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滋味

来源 :作文周刊·小学六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anchen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幸福是什么滋味?我一直没有深切感受,但是那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
  那天,爸爸开车送我上学,到学校东边的路口时,已经堵得水泄不通。我让爸爸拐弯去上班,自己下车步行。谁曾想,刚走没多会儿,一阵大风吹翻了我手中的折伞,我的衣服一下子被雨淋湿了。一阵风吹来,我打了个冷战,看来必须要换衣服。到了学校,我赶紧借了老师的电话打给妈妈。
  “喂——刘老师!”妈妈睡意蒙眬。“妈妈,是我。我……我的衣服被淋湿了!”“什么?衣服湿了?你在教室里不要乱跑,妈妈马上送衣服过去。”妈妈的语调十分急促。
  我浑身哆嗦着坐在教室里,心想:这么大的风雨,妈妈怎么赶过来呢?正在胡思乱想之际,忽然,妈妈出现在窗外。也就十几分钟,妈妈就已经拎着衣服站到我面前。妈妈脱下雨衣,脸上湿漉漉的。“妈妈——”“别愣着了。快去卫生间,我帮你换衣服。”
  来到卫生间,妈妈帮我换上了干净的衣服,笑着说:“快去上课吧!妈妈回家了。”我点点头:“好的,妈妈,路上慢点,回家要立即换衣服。”
  幸福是什么滋味?幸福是一件冒雨而来的衣服,暖人心扉。
  同学发言
  霍艺东:这篇习作选材真实,原本是一个很感人的表現妈妈关爱的故事,可是我觉得情感表达不够自然,所以读起来给人的感觉很平淡。
  沙莎:开头与结尾用设问回答“幸福是什么滋味”,比较新颖。但回答的语言情感不够充沛,尤其是结尾,让情感达到一个高潮,会更打动人心。
  贾一凡:叙事的时候应该适时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这样情感的流露会更自然。另外,当妈妈出现在教室窗外时,她的外貌是怎样的?应该描述一下,这样更能表达小作者的感激之情。
  曹悦轩:叙事的时候前因后果要交代清楚,否则读者读的时候糊里糊涂的,就不能与作者在情感上有共鸣了。
  卢老师评说
  这是一篇六年级的考场作文,总的来说习作语言简洁流畅,在平淡的叙述中,饱含真挚的情感。但要让情感充分表达,自然流露,我们要学会在叙事时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让读者能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我们可以学习《那个星期天》的写法,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描写景物的时候,不能仅仅描写景物的特点与环境氛围,还要用富有情感色彩的语言进行描述,使事物、景物都富有情感,从而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情感来。比如:妈妈送衣服这件事本来很普通,但营造一个不普通的氛围就可突出事例的特殊性了;再设置一个细节,突出妈妈的不易,比如不会开车,这样更能凸显妈妈对“我”浓浓的爱,“我”的情感就可以随着叙事一点一点抒发。
  习作的开头与结尾如果在语言表达上花点功夫,做到“凤头”与“豹尾”,一定能为习作增色不少,更能让情感得到升华。
  病愈出院
  幸福的滋味
  ◎季思危
   幸福是什么?有人说,幸福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给人温暖的感觉;幸福是夏日里的一杯冰茶,给人清爽的感觉。我说,幸福是不顾风雨送来的衣服,暖意融融。(设问句式开头,点出幸福在不同情境下带给人的感受。)
   那天,风雨交加,爸爸开车送我上学,到学校东边的路口时,已经堵得水泄不通。我让爸爸拐弯去上班,自己下车步行。谁曾想,刚走没多会儿,一阵大风吹翻了我手中的折伞,倾盆大雨瞬间淋湿了我的衣服。看着紧贴在身上的衣服,我无可奈何:妈妈刚下夜班,应该刚刚睡着……一阵风吹来,我打了个冷战,看来必须要换衣服。到了学校,我赶紧借了老师的电话打给妈妈。(交代故事发生的起因——大雨淋湿了衣服。)
   “喂——刘老师!”妈妈的声音里透着疲惫。“妈妈,是我。我……我的衣服被淋湿了!”“什么?衣服湿了?你待在教室别出门,小心着凉,妈妈马上送衣服过去。”妈妈的语调立即急促起来,疲惫似乎一扫而光。(妈妈接电话时的“疲惫”与知道原因后的“疲惫似乎一扫而光”对比,对孩子的爱可见一斑。)
   开始上早读了,教室外狂风呼啸,雨点透过窗缝打进教室。我坐在教室里,心慌意乱地想着:这么大的风雨,妈妈不会开车,怎么来呢?路上会不会有危险呢?(此处的心理描写,写出了“我”对妈妈的担心。)正在胡思乱想之际,忽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窗外,是妈妈!我吃惊极了。不过十几分钟的时间,妈妈就拎着衣服站到了我面前。妈妈摘下雨衣帽子,脸上湿漉漉的。透过透明的雨衣,我看到妈妈浅蓝的衣领已经变成深蓝。(对妈妈外貌的细节描写,凸显了妈妈的爱子情深。)“妈妈——”不知为何,我似乎有泪要流下来,嘴里再也说不出一句话。“别愣着了。快去卫生间,我帮你换衣服。”
   来到卫生间,细心的妈妈竟然带了浴巾和热水,帮我擦了一下身体,换上了干净的衣服。随着舒适感涌上心头的是一股暖流。这时,教室外的风似乎不那么狂了,雨似乎也不那么猛了。(环境描写的衬托,写出了此刻“我”的暖。)换好衣服,妈妈摸摸我的头,笑了:“快去上课吧!妈妈回家了。”我的嗓子里似乎有些干涩,哽咽着说:“好的,妈妈,路上慢点,回家要立即换衣服。”
   幸福有滋味吗?当然有。幸福不是画,幸福是一件冒雨而来的衣服,一句发自肺腑的叮咛,直达心底。(设问句结尾,照应开头,写出“我”对幸福的深刻理解。)
  总评
   经过修改,小作者在开头运用了排比与比喻的修辞手法,语言优美,情感的基调一下子就奠定了。在正文叙事中注意了“我”感受的描写,融入了环境描写,同时也充实了表达情感的语句,与考场时的作文相比,这篇习作在字里行间对妈妈的感恩之情表达更自然,更真挚,也更打动人。
   【作者系江苏如东县实验小学学生,指导并置评:卢平芳】
其他文献
原文  蚕食桑而所吐者丝也,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也,非花也。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痰瘤。  (出自袁枚《随园诗话》)  解说  蚕吃桑叶,吐出来的是丝,不是桑;蜜蜂采花粉,酿成的是蜜,不是花。读书就像吃饭,会读书的人,吃了长精神;不会吃的人,吃了生痰瘤。  品读  这段话用吃饭作比喻,讲了要善于读书的道理。  首先,讀书要正确选择。蚕只吃桑叶,蜜蜂只采花,然后才能吸收、消化,最后
期刊
原文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节选自《为人民服务》)  品评   本段的开头一句,对于上段来说属于承接,对本段来说属于启下,同时又是本段的中心句。接着第二句引
期刊
柳树是会穿衣服的树,她的衣服随着季节变换,为大地添上深深浅浅的绿,浓淡相宜的红。   柳树是春回大地的急先锋。当微风把像小姑娘辫子似的柳梢儿拂到你的脸庞时,你猛然看见柳枝儿由浅浅的黄紫色渗漏出一点隐隐约约的绿,那绿是淡淡的嫩嫩的,细看也是似有似无的,那柳芽儿就像浪漫的春姑娘的眼睛,从眉眼儿的余光中流露出一点绿星儿。那点嫩绿把人们的眼神引向山麓、河畔的柳林時,你会惊喜地发现,穿上鹅黄衣服的柳林不知何
期刊
腊八节来临,预示着拉开了过年的序幕了。在我国民间,很久之前就有腊祭的风俗。相传西晋时,有个极懒的年轻人,平素游手好闲,坐吃山空。他的妻子屡劝无效。到了这年的腊月初八,家里断粮了,年轻人饥饿难耐,遍搜米缸、面袋和家里的坛坛罐罐,将剩粒遗粉连同其他可食的残碎物一并入锅,煮了一碗粥喝下,同时下定决心,痛改前非。之后,当地人们借此教育子女,每逢腊八都煮粥喝,既表示腊祭日不忘祖先勤俭之美德,又盼神灵带来丰衣
期刊
文题在线   心愿,就像一粒刚刚发芽的种子,种在心的土壤里,尽管渺小,却终将开出美丽的花朵。你的心底埋藏着哪些心愿呢?比如关于个人的:努力学习,长大以后当一名好老师;有机会去看看高山、草原、大海。比如关于家庭的:爸爸妈妈明年工作不要那么辛苦,等等。比如关于社会的:空气和水不再被污染,残疾人能得到更多的关爱。请以“心愿”为题,写一篇作文,500~600字之间。  (配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训练) 
期刊
什么是艺术?我千百次地问自己,却百思不得其解。今天有幸观摩学校一年一度的艺术节,沉浸其中,“原来这就是艺术!”我感慨万千。   你瞧,舞台上灯光闪烁,同学们正“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小才女秀秀手持话筒,嗓音甜美,一曲《童年》被她演绎得格外动听。她时而点头,时而甩辫,任童真迸發,任歌声飞扬。台下的观众陶醉其中,清扬的歌声唤起儿时的回忆,我们仿佛赤着脚丫在池塘边戏水,仿佛正畅快地玩着“老鹰抓小鸡”的
期刊
作品选段   汤姆打量了一下那男孩,说:“你说什么?这叫干活?”   “这还不叫干活,那应该叫干什么?”   汤姆重新又开始刷墙,漫不经心地说:“这也许是干活,也许不是。我只知道这对汤姆·索亚来说倒是很得劲。”   “哦,得了吧!难道你的意思是说你喜欢干这事?”   “我真搞不懂为什么我要不喜欢干,哪个男孩子能天天有机会刷墙?”   这倒是件新鲜事。于是,本停止了啃苹果。汤姆灵巧地用刷子来回刷着—
期刊
人生的意义,需要自己去慢慢品味,酸甜苦辣,百味人生,盡在其中。   一说起甜,大家第一时间可都会想起糖、蜂蜜,然而随着年龄增长,我对甜有了新的认识。   小时候父母一给我买糖吃,我就高兴得很,因为我喜欢糖在我舌尖留下浓浓的香甜滋味,这是吃甜品感受到的甜。   有一次,我坐公交车回家,看到一位老爷爷拿着一大堆杂物上了车,那杂物似乎很重,汗水争抢着从老爷爷饱经风霜的脸上缓缓流下,疲倦也从他紧皱的眉头和
期刊
片段   他每天要么拿着枪,带着狗到森林里去打猎,要么到海边去捕鱼,还把捕到的活山羊畜养起来。后来他竟有了成群的山羊,可以常喝羊奶,吃羊肉。鲁滨逊从船上搬来的东西里还有一些麦子,由于被老鼠啃过了,他就随意把它们丢撒在地上,没想到不久竟长出了嫩芽,后来又结出了穗子。他用这点儿麦种反复种收,到了第四年,终于吃到了自己种的粮食。  品读   这是鲁滨逊在荒岛上定居下来以后,最初几年的生活情景,从中可以看
期刊
不少人以为清明节就是寒食节,其实这是误传,寒食节和清明节是两个节日,不过两个节日挨着,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两天,也就是在夏历冬至后的105天。寒食不是在寒冷的天气里吃东西的意思,而是指吃冷食。在那一天,家里不能生火,后来又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斗鸡等风俗。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寒食节的风俗起源于26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据说是为了纪念晋文公的贤臣介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