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货郎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dfhkotf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昔日的乡村热闹的事不多,货郎担一来,孩子们就像炸了锅,一个个揣着甜蜜的心思呼啦一下子围拢过来,宁静的村庄顿时卷起一层热浪。
  货郎又叫货郎担,也叫挑货郎。那时的乡村,卖货人挑着箱子走村串巷,卖些针头线脑和小孩子好吃和好玩的小东西。这行当在上世纪70年代的乡村很惹眼,也很有趣。小孩子手里没有一分钱,但随便找些废铜烂铁、旧塑料或牙膏皮,就能换回几样自己想要的小甜食和小玩具。那时的日子里,隔上三两天,就会有货郎担走进村子,小村庄立马生动起来,最得意的是一群疯玩的小孩童。
  挑货郎肩挑一个大箱子,另一头是一个大箩筐。大箱子上有一个玻璃罩,里面是一些家用小百货,火柴、发夹、小肥皂、松紧带、搓手油、顶针、小圆镜,还有逗小孩子吃和玩的小东西,最常见的有花生糖、麦芽糖、麻子糖、甜米团和红红绿绿的小糖豆,再就是一吹就哇哇响的小喇叭。红色塑料小公鸡,也是娃娃们最有趣的小玩具。挑货郎的大箩筐,盛满了从十村百户回收来的生活废物料,回去后换成钱,便可用来过日子了。
  货郎担来到了村子,拨浪鼓雨点般响起来,先是“噔噔、噔噔”响两声,还来不及喘上一口气,又“当啷啷噔、当啷啷噔”地响上一大串。小孩子一个个心里直痒痒,挑货郎还没放稳扁担,便“轰”地一声围过去。小时候拨浪鼓一响,我们村可真热闹,全村的小孩子一个不少地都会跑过来。我先是对挑货郎的拨浪鼓感兴趣,它一边一个小耳锤,敲得人直抓心,充满了诱惑和甜蜜。我左瞧又看,真想上去摸几下,刚一伸手,就被挑货郎阻止了。挑货郎的大箱子真是一個百宝箱,里面果真有一个玩具拨浪鼓,红红的鼓面惹眼又诱人。我扭头就往家里跑,很快找来一大把废物料,连姑姑剪下来的一截头发也拿过来,于是终于有了拨浪鼓。同村的小朋友兴奋地围住挑货郎,眼珠子滴溜溜地盯上几眼大箱子,一转身就“咚咚咚”往家跑。这家那家的墙角和柜子,小孩童都翻了个遍,凡是能用来交换的东西都找了出来。有的用废铁块换回一个小喇叭,有的用旧塑料换回一个小皮球,还有的换回一小块麻子糖,一个个那高兴劲儿,真像喝了蜜。有一次我很想吃几个甜米团,玻璃罩下那一粒粒白色的小米花,被黄盈盈的糖浆粘成一个个小圆球,真是诱人,可家里找不到一点东西给货郎担去交换,于是我就心急地找母亲。母亲过日子节俭,一分钱也不舍得往外拿,嘴馋的我急坏了。这时爷爷走过来,二话没说就从衣兜里掏出一毛钱,我高兴得跳起来,心里不知有多轻快,这真是毕生难忘的喜悦。
  货郎担给小孩子送去甜蜜和快乐,村里的小媳妇也会嘻嘻哈哈地走过来。她们会换一些生活上用得着的小东西,如肥皂、衣服扣子和绣花线。那些妙龄姑娘爱美爱生活,是要打扮一下自己的,不是换把小梳子,就是换条扎头的皮筋,再就是换个小镜子和扑粉。老奶奶也一个个踮着小脚往这里赶,她们要换的,不是火柴,就是顶针和线团。曾经的时光里,拨浪鼓一摇,小村庄一片匆忙与和乐。
  时代往前走了一大步,空调、冰箱一抬脚便走进了各家各户的生活中,乡村的日子也乐翻了天。村村庄庄的巷子里,早就连货郎担的影子也见不到了,但那时,货郎担像是一瓢清凉的水,给寂寞的乡村送去的,是一份简洁的生动和快意。
其他文献
不同时间不同书店买来的两个法国人(维克多·雨果、罗曼·罗兰)、两个德国人(布莱希特、布莱德尔)、两个捷克人(尤·伏契克、扬·德尔达)的六本书是我的宝,珍藏着。  雨果的《九三年》让我第一次“目睹”了法国大革命各派斗争的血腥,更为雨果一以贯之的伟大人道主义精神所感动。《哥拉·布勒尼翁》,我认为是罗曼·罗兰优于《约翰·克里斯朵夫》的杰作。憨厚忠诚的哥拉,就是因为珍视爱情而错过了爱情。直到双方都老了、干
期刊
我上中学时就读过《镜花缘》,但那时候是囫囵吞枣,连蒙带猜,只是觉着热闹好玩。近来再读《镜花缘》,就多少看出点门道来了,因为生活经历多了,“见惯秋月春风”,考虑问题深刻了,能看出作者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意了。  《镜花缘》被定义为长篇神怪小说,内容怪异,想象丰富。书中写了君子国、女儿国、无肠国、犬封国、聂耳国、玄股国等几十个各具特色的国家,五光十色,丰富多彩,读来令人兴味盎然,不忍释卷。  但作者李汝
期刊
今天读完杨绛的《我们仨》,才知道她老人家写《我们仨》,是要替女儿实现遗愿——女儿钱瑗想写,才开了头,便被病魔夺去了生命。老人家饱经沧桑,笔端哀而不伤,像王安忆的《长恨歌》所写到的王琦瑶们,炒栗子吃,炒瓜子吃,炒白果吃,谈栗子的甜糯、瓜子的浓香,白果的苦味一笔带过。  在《我们仨》中,我印象深刻的,有很多处,比如杨绛、钱钟书和钱瑗都酷爱读书,终生不辞劳作,比如钱钟书与钱瑗读书时,每每读到开心之处,都
期刊
《伊索寓言》里说,一头驴子听着草虫鸣叫得悦耳爽心,就问草虫:“你叫得这样好听,请问你是以吃什么东西为生?”草蟲回答:“也不过吃露水。”驴子因为要学草虫,于是不肯吃草料,专吃露水,不久竟致饥饿而死。它在将断气的当儿叹道:“可惜露水太少,否则,我叫的声音必能引动幽人雅士的心灵。”  还有一则寓言,说是有一只乌鸦看着天鹅的羽毛洁白可爱,大生羡慕之心。它以为天鹅洁白是因为终日在水中游泳。于是它也日夜在水里
期刊
方鸿儒先生的《闲话养生》《本刊2017·3上》,所论涉老夫“切身”利益,故从而议之。  养生就是“保养生命”(据12卷本《汉语大词典》)。怎样保养?  人是动物,得“动”,生命在于运动。都应选择一项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最有效的运动是有氧运动(标志是出汗),比如快跑;身体状况不允许,也要坚持做一些轻微运动,比如慢走。  水是生命之源。贾宝玉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其实男儿也是,男女身体里面都含不低于65
期刊
文学的“有用”似毋庸赘言,各类教科书皆有详述。诸如:可以增长见识,可以扬善积德,可以审美愉悦,乃至品味理趣、净化心灵等等。至于文学的“无用”则有歧见。有论者以为“无用”者,即是精神层面的“审美享受”,是所谓的“大用”。  然则,以笔者之见,指望于阅读中获取为我所“用”,则无论是“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境界,是“小用”还是“大用”,则皆属“实用主义”,是“功利性”的,其意仍在“用”。“无用”者,唯意
期刊
赴校园接接送送,回来备饭菜查作业……老Q夫妇每天围着小孙女转。近来却道出个困惑:“看着小囡日长夜大,阿拉蛮开心。但是‘海归’的阿哥说‘磨掉自己的爱好,不抓住青春尾巴,这种带孙女模式纯属浪费辰光,是带了小的、误了老的’。到底我们做得对勿对?”  “没啥不对呀。”一边作答,一边我想到两桩往事。一桩,关乎素所钦佩的一位老上级。那是二十年前,他离休后就开始了乐呵呵的带外孙生涯。好几次我去公园,都看到他陪护
期刊
“無题”等12则
期刊
在一次新诗欣赏会中,一位爱好古体诗的读者手里拎着一本新诗的诗集,用斥责的语气说:“这算甚么诗?这是垃圾!垃圾!”一些新诗与旧体诗推崇者之间的鸿沟可见一斑。  这位读者大概不读文学史,文学的体裁内容一直在流变之中,文学的发展史也就是流变史,怎么流,怎么变,可以预测,不能规范。中国诗己经由唐诗宋词的统一格律走向今天的一人一种格律、甚至一诗一种格律,应该看做是传统的发展。它并未中断传统,它向前延伸了传统
期刊
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一书中将主人公查尔斯·斯瑞克兰德前后期的两种人生分别用六便士和月亮予以概括,即前期的股票交易所经纪人的务实生活以及后期作为一位遁世画家的审美人生。众所周知,主人公是19世纪的著名画家。多数人的个人生活倾向往往是摇摇摆摆,模模糊糊,很难像斯瑞克兰德这个怪异的天才那样生活轨迹泾渭分明。但是,作为一个民族一个群体,其气质和生活状态却可能有一定的倾向。  多年前,我在南美的一个港口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