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高校中个人主义意识倾向明显,就业形势严峻,以及长期和平稳定的环境,会影响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培育。但是,大学生不容乐观的国家安全意识,全社会未形成强烈的国家安全意识氛围,以及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强弱会影响未来国家安全走向等,使得提升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又具有紧迫性。构建国家安全威胁的引导机制、国家安全忧患的激发机制、国家安全教训的认知机制以及国家安全教育的法规机制,可成为应对之策。
关键词: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他勉励广大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有无与强弱,是衡量其有无爱国心的重要体现。因此,构建提升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机制,有利于促进青年学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爱国情感的培育。
一、影响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因素
国家安全意识是指在心理意识层面对与国家安全相关问题的历史、现 状、发展、规律、本质等的认知、评价和预期。影响当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第一,个人主义意识增强,个人利益优先倾向。中外文化交流频繁使得西方个人主义思潮涌入中国,并深刻影响价值观正在塑造中的高校大学生。个人主义强调以人为中心,个性解放,追求自由平等,有利于激发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具有人道性与合理性。但是, 个人主义也包含有利己主义,强调个人利益、自我价值的至上性,强调以个人为本位[1]。我国市场经济大环境与独生子女家庭小环境,为个人主义思想生根提供了土壤,大学生容易滋生个人利益优先倾向。当代一些大学生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甚至缺失,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全社会对集体主义教育的宣传和引导都大大降低了,整个社会对培育青年人的集体主义精神不够重视[2]。新时期大学生呈现一些新特点,如“自我意识增强,追求目标个性化,价值目标的功利化”[3]。
第二,就业形势严峻,重点关注人生出路。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始终是社会热点话题,鉴于经济制度、就业保障与指导制度、教育户籍法律制度以及促就业活动制度不完善等因素影响,高校毕业生很难满意就业[4]。就业质量直接关系到走出校门进入社会的大学生生计,因而职业前景成为大学生活中经久不衰的“话题”与“心病”。从马洛斯需求层次理论看,大学生对自己职业前景的关注与焦虑,是为了满足低层次的生存需求,当这种需求得不到有效保障时,就不会投入更多精力关注自我实现的需求。为了提升就业竞争力,许多大学生宁愿花费很大精力与时间考取各项证书以期增加就业筹码。
第三,长期和平环境,形成天下太平的惯性思维。从全球层面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在“遥远”的70多年前,此后虽然有过几次局部战争,但是大规模的世界性战争并未爆发,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观念深入人心。从国内层面看,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集中精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战争硝烟淡出我们的视野,随处可见歌舞升平现象,流血与冲突离我们的生活太遥远。国内的和平稳定环境使得处于安逸生活中的国民和整个社会意识不到安全威胁。因此,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深受其所处社会环境影响,国家安全在其心中只是一种模糊遥远的概念。
二、构建提升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机制的必要性
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虽然我们处在和平盛世的时代,但是必须时刻保持忧患与危机意识。青年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对其进行国家安全意识教育具有战略意义与必要性。
第一,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现状不容乐观。新形势下国家安全内涵是不断拓展的,既包括传统安全威胁,又包括非传统安全威胁。虽然大学生在概念层面认识到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但是对国家安全深刻的丰富内涵认知有待加强。网络时代大学生对国家安全法律和网络方面的法律、法规知之甚少,导致对自身的网络行为是否危害国家安全、危害程度及其后果缺乏认识。当代大学生虽然有着热忱的爱国之心,但是年轻的他们对正确的价值观认识还不够。况且这个阶段的学生和老师、家长交流较少,很容易被网络影响,所以我们应当加强净化网络的力度。
第二,全社会未形成强烈的国家安全意识氛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每个公民都应该关心国家安危。但是公民对国家的责任不仅仅体现在国家出现危难的时刻,更应该体现在国家出现危难前对危难的忧患意识,预防国家危难比应对国家危难成本更低,效果更好。与美日等国家相比,我国国民的忧患意识要薄弱得多。一方面,西方国家叫嚣“中国威胁论”,使得一些国民自我感觉国家很强大,出现麻痹思想,降低了忧患意识。另一方面我们不断倡导中国和平崛起,这种和平色彩在国际社会也许能够起到增信释疑的效果,但是也会降低国民对中国崛起过程中遇到阻碍的警惕性,中国是否能够和平崛起不是自己单方面所决定的,国民必须要有和平崛起受到挑战的忧患意识。此外,国土面积、国内稳定环境、国防政策以及公众价值趋向等都不利于营造强烈的国家安全威胁氛围。
第三,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强弱会影响未来国家安全走向。当代大学生将会成为未来二三十年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甚至有些优秀者将进入国家决策核心圈。在对价值观塑造十分重要的大学阶段,学生国家安全意识被打造的强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其未来对国家的责任感和忠诚度,关系到国家安全发展的方向。此外,由于我国社会主义性质,西方一些极端反华保守势力对我国社会制度极其仇视,想方设法地要进行破坏。而我国青年大学生是他们重点进行和平演变的对象,如果我们不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其政治敏锐性,少数大学生可能会被他们的花言巧语所引导和蒙骗,大学生群体会被引向反社会主义道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就有可能蒙受巨大损失。
三、建构提升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机制
影响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因素复杂多样,因此,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构建多样化提升国家安全意识的机制。 第一,构建国家安全威胁的引导机制。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指出:“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可见,“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面对多样复杂的国家安全威胁,需要构建应对国家安全威胁的引导机制,让大学生了解各种国家安全威胁的形式、内容和危害。在国家安全的学术研究层面,有关学术机构要专门遴选一批专家跟踪与国家安全有关的时事热点,展开详细研究,并做好把研究成果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给社会的准备。
第二,构建国家安全忧患的激发机制。美国作为世界顶级大国,其综合国力强大,几乎没有任何其他国家能够威胁其生死存亡。但是美国人骨子里依然流淌着强烈的忧患意识。美国精英极为重视培育人民的忧患意识,激励本国民众居安思危,发奋图强,从而树立起官民强国强军的意识。我国作为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安全威胁挑战更加严峻,更应该加强忧患意识教育。习近平曾指出,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治党治国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重大原则。为了提升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需要有意识地构建忧患激发机制。在与国防有关的节假日期间,教育部门要统一部署形成制度,每年设定某一项或几项国家安全危机主题,组织开展相关活动,比如辩论赛、文艺晚会、征文比赛、危机应对模拟演习等,在全国高校范围内形成关注国家安全的忧患氛围。当遇到传统安全或非传统安全威胁事件发生时,学校有关部门应实时组织相关科研领域专家,从国家安全角度,面向全体学生举行报告会,同时学校相关社团应积极参与,开展应对所发生事件有关的活动。
第三,构建国家安全教训的认知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历史的教训更应引以为戒。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在人类文明史上,古今中外许多曾经霸气十足不可一世的王朝或国家,最终不能摆脱被颠覆的宿命,实际上,在这些鼎盛王朝灭亡的教训中,蕴含着丰富的可以汲取的智慧。要提升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历史上大国兴衰的教训足以提供鲜活的有说服力的素材,因此,高校需要构建一套国家安全教训的认知机制。在课程层面,大国兴衰等相关历史应该进入课程教学体系,可以是国防教育课程,或通识教育课程,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等。在性质层面,大国兴衰历史课程学习必须定位为必修课,确保足够的教学时间,需要对大学生进行一定强度的知识灌输,进行严格的考核,没有相当程度的知识积累,相关意识的形成只能是空中楼阁。
第四,构建国家安全教育的法规机制。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但是毕竟不同于专业素质教育,不能带来立竿见影的直接效益,在国家安全问题上投入过多精力会占据其他活动的时间。国家安全是既模糊又遥远的概念,在和平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背景下,过于强调国家安全危机意识反而会有杞人忧天之嫌,国家安全教育工作者本身的积极性也会大受挫折。实际上,各大媒体、各级教育部门、学术机构以及各高校要形成上下联动、多层次多维度的国家安全危机教育的氛围,需要一个权威性的依据。在现代社会,依法教育是最权威最具人心的行为准则,现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不涉及国家安全教育问题,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虽然规定学校国防教育与社会国防教育的义务,但是只是原则性的规定,没有进一步具体的可操作细则以及监督措施。因此,国家要积极推动在国家安全教育方面的立法工作或者完善原有的一些法律,以增强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工作的法律权威性。
参考文献:
[1]杨桂森.个人主义思潮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对策研究[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5):87-90.
[2]王天兵.试析当代大学生集体主义观的缺失与建立[J].中国高等教育, 2011(9):55.
[3]李义丰.新时期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的困境及出路[J].高教探索, 2010(6):131-134.
[4]徐 静.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制度因素及治理对策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3(9):100-104.
关键词: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他勉励广大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有无与强弱,是衡量其有无爱国心的重要体现。因此,构建提升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机制,有利于促进青年学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爱国情感的培育。
一、影响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因素
国家安全意识是指在心理意识层面对与国家安全相关问题的历史、现 状、发展、规律、本质等的认知、评价和预期。影响当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第一,个人主义意识增强,个人利益优先倾向。中外文化交流频繁使得西方个人主义思潮涌入中国,并深刻影响价值观正在塑造中的高校大学生。个人主义强调以人为中心,个性解放,追求自由平等,有利于激发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具有人道性与合理性。但是, 个人主义也包含有利己主义,强调个人利益、自我价值的至上性,强调以个人为本位[1]。我国市场经济大环境与独生子女家庭小环境,为个人主义思想生根提供了土壤,大学生容易滋生个人利益优先倾向。当代一些大学生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甚至缺失,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全社会对集体主义教育的宣传和引导都大大降低了,整个社会对培育青年人的集体主义精神不够重视[2]。新时期大学生呈现一些新特点,如“自我意识增强,追求目标个性化,价值目标的功利化”[3]。
第二,就业形势严峻,重点关注人生出路。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始终是社会热点话题,鉴于经济制度、就业保障与指导制度、教育户籍法律制度以及促就业活动制度不完善等因素影响,高校毕业生很难满意就业[4]。就业质量直接关系到走出校门进入社会的大学生生计,因而职业前景成为大学生活中经久不衰的“话题”与“心病”。从马洛斯需求层次理论看,大学生对自己职业前景的关注与焦虑,是为了满足低层次的生存需求,当这种需求得不到有效保障时,就不会投入更多精力关注自我实现的需求。为了提升就业竞争力,许多大学生宁愿花费很大精力与时间考取各项证书以期增加就业筹码。
第三,长期和平环境,形成天下太平的惯性思维。从全球层面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在“遥远”的70多年前,此后虽然有过几次局部战争,但是大规模的世界性战争并未爆发,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观念深入人心。从国内层面看,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集中精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战争硝烟淡出我们的视野,随处可见歌舞升平现象,流血与冲突离我们的生活太遥远。国内的和平稳定环境使得处于安逸生活中的国民和整个社会意识不到安全威胁。因此,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深受其所处社会环境影响,国家安全在其心中只是一种模糊遥远的概念。
二、构建提升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机制的必要性
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虽然我们处在和平盛世的时代,但是必须时刻保持忧患与危机意识。青年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对其进行国家安全意识教育具有战略意义与必要性。
第一,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现状不容乐观。新形势下国家安全内涵是不断拓展的,既包括传统安全威胁,又包括非传统安全威胁。虽然大学生在概念层面认识到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但是对国家安全深刻的丰富内涵认知有待加强。网络时代大学生对国家安全法律和网络方面的法律、法规知之甚少,导致对自身的网络行为是否危害国家安全、危害程度及其后果缺乏认识。当代大学生虽然有着热忱的爱国之心,但是年轻的他们对正确的价值观认识还不够。况且这个阶段的学生和老师、家长交流较少,很容易被网络影响,所以我们应当加强净化网络的力度。
第二,全社会未形成强烈的国家安全意识氛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每个公民都应该关心国家安危。但是公民对国家的责任不仅仅体现在国家出现危难的时刻,更应该体现在国家出现危难前对危难的忧患意识,预防国家危难比应对国家危难成本更低,效果更好。与美日等国家相比,我国国民的忧患意识要薄弱得多。一方面,西方国家叫嚣“中国威胁论”,使得一些国民自我感觉国家很强大,出现麻痹思想,降低了忧患意识。另一方面我们不断倡导中国和平崛起,这种和平色彩在国际社会也许能够起到增信释疑的效果,但是也会降低国民对中国崛起过程中遇到阻碍的警惕性,中国是否能够和平崛起不是自己单方面所决定的,国民必须要有和平崛起受到挑战的忧患意识。此外,国土面积、国内稳定环境、国防政策以及公众价值趋向等都不利于营造强烈的国家安全威胁氛围。
第三,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强弱会影响未来国家安全走向。当代大学生将会成为未来二三十年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甚至有些优秀者将进入国家决策核心圈。在对价值观塑造十分重要的大学阶段,学生国家安全意识被打造的强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其未来对国家的责任感和忠诚度,关系到国家安全发展的方向。此外,由于我国社会主义性质,西方一些极端反华保守势力对我国社会制度极其仇视,想方设法地要进行破坏。而我国青年大学生是他们重点进行和平演变的对象,如果我们不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其政治敏锐性,少数大学生可能会被他们的花言巧语所引导和蒙骗,大学生群体会被引向反社会主义道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就有可能蒙受巨大损失。
三、建构提升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机制
影响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因素复杂多样,因此,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构建多样化提升国家安全意识的机制。 第一,构建国家安全威胁的引导机制。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指出:“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可见,“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面对多样复杂的国家安全威胁,需要构建应对国家安全威胁的引导机制,让大学生了解各种国家安全威胁的形式、内容和危害。在国家安全的学术研究层面,有关学术机构要专门遴选一批专家跟踪与国家安全有关的时事热点,展开详细研究,并做好把研究成果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给社会的准备。
第二,构建国家安全忧患的激发机制。美国作为世界顶级大国,其综合国力强大,几乎没有任何其他国家能够威胁其生死存亡。但是美国人骨子里依然流淌着强烈的忧患意识。美国精英极为重视培育人民的忧患意识,激励本国民众居安思危,发奋图强,从而树立起官民强国强军的意识。我国作为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安全威胁挑战更加严峻,更应该加强忧患意识教育。习近平曾指出,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治党治国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重大原则。为了提升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需要有意识地构建忧患激发机制。在与国防有关的节假日期间,教育部门要统一部署形成制度,每年设定某一项或几项国家安全危机主题,组织开展相关活动,比如辩论赛、文艺晚会、征文比赛、危机应对模拟演习等,在全国高校范围内形成关注国家安全的忧患氛围。当遇到传统安全或非传统安全威胁事件发生时,学校有关部门应实时组织相关科研领域专家,从国家安全角度,面向全体学生举行报告会,同时学校相关社团应积极参与,开展应对所发生事件有关的活动。
第三,构建国家安全教训的认知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历史的教训更应引以为戒。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在人类文明史上,古今中外许多曾经霸气十足不可一世的王朝或国家,最终不能摆脱被颠覆的宿命,实际上,在这些鼎盛王朝灭亡的教训中,蕴含着丰富的可以汲取的智慧。要提升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历史上大国兴衰的教训足以提供鲜活的有说服力的素材,因此,高校需要构建一套国家安全教训的认知机制。在课程层面,大国兴衰等相关历史应该进入课程教学体系,可以是国防教育课程,或通识教育课程,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等。在性质层面,大国兴衰历史课程学习必须定位为必修课,确保足够的教学时间,需要对大学生进行一定强度的知识灌输,进行严格的考核,没有相当程度的知识积累,相关意识的形成只能是空中楼阁。
第四,构建国家安全教育的法规机制。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但是毕竟不同于专业素质教育,不能带来立竿见影的直接效益,在国家安全问题上投入过多精力会占据其他活动的时间。国家安全是既模糊又遥远的概念,在和平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背景下,过于强调国家安全危机意识反而会有杞人忧天之嫌,国家安全教育工作者本身的积极性也会大受挫折。实际上,各大媒体、各级教育部门、学术机构以及各高校要形成上下联动、多层次多维度的国家安全危机教育的氛围,需要一个权威性的依据。在现代社会,依法教育是最权威最具人心的行为准则,现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不涉及国家安全教育问题,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虽然规定学校国防教育与社会国防教育的义务,但是只是原则性的规定,没有进一步具体的可操作细则以及监督措施。因此,国家要积极推动在国家安全教育方面的立法工作或者完善原有的一些法律,以增强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工作的法律权威性。
参考文献:
[1]杨桂森.个人主义思潮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对策研究[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5):87-90.
[2]王天兵.试析当代大学生集体主义观的缺失与建立[J].中国高等教育, 2011(9):55.
[3]李义丰.新时期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的困境及出路[J].高教探索, 2010(6):131-134.
[4]徐 静.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制度因素及治理对策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3(9):1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