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对作文,学生往往觉得无话可写,产生畏难情绪。如何使学生愿意写作文,爱上写作文呢?我认为首先应该调动学生的情感。因为情感是写作的源泉,是文章的灵魂。其次,平时要注重学生写作情感的培养,使学生作文时有真情实感,调动学生其他一切写作因素有效地运转,打开写作思路,使写作过程如水到渠成。这里主要从引导学生观察、阅读、训练、表达能力等方面指导学生作文。
【关键词】作文;情感教学;情境设计;积累素材;表达能力培养
面对作文,学生往往觉得无话可写,产生畏难情绪。如何使学生愿意写作文,爱上写作文呢?目前,在教学改革中,我们都在提倡素质教育,语文素质分为语文能力,而语文能力的培养,重在听、说、读、写等能力的训练,这些能力是语文水平的综合反映。在语文教学中,是对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特别要重视学生的写作训练,情感的表达,以提高语文写作水平。
一、教学生会观察,积累写作素材
培养学生学会观察,是写作的基础。要求学生注意平时积累,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的积累是写作的源泉,就像罗丹所说的“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到大自然中去陶冶美的性情,到社会生活中去发现美的事物。要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的习惯,善于捕捉事物特征,对我们的写作大有帮助。正如毛泽东指出的:“一棵树的叶子,看上去是大体相同的,但仔细一看每一片叶子都有不同。有共性,也有个体,有相同的方面,也有差异的方面。”因此,要教育学生学会观察,使他们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善于找出同类事物千差万别的个性和特征。只有生活丰富多彩,热爱生活的人,他的思想才会活跃,感情才会丰富,才可能写出感人的文章。
二、引导学生阅读,提高写作水平
以读促写,提高写作水平。南宋大诗人陆游有句名言:“工夫在诗外。”强调指出写诗方法、技巧之外的生活积累,对于我们的写作尤为重要,而读书是写作的基础,生活的源泉。通过广泛的阅读可以开拓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学识,培养创作的灵感。也唯有博览群书,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而我国目前中学生的学习任务普遍过重,沉重的考试压力,使他们根本没有心思去涉猎课外知识。有些中学尽管开设阅读课,但也是形同虚设。因而学生知识面狭窄,思维僵化,语言干瘪枯燥,淡然无味,也是无足为怪的事了。笔者认为,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扩大他们的阅读面,这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如在讲授散文时,向学生推荐朱自清、周作人、巴金等著名作家的名篇,并指导学生洞悉其中的美质,在学习诗歌时,除了介绍传统的经典名篇之外,还向学生推荐徐志摩、闻一多、藏克家等著名诗人的诗篇,让学生体会诗歌的意象和音韵之美。此外,在每年的寒暑假期间,介绍两到三部世界名著给学生阅读,并提出适当的阅读要求等。通过这些有目的的阅读训练,使学生一方面积累了不少语言素材,同时也促使学生努力模仿,不断创新,形成自己的语文风格和写作特色,大面积提高写作水平。“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通过大量的阅读,向他人借鉴语言素材对提高我们的语言感情能力有很大作用,对于我们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的提高也至关重要。因此,要写好作文必须多阅读,并学会善于阅读,才能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三、训练学生写作,提高写作能力
上述所讲的教学生会观察和引导学生阅读,都是为学生写作而准备的两个重要的环节。没有材料或材料不足,文章不可能写得好。但有了材料如果不精心选材或选材不当,仍然也写不出好文章。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的能力。
(一)审明题意,选取材料。指导学生对题目的所有内容进行审读,包括题目、要求、提示,都要逐字逐句进行理解,并抓住关键词,确定文章的中心。这环节一定要小心谨慎,特别是命题作文,如果审题出现偏差,作文就会跑题,导致作文离题。选材料是为主题服务的,因此,在选择材料前,必须要明确文章的体裁及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我们有些学生往往难以割舍材料,对有用的材料或没用的一起上,这样就会造成“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结果。所以,在写作文时,首先要明确主题。在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注意分析课文题目,培养审题技能以外,还可采用一些具体方法,培养学生概括、提炼的能力。如,让学生把自己文章的中心思想浓缩为一句缩短的文字,即提炼出“主题句”。采用这种浓缩法,对提高学生审题立意的技能,是十分重要的。
(二)立意要深刻,创意要新颖。无论何种体裁的文章,都需要通过材料烘托主题。因此,看一篇文章是否成功,首先就要看作者是否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对生活是否有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即立意要深刻。其次,还要看作者的创意是否新颖,即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见解,所抒发的感受,不落俗套,否则人云亦云,则没有新意。因此,指导学生写作,应拓宽学生视野,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在文章中体现自己的独特性,这样就会抓住读者,给人一种新鲜醒目的感觉。
(三)拟题要创新。开头、结尾要呼应。俗话说得好,“题好一半文”。文章的标题就好比一篇文章的眼睛,通过它,我们可以窥见文章的灵魂。因此在指导学生写作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如下面的几种拟题方法,的确给人新颖的感觉;引用流行歌曲:如《我的未来不是梦》;运用拟人、比喻、反复、设问等修辞,又如,《生活就是一只五味瓶》、如《都是你惹的祸》。套用流行语,显得生动、活泼。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也是很重要。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古人把文章的开头称为“凤头”,就是说文章的开头要漂亮,给人以先声夺人之感。开头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整篇作品的好坏。
四、注重表达能力的培养
作文能力应包括认识生活和反映生活两方面的能力。认识生活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分析能力,而反映生活则需要准确的表达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多种方式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一)课堂上进行口头表达能力训练。学生表达能力的体现,首先表现在是否有敏锐的思维和准确的语文表达能力。训练口头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例如,讲作文提纲,可让学生口述自己作文的提纲大意,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构思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采用多种方法,训练学生书面写作能力。写作训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它包括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我们应首先让学生养成写日记和记笔记的好习惯,这样有益于学生积累作文的素材,有效地解决作文时感到“无话可说”的问题。
(三)加强模仿写作练习。因为中学的语文课文就是很好的范文,在学习了文章的写作技法、特点后,可以让学生模仿范文自行命题。如,学习了抒情散文《背影》可以让学生模仿其笔法,写一些抒情文章,如《眼睛》、《帽子》等等。同时还可以搜集一些材料、漫画、哲理故事等,让学生根据搜集内容进行写作,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想像力,又能挖掘出学生的思想深度和认识程度,既培养了学生写作的基本能力,又开发了他们的智力。在作文教学中,重在写作能力的培养,因为每年中考语文科考试,都有对学生作文能力的考核,实际上是对其思想认识水平,知识水平、能力和智力的综合性考核,这种考核能在一定的广度与深度上,反映出学生实际的语文水平。
【关键词】作文;情感教学;情境设计;积累素材;表达能力培养
面对作文,学生往往觉得无话可写,产生畏难情绪。如何使学生愿意写作文,爱上写作文呢?目前,在教学改革中,我们都在提倡素质教育,语文素质分为语文能力,而语文能力的培养,重在听、说、读、写等能力的训练,这些能力是语文水平的综合反映。在语文教学中,是对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特别要重视学生的写作训练,情感的表达,以提高语文写作水平。
一、教学生会观察,积累写作素材
培养学生学会观察,是写作的基础。要求学生注意平时积累,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的积累是写作的源泉,就像罗丹所说的“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到大自然中去陶冶美的性情,到社会生活中去发现美的事物。要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的习惯,善于捕捉事物特征,对我们的写作大有帮助。正如毛泽东指出的:“一棵树的叶子,看上去是大体相同的,但仔细一看每一片叶子都有不同。有共性,也有个体,有相同的方面,也有差异的方面。”因此,要教育学生学会观察,使他们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善于找出同类事物千差万别的个性和特征。只有生活丰富多彩,热爱生活的人,他的思想才会活跃,感情才会丰富,才可能写出感人的文章。
二、引导学生阅读,提高写作水平
以读促写,提高写作水平。南宋大诗人陆游有句名言:“工夫在诗外。”强调指出写诗方法、技巧之外的生活积累,对于我们的写作尤为重要,而读书是写作的基础,生活的源泉。通过广泛的阅读可以开拓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学识,培养创作的灵感。也唯有博览群书,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而我国目前中学生的学习任务普遍过重,沉重的考试压力,使他们根本没有心思去涉猎课外知识。有些中学尽管开设阅读课,但也是形同虚设。因而学生知识面狭窄,思维僵化,语言干瘪枯燥,淡然无味,也是无足为怪的事了。笔者认为,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扩大他们的阅读面,这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如在讲授散文时,向学生推荐朱自清、周作人、巴金等著名作家的名篇,并指导学生洞悉其中的美质,在学习诗歌时,除了介绍传统的经典名篇之外,还向学生推荐徐志摩、闻一多、藏克家等著名诗人的诗篇,让学生体会诗歌的意象和音韵之美。此外,在每年的寒暑假期间,介绍两到三部世界名著给学生阅读,并提出适当的阅读要求等。通过这些有目的的阅读训练,使学生一方面积累了不少语言素材,同时也促使学生努力模仿,不断创新,形成自己的语文风格和写作特色,大面积提高写作水平。“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通过大量的阅读,向他人借鉴语言素材对提高我们的语言感情能力有很大作用,对于我们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的提高也至关重要。因此,要写好作文必须多阅读,并学会善于阅读,才能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三、训练学生写作,提高写作能力
上述所讲的教学生会观察和引导学生阅读,都是为学生写作而准备的两个重要的环节。没有材料或材料不足,文章不可能写得好。但有了材料如果不精心选材或选材不当,仍然也写不出好文章。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的能力。
(一)审明题意,选取材料。指导学生对题目的所有内容进行审读,包括题目、要求、提示,都要逐字逐句进行理解,并抓住关键词,确定文章的中心。这环节一定要小心谨慎,特别是命题作文,如果审题出现偏差,作文就会跑题,导致作文离题。选材料是为主题服务的,因此,在选择材料前,必须要明确文章的体裁及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我们有些学生往往难以割舍材料,对有用的材料或没用的一起上,这样就会造成“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结果。所以,在写作文时,首先要明确主题。在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注意分析课文题目,培养审题技能以外,还可采用一些具体方法,培养学生概括、提炼的能力。如,让学生把自己文章的中心思想浓缩为一句缩短的文字,即提炼出“主题句”。采用这种浓缩法,对提高学生审题立意的技能,是十分重要的。
(二)立意要深刻,创意要新颖。无论何种体裁的文章,都需要通过材料烘托主题。因此,看一篇文章是否成功,首先就要看作者是否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对生活是否有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即立意要深刻。其次,还要看作者的创意是否新颖,即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见解,所抒发的感受,不落俗套,否则人云亦云,则没有新意。因此,指导学生写作,应拓宽学生视野,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在文章中体现自己的独特性,这样就会抓住读者,给人一种新鲜醒目的感觉。
(三)拟题要创新。开头、结尾要呼应。俗话说得好,“题好一半文”。文章的标题就好比一篇文章的眼睛,通过它,我们可以窥见文章的灵魂。因此在指导学生写作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如下面的几种拟题方法,的确给人新颖的感觉;引用流行歌曲:如《我的未来不是梦》;运用拟人、比喻、反复、设问等修辞,又如,《生活就是一只五味瓶》、如《都是你惹的祸》。套用流行语,显得生动、活泼。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也是很重要。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古人把文章的开头称为“凤头”,就是说文章的开头要漂亮,给人以先声夺人之感。开头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整篇作品的好坏。
四、注重表达能力的培养
作文能力应包括认识生活和反映生活两方面的能力。认识生活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分析能力,而反映生活则需要准确的表达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多种方式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一)课堂上进行口头表达能力训练。学生表达能力的体现,首先表现在是否有敏锐的思维和准确的语文表达能力。训练口头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例如,讲作文提纲,可让学生口述自己作文的提纲大意,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构思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采用多种方法,训练学生书面写作能力。写作训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它包括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我们应首先让学生养成写日记和记笔记的好习惯,这样有益于学生积累作文的素材,有效地解决作文时感到“无话可说”的问题。
(三)加强模仿写作练习。因为中学的语文课文就是很好的范文,在学习了文章的写作技法、特点后,可以让学生模仿范文自行命题。如,学习了抒情散文《背影》可以让学生模仿其笔法,写一些抒情文章,如《眼睛》、《帽子》等等。同时还可以搜集一些材料、漫画、哲理故事等,让学生根据搜集内容进行写作,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想像力,又能挖掘出学生的思想深度和认识程度,既培养了学生写作的基本能力,又开发了他们的智力。在作文教学中,重在写作能力的培养,因为每年中考语文科考试,都有对学生作文能力的考核,实际上是对其思想认识水平,知识水平、能力和智力的综合性考核,这种考核能在一定的广度与深度上,反映出学生实际的语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