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问题

来源 :村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j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农村的发展对整个现代化事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可以说,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而农村的发展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农村的教育决定了中国的未来。因此,正视当前农村教育综合改革面临的问题,大力改革与发展农村教育,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是新世纪我国农村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一)我国农村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目前的主流观点,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方财政困难,教育投入少,办学条件差。由于基础教育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地方经济的发达程度直接影响基础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在“老、少、边、穷”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难度极大,“暗房子、破桌子、石凳子”的现象依然存在;许多农村教师工资水平较低,城乡教师实际收入差距大。
  (2)农村中小学辍学率有所反弹。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造成:一是现行教材与农村实际脱节,学生学习困难,成绩差;二是教学资源贫乏,教育教学质量差,部分学生丧失学习积极性,厌学情绪大;三是部分教师缺乏师德师风,严重违背教育规律,师生抵触情绪大。这几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家长支持孩子上学的积极性。当然,家庭经济贫困、家长对子女的学习缺乏远见、新的“读书无用论”等因素也是造成学生中途辍学的主要原因。
  (3)农村学校师资总体素质不高,队伍不稳。由于国家对农村和城市学校建设的投资不均衡,导致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恶劣,教师待遇差、工资低,许多骨干教师流向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
  (4)农村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
  (5)农村中小学布局不尽合理。
  (二)农村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为什么会出现上述困难?这里如果要归结起来,应该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造成的。结合国内目前的主流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现行的教育体制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应试教育在农村根深蒂固,在国家实行高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制度下,更是把农村的中小学生引上了应试的道路,使原本就脱离农村实际的教育走得更远了。
  (2)农村教师的待遇不高,激励机制不合理,造成农村教师队伍素质不高,影响了农村教育质量。
  (3)单纯的以学校为主要场地的单向教育模式,使学生缺少接触、了解、认识、适应社会的机会。
  (4)政府投入经费不足。虽然我国各级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投入连年增加,但还远远不能满足农村教育全面发展的需要,并且没有有效的经费投入监督机制,尚未完全落实的“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也不能保证充足的教育投入。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大多数县财政薄弱,难以有更多的资金投向义务教育。
  (5)资源分配不公平。目前的教育资源远远无法满足农村人口接受教育的需要。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使农村少年儿童处在教育资源非常短缺的环境中,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不仅严重阻碍农村少年的发展,而且使农村青年就业更难。
  (6)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不协调。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农村教育并没有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一直在沿袭城市教育的发展模式,缺乏农村特色的普及型教育。教学内容缺乏联系地方实际,致使农村教育与当地生产和群众生活脱节。
其他文献
千年大山万年塬,洋芋开花赛牡丹;昔日不起眼的洋芋蛋,如今变成了金蛋蛋。在经历了20多年的扶贫开发后,“中国马铃薯之乡”定西市,终于有了在全国市场打得出、叫得响的特色支柱产业。马铃薯产业的迅速崛起,马铃薯产业逐渐形成的区域“块状经济”,为全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树立了一面旗帜。    打出陇原马铃薯第一牌多少年来,马铃薯一直被视为定西农民度荒充饥的“当家口粮”,种植马铃薯挣票子,一直是农民遥远的梦想。1
期刊
漫步柴达木,一片片枸杞林,印证着我省沙产业发展的成果。  我省沙产业发展始于2002年,结合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和防沙治沙工程,在柴达木盆地沙区数十个绿洲及周边,人工营造枸杞经济林至2007年达5.55万亩。其中4.33万亩已有产出,1.22万亩还未挂果。目前,枸杞干果加工和依托枸杞经济林发展起来的公司年产值达6258.2万元,沙产业在当地农牧民收入中的比重达34.3%。仅德令哈市2007
期刊
入夏以来,在喇叭沟门乡公路两侧随处可见果树枝繁叶茂,花红果硕。放眼四望,新栽植果树叶片浓绿肥厚,生长茁壮。这是该乡在发展“三果”支柱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引导农民增收致富,实现规模种植产生带动、辐射作用的结果。   “三果”长势良好。该乡通过考察论证,根据本地有丰富的土地资源,适宜果树生长的气候、土壤条件,有紧挨111国道的运输便利,决定在全乡大力发展“三果”种植,将“三果”产业培育成支柱产业。该乡
期刊
7月18日,太白县“秦岭牌”无公害蔬菜在西安朱宏路蔬菜批发市场设立直销专区,占整个市场蔬菜的50%。  太白县把蔬菜生产作为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来抓,种植面积8万亩,蔬菜品种也由最初的葱头、甘蓝为主发展到如今的23大类80多个名优特新品种。产品除供应本省外还销往江苏、广东等国内50多个大中城市和香港、澳门,名优新特蔬菜还远销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地区。  气候资源独特,适合蔬菜栽培生长
期刊
尽早间苗  栽培中药材常因播种不匀造成过密或过稀,需将细弱幼苗拔除。原则是宜早不宜晚,去弱留强,去密留稀;分次分批进行。间苗过晚会引起徒长,茎叶细软、易发生病害,易伤附近植株,且无端浪费水肥。间苗次数一般2~3次,第一次在真叶3~4片时,去掉病弱苗,以后根据生长情况进行第二、第三次间苗。但如病虫害较多,幼苗生长迟缓、天气变化较大等不宜过早间苗。   定苗补苗   定苗,是按一定株行距拔去多而无用的
期刊
2002年,在广西昭平县一个十分偏僻的小山村,一位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的大学生,却回到家乡办起牧场,养起牛羊,开始了极富传奇色彩的创业历程。他就是先后走向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的第十届“广西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昭平县富罗镇砂子村青年邱展宗。      回乡创业:名校学子成山村“疯子”    2001年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的邱展宗,曾在一家旅行社担任经理,收入不错,很快掘得了
期刊
人们怎么也不会想到:十多年前还是一个农民的薛武明,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奋力拼搏,摸爬滚打,而成为黄河边上的大老板,拥有固定资产300多万元。   忆往昔,薛武明走过一条艰难曲折的创业之路。今年42岁的薛武明,1984年高中毕业后参了军,3年后又回到生他养他的故乡——吴堡县薛下村乡砖窑山村。      一     1993年初春的一天晚上,他的心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似的——七上八下,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心想
期刊
2008年7月30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08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这项政策包括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立学校和受委托的民办学校就学同样享受免费待遇。   日前,致力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南都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徐永光表示,国务院的决定再次重申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以流入地为主、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同时为发挥民办教育的积极性
期刊
没有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证书,没有发表论文,3位黄陂农民凭实力和能力拿到了高级职称,从而成为武汉市首批获得职称的农民。答辩中,尽管3位农民缺少理论表达,但14位评委都说:他们是在给我们上课,他们的成果不比一些论文的价值低。   3位农民因为在各自的工作领域“表现突出”,被“破格”评定为高级职称。相信读了这则新闻的人,一定都会有所感受。参加过高级职称评审、对高级职称评审程序熟悉的人,则会更是感悟良深。
期刊
红的似玫瑰、紫的如葡萄、黑的似板栗……这种五颜六色的“袖珍红薯”让观者大开眼界。昨日,在长沙县金井镇沙田村,记者采访到了种出这种红薯的“硕士农民”彭焕新。    “迷你型”红薯香气四溢    在长沙县金井镇沙田村一个四合小院里,记者见到了刚从地里挖红薯回来的彭焕新。瘦高的个子,一双赤脚沾满黄泥,鼻梁上架着一幅高度近视眼镜,谁也想不到他是一名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去年他还是坐在装有中央空调的大办公室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