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是国家之本,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可能性。随着国家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一些全新的教育理念与方式开始在基层教育中逐渐普及,兴趣教育就是其中之一。作为教育者,逐渐意识到了,学生在学习中会基于自己的兴趣,在课业负担繁重的情况下,优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科,这一点是“偏科”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但也对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性。本文以初中数学为例,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兴趣教学法;初中课堂;效率
一、 引言
数学是一门贯穿学生学习生涯的基础性学科,以其强大的逻辑性和重要性,一直居于主学科之位。初中数学是数学从简单到复杂的转折点,经过初中数学的学习,有的学生可以破茧成蝶,对于数学有了更深层次的觉悟与理解,而有的学生会画地为牢,在接下来的学习中,逃避数学、畏惧数学,甚至陷入了思维的怪圈。可以说,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意义。
二、 现状及问题
初中数学和小学数学不同,它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竞技性,这个时期,就是题海战术萌芽的时候。很多学生对新学习的东西不能进行及时消化,只能通过大量的习题来加深印象,通过生硬的套用来强行解答数学题。长此以往,学生丧失了数学最重要的思考能力,逐渐越来越“反感”数学,甚至出现了上课睡觉、课下精神的“自弃”行为,这样一种情况发展下去,后果不堪设想。这类学生往往会形成一种思维,认为是自身的兴趣点不在数学上,认为自身的特长与数学无缘,殊不知初中数学最开始的吃力,只是因为自身的数学思维转化时间较长,通俗来说,就是从小学数学转到初中数学,出现了本能的不适应感。
初中课堂和小学课堂不同,初中课堂的目的性更加明确,进度也会比小学的进度快,所以学生会出现跟不上进度的问题。而教师们在急匆匆地赶着教学的进度,也没有停下来思考过,学生是否真的能掌握课堂上的知识。数学知识的难度增加,其枯燥程度也越来越高,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还是一味地照本宣科,一味地照读课本,不加入一定的趣味性因素,去维持课堂的活跃度,初中数学的教学就很有可能像多米诺骨牌一样,逐次倒落,逐渐脱离正轨。
三、 方法探究
(一) 情景式教学
初中数学的内容开始从具体变为抽象,很多东西不能再借助简单的图片或者符号来进行阐述与说明。但是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取模型法,来再现数学情境,让学生通过最直观的视觉感受,来了解初中数学真正在表达什么。以立体几何为例,从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的过渡对于空间想象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笔者在进行讲解时,就会来一节课需要的实物模型,告诉学生正方体有六个面,十二条棱,以及它的三视图是怎样来画的。如果说语文学习讲求意境的想象与心灵的碰撞,数学学习讲求的就是最直观的感受和最系统的思考。二次函数是初中学习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一般要通过很长时间的做题才能有一点点解题的思路,这就是对于知识系统性把握的缺失,系统性思维可以通过日常的情景再现得到增强。
(二) 游戏式教学
初中教学课堂引入游戏,是一种大胆的尝试,开展课堂游戏的目的有三点,一是辅助教学,二是帮助学生放松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的大脑,三是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值。能调和这三点,真正把握好游戏“度”的教学课堂才是真正有效的。有效的游戏可以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自己是喜欢数学的,并在其内心里种下“数学这门学科并不难的想法”的种子,慢慢的,学生们对于数学的排斥感也会减少,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实现从小学数学思维到初中数学思维的转化。以概率与统计单元为例,笔者在实践中,组织了一次户外形式的游戏,取得了不错的成效。班里的学生对于面积占比的概率学习存在障碍,于是笔者让学生利用圆盘与地面方砖进行实验,让一个学生随即抛出,看圆盘留在地面以内的概率有多少,压边二分之一以上以半数计,另一个同学负责数据的记录和计算工作,整理出最终答案。之后,班级还组织了乒乓球概率调查活动,学生们不仅完成了预期的单球概率评估问题的实验,还对随机抽取两个球概率出现的规律进行了总结。在这节课上,所有的学生们都积极地参与到了游戏当中,不仅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让学生学习到了本身不太熟悉或不太清晰的知识,可谓是一举多得。
(三) 光怪陆离式教学
这个世界是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由很多新奇的事物構成,数学也是其中之一。数学本身具有的线条美感、等式美感、几何美感也共同构成了光怪陆离式数学世界。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利用一些比较奇妙的问题,来抓住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也可以在课堂中起到一个引子的作用,引出下一个问题。以实际中的一次教学尝试为例,一位青年教师在解析几何中“圆”的相关知识时,发现学生们昏昏欲睡,提不起精神来。于是开始谈及起了自己在上大学学习高数的曲线问题时,正解的出神,宿舍断电了,最后才知道是他舍友寻他玩笑。配上夸张怪诞的讲述方法,瞬间调动起了整个课堂的氛围。然后他顺势而下,给学生们讲述了圆环、圆圈、圆球的联系与不同,让学生在集中注意力之时,灌输课堂的教学内容。这就是在课堂上能抓住学生兴趣点的优势所在,学生可以在不自觉中完成知识的学习,事实上,一节课最重要的就是学生兴趣高涨的时候,我们的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努力提高学生对于一节课的专注程度和兴趣时长。
(四) 教师作用探究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人,在传统的课堂中,起着掌握全场的重要性。经常有学生反映,一个教师上课的风趣度和重点明晰度是决定其本学科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教学实践中,对于教师课程改革也应该被列为着重点。讲一节课讲的风趣幽默不难,讲一节课讲的重点明晰不难,但是要让一节课兼顾趣味性和重点清晰度,对于教师来说,就是不小的挑战。在当下,有很多教师的课堂只讲重点,其他内容乏善可陈,认为不为高考服务的内容没有宣讲的必要,这样的想法是十分错误的。据科学界统计发现,一个人最多让大脑持续20-30分钟的高速运转状态,之后就会自动休息,这样才符合人体的客观规律。一节课45分钟不间断的高压学习,显然缺乏科学性,还会让学生对于数学的抵触心理加重。 所以,在课堂中融入一些轻松愉快的话题,例如时事热点话题、自己的耳闻逸事等,可以在短时间内,让学生的心思回到课堂。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就等于抓住了教学效率与升学率。
(五) 小组合作
合作是从古流传下来的祖先们的生存方法,古代猿人为了抵抗动物与野兽侵袭,成立部落,分工合作,才能保全自己。而当代社会的进步,赋予了合作新的寓意,它寓意着进步、交流与分享。合作被应用于教学之中,不仅仅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还可以教会学生爱与成长。通过成立小组进行学习的交流与合作,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完成教学计划,在课堂上遇到问题,没能及时解决,在自习时,也可以和小组成员进行交流与探讨,从而及时的解决问题。笔者将班内学生共分为13个小组,每组四人,确定一位小组长,进行作业的收发,课代表只需要找各个小组长要作业即可,这样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以实际的课堂学习为例,一节课程的内容为空间几何图形的设计,四人小组分工合作,开始根据理解,一起创造出一幅自己认为最美的数学图案,将枯燥的数学以美的形式展现出来,也提高了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还在课堂上就完成了教学计划,不用在拖到第二天,给学生造成额外的负担。这样一种方法让教学计划也可以更加高效地完成。
四、 兴趣教学法所取得的效果
在教学中,我们实践了提高课堂话题兴趣度、提高课堂游戏兴趣度以及利用工具辅助等方式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并对学生进行了一下数据分析:
由上表可以明显看出,通过两次月考成绩的对比,可以看出引入兴趣式教学对于学生本身的学习帮助十分大。在教学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一个讲述者,目的是将自己毕生所学讲述给学生,至于学生有多大兴趣,反而并不是教师关注的重点,这样一种纯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在创新改革中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这样一种兴趣式的教学方法,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兴趣二字之上,通过真正适合学生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内容的设置,真正把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趣味性相结合。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课堂的兴趣度提高之后,作业的完成率也比以前高了许多,很多学生开始自觉地发现问题,并且解決问题,对于作业中出行的问题也会及时更正,没有掌握的地方也会和小组同学进行讨论,这样一种良好的风起逐渐在班级里建立,是趣味性教学取得的最大成就。不仅如此,通过合作学习,同学们还逐渐意识到了团结与分享,逐渐明白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的必要性,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也有了自己的理解。
五、 结束语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其本身的学习对于逻辑思维的要求较高,所以也决定了数学本身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在初中这样一个转折点,学生要适应从小学到初中的转变,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到学习数学的兴趣点,然后才能逐步让数学学习走上正轨。尤其是二次函数、解析几何的学习,不仅是重点也是难点。本文探究了趣味性的教学该怎样展开以及它最终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作者简介:叶志鸿,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大溪中学。
关键词:兴趣教学法;初中课堂;效率
一、 引言
数学是一门贯穿学生学习生涯的基础性学科,以其强大的逻辑性和重要性,一直居于主学科之位。初中数学是数学从简单到复杂的转折点,经过初中数学的学习,有的学生可以破茧成蝶,对于数学有了更深层次的觉悟与理解,而有的学生会画地为牢,在接下来的学习中,逃避数学、畏惧数学,甚至陷入了思维的怪圈。可以说,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意义。
二、 现状及问题
初中数学和小学数学不同,它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竞技性,这个时期,就是题海战术萌芽的时候。很多学生对新学习的东西不能进行及时消化,只能通过大量的习题来加深印象,通过生硬的套用来强行解答数学题。长此以往,学生丧失了数学最重要的思考能力,逐渐越来越“反感”数学,甚至出现了上课睡觉、课下精神的“自弃”行为,这样一种情况发展下去,后果不堪设想。这类学生往往会形成一种思维,认为是自身的兴趣点不在数学上,认为自身的特长与数学无缘,殊不知初中数学最开始的吃力,只是因为自身的数学思维转化时间较长,通俗来说,就是从小学数学转到初中数学,出现了本能的不适应感。
初中课堂和小学课堂不同,初中课堂的目的性更加明确,进度也会比小学的进度快,所以学生会出现跟不上进度的问题。而教师们在急匆匆地赶着教学的进度,也没有停下来思考过,学生是否真的能掌握课堂上的知识。数学知识的难度增加,其枯燥程度也越来越高,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还是一味地照本宣科,一味地照读课本,不加入一定的趣味性因素,去维持课堂的活跃度,初中数学的教学就很有可能像多米诺骨牌一样,逐次倒落,逐渐脱离正轨。
三、 方法探究
(一) 情景式教学
初中数学的内容开始从具体变为抽象,很多东西不能再借助简单的图片或者符号来进行阐述与说明。但是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取模型法,来再现数学情境,让学生通过最直观的视觉感受,来了解初中数学真正在表达什么。以立体几何为例,从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的过渡对于空间想象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笔者在进行讲解时,就会来一节课需要的实物模型,告诉学生正方体有六个面,十二条棱,以及它的三视图是怎样来画的。如果说语文学习讲求意境的想象与心灵的碰撞,数学学习讲求的就是最直观的感受和最系统的思考。二次函数是初中学习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一般要通过很长时间的做题才能有一点点解题的思路,这就是对于知识系统性把握的缺失,系统性思维可以通过日常的情景再现得到增强。
(二) 游戏式教学
初中教学课堂引入游戏,是一种大胆的尝试,开展课堂游戏的目的有三点,一是辅助教学,二是帮助学生放松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的大脑,三是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值。能调和这三点,真正把握好游戏“度”的教学课堂才是真正有效的。有效的游戏可以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自己是喜欢数学的,并在其内心里种下“数学这门学科并不难的想法”的种子,慢慢的,学生们对于数学的排斥感也会减少,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实现从小学数学思维到初中数学思维的转化。以概率与统计单元为例,笔者在实践中,组织了一次户外形式的游戏,取得了不错的成效。班里的学生对于面积占比的概率学习存在障碍,于是笔者让学生利用圆盘与地面方砖进行实验,让一个学生随即抛出,看圆盘留在地面以内的概率有多少,压边二分之一以上以半数计,另一个同学负责数据的记录和计算工作,整理出最终答案。之后,班级还组织了乒乓球概率调查活动,学生们不仅完成了预期的单球概率评估问题的实验,还对随机抽取两个球概率出现的规律进行了总结。在这节课上,所有的学生们都积极地参与到了游戏当中,不仅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让学生学习到了本身不太熟悉或不太清晰的知识,可谓是一举多得。
(三) 光怪陆离式教学
这个世界是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由很多新奇的事物構成,数学也是其中之一。数学本身具有的线条美感、等式美感、几何美感也共同构成了光怪陆离式数学世界。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利用一些比较奇妙的问题,来抓住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也可以在课堂中起到一个引子的作用,引出下一个问题。以实际中的一次教学尝试为例,一位青年教师在解析几何中“圆”的相关知识时,发现学生们昏昏欲睡,提不起精神来。于是开始谈及起了自己在上大学学习高数的曲线问题时,正解的出神,宿舍断电了,最后才知道是他舍友寻他玩笑。配上夸张怪诞的讲述方法,瞬间调动起了整个课堂的氛围。然后他顺势而下,给学生们讲述了圆环、圆圈、圆球的联系与不同,让学生在集中注意力之时,灌输课堂的教学内容。这就是在课堂上能抓住学生兴趣点的优势所在,学生可以在不自觉中完成知识的学习,事实上,一节课最重要的就是学生兴趣高涨的时候,我们的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努力提高学生对于一节课的专注程度和兴趣时长。
(四) 教师作用探究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人,在传统的课堂中,起着掌握全场的重要性。经常有学生反映,一个教师上课的风趣度和重点明晰度是决定其本学科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教学实践中,对于教师课程改革也应该被列为着重点。讲一节课讲的风趣幽默不难,讲一节课讲的重点明晰不难,但是要让一节课兼顾趣味性和重点清晰度,对于教师来说,就是不小的挑战。在当下,有很多教师的课堂只讲重点,其他内容乏善可陈,认为不为高考服务的内容没有宣讲的必要,这样的想法是十分错误的。据科学界统计发现,一个人最多让大脑持续20-30分钟的高速运转状态,之后就会自动休息,这样才符合人体的客观规律。一节课45分钟不间断的高压学习,显然缺乏科学性,还会让学生对于数学的抵触心理加重。 所以,在课堂中融入一些轻松愉快的话题,例如时事热点话题、自己的耳闻逸事等,可以在短时间内,让学生的心思回到课堂。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就等于抓住了教学效率与升学率。
(五) 小组合作
合作是从古流传下来的祖先们的生存方法,古代猿人为了抵抗动物与野兽侵袭,成立部落,分工合作,才能保全自己。而当代社会的进步,赋予了合作新的寓意,它寓意着进步、交流与分享。合作被应用于教学之中,不仅仅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还可以教会学生爱与成长。通过成立小组进行学习的交流与合作,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完成教学计划,在课堂上遇到问题,没能及时解决,在自习时,也可以和小组成员进行交流与探讨,从而及时的解决问题。笔者将班内学生共分为13个小组,每组四人,确定一位小组长,进行作业的收发,课代表只需要找各个小组长要作业即可,这样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以实际的课堂学习为例,一节课程的内容为空间几何图形的设计,四人小组分工合作,开始根据理解,一起创造出一幅自己认为最美的数学图案,将枯燥的数学以美的形式展现出来,也提高了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还在课堂上就完成了教学计划,不用在拖到第二天,给学生造成额外的负担。这样一种方法让教学计划也可以更加高效地完成。
四、 兴趣教学法所取得的效果
在教学中,我们实践了提高课堂话题兴趣度、提高课堂游戏兴趣度以及利用工具辅助等方式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并对学生进行了一下数据分析:
由上表可以明显看出,通过两次月考成绩的对比,可以看出引入兴趣式教学对于学生本身的学习帮助十分大。在教学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一个讲述者,目的是将自己毕生所学讲述给学生,至于学生有多大兴趣,反而并不是教师关注的重点,这样一种纯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在创新改革中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这样一种兴趣式的教学方法,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兴趣二字之上,通过真正适合学生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内容的设置,真正把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趣味性相结合。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课堂的兴趣度提高之后,作业的完成率也比以前高了许多,很多学生开始自觉地发现问题,并且解決问题,对于作业中出行的问题也会及时更正,没有掌握的地方也会和小组同学进行讨论,这样一种良好的风起逐渐在班级里建立,是趣味性教学取得的最大成就。不仅如此,通过合作学习,同学们还逐渐意识到了团结与分享,逐渐明白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的必要性,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也有了自己的理解。
五、 结束语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其本身的学习对于逻辑思维的要求较高,所以也决定了数学本身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在初中这样一个转折点,学生要适应从小学到初中的转变,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到学习数学的兴趣点,然后才能逐步让数学学习走上正轨。尤其是二次函数、解析几何的学习,不仅是重点也是难点。本文探究了趣味性的教学该怎样展开以及它最终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作者简介:叶志鸿,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大溪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