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格局下广播的新发展

来源 :媒体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vy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经过电视和网络带来的两次冲击,广播的影响力在变弱,而“媒介融合”为广播新闻的影响扩大提供了新的机遇。
  关键词:媒介融合 新机遇
  
  经过电视和网络带来的两次冲击,广播的影响力在变弱。以武汉地区为例,一项调查表明,八成以上的武汉人习惯从报纸、电视和网络上接受新闻,而选择经常听广播的只有16%。虽然广播是伴随性的,接受资讯轻松、便捷、快速、无处不在,但听众对其资讯缺乏自主选择性和随意性。报纸能留存,电视能实况直播,声画同步;而广播只有声音,并且一闪而过。
  而“媒介融合”为广播新闻的影响扩大提供了新的机遇,所谓“媒介融合”就是将广播、电视、平面媒体、互联网的采编作业有效结合起来,资源共享,集中处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然后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
  在媒介融合的大潮中,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相比,以音频为基本传输方式的广播有了新的发展空间,并通过媒体的融合来克服广播的缺点。
  
  一、通过媒介融合加强了广播舆论引导能力
  
  在媒介融合时代,各级广播电台都进入新媒体领域开始建立广播网。广播网站的建立,拓展了报道方式,丰富了节目样态,克服了广播自身的很多弱点,实现了双向的交流,也使广播节目得到了留存,在舆论引导中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
  2008年1月20日中午,一位新疆司机向“中国之声”反映,30辆装载液化气的货车因大雪被堵在国道310宝鸡段已两天两夜,长时间滞留有泄漏甚至爆炸的危险。“中国之声”第一时间向陕西省交警总队反映了这一信息,在节目和当地交警的配合努力下,仅一天多的时间,这个车队就顺利地通过了遇险路段。1月21日早晨7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打破既定节目编排,推出滚动直播节目《爱心守望 风雪同行》,从早上7:00持续到晚上10:30,每天播出13.5个小时。中国广播网的专题报道为《爱心守望 风雪同行》提供了延伸报道和深度传播平台,截至2月5日,共发布图文稿件3600条,音频直播198小时,图片419幅,网络图文直播11场,成为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央视国际等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和新浪网、搜狐网等四大门户网站转载的重要原创信息源。Google搜索累计64350条,百度搜索累计10100条,超过1亿人次访问专题页面。
  在这次报道中,广播与网络的合作体现了1加1大于2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报料平台和网络平台,及时地收集和表达公众的意见与需求,使得社会大众的需求通过网络和广播的渠道反馈到政府那里。另一方面,当时在电视与报纸都无法到达的情况下,广播宣传和解释政府的行动,引导大众了解政府为什么这样做,理解政府的行动。
  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公布的资料显示,在这次雪灾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配合政府直接面向灾区群众来进行救灾的指挥调度,传达政府抗灾救灾的信息,中国广播网通过网络互动,进行舆论引导,搭建了党和群众沟通对话的信息平台。他们一方面组织力量整理论坛资料,一方面利用来自网友中的积极力量,把握论坛的主旋律,确保稳定、温暖、昂扬的基调。同时,作为中宣部、中央外宣办、中央政研室、广电总局舆情内参直报点,中国广播网及时搜集网民意见和外界公众的反应,为中央决策提供了大量的参考资料。“电台与网络一体”成为一个立体化的信息桥梁,高效传递了党和政府的声音,实现了上到下、下对上以及不同层级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形成强大的传播合力。
  在随后的汶川地震的报道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与中国广播网的合作同样显现出特殊的价值,在自然灾害导致其它媒体无法将信息正常送达的情况下,各级广播电台以及时、高效、充分互动的信息传播与高效的社会动员、社会服务担负起了抗灾、救灾的新闻报道乃至救援协调和组织功能,成为政府面向灾区群众进行救灾的指挥调度平台和广大群众获知信息的重要渠道。而广播网在其中配合的作用,使广播不易留存,无法双向交流的缺点得到了克服。
  
  二、通过媒介融合打造出可视化广播。
  
  视频一向是电视的专利,2009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两会”报道重点节目《做客中央台》实现音视频一体转播,听众可以在第一时间收听到节目,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收看和收听到节目音频和视频。手机移动电视也在移动梦网上提供了“两会”的报道。通过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音、视频直播结合,听众不仅可以收听节目实况,实时与代表互动,还可以通过视频画面感受到现场气氛,产生如临现场的效果,使广播也首次涉及到了视频领域。
  再如2009年5月12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特别报道部在得到吉林千人中毒症状消息后,连夜赶赴现场进行调查,中广网派出一名视频记者随同中国之声《新闻纵横》记者同机前往吉林,并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连夜对中毒事件进行采访报道。前方记者在第一时间将采访内容传回后方后,中广网于2009年5月13日早8:56分及时推出独家视频《吉林化纤集团发生千人中毒事件》,并在新浪论坛、网易论坛等多家论坛进行主动推送。消息发出不到1小时,搜狐、新浪、中国新闻网、人民网、凤凰网等40多家大型网站纷纷转载视频稿件《吉林化纤集团发生千人中毒事件》。提高了广播和网站的知名度,为媒介融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
  
  三、通过媒介融合提高广播媒体和节目的影响力。
  
  湖北省广播电视总台新闻综合广播记者发现,武昌沙湖有人在非法填湖,记者在第一时间赶到并进行了采访报道,报道播出后并没有引起违法填湖的房地产公司的重视,记者将此稿送上火凤网并在相关网络上推动,很快得到了新浪、搜狐、网易等多家网站的转载,多名省部级领导就此事作出批示。湖北省广播电视总台新闻综合广播记者采写的另一篇报道《夺命的“黑救护车”》也同样如此,在新闻播出后,经网络转载后引起了领导重视,多部门出台措施整改。
  与湖北台这种零散的合作相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与网络的联动已成机制,《新闻纵横》节目中的揭黑报道通过与网络一体推出“联动”品牌,记者在进行音频采访的同时,用摄像机记录下调查的全过程,再根据网络视频营销的规律,将这些素材进行重新“切片”、“包装”,放于网上二度传播,因而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四、媒介融合可让广播节目资源创造效益。
  
  把网站作为节目的一个营销平台,一是建立网上音视频媒资系统,整合、展示、营销媒体资源,整合节目形成网站媒资库,将电台已播各分类节目等音频资源进行深度的挖掘整理加工成专辑,实现对节目有偿点播。二是建立广播节目营销系统,利用网站开发节目资源,向业内推荐广播节目产品,供网站访问用户选择预听及试看,通过广播网站做节目推荐、节目展示、节目查询、节目定购、节目销售,通过精准营销,让节目资源创造价值,使电台网站成为“内容提供商”。三是恰当运用博客、论坛、播客等形式,充分发掘、培养“意见领袖”,发挥其在网络舆论宣传中的导向作用,从而完成“台网一体”化的网络营销。
  还要补充一点的是,在媒介融合不断加剧的今天,随着广播与网络合作的进一步加深,这就要求广播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掌握多媒体应用技能的广播新人才。一名优秀称职的广播记者将是身兼数职、技能全面、多媒体作业熟练的人才,为传统广播、网络广播、手机广播以及网络视频提供新闻。
  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广播媒体要跳出传统的思维和生产运作框架,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形成有机分工、整体作战,用符合广播规律的融合效应,打出“组合拳”,生产出符合时代特色的广播节目,才能使广播媒体走上复兴之路。
  
  作者单位:湖北省广播电视总台
  新闻综合广播
  责任编辑:韩剑
其他文献
加强管理体系建设是提升管理水平、走质量效益型道路的重要保障.目前,企业在质量、环境、职业健康等管理体系建设方面,大多存在重形式、重文件而轻实效、轻操作的“两张皮”
以Buck电路为例 ,提出一种积分函数闭环控制策略以实现PWM开关变换器控制目标 .为保证该非线性控制系统工作稳定 ,本文对积分函数闭环控制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分析 . Taking Bu
目的 探讨垂体后叶素联合硝普钠治疗肺结核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次纳入对象为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肺结核咯血患者70例,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垂
文章以战略管理为基础,采用波特五力分析模型和SWOT分析法,通过对下游客户的议价能力、行业竞争对手的竞争能力等对上海贝尔进行剖析,提出自主知识产权和在此基础上的技术与
在任何融合律给定后最优传感器律能求得的假设下 ,我们分析了导致融合律之间等价性和优越性的条件 .应用如上结果 ,欲获全局最优的系统性能 ,我们可以划分所有可能的融合律为
目的通过本研究拟了解:1、重庆市农村留守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2、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相关的各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在心理健康中产生作用的大小。3、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在负性
利用探测光束通过轴对称流场时的偏折效应 ,设计了一种光纤传感器 ,并用于探测激光对材料破坏过程中在空气中激发的等离子体冲击波 ,获得了探测位置处激光等离子体冲击波流场
“胃不和则卧不安”语出《素问·逆调论》,历代医家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对其深意进行了阐释.随着近年来现代医学的深入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肠和大脑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微
吴作人(1908—1997)是我国著名艺术家、美术教育家、新中国美术教育事业重要奠基者之一。今年,在先生百年诞辰之际,由中国文联、文化部、民盟中央、苏州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
第一部分   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PET显像剂-[11C]MP4A的制备   目的:合成能反映脑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PET显像剂[11C]4-乙酰氧基-N-甲基哌啶(11C]MP4A)的前体4-乙酰氧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