展览中,观众欣赏到的是两只曾抵达海洋最深处的劳力士腕表——迄今为止,世上只有这两只劳力士腕表真正在深海中下潜至如此深度。2012年3月26日, 电影制作人兼探险家詹姆斯·卡梅隆成功潜入位于马里亚纳海沟的海洋最深点,一枚实验型Rolex Deepsea Challenge腕表被绑在潜水器外部,陪伴他下潜至海平面下10898米海底。50多年前,由美国海军中尉唐·沃尔什和瑞士海洋学家雅克·皮卡德驾驶的“的里雅斯特号”下潜至10916米,劳力士实验型Deepsea Special腕表同样被绑在潜水器外部,参与了这次深潜。
  北京亮点设计中心
  克劳迪奥·克鲁奇设计艺术展
  4月9日至5月7日,北京亮点设计中心携手国际著名室内及产品设计大师克劳迪奥·克鲁奇,呈现了一场精彩的设计艺术展,展览包含运用创新材料设计的灯品,汲取中国传统美学灵感的家具,幽默夸张的艺术摆件,更有多年来的经典回顾系列。展览正如一个被放大的万花筒,呈现克劳迪奥·克鲁奇多元设计,以及当代设计与艺术的融合。本次展览重点在于探讨材料、艺术以及设计,期望能对观展者带来工业设计以及生活方式方面的一些启发。
  感应器——“感应·感动”人工机能艺术展
  4月28日至5月12日,元典美术馆举办此次多媒体装置艺术展。主题“感应器——‘感应·感动’人工机能艺术展”,探讨感应器自动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而感动则是作为人类文化思想价值判断的一个支点,与媒介、技术、语言、题材这些文化本体一起表达生存的感受。新媒介技术做为艺术表达方式也必定带来新的艺术语言结构的变化。
  第47届科隆艺博会最贵作品出炉
  第47届科隆艺博会(Art Cologne)4月22日在德国正式拉开序幕。最耀眼的明星艺术作品,同时也是参展作品中最贵的作品,是德国著名画家恩斯特·路德维格·基尔希纳(Ernst Ludwig Kirchner)创作于1926年的一幅画。基尔希纳的这幅作品名为“Strassenbild vor dem Friseurladen” ,是这位德国表现主义艺术家的第二套街景系列画作中的一幅作品,该作品目前在科隆艺博会标出的价格为337万欧元(约合440万美元)。在1936年之前,基尔希纳的这幅作品一直都是德国德雷斯顿的大都会博物馆的藏品,直到它被纳粹党人没收充公。随后,这幅作品辗转到了瑞士成为了一件私人收藏品。在2012年的科隆艺博会上,喜利得基金会(Hilti Foundation)曾以大约300万欧元的价格从Henze & Ketterer画廊买走过一幅基尔希纳的作品。
  莫斯科艺术公园MUZEOH“袖珍房屋”艺术节
  4月21日,莫斯科艺术公园MUZEOH“袖珍房屋”艺术节展出多座袖珍房屋,非常吸引眼球。据悉,房屋采用特殊材料制成,建筑构思极具想象力。艺术节主办方代表伊万·奥夫钦尼科夫介绍道:“我们的初衷是希望在5到15平方米的空间内建造出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我们共收到126份参赛作品,并选取了21份作品进行展览。这些房屋都是参赛者亲手建造的,当然我们的工作人员也给予了帮助,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仍是一个艰巨的任务。”组织者肯定地说:“这些袖珍房屋无论是对孩子还是成年人来说,都将是一场艺术的盛宴。”
  福建青年艺术沙龙展——第一回
  4月20日 至5月9日,福建青年艺术沙龙展系列第一回,聚集了众多福建本土青年艺术家。这是扎根在家乡土地上并生长出来的至下而上的艺术,这是一个由现实出发、寻找自己、认识家庭、了解故乡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生长起来的艺术。这种艺术的目的是在尊重自己传统的基础上,给日常生活注入鲜活的元素,用可能性和想象力让自己过得更好。用邱志杰先生的话来说:是一种带有口音的艺术。
  追求卓越——2013年当代工笔画邀请展
  4月30日至5月3日,“追求卓越——2013年当代工笔画邀请展”亮相2013年艺术北京博览会。工笔画有悠久的传统。就我们所能见到的作品,从东晋到南宋近千年间,工笔画始终居主流地位。直到元代,士大夫画家主宰画坛,水墨写意画才跃居“老大”,但在宫廷和民间,以色彩为主要语言的工笔画仍是首选。新时期以来,倡思想解放,艺术自由,创工笔画会,一大批青年画家立基传统、广泛借鉴,从题材、风格、画法、情调各方面,对工笔画做了创造性的开拓。进入新世纪以来,有一批70后、80年乃至90后的画家,巧妙借鉴现代艺术,赋予工笔画以新的观念、内涵和样式,形成对几代前辈的超越——工笔画的复兴,已见端倪。此次参展的13位艺术家为:余启平、许信容、喻慧、陈子、曹境、崔进、李桐、沈玮、雷苗、吴扬、高茜、罗颖、李戈晔。
  平民史诗——许鸿飞雕塑展
  3月28日至4月6日,“平民史诗——许鸿飞雕塑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共展出雕塑56件,均为艺术家的得意之作。本次展览不仅是对许鸿飞艺术历程的一次重温,更是其对艺术精神的又一次新的体悟。许鸿飞是广州雕塑院院长,海内外知名的杰出雕塑家。他采取平民化的叙事方式,将平民放到了神祗与英雄一样的高度,将凡人的生活提升到信仰与史诗同样的等级。他所塑造的形象是生活中可见的,是生命化、生活化和世俗化的,他表达的是对平民,对生活与生命最亲切的关照与书写。
  微型车登上艺术展
  4月早些时候,雷诺(Renault)在一片闪光灯中推出新车型Twin'z,但这次不是在车展上推出的,而是在“米兰三年展”(Milan Design Triennale)上推出的。如果发布的产品是一把椅子,或者一盏灯,也就没有什么不同寻常之处——米兰是天生的设计之都。这款车型由罗斯·洛夫格罗夫设计。他设计过的作品五花八门,如早期的苹果(Apple)电脑,日本航空(Japan Airlines)的座椅,还有竹制自行车。他采用流动线条的仿生设计风格让人一眼就能认出来,且他的未来主义美学影响很大。
其他文献
作者:James Westcott  页数: 288页  出版:金城出版社;2013年4月  语言:简体中文  尤记得前一阵很火的视频,行为艺术家与多年前的恋人相遇,眼神之间简单交汇含有磅礴的情感和丰富的信息量。这位就是其中的女主角,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女士。而她的行为艺术远非仅仅如此这般,在1974年的《节奏0》中有人用上了膛的枪对着她的脑袋时,让她发现“一旦你把决定权交给公众,离丧命也就不远了
期刊
博爱  2012西泠印社的秋拍里又见署名“孙文”的《博爱》,在本文写完的时候拍卖还没有落锤,不知道谁又把“革命之父”的墨宝请回家了。  已经记不清在拍场中见过几回“博爱”。如果都是真迹,那就不由让人质疑中山先生在“博爱”上的不严肃。也难怪,先生在书法上并不当行,似乎是政治需要。给中外人士写来写去也总是不超过四个字——“天下为公”。或者,“博爱”,这对模仿者来说似乎没什么技术难度。中山先生的书法,不
期刊
近几年,杨明洁囊获了包括五项德国红点奖以及德国iF、日本G-mark、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银奖在内的五十多项设计大奖。2012年,他成为在意大利米兰展主场馆发布量产品的首位华人设计师。这些都源自于他的设计哲学:创造完美用户体验。  人与物,人与事,人与人……设计师在其间穿梭,让个中关系变得和谐而美好,而维系的纽带便是用户体验。完美的用户体验需要表现出的不光是产品对于用户的友善,更要传递出健康、优雅、
期刊
如果说技术是一片肥沃的土地,那么艺术就是这片土地上丰富的农作物,用艺术来填充技术的壳体才是最好的结合。AR技术(现实增强技术)便是一项让人着迷的发明……  新技术在现代商业竞争中似乎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事实上,新技术的商业化比例是很低的。如何改善新技术的商业化问题,如何将新技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更好地结合,将潜在生产力变成现实生产力,让其在商业上发挥更有效的作用,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公司都在致
期刊
当代艺术中作品名出现最多的大概要数《无题》,艺术家们不标榜形式、内容与意义,摆脱既定的标签,留给观者开放的感受空间。不动思维,回到最原始的感官体验。好像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德国艺术评论家希内肯伯格(Manfred Schneckenburger)认为“作品越简单,评论就越庞大”,可见“极简主义”不可忽视的存在感。  上世纪30年代著名的建筑师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
期刊
所谓优雅,是心有惊雷却面若平湖的淡定平和,也是不急不缓,有节有奏的恰到好处。看不见时间,却看得见代表时间的沙漏,我们都奈何不了它,留不住,催不走,只能由它兀自流淌。  时间之形,述诸腕表;腕上有一款优雅的腕表,那么你的时间也拥有了优雅姿态。  从浅层的审美角度讲,玫瑰金的颜色最为衬饰亚洲人的黄色皮肤,这也许是玫瑰金腕表颇受亚洲人欢迎的一个主因,用以耳闻与言传的名字亦是审美的一部分,玫瑰金,听上去多
期刊
当人们看到艺术家凯特·麦克道威尔(Kate Macdowell)的作品时,脑海中会情不自禁地浮现出这样一段话——一段来自英国学者、《纳尼亚王国传奇》作者C.S.Lewis的名言:“对于美,我们从不满足于远观。尽管上帝为证,美已是无上的恩典。我们希求无法诉诸语言的情感——我们想与所见的美产生关联,想将美据为己有,想周身沐浴其中,甚至——想成为美的一部分。”  在有些作品中,其实我们看到的就是自己。当
期刊
雷纳德·兰黛除了是雅诗兰黛公司的所有者之外,还有很多美好的头衔,比如现代艺术博物馆主席、惠特尼博物馆的前任主席、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委托人等等。可以说,艺术品收藏一直是他的挚爱,同时也是他巨额财产的保护神。  在过去三十年间,雷纳德·兰黛(Leonard ALauder)积累了大量顶尖藏品,其中多是立体主义,收藏的画家包括帕布罗·毕加索、乔治·布拉克、费尔南德·莱热等等。多年来,兰黛的收藏重点一直没
期刊
“人人都是艺术家”,意味着“职业艺术家”和“非艺术家”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要成为佼佼者的难度越来越高。  艺术是—种表达方式,表达者通过它来表达自己的生存体验和文化认知。在当代艺术的语境中,如果表达者宣称自己是“艺术家”,宣称自己的表达是“艺术作品”,并在艺术传播渠道(如艺术空间和艺术媒体)里展示,这时他的表达就可能被受众视为艺术作品。如果他所要表达的生存体验和文化认知获得受众的认同,而且他的表达
期刊
推荐人/艺术家邱志杰  近年来,叶楠不断研究并实践其独创的“画笔”材料——具有防风、防火、防水的军用火柴。这种火柴燃烧时释放一种含二氧化硫的白色物质,当它靠近或“摩擦”涂抹了化学物质红磷的油画布时,油画布上就形式了各种图案和痕迹,也就形成了叶楠表达其艺术观念的载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