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相遇的思考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zhongxia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是王蒙对民族百年历史深刻反思的经典奉献。王蒙将中西文化相遇后的不同模式置于20世纪中国语境中进行形象阐述,并在丰富的模式并置对话中对相关问题作出批判和反思。
  关键词:中西文化;相遇;《活动变人形》;反思
  《活动变人形》是王蒙创作生涯里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作家怀着浓烈的忧患意识,对20世纪初期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下的知识分子进行了形象的分析和深刻的反思。
  一、中西文化的对立
  传统文化熏染下长大的倪吾诚,在出国留学、接触西方文化的过程中产生了对传统文化的背离情绪。他带欧洲文明的皮毛,带着他眼中的西方文化归国,尝试着用他所认识的西方文明来重塑他的妻子和家庭,改变中国传统文化的落后性。但这无异于以卵击石,“一切价值系统的有效性都需要依靠人们自愿的心悦诚服即发自内心地服从权威,所谓权威不是实力,也不是科学,而是内在凝聚力。”[1]
  如果说封建与现代的冲突是保守文化与开放文化的冲突,那么野蛮与文明的冲突则是落后文化与先进文化之间的冲突。野蛮性不但体现在中国国力积贫积弱的大环境下,也体现在中国人的生活习俗上,随地吐痰、不喜欢洗澡这种“小毛病”姑且不说,倪吾诚的父亲青年时代就抽大烟,倪吾诚的母亲甚至陪着他抽,古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而倪母却用畸形的野蛮的行为损害了儿子的健康。当一个母亲主动让自己儿子健康受到摧残,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支撑这个目的的思想已经是野蛮落后的了。这种思想与西方注重开放、积极探索、冒险精神相对立。
  二、倪吾诚性格分析
  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倪吾诚对传统文化采取的是全盘否定的态度,他出国留学,迫不及待地拥抱西方文化。按照弗洛姆的说法:“满足人的心理需求的途经却是多种多样的,各种满足途经之间的差异与精神健康的不同程度之间的差异相一致。如果这种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就会出现精神絮乱。”[2]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占据“道德制高点”的人却在民族危急存亡之际,恬不知耻地与汉奸来往,毫无气节。
  王蒙以夸张的笔调和嘲讽的语气,深刻地解剖了倪吾诚精神人格上的巨大缺失,“对于倪吾诚在气节上的没有骨气,作者是批判的;对于倪吾诚在道德上的缺失,作者是愤恨的;对于倪吾诚在生活上的失意与落魄,作者是哀怜的。”[3]
  三、中西文化客观的隔膜
  (一)倪藻与中西方文化
  与倪吾诚态度不同,倪藻能以客观的眼光看待中西方文化及其关系,可以说倪藻是对其父的继承与超越。倪藻来到欧洲H市后处处以一种客观辩证的态度对比中国和欧洲的情况进行分析。一方面,倪藻对某些中国人因为较差的文明素质而被欧洲人瞧不起的事实,中国依然在世界处于落后地位的现状感到忧愤,另一方面,在史福岗夫妇身上倪藻看到了中国文化的客观现实性,中国文化具有生命力的。
  (二)中西学者的交流
  在倪藻等人访欧的最后一天上午,他们访问了M市一所大学的东方研究中心。接待他们的是一位特别喜欢中国文化的女士,她对中国文化的喜爱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练太极拳,学做中国菜,抚育着一大家子的人,做到了“事业家庭两不误”。她被称作“奇妙的女人”。当中国学者提到中国近百年落后于西方发展时,主任认为这是一个严重问题,但并不是问题全部。在欧洲,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科学工业的发展带来了消极的后果。甚至有观点认为工业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比积极影响还多。与此同时人们越来越倾心于“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调整人际关系的变化”的古老的中国文化。主任认为:中国文化向来是兼容并蓄的,中国人用智慧将佛教、马列思想等等加以改造、吸收、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的文化。在主任看来,中国对自己文化的保留与对西方文化的“扬弃”的智慧需要他们西方人学习。
  互相羡慕,愤愤不平自身所处的环境,这是中西学者的共性。造成中西方隔膜的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双方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优点,或者认为这种别人眼中的“优点”是理所当然,根本不值一提的,而对于自身的不足却是用放大鏡放大渲染,惊天动地,恨不得要将之割裂舍去,殊不知人无完人,更何况是人创造的文化呢?有得必有失,对待中西文化,不能一刀切地定义正反两面,而应当辩证地看待。
  四、结语
  就像活动变人形的“脚”一样,环境改变人的命运。王蒙通过《活动变人形》中倪吾诚的个体生活悲剧,传达出要通过广阔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来达到呼唤人的主体意识,反思中西方文化各自的利弊,讓人的“头、身、脚”更加协调的愿景。他在小说结尾“赦免”了被判精神死刑的倪吾诚,表达了他对社会变革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的祈盼。
  参考文献:
  [1]高瑞泉.中国现代精神传统[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56.
  [2]Erich Fromm.the Sane Society[M].NewYork:Taylor & Francis—Routledge Press,2001:98
  [3]夏义生.倪吾诚:文化与政治革命的双重“零余者”——重读王蒙的《活动变人形》[J].当代文坛,2011,1:89-92.
其他文献
摘要:钱南园是公认的学颜大家,李瑞清在《跋钱南园行书册》中说道“南园先生学鲁公而能自运,又无一笔无来历,能令君谟却步,东坡失色,鲁公后一人而已。”杨守敬也曾经高度评价“自来学前贤书者,未有不变其貌而能成家,惟钱南园学颜书如重规叠矩。”这些评价都指出了钱南园在“学颜”方面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并兼容欧、褚、米各家之长,形成了“颜书钱字”的独特风格。南园先生作为一个师古、入古最后出古而天成的成功典范,他的
期刊
一、班会主题:十四而搏,青春万岁!  二、班会对象:全體学生  三、班会时间及地点:周三下午班会课(2课时) 会议室  四、班会目的  1.通过本次综合性学习,多侧面了解青春,进一步感受青春的活力、青春的拼搏与努力,使学生在感兴趣的学习活动中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养;而特别把活动时间定在5.12这一天,除了悼念逝者,更想让学生深切体会生命的价值、青春的珍贵,激发学生拼搏向上的学习积极性,不断对学生进
期刊
一、班会主题:我要做习惯的主人  二、班会对象:全体学生  三、班会时间:班会课  四、班会目的  (一)通过本次班会懂得个人的习惯对自己的命运有重要的影响。  (二)认可好习惯的养成主要靠长期的自律来规范。  (三)通过同学的实例展示坏习惯是我们进步道路上的巨大绊脚石,好习惯对于学习和生活有积极影响。自觉摈弃坏习惯,提高自控能力,努力养成好习惯。  (四)通过讲解、问答、小品、游戏等班会方式来告
期刊
摘要:随着“九年义务教育”和“两免一补”政策的普及,我国的教育事业,尤其是农村基础教育,得到了很大提升。但是农村初中生辍学率一直居高不下,农村初中生辍学的现象随处可见。笔者将针对农村初中生辍学的现象进行进一步探讨,分析农村初中生辍学的主要原因,为解决初中生辍学问题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促进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辍学;原因  一、背景  习近平同志强调,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
期刊
摘要:《春秋》對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的历史,作了简洁的大纲式的叙述,《左传》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二者基本重合。《左传》解释《春秋》,其经、传的对应关系有三种:无经有传、有经无传、经传皆有。本文本着经、传决不能割裂的原则,就其有经无传之关系进行简要分析,为以后更深入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春秋;左传;有经无传  《春秋》本是当时周王朝与各诸侯国史书的通名,后特指经过孔
期刊
摘要:萧红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凄凉,《生死场》这部作品将萧红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与个人化体验完美融合在了一起,展示了底层群众尤其是底层女性在双重压迫下的悲惨的命运形态,而男性惩罚规训女性的工具之一生育也被萧红描写的淋漓尽致。  关键词:萧红;底层女性;惩罚与规训  《生死场》写于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的屠刀正不断在中国的领土上挥舞,然而在《生死场》里群众如何坚决地反抗侵略、抵御外辱的场面很少,更多的篇幅
期刊
床板的故事    话说有一天闫妮和她上铺的战友都在睡觉,忽然她战友的床板掉下来了,可是闫妮愣没听见这声音,(不过还好她那天靠墙睡着,没砸到她),然后上面的就叫:闫妮,闫妮……  闫妮就迷糊地问:咋了宁  那人说:我床板掉了。  闫妮就问:那你呢甲  那人就说:我在床架上架着呢!  然后闫妮就从缝隙中爬出来去解救那个战友了(还真的挺惊险的)……    玩心特别大    闫妮上小学的时候吧,老师说她玩
期刊
明星雷人瞬间
期刊
摘要:魔幻史诗电影《长城》,是中外影人大协作的结晶,是中国电影和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一次成功尝试,实现了与世界先进电影文化的充分融合,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西方编剧精工锻造剧本,中外明星超豪华组合,顶尖制作团队呈献震撼视觉,为海内外影迷烹制了一场和而不同的感官盛宴。  关键词:长城;中西方文化;盛宴  上映首日票房过亿元,4天破5亿元,半个月过10亿元……电影《长城》创造的票房奇迹令人惊诧!
期刊
全民恶搞《十月围城》    《十月围城》之被折腾的原版  十年以前,一个学生在这里提问:何为革命?我告诉他,革命,就是要让四万万同胞人人有恒业,不啼饥,不号寒。  十年过去了,与我志同者相继牺牲,我从他乡漂泊置临,革命两次于我而言不可同日而语。  今天,如果再道何为革命,我会说:欲求文明之幸福,不得不经文明之痛苦。这痛苦,就叫作革命。  《十月围城》之结婚版  十年以前,某女生与我讨论何为结婚,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