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运动员训练过程中转项现象的研究进展

来源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g870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转项训练现象作为选材的一种特殊形式已经逐渐存在于运动训练过程之中。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相关研究观点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方向,即教练员的绩效与利益分配,数据分析系统的构建,多元统计技术的运用,后备人才匮乏与转项的关系。为我国竞技体育运动员科学选材,提高运动员人才流动的效率,优化运动员的人力资源配置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运动员;训练过程;转项现象
  进入21世纪以后,诸如数字化、互联网技术、云计算等信息技术高度发展,这为间接创造社会财富和价值的人们提供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转”字成为了近些年来较为敏感的词语,通过“转”间接的获取自身的需求,实现自己的理想已经成为一种重要方式。例如,在学科领域中有转专业,在行业领域中有转行业,笔者从中国知网分别进行了检索,发现研究者较多,内容广泛。然而在体育领域与之相对应的则是转项,同样以“转项”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共得到论文7篇(2000年以前6篇,2014年1篇),研究内容基本以转项原因、年龄、项目为主,其他研究内容体现不明显。由此可见,在国内围绕运动员“转项”现象这个主题展开的研究较少,且范围较窄、深度较浅。本研究在总结前人研究内容的基础上,阐述了近几年关于转项现象的研究趋势,并提出了一些关于“转项”现象的新研究点,为我国在培养运动员开辟新思路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1有关转项概念方面的研究
  通过翻阅相关书籍发现关于运动员转项概念的描述寥寥无几,然而通过检索网络论文数据库发现,仅在国内学者部分论文中零星得以阐述,以下是有关转项形成的一些定义:王大卫认为“转项”是一种普遍现象,即在多年训练过程中改变原来选定的运动项目,并在新转改的运动项目上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现象。”他认为这种现象并不是偶然存在的,而是广泛的存在于运动训练过程的不同训练阶段中。王金灿(1998,1999)认为“转项”是指运动员从事某项竞技体育运动、在专业队训练一年以上或在业余队训练两年以后,又转入另一运动项目训练和比赛的情况,该描述从训练时间上对“转项”定义进行了限制,运动员转项越早,对新项目的学习越有利。田麦久(2000)在总结各运动项目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项群训练理论,提到“转项”可分为同项群转项和异项群转项两类,且同项群运动员转项的比例要高于异项群运动员,他肯定了转项的作用,对促进竞技人才的流动,对均衡体育人才资源有利。隗金水(2003)认为转项是指运动员改变最初进入体校或专业队的专项,是选材过程中选育结合的一种具体的体现。该定义明确了转项是选材的一种结果,是对错误选材方式的一种纠正,选育实现相互结合。笔者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认为转项是在特定的时间内运动员由一种项目转入另一种项目,并寓于在多年训练过程中,是科学选材的一种特殊形式。
  2有关转项原因方面的研究
  客观世界到处都存在着引起与被引起的普遍关系,唯物辩证法把这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称为因果关系。其中,引起某一种现象的现象叫做原因,而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叫做结果。在竞技体育训练中,转项训练依然成为实现运动员理想的一种重要途径,那么探讨引起运动员转项训练这一结果的原因对于教练员、运动员今后的训练方向乃至提高成才率具有重要意义。例如,王金灿(1999)认为运动员内心兴趣以及教练、家庭、同伴、偶像的是促使运动员转项的直接因素。虽转项的原因各异,内外原因均和转项动机密切相关,在这里我们不妨运用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进行分类,通过3个阶段共5个层次来探讨运动员转项的原因(图1所示)。
  在与相关教练员的访谈中了解到,位于中级阶段的归属与尊重需求动因成为运动员转项训练的主要原因,其次为初级阶段的安全与生理需求,最后为高级阶段的自我实现阶段。由此可见,青少年运动员更加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与影响,特别是亲近人群的影响,自我判断能力较为薄弱。
  3有关转项训练年龄方面的研究
  既然转项发生在整个训练过程中,那么在探讨其最佳时间之前,首先应该对各个项群优秀运动员开始各个训练阶段的年龄展开分析。
  有研究表明(图2所示),我国奥运冠军从开始接受业余训练的时间,男运动员平均8.7~11.5岁;女运动员平均7.9~11.3岁,进入国家队训练的时间,男运动员17~21.8岁;女运动员14.9~20.5岁(图2所示)。这个时间跨度也为运动员转项提出了要求,即只有在合理的区间内进行转项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例如,王大卫(1993)通过研究认为:在运动员转项训练的年龄上时,男子多集中在14~20岁,女子多集中在12~18岁。李士建(2014)认为转项主要发生在业余训练阶段后期,特别是从业余训练到参加地方队训练的过程中,这一阶段的转项比例高达97.2%。此外,从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上看,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和其身心发展特点密不可分。运动员在某一时期身心发展较快同时伴随着竞技能力迅速发展,这段时期称之为“敏感期”。由于不同项目运动员的敏感期不同,成才时间差异较大,因此转项年龄也尽不同(见表1)。例如,王金灿(1998)从项群角度分析,认为不同项目运动员适宜的转项年龄由小到大的顺序应是:难美性项目,隔网对抗项目,速度性项目,力量性项目,同场对抗项目,准确性项目,格斗对抗性项目,力量性项目,耐力性项目”。此外,男、女运动员在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发展存在差异,同项目的转项年龄存在着女性比男性早的倾向。
  4有关转向训练现象方面的研究
  4.1运动员转项趋势更加集中
  上述研究中针对转项年龄论述中提到“敏感期”(快速发展期)对运动员转项起到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研究转项现象的发展趋势提供了方向。大量研究表明,运动员转项规律并不是随意的,杂乱无章的,而是具有明显的发展趋势。从项目规律上看,例如,田麦久,刘大庆(2006)研究认为:“无论男女转项成才运动员都表现出同项群内部的转项多于异项群之间的转项。”这主要是因为同项群之间必然存在某些相似的元素,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做运动员转项后的不适应。在随后研究中,在项群的大类的基础上,研究者进一步延伸到亚类、组类、项目之上。例如,王金灿指出,单项与全能互转大多是由单项转向全能,体能类和技能类项群运动员的互转情况,次数比率由高到低的排序是:“技一技”“体一体”“技一体”“体一技”。从项目普及性上看,部分项目开展时间长,普及性、知名度高,使得人才竞争大,相反冷门项目竞争性相对小,有利于实现理想,促进了竞技人才的流动。因此,转出项往往是认知度较高的项目,转入项认知度则是相对较低。例如,陈仁伟在对曲棍球、蹦床项目运动员成才特征的研究中发现,多数运动员是从体操、篮球项目中迁移过来。   4.2运动员转项寓于在多级选材之中
  运动员转项作为选材的一种特殊方式,虽然国内外进行定量研究的学者较少,但世界部分体育强国的选材模式都为运动员转项提供了可利用的平台。例如,沃尔科夫(1983)把苏联运动员的选材分成了四个阶段:初选、复选、定向和决选,逐级实现运动员的选拔。邝鉴(1987)研究中发现,东德选材中实行的是建运动员三级选材制度即初、中、高三级,定期进行系统测试和选拔,以便全面考核运动员各方面的天赋。在国内,运动员选材始于上世纪70年代,国内选材主要是经验选材,教练员凭借自己的经验,以定性的标准和简单的指标测定为主,采用简单的手段进行测量,并且运动员早期转项化明显。20世纪90年代相比,选材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主要以形态、机能、素质指标为主,但涉及运动员心理、技战术等指标较少,在选材模式上单一,多级选材难以见到。2000年后,我国选材体系逐渐完善,选材更加科学合理,具体表现为优秀运动员选材数据库、竞技能力模型的建立,逐渐形成了4级培养模式,即基础级、初级、中级、高级阶段。运动员多级选材模式开始逐渐贯穿于这个训练过程(图3所示)。在每一个训练阶段,进行运动员的综合考核,有利于实现运动员的甄别,优秀运动员积极的输送,而不适合项目的运动员积极转项,或者从事其他行业。
  4.3心理因素对运动员转项及训练影响明显
  心理因素在影响运动员训练水平和运动技能表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早在上世纪70年代国内外学者已经对心理选材、训练过程中和大赛前优秀运动员心理活动展开研究。Morgan(1979)等人提出了一个心理健康模型(冰山图像)认为优秀运动员在人格特质方面倾向于低焦虑,低紧张、低疲劳、低困惑和高活力。Silva(1984)提出运动员人格特征和运动成绩的相关性随着运动水平的提高而增大。Terry等人(1994,1995)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后,发现有64.7%的运动员的运动表现与赛前心境状态相一致。在国内,田麦久教授(2000)认为心理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不同项群各竞技能力基础条件的作用明显(图4所示)。柯敏,杨书林(1998)等,提出了在运动员的选材过程中心理因素应该占有一定的比重,并构建了运动员心理选拔的理论模型。由此可见,心理因素在运动员训练过程以及赛前状态影响明显。在转项过程中,虽然新项与原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但在规则、体能储备、技战术能力、心智要求等方面仍与原项相差较大。运动员的心理状态是转项运动员开始训练前所面临的第一道障碍。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运动员受教练、家庭、同伴、偶像影响出于内心兴趣转项的运动员要比受迫性转项运动员在训练水平、成才时间、成才概率表现出更多的优势。动机与运动技能和运动成绩的提高呈到u形曲线关系,积极的心理对于动作技能学习效果较好,消极心理学习效果减弱。当然,在渡过转项前的心理期后,由于运动技能的迁移作用,运动员转项后运动成绩提高较快,有助于心理素质的提高,可以更短时间内创造理想的成绩。
  4.4运动员转项后的适应
  4.4.1成才的时间表现出超前或者滞后在转项后,运动员需要面对新的运动项目,体能、技战术能力等等竞技能力的发展情况决定了运动员成才的时间。例如,王金灿(1999)在研究划船项目运动员中认为运动员转入划船后达到一级或健将级运动水平的训练时间较直接参加划船者短。其主要原因是转项者已从原项目的训练中获得到了一定的体能基础,从而可缩短专项训练时间。
  4.4.2转项成才的数量运动员转项训练成才数量多少可以反映出转项训练的效果,进而说明转项后运动员适应性好坏。例如,隗金水(2003)对《世界体坛明星传》书中涉及177名世界体坛明星进行统计,发现有转项经历的明星就有19名,转项比率为10%。李士建(2014)获到奥运奖牌的运动员,大类间转项和同群间转项的均为9.2%,明显高于亚类间转项。
  4.4.3转项后运动员训练效果转入项与转出项之间共同元素的多少会对运动员转项后训练效果产生较大影响,具体表现为共同元素越多,转项后效果较好,反之较差。例如,王金灿(1998)从转项的效果看,在转项的运动员中,训练层次高的运动员,其转项效果越好,两种项群(体能和技能)的四种转项类型当中,转项后效果上升的均在80%以上。陈仁伟(2010)认为,集体项目之间、个人项目之间进行转项后训练效果较好,集体项目与个人项目之间转项效果不明显。
  5对转项研究的展望
  5.1教练员绩效与利益分配
  体育人才流动是体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国内体育人才流动还处在较低阶段,其主要原因体现在教练员绩效和利益分配上。教练的绩效是指教练员在一定的资源、条件和环境下完成运动员培养任务的出色程度,是对目标实现程度及达成效率的衡量与反馈。介于教练员在运动员培养的重要作用,研究学者们开始逐渐将目光转向教练员绩效的研究。MacLean和Chelladurai(1995)从行为结果和行为过程两个部分构建了第一个教练员的业绩能力评估模型。此后,GeorgeB.C.和Marlene A.D.(2003)认为MacLean和Chelladurai的模型存在着缺陷,在分析和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从运动成绩、学业成绩、道德行为、财政任务、招募新成员质量和运动员的满意度等方面建立了教练员评价模型。李林(2011),从任务、关系、发展、比赛管理、反生产五个方面构建了教练员工作绩效模型,对教练员业绩的进行评估。以上都从宏观上阐述了教练员的绩效任务,但微观上对运动员转项纳入教练员绩效考核中却未有研究。
  在利益分配上,我国基层教练和省市级以上教练在绩效考察和收入分配结构上存在较大不同。张运亮(2010)在对基层田径教练员的绩效考评研究中,从工作产出和工作行为两方面进行评价,其中运动员选材、输送以及运动员成绩占绩效考核80%,其他行为仅占20%。由此可见,除国家给予的基本工资外,基层教练的利益收入主要来自于运动员的输送。运动员转项作为选材的特殊形式,多数发生在基础训练阶段。经过对基层教练调查研究,转项输送并未纳入基层教练员业绩考范围,教练员并不能从中得到相应的利益分配,这也是影响运动员转项未能有效开展的重要原因。因此,教练员绩效考察和利益分配研究将是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5.2优秀转项运动员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的构建
  进入21世纪以后,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载体的信息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到体育领域,包括运动员信息、技战术分析、选材指标系统,机能监控等方面。在美国NBA联盟,球队都拥有IBM研发的数据处理系统(Advance Scout),该系统可以挖掘比赛中运动员的技术统计,球员技战术运用情况,这为教练员、运动员的日常训练提供了依据。在我国,部分项目已经建立起来数据库,并具有一定的规模,但是关于运动员技战术、心理特征的数据库较少,尤其是篮球、排球、足球这样的团体项目。此外,在针对转项运动员的训练中上,我并没有建立诸如转项年龄、转入转出项目、转项后适应、成才时间等方面的数据分析系统,仅有少数学者在论文中得以阐述。因此,在后续的研究中优秀转项运动员数据挖掘、管理、分析方面值得进一步关注。
  5.3转项与多元统计分析技术
  多元统计分析是从经典统计学中发展起来的一个分支,它能够在多个对象和多个指标互相关联的情况下分析它们的统计规律。上世纪90年代,王金灿等人利用平均值、方差等数值的比较分析了运动员在转项年龄、性别、数量上存在差异,但这种分析方式存在着较大缺陷,不能有效的反应显著性差异。进入21世纪,多元统计技术在体育研究中广为盛行。例如,运用spss软件技术里的相关系数可以显示转项训练与成才之间的关联度,T值检验比均值、方差更可以体现出显著性差异,多元回归技术可以建立选材指标的结构模型等等。这些统计分析技术的使用可以从多个角度对运动员转项中的各种因素定量的呈现出来,数据更加全面和直观。
  5.4转项与竞技后备人才匮乏
  竞技人才储备能力是衡量国家体育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然而,在我国体育实力不断增加的背后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数量却已悄然走低。据体育部门的统计数据,我国业余体校已经从1990年的3687所减少到2010年的2012所,部分体校因招生困难面临倒闭。此外,我国竞技后备人才分布极为不均衡,篮球、乒乓球、足球等热门项目参与人数远远高于举重、摔跤、柔道、体操、赛艇等项目,但是产出效率较低。有研究显示,国内三级输送体系中,运动员逐级输送比例仅有1%,在球类等热门项目中输送率更低。此时,竞技体育人才流动将成为解决部分项目人才匮乏的重要途径。但如何实现运动员科学合理的转项,实现两个项目之间的有机过渡,成为当前体育可持续发展下的关键问题。
  6结语
  运动员转项是在特定的时间内运动员由一种项目转入另一种项目,并寓于在多年训练过程中,是科学选材的一种特殊形式。运动员转项的受多种原因影响,特别是亲近人群的影响,另外归属与尊重需求动因成为运动员转项训练的主要原因。不同项目运动员的敏感期不同,成才时间差异较大,因此转项年龄也尽不同。有关转项的研究进展主要是运动员转项趋势更加集中,并且寓于多级选材之中,心理因素对转项影响较大,转项后的适应研究非常重要。展望未来转项研究,笔者认为教练员的绩效和利益分配,运动员转项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的构建,多元统计技术分析转项的因素以及通过合理的转项解决后备人才匮乏等或将成为转项研究新方向。
其他文献
本学期,我们科学探究社的几名同学计划一起探究植物的营养繁殖。
张家港市大新中心小学创建于1918年,是一所有着近百年历的老校。学校现有50个教学班,学生2295名,在职教师120名,中学高级职称1人,小学高级职称41人,
以钼粉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现象和数据为依据,在钼粉成形、烧结及钼坯后加工工艺不变的前提下,认为钼粉中Fe、Ni等杂质元素是钼圆片表面产生腐蚀亮点的原因。
在He气保护下采用PREP工艺制取Ti-48Al-1V(at%)合金粉末,观察粉末表面冷凝组织特性,估算冷却速率(Vc)和冷凝速率(Vs),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Vc值达到104~106K/s,比在Ar气气氛中的Vc值高。Vs值处在1.31~10.57cm/s范围。二次树枝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小学科学教育发展,从学科名称可以分成三个阶段:1978年至1981年,自然常识;1982年至2000年,自然;2001年至至今,科学。从学科开设年级可以分成四个阶段:1978年至1981
要使学生有效地开展科学探究,教师课前的“下水探究”必不可少。本文结合平时教学上的点滴实例,从甄别实验材料的科学性、精准完善实验操作方案、预测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估量实
备战战略具有随国际国内形势缓急变化而松紧搭配的特点。备战问题的提出,使地方肩负起动员、组织农民学习“大寨精神”和实现农业机械化的任务。正是由于备战战略的高度动态性
介绍了金属基复合材料分析模型、加工工艺、结合界面、强度与断裂的研究进展;还介绍了金属基复合材料新产品。
验证光的传播路线是一个比较经典的实验。对于这个实验的教学,我本着“基于教材而不囿于教材”之思想,在磨课中不断思考,做了一些尝试。
在科学课教学中,常常看到这样一些现象:一节课40分钟过去了,时间不够用,探究实验没完成;做探究实验时随心所欲,做到哪儿算哪儿,甚至偏离原先要研究的内容;活动后不知道这节课学到了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