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渐”所迷,不为“渐”所欺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7930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文简析
  
  广东版必修二《渐》一文由浅入深,通过对人的生命历程中渐变规律的描述和分析,通过寓言故事和比喻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认识,即借“渐”这一现象唤醒人们的时间意识,激励人们要把握好时间,做一个“大人格”、“大人生”的人。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学习课文运用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的写作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得生动,形象,易懂。
  (二)通过探讨作者的写作目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一般人为“渐”所迷,为造物所欺,不能把握百年人生,只有少数人拥有“大人格”与“大人生”。那么我们一起来探讨怎样才能算是不为“渐”所迷,不为“渐”所欺?
  (二)思考、讨论、探究
  片断一:
  全班朗读全文最后一段,小组讨论:作者说“然人类中也有几个能胜任百年的或千古的寿命的人”如何理解?试找出一两个你所熟悉的历史人物来说明你的观点。(这道讨论题目的设计意图是希望学生对“大人格”、“大人生”的说法有所体会,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生1:科学家居里夫人,她一生创造发展了放射科学,长期无畏地研究强烈放射性物质,直到最后把生命贡献给了科学。居里夫人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两次在不同的科学领域获得诺贝尔奖。
  生2:我最佩服的是鲁迅先生,他是我国20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家,他在留学时期弃医从文,在小说、杂文、散文等领域都有所成就。最可贵的是鲁迅先生用自己的笔坚持社会正义,反抗强权,保护青年,培养和鼓励新生力量。“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真实的写照。
  生3:我们这里有小鸟天堂,是巴金先生的一篇《鸟的天堂》让它出名。巴金先生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的敢于说真话,追求真善美的个性,体现出一个作家的良知和责任感,他的作品给向善的人们提供了精神食粮。
  教师点评:大家都能体会到重要的不是人在世的时间,而是他们的精神,他们的人生价值。像巴金先生这样为中国文化事业作出贡献的作家还有很多,今年是我国建国58周年,我们不能忘记那些让我们过上幸福生活的伟人。
  片断二:
  作者在论证自己的观点时运用寓言、比喻说理,比如运用“抱犊跳沟”的故事说明“渐”的作用,你能从文章中再找出运用寓言故事和比喻的例子吗?这种写作手法对说明道理有什么好处?
  生1:论述“渐”使人生圆滑的道理时举了“少女变成老婆子”的例子,“巨富子弟变乞丐”的故事。
  生2:把看不见的人生变化比喻成人们熟悉的走路,音乐符号,时钟等。
  生3:坐车乘船的故事来说明人易为造物者所迷的道理。
  学生点评:运用寓言故事和生动的比喻,可以大大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使抽象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生动形象地揭示出“渐”的本质。
  片断三:
  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
  明确:唤醒人们的时间意识,激励人们要把握好时间,做一个有“大人格”的人。
  (1)同学们,自然界花开花落自有时,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大家正值花样年华,该播种的季节要播种,该收获的季节才能收获。
  (2)老师赠送学生高尔基的名言:时间是最公正合理的,它从不多给谁一分,勤劳者能让时间留给串串的果实,懒惰者时间留予他们一头白发,两手空空。
  (三)课堂练习
  1.请运用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的写法以“珍惜时间,把握人生,珍惜生命”为内容,试把道理说得生动,易懂。(不妨教师与学生同题作文,合作探究,学生自会悟到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的妙处)
  2.师生合唱《真心英雄》,在音乐声中,我们一起为了心中的梦想,珍惜时间,努力奋斗,产生共鸣。
  (四)表达与交流
  口头作文(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注意语言要有条理,简明,得体):你是否感到“渐”对你的影响,这影响是好是坏?你今后该如何把握你的人生?
  说明:这是本课堂最精彩的部分,有了前面练习作铺垫,不少学生自告奋勇畅所欲言,谈自己的心声与感悟!有的谈到了自己读高中的目的,有的谈到了要抓紧时间阅读书籍扩展自己的知识面,还有的谈到了自己曾经的忧伤和对未来的憧憬、让生命有色彩。的确,是追求生命的长度还是追求生命的高度,是庸俗、无聊地生活还是奋发向上,把握生命,把握时间?这是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的问题。
  
  四、教学反思
  
  本文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典范例文,因此教师要利用好教材教会学生写作。我们平时教学就应该多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应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认识说出来,写下来。另外,以课文为例子学习写作方法,可以较好地调动学生写作与表达的积极性,师生共同交流彼此作文片段,可以激活他们的思维,“倾听与交流”,“学习与借鉴”,这对于一贯苦恼于议论文说理不生动的同学的确是很大的启发。
其他文献
古语有云: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是人的天性。欣赏美不但可以陶冶人的性情,而且可以净化人的心灵,塑造人的高尚品格。这就要求我们每位语文教师要增强学生的美感体现,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取了许多文质兼美、内容丰富的名篇佳作,融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为一体。这些都是进行审美教育的好素材。那么应该如何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美”的特点,发挥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呢?下面谈几点,以求
期刊
一、赏析目标  1.品味诗歌意境、理解诗歌情韵,初步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  2.掌握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及技巧。  二、赏析重难点  1.理解诗人独特的风格。  2.掌握历史典故及诗歌创设的意境。  三、赏析过程  (一)导入  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其名诗佳句多如繁星而被千古传诵。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吟诵几个名句:  1.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2.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3
期刊
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①  ——[唐]李白    李白这首《越中览古》,在今天已被许多出版社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但该诗中“战士还家尽锦衣”一句里的“战士”,我查阅好几个版本的李白诗集,均为“义士”,而非“战士”,这是为何?究竟是“义士”还是“战士”?既为教材而使用,传授于子弟,就自然是严肃谨慎的事,不可不察。笔者认为当为“义士”而非“战士”,详析如
期刊
新课程指导下的人格教育,致力于使学生的素质有个性的、全面的并且是终身的发展。简言之,人格教育尊重个性、发展个性,并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学的基本要素在人格教育中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教学思维也应该有革命性的转换。  笔者以为,在多元对话的时代,切合人格教育的教学思维,也应该是以对话为基本原则、讲究互动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活动也有“对话”,但缺少“互动”。“师道尊严”的教学伦理,“传道
期刊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已经普遍使用多媒体技术,新《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要求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往往可以满足具体教学环境的需要,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从而成为文字教材的延伸、升华,并可优化整体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课件是指根据教师的教案,把需要讲述的教学
期刊
初中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之一是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即“听、说、读、写”的能力。刚升入初中的学生语文能力较低,作文能力较差,用词单调,内容空洞,缺乏思想性,不会布局谋篇。面对此情况,我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努力实践,略有心得:在“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中,要把“写”作为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具体做法归纳为“两‘时’抓,两‘时’都要硬”。一个“时”指的是课上时间,具体包括:早读
期刊
客 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一    友情,正如亲情、爱情,是人类精神世界中最可贵、最纯粹的情感之一。拥有知己,相伴友情,是我们芸芸众生在漫漫人生和寻常生活中的美好愿望和孜孜追求。  事实上,在从以“诗经”、“楚辞”为开端的奔流不息的中国古典诗词长河里,对友情的吟
期刊
《百合花》是茹志鹃的早期作品。多年来,曾以独特的艺术风格,一直被人们所喜爱。作家不是从正面描写生活的洪波巨澜,而是采撷时代激流中的一朵浪花,如一滴水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去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时代风云,以及人民解放战争必胜的内在动因。  作品三个片段,互相映衬,环环相扣,情节发展自然,剪裁紧凑严密,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全篇柔美、清新、俊逸,仿佛一支悠扬的小夜曲,给读者以审美的情趣。    一、赶
期刊
在作文课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有的学生双手托腮,紧皱眉头不愿写;有的大脑空空,无从下手不想写;有的置之不理,毫不在意不爱写;有的觉得平平淡淡,干干巴巴不好写……如何把学生视为“苦差”的作文变成他们的“乐事”呢?下面是全校组织的一次听课比赛中一位老师的授课教学。    一、游戏导入,激趣激思    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叫做“闯三关”。通过这次活动,比一比,哪组同学头脑灵活,思维反应
期刊
人禀七情,往往因物兴感。而一代一代的文人,其观察力、判断力、感悟力也往往更加敏锐,他们借助诗文,将自己心底的顿悟表现出来,使读者产生共鸣。读着古人尽态极妍的诗文,我们仿佛在倾听古人深情脉脉的诉说,我们分明感受到了古人内心情感的脉动,领略到了古人久炼思想的锋芒……  一代一代文人的咏叹,形成了形态各异的文化现象,“乡土文化”便是其中最耀眼最动人最长久的一种。柯灵的散文《乡土情结》与陶方宣的散文《鱼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