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南山区生态移民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策略研究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dy8306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将宁南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置于生态移民背景中,综合考察相互间的联系,探究其传承和发展,力求从文化人类学的高度较系统、全面、深入地对宁夏南部山区生态移民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策略进行分析与阐释。
  【关键词】:生态移民;非物质文化遗产;策略;传承
  一、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密切相关的实物和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1983年开始,宁夏的移民扶贫开发经历了移民吊庄、扶贫扬黄灌溉工程大型移民区、国家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和中部干旱带县内生态移民工程四个阶段,主要任务是从根本上解决宁夏南部山区落后面貌,在生态移民的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为了消除或减轻传承影响,需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体现对生态移民的人文关怀,提升社会凝聚力、向心力、发展力,增强其自豪感和荣誉感。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宁南山区生态移民区为重点考察地,对该地区的生态移民、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者及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员进行访谈和调查。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针对课题研究的需要,笔者在宁夏师范学院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搜集相关资料,查阅了大量的有关生态移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著、论文,为课题的阶段性成果和研究报告撰写奠定了理论基础。
  2、田野调查法
  对在实地调查过程中收集的资料进行全面的梳理,做到社会学分析与文化研究相结合,历史沿革与现状研究相结合。借鉴和运用社会学、文化学、民族学及文化人类学等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置于生态移民背景中,综合考察相互间的联系,探究其传承和发展,力求从文化人类学的高度较系统、全面、深入地对宁夏南部山区生态移民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等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与阐释。
  3、专家访问法
  本次调研采访了生态移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者、专家和政府相关部门的领导,通過咨询方式对宁南山区生态移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访谈,了解当前生态移民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现状。
  4、逻辑分析法
  应用社会学和逻辑学等相关学科的系统知识,对影响生态移民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主要因素进行归纳、对比、推理、演绎和分析,寻找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宁南山区生态移民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策略
  在生态移民背景下,对于宁南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要根据“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在宁南山区后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中,将宁南山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到了文物保护的工作范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鼓励性补助,并积极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档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价值研究、各类资料留取、资料存档等,组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制作成配音光盘、DVD 等,向社会公众传发;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活态性,积极建立一批“文化生态保护区”,并将区域范围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资源进行整合,同时,对文化遗产资源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修复。
  (一)学校要肩负起传承的责任
  生态移民背景下,学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发挥着积极和重要的作用。当前中国社会正经历着重要的积极转型,民族民间文化传统面临急剧流变和消失的时期,学校尤其高等院校应当肩负起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的责任,在继承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整理、传承和保护方面,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重要作用。
  (二)积极建设和利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在宁南山区生态移民搬迁过程中,要积极建设文化基础设施,要对文化基础设施进行全面的恢复重建;为新的移民县城、镇、乡等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包括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影剧院、体育设施以及群众休闲文化广场等,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上能覆盖整个移民区域。在宁南山区生态移民的后续工作中,根据新时代新标准,要对宁南山区生态移民区的公共服务设施给予进一步的补充和升级。建设博物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大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展示场所;进一步开展农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建设工作,以及文化馆等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工作。
  (三)积极构建文化产业发展体系
  宁南山区的生态环境脆弱,文化资源富集。作为六盘山森林区和重点生态保护区,应积极有效的保护,来支持宁南山区绿色生态产业的发展,主要包括旅游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通过在宁南山区建设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文化旅游名牌和文化支柱产业,形成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体系,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传承和发展,使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在宁南山区要积极举办各类文化节、登山节、赏花节和各类民俗节的庆祝活动,积极打造出旅游和文化节庆品牌,吸引国内外的游客,带动就业,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四)积极广泛宣传保护理念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 国办发[2005]18 号) 提出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原则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突破。”各级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应对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担起主要责任。现阶段一些基层政府并没有充分认识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没有采取积极的保护措施;还有一些地方宣传工作做得不够和一些地方由于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对传统文化进行超负荷利用和破坏性开发,损害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   新闻媒介和网络传播是激发全社会广泛参与培养全社会参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通过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组织传统文化节日活动等方式宣传保护知识和项目展示,逐步加强宁南山区生态移民移出地和移入地人民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理念认识。
  (五)积极借助图书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在生态移民进程中,保护宁南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其能继续发挥应有功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使之与移入地文化相互结合,不断创新和繁荣,需要积极借助图书馆的人才、设备、资料优势,使宁南山区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珍贵、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生态移民过程中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
  1、要借助图书馆做好宁南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普查工作
  按照 2003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 定义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需要人们去发现、发掘并且进行必要阐释的遗产。要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首先就需要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通过大量的调查,了解其存在的范围、表现方式、移
  入地区、在移入地区的影响等等,提交本地和移入地保护项目清单,建立分级保护名录,建立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档案和数据库。而宁南山区县级图书馆拥有丰富的与非物质文化保护相关的文献资源,直接面对第一手资料,尤其是县级图书馆地方文献中就有大量的非物质文化资料,如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等口传文学;婚丧祭祀等仪式庆典、宗教、民俗疗法等。民间美术、民间饮食、民间服饰、民间建筑资料也在其中,这对非物质文化的发掘、保护及进一步研究是不可缺少的。
  2、借助图书馆做好宁南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的传承就是保护的体现。生态移民移出地和移入地都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对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通过制定一系列措施进行“文化保护”。“文化保护”并不意味着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永远不变。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是一种民族民间文化,其根基在于民间,容易受当地条件的影响。到移民搬迁的移入地,更需要这種“文化保护”,使传统的技艺不至消失。这就要求图书馆要发挥信息保护技术的特长,将诸如口头传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录音的方式作为语音资料记录下来;将传统表演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田野调查方法,用摄像、口述访谈等技术手段,将原始资料全面记录下来。目前宁南山区县级图书馆都配有一定数量的电脑、数码相机和系统软件,可以对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加工、数字化、存储等技术处理,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数据库,提高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响力。
  3、借助图书馆做好宁南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工作
  宁南山区县级图书馆拥有相对专业的人才资源,对本地区情况较为熟悉,了解本地区、本民族文化特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工作和后续的资料整理、数字化、保护、开发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非物质文化的传播方式主要是口传心授,具有叙事场景重现和传播个体的零散性、多样性、模糊性等特点,县级图书馆可利用本地人才优势,对其进行图、文、声、像相结合的立体方式准确地阐释、记录,以笔录、摄影、录音、录像等形式记录下现场考察成果,并将其转化为光盘、磁带、数据库存等,进而数字化永久保存。只有在尊重真实性和完整性基础上以现代形式重新组装起来,使得这些非物质文化以生动鲜活的方式保存,才能将宁南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展现出来并传承下去。
  四、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世代传承的文明成果,任何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丧失,都很难再现。特别是生态移民移出地和移入地更是要面对着各种阻力,有来自配套资金不足、保护专业人员短缺和保护工作不被理解的被动局面。更需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通过大量的调查,了解其存在的范围、表现方式、移入地区、在移入地区的影响等等,研究分析生态移民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移入地和移出地周边区域的影响因素,提出保护和传承的策略及价值和有效性,以期能为宁夏南部山区生态移民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提供思路。为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和传承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牟延林,谭宏,刘壮.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0.1.
  [2]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田野工作方法[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9.
  [3]张红英.图书馆对宁夏南部山区生态移民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7).
  [4]杜慧莹.宁夏生态移民区发展农业经济的思路、技术措施及政策保障研究[J].宁夏农林科学,2011(12)
  [5]冯立峰,王伟.宁夏西海固地区生态移民成效与经验[J].中国水土保持,2014(10)
  [6]束锡红,聂君,樊晔.宁夏生态移民开发历程回顾与展望[J].宁夏党校学报,2015(3)
  基金项目:2016年度宁夏哲学社会科学(艺术学)规划项目(课题名称:宁南山区生态移民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究;项目编号:16NXYDCDG09)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制度的不断改革和推进,加强党校党建工作的信息化发展,将信息化发展应用到工作当中,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进步的一种重要手段。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技术,既可以丰富党校党建工作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为党校党建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基础保障。  【关键词】:党建工作:信息化发展:采取措施  前言:  党校党建工作的发展是相关部门一直以来予以重视的重要部分,跟随着当今社会信息化
期刊
【摘要】:本研究先归纳高校教师职业认同感3个误区,基于3个误区提出职业认同感的狭义与广义的涵义,提出影响行为意向的三个类别因素结合涵义中的5层态度设计调查量表。  【关键词】:认同感;职业认同感;态度  一、序言  认同感可以按照其前缀的名词能演变出无数个种类,如国家、职业认同感等。职业认同感由字面上可理解为个人通过对某种职业的认知,对职业产生的信任与认可的态度。而有人将职业认同感与对企业的归属感
期刊
【摘要】:刘家琨拥有自己独特的一套设计理念,他设计的“水井坊博物馆”,按区域可大致划分为五个单元。本文從建筑的地理位置、结构造型、空间布局、区域布置、顶立地三面设计中的材料运用、色彩搭配、室内环境与酿造技艺的联系以及设计理念的创新的角度,介绍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化特色的水井坊博物馆。  【关键词】:刘家琨;水井坊博物馆;传统;现代化  一、传统与现代化交融的水井坊  1、水井坊博物馆简介  水井坊博物
期刊
【摘要】:人们渴望在舒适健康的环境中生活,而景观设计便能满足人们的这一需求。景观设计的构成要素很多,植物配置不可忽视。合理地植物配置不但能满足人们在有限的空间中感受无限的自然情趣、丰富人们的感观认识,使观赏者脑海里呈现出最真实的对美的感受,同时又能有效的改善周围的环境质量。  【关键词】:景观设计;植物配置;布局形式;净化空气  一、景观植物配置  1、景观植物配置元素  在完成景观设计的过程中,
期刊
【摘要】:拥有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可以推进企业的稳定发展,工会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人阶级的群众性组织,发挥着上传下达的重要作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本文主要研究了工会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了工会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具体做法,希望有利于企业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工会组织;作用  最近几年,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显著成果,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
期刊
【摘要】:汉画像石是汉代图像最为重要的物质载体,它丰富的题材向我们展示了汉代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眷恋和对美好未来世界的憧憬。反映了汉代人们的思想、情感、意趣和观念。本文以汉画像石中的车马出行图为研究对象,旨在以车马出行图的构图形式和图像表达的寓意为研究视角,并通过马克思文艺理论中的典型理论为研究方法,力图阐释车马出行图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它的出现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汉代人们意识形态的关系以及它的现实主义
期刊
【摘要】:舞蹈对大学生的身心有着积极的健身价值,是适合全民踊跃参加的一项极好的运动项目。舞蹈不仅在身体机能方面对当代学生进行了塑造,也充分锻炼了他们优秀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舞蹈;身体;心理;学生  舞蹈起源于劳动,文学和音乐相伴而生。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艺术形式。舞蹈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始终反映着人们不同的思想观念、信仰观念、生活理想和审美要求。它不仅是人们欣赏和娱乐的艺术形式,而且是宣传教
期刊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态系统遭到越来越多的破坏,自然环境变得脆弱而且资源日趋短缺,城市的经济与环境无法保持相对稳定发展的状态。因此,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成为景观设计的重要研究方向。目前在中国,景观设计的理论研究和设计方法探讨仍然处于初步的探索阶段,而这是无法满足当前大量的景观建设项目和任务的需求。景观设计学科长期以来一直处在建筑学和农林等几个一级学科的领域范围内,至今无法将其具体归属达成一
期刊
【摘要】:月经周期不仅影响女性的情绪状态,还会影响女性对男性面孔的偏好。卵泡期女性更偏好男性化和对称性的男性面孔,黄体期女性则更偏好表面健康和具有面孔自我相似性的男性面孔。  【关键词】:月经周期;男性;面孔偏好  1引言  月经周期是发生在女性子宫和卵巢的周期性变化,由雌激素和黄体酮(孕激素)这两种卵巢激素主导其变化。女性前后两次月经第一天所间隔的时间为一个月经周期,平均生理周期为28天。根据雌
期刊
【摘要】:古筝始于秦而盛于唐,经历历史的沉淀到如今成为中国具有代表性的民间器乐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艺术魅力。古筝的发展纵观历史我们可得知国家综合能力的提升对古筝发展的影响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所以古筝具有深远的影响力是历史的进步也是时代的发展。  【关键词】:古筝的起源;地位;影响力  古筝,最早被称为秦筝。筝最早出现于秦王朝,是秦国的一种乐器。它拥有极大地受众面,极广的流传范围,而且涌现出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