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教育服务“三农”基地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来源 :职教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ziyu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服务“三农”基地的建设对于提升农民职业技能、加快农业结构转型和推动农村治理创新有着重要作用,是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重要抓手。江苏省大力推动教育服务“三农”基地的建设,而常州市在基地建设的数量与发展质量方面均走在全省前列,取得了较好的实效。基于常州的研究发现,教育服务“三农”基地的建设在管理体制、经费保障、队伍建设、培训模式、辐射效能等方面仍有待加强与提升,应进一步做到:完善管理体制,注重评估督导;加强经费保障,夯实发展基础;深化内涵建设,打造特色品牌;搭建师资平台,加强队伍建设;注重实践创新,提升辐射效能。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教育服务“三农”基地;基地建设;江苏常州
  基金项目:2020年度江苏省终身教育研究科研课题“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下农村社区教育供给侧改革推进策略研究——基于常州的实践”(项目编号:20SZJA001)
  作者简介:言俊,男,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镇成人教育中心校校长,中小学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区教育;陈莺,女,常州开放大学终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终身教育、法学。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21)02-0090-07
  自2004年以来,中共中央连续十七年发布的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彰显了党和国家对于“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目标的实现,歸根结底都要求以人为中心,也就是说,人的素质提升、乡村人口人力资本的开发是关键[1],其中,教育的作用不容忽视。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给农村的教育事业尤其是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与挑战,同时也赋予了农村社区教育新的使命与发展定位,不少地区积极主动采取了应对策略,并开展了有效的实践探索,江苏开展的教育服务“三农”基地建设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探索。江苏省常州市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在创新运作模式、强化组织管理、教育培训特色化以及加强辐射带动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笔者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以常州为例,调研并分析了其教育服务“三农”基地建设的现状、问题,并基于此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以期为农村社区教育事业中此项工作的深化发展提供参考。
  一、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开展教育服务“三农”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乡村兴则国家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提出,要“科学有序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教育服务“三农”基地是在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建设中,围绕农业现代化这一中心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将人才培训、科技发展与经济发展融合于一体的载体,同时也是教育行政部门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教育的功能,推动乡村生产、生态、文化等全面发展的重要抓手。
  (一)有助于提升农民职业技能,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是人。长期以来,由于农村劳动力素质相对较低,制约了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2]。农民增收与农民自身职业技能水平滞后是当前体现在农民身上的一对突出矛盾,而面向农民开展以农业技术推广为主要内容的培训活动是教育服务“三农”基地建设的中心工作。这类培训活动的集中开展有助于培养农村劳动力的职业素质,传授其生产技能,打造农业农村高技能人才队伍,以满足当前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转型对实用技能人才的需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解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农业人力资本积累问题。
  (二)有助于加快农业结构转型,促进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主要路径之一是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通过教育服务“三农”基地的建设,推动农科教结合,可以把工业经济生产方式、经营手段、资本经营和运作方式等导入农业生产,将科技融入农业生产与经营中,使农业生产工业化、农产品品牌化、产品销售信息化,从而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快农业结构转型,推动一二三产的融合,促进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这与乡村振兴战略中对于农业结构转型的发展要求是一致的。
  (三)有助于推动农村治理创新,实现乡村秩序重建与有效治理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进入转型期,农村乡镇正日益成为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社会矛盾的集聚点、农村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和党在基层执政的支撑点[3]。教育服务“三农”基地的建设通过开展各种教育培训活动,有利于实现家庭稳定、邻里和谐,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繁荣。同时,通过基地的建设,一方面能将目前留守农民中的一部分培育成新型职业农民,吸引部分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另一方面也培养了一批热爱乡村、乐意奉献的致富带头人和热心乡村发展的志愿者和管理者。这批人乐意用自身的特长引领、辐射带动乡民致富,服务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这无疑对于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机制,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目标具有积极意义。
  二、教育服务“三农”基地建设的现状与问题——以江苏常州为例
  江苏省教育厅、省农委高度重视教育富民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从 2011 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启动了“江苏省高水平农科教结合富民示范基地”建设工作;自2016年起,又开展了江苏省教育服务“三农”高水平示范基地的建设工作。为深入了解基地建设发展情况,分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教育服务“三农”基地建设中的问题,本研究选择了基地数量较多的常州地区为主要调研对象,以实地调研访谈的形式,针对基地运作模式、组织管理、教育培训、辐射带动等方面进行了调研。   (一)教育服务“三农”基地建设的现状
  基于对教育服务“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常州市教育行政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江苏省的相关政策文件,在全市范围内挖掘区域内有条件申报的基地,指导并推荐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社区教育中心)积极申报省级教育服务“三农”基地。截至2020年3月,已成功申报的江苏省高水平农科教结合富民示范基地有4个,江苏省教育服务“三农”高水平示范基地有8个,基地数量位居全省前列。目前,常州市的省级教育服务“三农”基地整体运作情况良好,在依托教育服务“三农”基地建设、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现方面取得了一定实效。
  1.运作模式有创新。各基地建设在推进过程中均以帮助、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努力使示范基地服务于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普及,服务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服务于促进乡村经济振兴、产业振兴、治理振兴,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逐步形成了“基地+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运作模式,且根据各自所在区域不同情况和基地产业特色,链接了其他资源,形成了不同形式+的运作模式。如:部分基地与旅行社开展合作,拓展探索基地+游学模式;部分基地链接涉农院校,开展基地+产学研一体发展模式,逐步形成了标准化建设、项目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的运行机制,整体发展态势良好。
  2.组织管理有保障。调研中发现,基地所在区域政府普遍较为重视示范基地的建设,将基地的发展列入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中;教育行政部门也将基地作为“科教兴农”的主阵地来抓,逐步形成了“政府领导、乡镇成人学校(社区教育中心)主管、农技站等有关部门配合、企业支持、农户参与”的基地管理体制。常州市金坛区教育局在2019年出台了《关于金坛区2019年度各街镇社区(成人)教育服务“三农”示范基地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针对基地选择、教育培训、经费保障等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公布了服务“三农”示范基地建设的区域指标体系,并要求各街镇社区教育委员会成立组织机构或领导小组,明确职责,拟定3—5年的行动规划;部分街镇依此建立以镇长或分管副镇长为组长,成校校长、农科站站长、农科站技术人员、基地负责人、驻地村支部书记为成员的组织领导机构,强化了示范基地建设的组织管理保障。
  3.教育培训有特色。基地普遍贴近当地农村发展的实际和农民的实际需求,瞄准主导产业,抓住关键环节,围绕生产技术、专业技能及经营素质开展教育培训;在组织实施教育培训的过程中,采用了邀请专家授课培训和现场指导,邀请当地农业技术能手介绍致富经验、农业技术知识等方式,开发特色课程,创新培训形式,让许多培训从课堂走向田间,提升辐射户在种植、养殖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动脑、动口、动手”能力。成校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开发农业技术培训课程,编写乡土课程读本,制作相关微视频,使课程内容日益丰富,受到农民的欢迎。以金坛区直溪“健倡”红香芋种植教育服务“三农”基地为例,近年来编制的“红香芋栽培技术”校本课程获常州市特色课程二等奖,“建昌红香芋起垄覆黑膜机械化栽培技术”获全国优秀乡土课程;此外,还制作了“做健康杂粮的倡导者”“红香芋机械化生产技术”等微课程,编制了《红香芋的种植技术》《红香芋的病情防治技术》《特色培训读本》《红香芋苗的培育技术》《红香芋烹饪菜谱》《直溪农情》等多种惠民读本。
  4.辐射带动有实效。目前,常州的基地建设均按照项目引领实施、科技研发孵化、教育培训辐射顺利进行,从而促进了农村生态优化、农业生产发展、农民生活富裕的发展思路,在不同程度上发挥了基地的辐射作用,带动和引领了一批农民改变生产方式,提高农业技术,走上富裕之路,初步营造出在乡镇政府统筹领导下,教育、农业、科技、基地、公司(企业)等相关部门和广大农户广泛参与的喜人局面。如:武进区洛阳镇常洛果品教育服务“三农”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周边礼嘉、前黄、横林等多个乡镇近千个农户,直接经济效益已达数亿元;溧阳市社渚镇青虾高效养殖示范基地成功培育并在基地开始试验养殖“太湖二号”“太湖三号”青虾新品,该新品种较旧品种体型漂亮,抗病毒能力和存活时间更加强,亩产量高出旧品种青虾15%左右,市场价格高出近20%。
  (二)教育服务“三农”基地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职能分工不够明确,管理体制待健全。教育服务“三农”基地的建设主要依托各地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社区教育中心),将基地建在乡镇。但是,在对常州地区的基地调研中发现,在完成基地创建工作后,后续的评估督导机制尚未完善,导致一些基地的后续建设工作目标不够清晰,建设成效也受到影响。此外,在基地建设过程中,成人教育中心校(社区教育中心)、企业(合作社)、教育行政部门、农业管理部门、农技站、涉农职业学校、高校,乃至行业协会等组织各自的职能未能进一步明确,农业、科技、教育等多部门力量仍未获得进一步凝聚;特别是成人中心校(社区教育中心)如何发挥其主导作用,推动基地的建设,仍需通过健全和完善体制机制,明确职能来解决。
  2.经费投入仍有限,经费使用存在困难。江苏的省级教育服务“三农”基地创建成功后,省教育厅与省农委给予了一定的经费支持(江苏省高水平农科教结合富民示范基地每个20万,江苏省教育服务“三农”高水平示范基地每个50万),但目前,在市级、区县级层面另行给予相应经费配套支持的很少。相对于基地水平高、功能齐、辐射强的建设目标,该经费的投入仍然十分有限。此外,基地的专项经费通常拨付入乡镇成人中心校(社区教育中心)的账户,但以常州为例,目前的大部分乡镇成人中心校并非独立法人,许多单位账户挂靠在中小学,其经费的使用需经层层审批;而省教育厅与省农委对该专项经费的使用仅有较为笼统的规定,导致实践中的经费具体如何使用、如何报销成为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地建设依托的企业的积极性。
  3.管理队伍待加强,师资库需完善。目前,常州地区的部分基地缺乏专业化的管理队伍,同时,在培育、引进、推广新品种、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过程中,均有反映提出其师资力量存在问题。教育服务“三农”基地的建设需要懂农业科学专业技术的师资,但常州地区基地建设中的现实是,一方面,在乡镇成人中心校(社区教育中心)的教师中有相当部分来源于转岗的中小学教师,本身缺乏相應的师资;另一方面,本地开设涉农专业的高校和职业学校很少,只能求助于其他地区的高校和职业学校,且部分基地依托的乡镇成人中心校对相关专业师资的了解不多,也未能与这些师资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导致开展的培训很难联系、邀请到适应培训需求的师资,从而影响培训实效。   4.培训形式较单一,互联网技术应用待加强。从培训内容与形式方面来看,教育服务“三农”基地开展培训的主要内容集中在诸如养殖、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等农业生产技术方面,未能根据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约化发展对新型职业农民知识结构完善的需要开发更合适的课程。在培训形式方面,有一部分培训已经走进了田间,但相当一部分教育培训仍主要在课堂以讲座的方式进行;同时,在互联网技术必将成为未来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新常态、新动力,且必将助推职业教育和培训效能提升[4]的背景下,大部分基地在目前实施的培训中仍未能体现这一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育培训中农民的参与率。
  5.品牌效应尚未形成,辐射效能有待提升。教育服务“三农”基地是“科教兴農”的示范载体,旨在“建设一个基地、引进一批项目、培养一批骨干、致富一方百姓、拉动一方经济”,促进农业升级、农村建设、农民富裕的协同发展。以常州为例,目前区域内的教育服务“三农”基地已经在实践中推动并发展了地方特色产业,带动辐射了周边农户致富,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辐射效能。然而,这些基地的规模虽然在区域范围内相对领先,但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的仍然较少,能称之为精品的项目也不多,其规模有待扩大,辐射效能也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教育服务“三农”基地建设的对策
  乡村振兴战略划定了产业、生态、乡风、治理、生活等五大要素标准,为我们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提供了一把规范“清楚”的标尺,其中,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保障,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而生活富裕则是乡村振兴的根本[5]。在乡村振兴这一复杂的系统工程中,教育服务“三农”基地的建设可以作为当前多个关联要素中的一根重要线索和主要抓手之一,在多个目标要素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由江苏常州教育服务“三农”基地建设的现状观照其他地区,在此类基地的建设和发展中,宜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目标导向下采取下列策略。
  (一)完善管理体制,注重评估督导
  基于教育服务“三农”基地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载体功能,各设区市可在前期实践的基础上,建立市级教育服务“三农”基地,并制定相应的认定程序、考核与管理办法,构建相应的考核指标体系,建立评估与督导机制,形成与之相配套的准入及退出机制,实现基地的动态管理。同时,可以结合一定时期内区域的产业发展目标与重点,结合当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点任务,出台与基地建设相关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加大推进力度。要明确多方主体(尤其是乡镇成人中心校)在基地建设中的职能,完善其组织与领导机构,发挥其服务功能。此外,还要充分考虑在基地建设中可能凝聚起来的相关利益主体的诉求,通过建立社区教育集团等组织形式,推动项目的持续开发和创新,鼓励各区域在运作模式方面灵活创新,将基地建设与就业创业基地、研学旅行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等各类工作结合起来,探索基地+高校、基地+科研院所、基地+行业协会等多种运作模式,激发基地建设的活力,充分调动利益相关者的能动性,促进可持续发展[6]。
  (二)加强经费保障,夯实发展基础
  基地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经费的保障,建议加大教育服务“三农”基地建设的专项经费支持力度,对于申报成功的省级基地,市级以及区县级也可以给予一定的配套经费支持。要制定教育服务“三农”基地专项经费的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经费的使用范围,并将之细化;制定管理办法时应结合实践,使其更有可操作性和实践指导性,这样既进一步规范了经费的使用,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经费使用难的问题。同时,要允许并鼓励基地探索多渠道投入机制,不断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形成基地建设经费的多元化投入模式,进一步夯实基地建设的基础保障。
  (三)深化内涵建设,打造特色品牌
  打造品牌是教育服务“三农”基地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诉求。应在基地建设和发展中树立品牌意识,在充分调研农户增收致富学习需求的基础上,以课程开发为核心,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持续推进课程建设,开发富有地域特色、产业特色的课程,完善课程内容体系,丰富课程表达形式,使课程建设真正符合农户的需求,真正解决农户的问题,吸引更多农户自觉自愿地接受基地的引领,参与基地的培训。同时,可以项目建设为抓手,通过项目确立建设目标,多方链接并集聚更多资源,围绕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形成亮点,锻造特色,创建品牌,加强宣传推广,扩大品牌的影响力,促进并深化基地内涵建设。
  (四)搭建师资平台,加强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教育服务“三农”基地建设中的重要保障。针对部分基地建设中的师资问题,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搭建教育服务“三农”基地的师资平台,推动师资队伍建设。一是汇总并整理高校、职业院校、科研院所的专业师资信息,形成基地建设的师资库,便于基地根据实际需要查找并邀请外来师资;二是鼓励本地职业学校、高校兴办与本地特色产业发展密切结合的涉农专业,引进人才,培育专业师资;三是鼓励基地与高校、职业学校以及科研院所开展深度的产学研合作;四是对农村成人中心校(社区教育中心)教师加强培训,提高他们在基地建设中所需的职业素能,并在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强化管理队伍的专业性,提高管理队伍的积极性。
  (五)注重实践创新,提升辐射效能
  在依托基地建设推动乡村产业经济结构转型和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进程中,宜瞄准主导产业精准发力,抓住关键环节有序实施,围绕核心任务开拓创新。一是在互联网+背景下创新资源传递方式和课程内容。基地应积极推进数字化基地建设,开发微视频等资源,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等传递农业科技信息、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相关政策等,让农户通过阅读学习、视听学习和在线学习等多种形式接受知识和技能培训,增强学习方式的互动性,提高学习内容的选择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在课程内容方面,除了农业生产技术,还应当在互联网+背景下开展电商平台运营等知识培训,帮助农户通过电商平台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实现农业致富。二是以精准服务为目标创新课程供给形式。基地应贴近当地农村发展和农民的实际需求,根据不同教育对象的不同需求(如普通农户和低收入农户的需求可能是不同的),开展不同内容与形式的培训活动,尝试打造和实施如网络直播课堂、田间流动课堂、商海模拟实战课堂、基地集中课堂等不同形式的课堂。当然,在培训活动实施过程中,也要考虑错位发展,尽可能地避免在相同、相近区域举办主题内容同质的培训。要不断扩大贴近农民实际需求的教育培训供给,建成“菜单式”“超市式”的教育培训服务。   实践证明,教育服务“三农”基地的建设,无论是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化、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方面,还是在促进农村劳动者素质提高、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项目为引领、以教育培训为抓手、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快教育服务“三农”基地的建设,是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参考文献:
  [1]马建富,郭耿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培训的功能定位及支持策略[J].职教论坛,2018(10):18-24.
  [2]陶宏伟,王泽荣.职业教育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中國职业技术教育,2006(6):17,24.
  [3]顾朝曦.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把握和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J].中国民政,2016(5):10-12.
  [4]马建富.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县域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建构[J].职教论坛,2019(6):30-37.
  [5]罗心欲.基于本体性逻辑的乡村振兴战略内涵辨识[J]. 江汉学术,2018(3):71-77.
  [6]王中,陈霞.社区教育集团的利益机制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J].职教通讯,2020(6):1-6.
  [责任编辑    曹   稳]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 Service Base for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the Wellbeing
  Farmer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 A Case Study of Changzhou, Jiangsu Province
  YAN Jun, CHEN Ying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 service base for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the Wellbeing Farmer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farmers' vocational skills, accelera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structure and promoting rural governance innovation, which is an important starting poi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Jiangsu Province vigorously promotes the 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 service base for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the Wellbeing Farmers ", while Changzhou City is in the forefront of the province in terms of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base construction, and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Based on the research in Changzhou, it is found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 service base for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the Wellbeing Farmers" still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and improved in the aspects of management system, fund guarantee, team construction, training mode and radiation efficiency. We should further improve the management system, pay attention to evaluation and supervision; strengthen fund guarantee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development; deepen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and create characteristic brand; build a teacher platform and strengthen team building; pay attention to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and improve radiation efficiency.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education service base for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the wellbeing of  farmers "; base construction; Changzhou, Jiangsu Province
其他文献
北京有位老人,老伴去世不久,相伴多年的爱犬生命也到了终点。她悲伤难抑,欲花两万多元钱买墓地厚葬爱犬,却遇到女儿的强烈阻拦。后来,老人瞒着女儿把终身积蓄22万元全部捐给动物保护组织。女儿知道后,欲追回母亲所捐巨款,她能达到目的吗?  当悔捐官司尘埃落定后,身为独生女儿的她带着老公、孩子搬回家里与母亲一起生活。因为这一系列的风波让她明白:再忠诚的宠物也抵不上儿女的陪伴。  欲出巨资为爱犬购墓地  遭女
期刊
摘 要:政策工具是实现政策对象发展目标的必要手段,开展职业教育政策工具运用研究是理解与把握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以职业教育行政法规为研究对象,从基本政策工具和职业教育发展两个维度构建二维分析框架,通过内容编码、工具归类以及统计分析等步骤分析我国职业教育政策。研究表明,我国职业教育政策工具运用表现出环境型政策工具占据主导而供给型政策工具与需求型政策工具相对不足的特征。同时,从职业教育发展维
期刊
妻子惊悉丈夫出轨  今年36岁的杨凤,出生于吉林省梨树县一个普通农家,1999年进入四平师范学院读书,并与大她两岁的老乡黄强确定了恋爱关系。杨凤一毕业,便与黄强“裸婚”。两人省吃俭用,在婚后第三年开办了课外培训学校。怕牵扯精力,黄强一直不让杨凤要孩子,为此,杨凤先后做了两次流产。  转眼又过去了四年,杨凤已30岁,家里生意不错,有车有房,此时,他们想要一个孩子。可杨凤到医院一检查,查出两侧输卵管堵
期刊
一支暗处射出的锋利冷箭,将一名活泼可爱的两岁女童瞬间置于死地,使原本其乐融融的和睦家庭惨遭劫难。被突如其来的迷离血案所震惊的同时,人们不约而同地向危难中的家庭伸出了温暖的手,以实际行动演绎出了一个“冷箭无情、人间有爱”的感人故事。与此同时,面对种种不利因素,警方更是毫不气馁,终将真凶一举擒获……那么杀手是谁?又为何对幼童痛下杀手呢?  冷箭无情 两岁女童命是一线  2014年5月11日下午6时许,
期刊
智降“老赖”帮家里讨欠款  挑战命运躺在助理怀里闯天下  朱晓红,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户普通人家,由于患有先天性软骨病,出生时她只有1.2公斤,两只小腿仅比正常人的大拇指略粗一点。幸运的是,父亲对朱晓红一向视若珍宝,听别人说女儿的病也许是水土不服的缘故,他便携家带口远离故土,来到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大杨树镇落了脚。  转眼间,朱晓红到了上学的年龄,看着同龄人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去上学,她也对父亲说想去读
期刊
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韩耀元前不久表示,对生产、销售假药罪不再设置入罪门槛,除“销售少量根据民间传统配方私自加工的药品,或者销售少量未经批准进口的国外、境外药品,没有造成他人伤害后果或者延误诊治,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的以外,对生产、销售假药的行为都应该追究刑事责任。  假药猛于虎,它对人们健康的危害相信每个人都知道,但未必每个人都能清楚地认识到什么才是假药。在2013
期刊
“幽灵户口”可按揭豪车、申请信贷、隐匿财产、实施诈骗  2014年8月7日,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干警根据央视《东方时空》的线索,深挖细查,将涉嫌行贿、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犯罪的蒲小宇和涉嫌滥用职权、受贿犯罪的公安民警余某送上了法庭。当日,嘉陵区法院第一审判庭旁听位座无虚席,坐满了身着制服的警察。经过一天的庭审,法庭宣布休庭,择日宣判。  12月5日,嘉陵区法院一审以蒲小宇犯买卖国家机关
期刊
特约主持人:贺文瑾(江苏理工学院职教学部研究员,博士)  主持人按语:《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职业院校在劳动教育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劳动教育理应成为职业教育和职业院校的重要内容。本专
期刊
抠门的同事  同事叫我陪她去吃饭,我就屁颠屁颠地去了。她要了一碗馄饨,吃半天了也没见我的那碗馄饨上来,我就跟服务员说:“我的那碗馄饨什么时候上来啊?”同事说:“你也想吃啊?我没给你点啊。”  身体不舒服  那天公司安排体检,我临时有些事便让同事帮我请假。第二天上班被老板骂了一顿。我就问那位同事:“你帮我请假时怎样说的?”同事答道:“我跟老板说你身体不舒服,不能去医院体检。”  “享受生活”  老婆
期刊
涉嫌受贿942万元人民币、65万元港币,其中近900万元是在退居二线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向曾关照过的企业“借”的——日前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的广东省国税局原局长李永恒涉嫌受贿案,再次让人们看到权力的“余威”。  退居二线,依然可以让曾经的权力发挥“余热”,为自己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这样的“二线腐败”可谓让人大开眼界,而且值得深思。现实当中,不乏一些有职有权有势的领导干部,在位时利用自己手中的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