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日同形词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jyydtj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在文化与语言文字的使用上有诸多相似之处。特别是早期受中国文字、文化的影响,日语语言的形成与发展大量吸纳了中国汉字元素。发展至今,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日语中汉字的习得特别是中日同形词的习得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本文就中日同形词学习的重要性及应该注意的方面进行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中日同形词;中国人日语学习者;词性;误用
  1序言
  现代日语中规定的常用汉字有1945个。对于中国日语学习者来说,即使没有接触过日语,在阅读日语广告,文章标题,报刊内容时也会发现基本大意可以通过日语中使用的汉子词语进行预测。这对初学日语的学习者来说是非常有利的,首先从认同感方面拉近了中国日语学习者与日语的距离。比如,“学生”“社会”“先生”“自然”等大量中日同形词的存在,使学习者理解、记忆日语单词所花费的时间大大减少,利用母语优势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但是,另一方面,正是因为日语中存在很多意义近似却不完全一致,词性不同,概念意义不同的同形词,给学习者的学习和使用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因此,如何正确认识中日同形词对于日语学习来说至关重要。
  2中日同形词的类型
  施建军(2013)中指出,中日同形词中存在着同形同义、同形异义、同形类义等类别。并指出了在进行中日同形词体系研究时,对中日同形词的分类体系进行研究时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主要从教学角度出发,先简单的按照上述三大分类介绍一下中日同形词的类型。
  1、同形同义中日同形词
  同形同义中日同形词指词形相同,意义基本相同的同形词。比如“学生”“学校”“社会”“気候”等,虽然在书写上存在日本汉字和中文汉字不能完全一致的情况,但是并不影响中日词汇理解。如汉语里的“气候”和日语中的“気候”在汉字书写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但是词形基本一致,意义基本相同。这类同形词也是典型的同形同义中日同形词。
  由上述词例可以看出,这些词语因为形式和意义在两国语言中存在高度的一致性,对于中国日语学习者来说是较容易学习掌握的。但是有一个问题也不能忽略,同形同义中日同形词分布的领域不限于名词、形容词、动词等领域。有些词虽然词形和意义一致,但是语法性质却不同,这给学习者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关于此问题,本文将不做探讨,留作以后进行说明。
  2、同形异义中日同形词
  同形异义中日同形词指词形相同,意义不同的同形词。比如“手纸”汉语里指卫生用纸,日语里指信件。“娘”汉语里指对自己母亲的称呼,日语里指女儿。“键”汉语里指按键、键盘等意,日语里指钥匙。这类同形词因为意思存在较大差别在学习使用时,学习者会有意识的区别中日二语的差异,因此,这类词也较容易学习和掌握。
  同形异义中日同形词,因为词义基本不同,即使在词形方面有所差异也较容易引起学习者的重视。因此,在中日同形词习得方面同形异义词产生的误用较少。
  3、同形类义中日同形词
  同形类义中日同形词指词形相同,意义相近、近似的同形词。又主要包括如下具体分类,汉语词汇意义大于日语词汇意义、日语词汇意义大于汉语词汇意义、汉日语各有一部分交叉义并各自还有分属各自领域的意义。
  针对这三类同形类义词,学习者会受母语干扰扩大或缩小日语词汇的语义范畴。比如,日语中的“深刻”主要指问题严峻,多用于社会矛盾或形式不乐观等方面,而汉语的“深刻”主要用來修饰对某些问题的理解、思想认识等。再如日语中的“貴重”主要用来形容物品的价值等,而汉语不仅能形容物品的价值还扩展到了形容情谊等非物质对象。
  由此,同形类义中日同形词在学习使用时要特别注意,因为词汇意义范畴的不同,可能会直接影响这些词语的搭配及共现的其他句子成分。
  3中日同形词的差异
  关于中日同形词的差异,朱京伟(2005)中主要从意思范围的差异,感情色彩的差异,构文的差异,这三个方面进行了说明。王晓(2004)中更细化的从七个方面分析了中日同形词的差异。主要有字形的差异,如汉语的“艺术”和日语的“芸術”;中心意思的差异,如汉语中“小康”是富裕的意思而日语则是“(病)暂时好转”;褒贬色彩带来的意义差异,如汉语的“政客”指玩弄权术的人,是贬义词,而日语相当于政治家,是中性词;语感强弱的差异,如汉语的“顽固”是典型的贬义词,而日语没有汉语贬义那么强烈;语言搭配的差异,比如“柔软”一次,汉语主要用“~的床垫、~的柳枝”等搭配形式,日语主要使用“~な態度、~な頭”;词性的差異,如汉语是动词,日语是名词,有“根据”。汉语是形容词或副词,日语是名词,有“积极”。汉语是动词、名词,日语是名词,有“习惯”。最后是文体的差异,汉语词汇不仅对应日语的同形汉语词,还对应了相应的和语词汇。根据文体的不同二者表达的范围也不同。
  由以上可以看出,中心意思差异、褒贬色彩差异、语感强弱差异、语言搭配差异和词性差异是引起中国日语学习者难以习得同形词的主要原因。因为这几个方面中日词汇存在差别导致学习者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将汉语知识迁移到日语词汇理解中从而引起误用。这类情况需要在教学中引起重视。
  4结束语
  关于中日同形词的研究,研究成果非常多。主要从中日同形词的类别,差异入手的研究都取得了很有价值的成果。关于教学,如何发挥中国日语学习者的优势增进对日语词汇的理解,同时避免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减少误用的产生是日后日语教学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施建军.中日同形词共时比较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课.东北亚外语研究.[J]2013年第1期.4-9
  [2]王晓.关于日语教学中的中日同形词.日语学习与研究.2004年增刊.增001号.38-41
  [3]候仁锋.1997.「同形語の品詞の相違についての考察」
  [4]大河内康憲.1992.日本語と中国語の同形語[A].日本語と中国語の対照研究[C].東京:くろしお出版
其他文献
【摘要】:称呼语在跨文化交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职场中,称呼语直接影响着职场中的人际关系和工作效率。本文对比分析中日两国职场中称呼语的使用情况并探究差异背后的社会文化根源。  【关键词】:中日;称呼语;职场;使用差异  一.引言  在汉语中主要有“称呼语”和“称谓语”两种表达方式,关于二者的区别  目前还未有定论。本文采用曹炜(2005)[1]的解释,“称呼语是人们彼此当面招呼用的表示彼此
期刊
清代笪重光《书筏》:“将欲顺之;必故逆之,将欲落之,必故起之;将欲转之,必故折之;将欲掣之,必故顿之;将欲伸之,必故屈之;将欲拔之,必故擫之;将欲束之,必故拓之;将欲行之,必故停之。书亦逆数焉。”笪氏所述“书亦逆数”说,指出了书法要抑扬、顿挫、提按、反正、曲直、收放、相引相拒、相反相成,书法是一个矛盾统一体。所谓“逆”,“逆”者,反也。反即是对立面,“逆数”即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的法则。这与老子所说
期刊
【摘要】:现代汉语中“死”作为程度副词的用法已经非常普遍,然而其最初却是表示“生命终结”之意的动词。无疑,新用法和本意之间必然是有聯系的。本文将站在句法和语义两个层面的交点上探讨其历史演变过程,并结合韩城方言实际,清晰呈现“死”字从动作义到程度义的动态机制建构过程。  【关键词】:死;虚化; 情态副词 ;程度副词  一、引言  关于“死”字的词性问题语言学界就一直探讨不止,有吕叔湘为代表的“形容词
期刊
【摘要】:刘云虹教授目前就职于南京外国语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在翻译批评方面也有独到的见解和观点。本文针对刘云虹教授关于翻译批评的研究现状和成果,通过搜集和整理,大致归纳出其翻译批评研究主要关于三个方面:翻译批评的构建、译者主体性与翻译批评、对外译介与翻译批评。本文试图从这三个方面分别解释和说明刘云虹教授关于翻译批评的相关观点和理论,从而对今后的翻译批评与赏析提供指导,并以此指导,树
期刊
【Abstract】: In this novel, Pride and Prejudice, three kinds of motivations of or attitudes towards marriage are presented for manifestation- loveless marriage, loving at first sight and ideal marriage
期刊
After learning grammar for a long time, my brain is filled with many kinds of grammar rules.I felt that my brain is not my brain, it just likes a trash can full of mess.So I pick up a book “little pri
期刊
【摘要】:纵观20世纪前半叶的中西服饰史,我们可以清楚的认识到现代服装展开的背景与新的科学技术引起的生活环境的变化和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形态、思想意识的变革相关。本文选取20世纪前半叶这一富有鲜明特色的时期,主要从影响服饰发展的政治经济、社会艺术思潮、战争和平、科学技术、体育运动等方面论述其对中西服饰发展的影响以及对现代服饰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20世纪前半叶;民国;西洋;服饰文化  一、政治经
期刊
【摘要】:文化的不可译性是翻译中的一大难题,而为了更好得传达原文,译者通常需要采用各种翻译技巧,以求尽量达到忠实翻译的目的。在这些翻译技巧中,增译是十分常用的一种,然而此种技巧的运用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干校六记》是杨绛先生以平实朴素的笔触写出的散文。本文以章楚和葛浩文两位翻译家的英译本为例,分析了二者在翻译过程中增译的使用。  【关键词】:增译;干校六记  【Abstract】:Cultural
期刊
【Abstract】:This study investigated whether the productive imitation have positive influence on learning syntactic functions. Twenty children between the ages of 7-11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rece
期刊
我很幸运、也很欣慰我们从事着一个神圣而伟大的历史使命,保护和传承人类的文化遗存,并通过我们艰辛的工作把历史信息、艺术精华、科学理念反映给人们。同时展示给懵懂的人们,来敬畏历史,感恩来之不易的生活,感谢中华文明。  一、领导亲临  现在我们国家文物局非常重视文物的发展,體现了国家领导的指示和抓手,领导也很关心基层最真实的动态,也只有了解了基层疾苦和动态,是最直接的清政、明政。孝庄太后教导康熙时曾说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