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上好数学活动课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PI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教委颁布的《课程方案》明确指出:“活动在实施与发展教育中同学科相辅相成。”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开展数学活动课是由我国的国情和教育现状决定的。改“学数学”为“做数学”,对扩大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创新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都会起到巨大的作用。
  作为一个教龄十五年的中学数学老师,在刚开始上数学活动课时,我常常很困惑,不知道应该怎么样开展课堂活动,不知道怎么教,教什么,也不知道在数学活动课上学生应该完成什么学习目标。以至于在开展数学活动课时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活动课表面热闹,花架子多,学生思考含量少,缺乏活动体验;活动简单重复,缺乏联系与整体意识;学生没有产生活动的需要,缺乏主体意识。而且新教材的活动课内容很少,如何把握教材内涵,开展教学活动设计,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试中基本上不直接涉及这部分的内容,最终课堂的有效性不佳,几番尝试后我基本上放弃了数学活动课的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完全改变了过去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的单一课程结构,将实践活动作为课程的加强内容,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重新审视“素质教育”口号下的中学数学教学不难发现,传统的教学目标,陈旧的教学方法,单调的课堂交流,枯燥的教学训练使得数学课堂仍难以给予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严重阻碍了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然而新课程强调,教学是师生双方互相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情感、观念及体验,从而达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随着对《新课程标准》的深入研究,我慢慢转变了观念,充分认识到学生通过活动课中所感受到的学习的快乐。学生在活动中,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发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进一步提高。
  苏霍布林斯基曾说过:“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使我认识到实践与自主是数学活动课的精髓,真正让学生“动”起来是上好数学活动课的核心要素。观念的改变,带动着我的数学活动课的改变。在活动的过程中,我结合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尊重学生新颖的思维方式,给他们较多的自由,让他们自主,独立地活动。例如:我在设计“截一个几何体”这一活动课时,引导学生准备一些易切割的立方体材料,如萝卜,马铃薯,和橡皮泥等。这样,在做立方体的过程中就会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及实践操作经验。最后,再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讨论,总结活动过程,自始至终,都是学生占主导地位,他们在经历了观察、猜想、实际操作、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过程后,发展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分析归纳能力。通过活动课形式的改变,激励学生即动手,又动脑,勤思,善思,逐步形成主动探索、勇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
  通过一节节数学活动课的成功尝试,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学会对数学的学习。在对数学活动课的设计中,我觉得注重形式的多样性也是必不可少的。以富有趣味性的知识和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数学活动,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使他们感到参加数学活动能轻松愉快的学到知识。例如:在教“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我设计了一节“摸球游戏”的活动课,要求学生分别摸取四个写有有理数的乒乓球。其中,红色乒乓球代表负数,白色乒乓球代表正数。请同学当众公布计算结果,或马上到黑板前写出过程。在游戏过程中,快乐、竞赛的气氛使他们觉得乐趣无穷,学得轻松,玩的愉快,同时可以满足他们的好胜心,享受到成功的欢乐。
  讲故事也是数学活动课可以采取的一种方式。讲故事不但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促使他们学习数学家严谨、刻苦、勤奋的作风,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配合已学过的数学基础知识,我设计了“数学故事会”的活动,向学生介绍中外数学史,数学家的故事、有趣的数学知识及好的学习经验,扩宽他们的学习领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节成功的数学活动课能给学生创设探索、表现和创造的机会,愉悦身心,激发潜能。数学活动课既然被列入了课程计划,就应当使全体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通过学生自主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和培养实践能力。数学活动课可以弥补数学学科实践能力不足,加强实践环节,重视数学思维的训练,促使学生志趣,个性、特长等自主和谐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它提倡的是参与、探索、思考、实践的学习方式,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倡導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以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一、设计意图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中明确指出:让幼儿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有用和有趣,体验和发现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学,通过实物操作来引导幼儿感知和区分物体的大小、多少、高矮等量方面的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来表述。小班幼儿有了量比较的认识,但在多个物体的比较和认识量的比较具有相对性上任然是薄弱环节,因此我设计了这堂数学活动《比较高矮》,这节活动内容上贴近生活,巧妙地通过实际生活贯穿整
期刊
一、教学分析  《少让父母为我操心》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父母分担》的第一个主题活动。慈孝之心,人皆有之。本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究、访问等方式了解爸爸妈妈的现实生存状态,体会他们生活和工作的辛苦;培养学生学会料理自己的生活,尽量少给父母添麻烦,懂得感恩和孝顺父母。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探究、访问了解父母的现实生存状态,体会父母生活和工作的艰辛。  2.使学生学会换位思
期刊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综合实践活动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摆、画、量等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了解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和斜边之间的关系引起的坡度的变化等直角三角形中的奥秘。  2.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与表达能力。  3.通过实践探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随在实
期刊
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老师讲故事,并借助图片,听懂故事内容,记住故事的的主要情节。  2.借助图片讲故事,讲出故事的主要内容,声音要大一些,让别人听清楚。  3.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行为习惯和能力。  4.讲故事,感受故事带来的挑战与满足。  教學重点:能认真倾听故事,听明白故事内容,能借助图片讲故事,做到声音响亮。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PPT  一、看图导入  看图片,图上画的
期刊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稠、稀”等词语的意思,  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  3.激发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欲望。  教学重点:掌握几种辨别方向的方法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能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朗读感悟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头饰  一、谈
期刊
2020年的开端,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稀松平常的日子。热热闹闹、红红火火的春节不见了,街上冷冷清清,少见人影,大家都自觉地宅家隔离。想到放假前,我笑着和孩子们道别:“新年快乐,我们年后见!”然而,谁料想“再见”一拖至此,只余想念牵挂在你我心间。病毒虽将我和孩子们的距离分隔开,但阻挡不了我和孩子们心灵相依通过网络,我以“云陪伴”的方式与孩子们共度这个特殊的寒假。  在这场抗击病毒的战役打响之时,我和
期刊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传统教学的大部分时间由教师讲,学生被动地听,导致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率不高。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在学习中,同时使用视、听觉,能明显地提高记忆和学习效率,由于多媒体教高网络同时提供了图形、声音、语言等交互界面和窗口交互操作,编制了符合中学生心理特点的电脑程序,并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可以解决常规教学手段难以解决的问题。正因为它有无与伦比的优势。多媒体技术走
期刊
一、设计意图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要积极开展适合幼儿的体育活动”,游戏《揪尾巴》是本土传承的一个民间儿童游戏,有着浓厚的群众基础,游戏的互动性与能动性强,材料使用简单,游戏活动有一定的技巧性与难度性,从而提高游戏活动的趣味性;《揪尾巴》游戏不仅能提高孩子们快速跑和躲闪的能力,体验民间游戏的快乐,而且能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是适合中大班孩子开展的民间游戏活动。快乐、又有一定难
期刊
一、设计思路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5-6岁的幼儿应具备“在集体中能注意听老师或他人讲话以及能够结合情境理解一些表示因果、假设、等相对复杂的句子的能力”、能够根据故事的部分情节或图书画面线索猜想故事情节发展、或续编、创编故事等“幼儿的语言领域的发展同时也能够促进幼儿在具体的社会交往中的交流和沟通能力的有效促进,促进幼儿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构建等。因此,在幼儿教学实践中,为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期刊
2012年的冬季,我调到了特殊教育学校,担任启智班的老师,启智不明思议,就是启发,开发智力,对智力障碍学生开发智力,可谓是难上加难,刚开始对于从事幼儿教育20年的我来说,真是力不从心啦,对学生发出的指令,学生一点都不配合,或者说学生根本听不懂,只是冲你傻笑,有的甚至是鼻子流过了“河”小手脏的没法看,再看看那张不匀衬得五官,有的沾满污垢、鼻涕和眼屎,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这些孩子不仅仅是智力障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