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二 如何实现“五育融合”育人效应的最大化?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baol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英明:学校在育人中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德智体美劳一个都不能少,让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和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但“五育并举”并不意味着“五育并重”,“五育”的内涵是辩证统一的。蔡元培先生曾把“美育”比作人的神经系统,认为其具有传导的功能。我校用“大美育”思想把“五育”贯通,最终实现“五育融合”育人效应的最大化。“大美育”提倡“学校规划紧扣美,工作安排凸显美,课程设计立足美,教育过程体现美,教研活动围绕美,检查评估总结美”,主张学校的一切教育资源都要以美的形态呈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熏陶。
  我们把“为爱而生,向美而行”作为学校的办学方向,把建设“四美校园”(景美、物美、事美、人美)作为创建“合肥市美育创新实验校”的目标,以美育的濡养为基础,在教育中培养孩子们对自然美、社会美、生活美、精神美、智慧美、运动美、艺术美、劳动美等的审美认知力与创造力,提升审美素养,培养积极人格,提升精神境界,以美育德、以美益智、以美健体、以美促劳,实现“五育融合”。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将美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各方面,渗透在各个学科之中。我校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及劳动教育的融合,挖掘不同学科所蕴含的丰富美育资源和美育价值,大力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发挥各个学科教师的优势,形成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的育人合力。
  徐明杰:“五育融合”语境下的德、 智、体、美、劳五育之间的联系规律,已有教育理论做出阐释 :德育是方向、灵魂,对其他各育起着导向和推动的作用;智育是前提,为其他各育提供认知基础;体育是基础,为其他各育提供物质保障;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渗透到全面发展各面,起到辅德、益智、促体的作用。
  基于上述理论分析,我校通过“ 梅石育人模式”探索“五育融合”,具体做法是:以精神为融合线索、以课程为融合技术。
  德育作为方向、灵魂,可与其他四育产生单点联系,起到引导其他四育的作用。我校将德育内涵和学校传承500年的 “如梅之韧,似石之坚”的“梅石精神 ”融合,构筑了新时代“艰苦奋斗、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新“梅石精神” ,并将其作为贯穿“五育”的线索,创设了简洁有效的“五育融合”方式:通过以心养德、以艺育德、以体促德、智劳润德的课程实施路径,在促进学校德育发展的过程中,同步构筑学生的“梅石精神”,再以“梅石精神”激励、促进智、体、美、劳四育落地生效,培养时代新人。
  以精神培育为线索,率先落实德育与其他四育之间的单点对接后,我校以课程建设为技术手段,致力实现五育中多维度的融合。
  为避免“五育”的割裂,我校的“梅石”课程体系不将德智体美劳作为平行结构构建,而是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基础,设置了必修的基础型课程、选修的拓展型课程、个性化选修的高水平研究型课程三个层级的课程框架,每个层级都涵盖了对应的德智体美劳课程。层级内部再通过课程设计和实施进行“五育融合”,具体分为“小融合”和“大融合”两种形式。
  “小融合”以学科课程为主,在学科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有意识地以“五育”的某个维度为主,兼以其他维度的穿插。比如,在物理学科教学中,以智育为主,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科学精神等德育内容,再根据实际情况穿插体育原理、劳动知识、美学鉴赏等内容。
  “大融合”以活动课程为主。实践活动可以触发五育中各种知识和能力在 个体行为中的创造性运用,因而学校积极开发实践创新课程,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赴厦门、泉州等地的工厂、社区、公司、场馆、遗迹等进行实地调研和体验,通过行走锻炼、实践求知、品美鉴美、感悟精神,实现“五育”的有机融合。
  顾巧英:实现“五育并举”,融合育人,需要学校构建融通的课程体系。我校打造“英雄教育‘幸福力’课程体系”,聚焦“五育融合”,依托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创新。通过选择性拓展课程、综合实践性课程、家校共育课程、地方课程等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使他们成为人格完整、身心健康、全面而有个性的人。
  我们在原有劳动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探索,包括自主创编劳动教育校本学材,推进校内劳动、家庭劳动、社会劳动三位一体,形成协同育人格局;开展劳动综合实践活动、STEAM教育等,发挥勞动教育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方面的综合育人价值。
  我校将版画教育与学校办学特色——“英雄教育”紧密融合,以“英雄情怀”培育为核心开展儿童版画教学,让孩子们用艺术表达英勇、善良、爱国等英雄特质,创作的过程既凝练思想智慧,蕴含劳动创造,也有审美的提升,更是心灵的塑造。
  人是完整的生命个体,教育是引领人寻找生命意义的过程。“五育融合”育人,学生作为完整的生命个体将获得更美好的发展。
  徐世锋:要实现“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必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针对性、实效性,对准“五育并举”体系中的短板弱项,精准发力。
  从智育上讲,学校教育的指挥棒不能唯分数论、唯升学论,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减负。
  从德育上讲,学校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加强学生品德和习惯的养成教育。我校把主题教育活动作为德育的重要载体,打造了如“中华礼仪”“诚信试场”“校园之星”“最美少年”等一系列德育品牌活动。以诚信教育为例,学校设立了诚信试场,学生自主报名参加,全程自主管理,师生尊重互信,考场秩序井然,诚信之风蔚然。
  体育、美育都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成立了体育艺术中心,配备了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教师对学生进行悉心指导。学校每学年举办科技文化艺术周活动,“超级主播”校园主持人大赛、“金手指”校园器乐大赛、校园课本剧大赛等活动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了多种平台;学校开设了篮球、足球、羽毛球、啦啦操、铜管乐、器乐、合唱、舞蹈、素描、国画、书法、陶艺、播音主持等近20个社团,为学生体育艺术素养的提升和全面发展提供了充分保障。   劳动教育重在“知行合一”。为了给学生创造各种参加劳动实践的机会,学校依托航天六院资源,组织学生走进研究所、工厂、试验站和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帮助学生增长劳动技能,培养意志品质。
  德智体美劳,每一个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功能。好的教育,不仅仅有分数和升学率,更要有完整的灵魂塑造和正确的价值追求;不仅关注知识和技能,更要关注体质、品质。学校应坚持“五育并举”,教育和引导学生明确目标方向,获得全面发展,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蔡书太:我校是一所美术教育特色学校,以美术教育为抓手,以“立体美术”为战略,将美育融合、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方位、全过程,实现“五育并举”。具体来说,可以归纳为“美术教学三步走,美育活动三融合”。
  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部分,是美育实施的载体与途径。为了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我校的美术教学以“三步走”策略,逐步推进。
  第一步,对高一全体学生进行美术普及性教育。每周开设2课时的艺术欣赏、素描、动漫等基础型课程。第二步,进行专业性教育。对有美术兴趣和爱好的学生,开设色彩、速写、素描等专业型课程。第三步,进行拓展性教育。利用每周2课时的校本选修课,为那些在美术专业有特长、有进一步发展意向的学生,开设陶艺、工笔花鸟等研究型课程。
  此外,我校还通过各类活动辅助美术教育,进一步实现从美术向美育的升华。
  一是选修课程与社团活动相融合。美术拓展课程的学习,对学生实践性与探究性的学习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学校将选修课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组建学生社团,以实践活动的方式来进行体验式的学习,也就是“选修课程活动化,社团活动课程化”。
  二是校内实践与校外展示相融合。美术实践活动,必须走出校园、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去感受美、发现美、鉴赏美。我們每学期都组织1-2次的户外写生,组织学生参加研学旅行和各类艺术大赛。学校每两年在市艺术馆举办师生美术作品展,获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
  三是美育与德智体劳相融合。我们经常开展美育与德育相融合的教育活动,以美育人。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我校学生创作了1200多幅画作,讴歌白衣天使,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智育方面,我校将美术、音乐等美育元素与其他各学科的教学相互渗透,专门编辑了学科美术素材读本,并在教学中实时渗透。比如语文学科,在进行《再别康桥》教学时,以视频、图片的形式,将“色彩美”“情感美”和“音乐美”融入文章情景之中。多年来,美育渗透已成为各学科的教学常规,“教学育美”理念也成为老师们的共识。体育方面,我校以社团形式开设了形体课;在美术绘画教学中,进行人体运动形态与肌腱结构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运动中有美学,美术中有体育,两者密切相关。劳育方面,我校积极开展志愿服务,经常参加社区公益作画和演出,到福利院教小朋友剪纸、画画。另外,在通用技术教学中进行美学渗透,这已成为我们的传统和优势。
其他文献
温州市黄龙第三小学创办于2008年,秉持“为每一个生命美丽的绽放”的办学理念,以培育“朴美少年”为育人目标,构建了“创设悠美环境、建设萃美课程、打造智美课堂、培养慧美教师、牵手和美家长、实施励美管理”的尚美教育实践体系。  自2018年开始,学校积极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新体系,最大程度地发挥劳动教育在全面育人中的作用。  完善教育思想,树立劳动新理念。学校对劳动教育理念进行迭代升级,实现从“单纯的
期刊
近日,上海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推进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到2020年上海要实现符合条件、有入园需求的常住人口适龄幼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9%,普惠性学前三年教育覆盖率达到85%。此外,上海市将积极推进托幼一体化。今后,新建和改扩建公办幼儿园原则上都要开设托班,尚未开设托班的公办幼儿园要积极创造条件增设托班。同时鼓励民办幼儿园开设普惠性托班。 
期刊
研究表明,学前融合教育对残障儿童的自我控制、同伴游戏、模仿、同伴交往等与社会性有关的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当前,因为缺少专业的师资力量,缺少融合的场所,中国学前融合教育的发展道路坎坷。学前融合教育的内涵是什么?怎样把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有机结合?如何帮助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以及平等的对待?且听专家分析学前融合教育的发展路径。  创设适宜成长的教育环境  第一,需明确学前融合教育不是简单
期刊
日本的幼儿教育一直处于世界前列。2019年3月初,我在早稻田大学开始为期一年多的访学工作,并携小儿在东京生活了一段时间。作为一个研究教育的人,每到一个新地方,我总会习惯性地关注当地的教育情况。我所居住的中野区是东京一个比较大的社区,也是人口密度最高的底层住宅区,位于东京西部。中野区有不少保育园、幼稚园,无论是接儿子上下学,还是空闲时,我总会在这些幼稚园前停留一段时间,也会在得到许可的前提下进园观察
期刊
户外自主游戏是指幼儿在户外环境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发交流的积极游戏过程。户外阳光活动是福建省厦门市五缘实验幼儿园幼儿自主游戏的环节之一,过程中教师固定场地,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场地、器械开展活动。户外自主游戏虽然倡导在游戏过程中彰显幼儿的自主性,但是受限于幼儿的年龄特点,自由、自主不等于“放养”,因此过程中仍需要教师的观察和指导支持。  那么,在自由、自主的环境中,教师如何在
期刊
作为影响幼儿在园成长的重要角色,幼儿教师也需要习得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此前,一则报道显示:对北京市50所幼儿园447名教师的调查发现,情绪倦怠的幼儿教师占2.9%,出现明显倦怠倾向的占到一半以上。其中生理、心理方面的表现最为明显,疲惫不堪的占88.5%,担心出事的占86.7%,焦躁不安的占65.9%,常常只想一个人待着什么话也不说的占65.6%。持久的生活和工作压力,极易给幼儿教师的生理、心理和行
期刊
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14—2019)》,数据显示,未成年人犯罪数量连续下降趋于平稳后又有所回升。就在今年,2月25日,四川省眉山市13岁少年因与母亲发生争吵,把熟睡的母亲杀害;5月23日,山东省青岛市15岁重点高中女孩勒死母亲;5月27日,陕西省蓝田县小学女生在校内遭4名男生侵害……  遏制低龄未成年人犯罪,刻不容缓,预防跑在前,孩子不走偏。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是
期刊
贵州省望谟县实验高中地处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共有学生2653人,其中2100多名学生来自农村。这里的孩子本应更多地接触劳动,但由于近几年交通的发展,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不再耕种农田,很多来自农村的孩子,劳动教育其实也是缺失的。  为了让学生养成爱劳动、会劳动、高效劳动的好习惯,学校将劳动教育课纳入学分管理体制,每个学期20个学分,三年共145个学分,其中25个学分是假期的劳动教育学分,每个假期5个
期刊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塘栖镇第三小学教育集团坐落于古镇塘栖大运河畔,是一所在水乡人文底蕴浸润下成长起来的朝气蓬勃的年轻学校。其前身为已有六十多年历史的塘栖镇水北小学,1996年搬迁至现址,于2008年正式成立教育集团,是一所集花园、乐园、学园、艺园为一体的浙江省农村示范学校。学校分为两个校区,设施精良、名师荟萃,二十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培养出了浙江省春蚕奖获得者3人,市学科带头人、市教坛新秀、市教改之星3
期刊
学校秉承“愉快教育”理念,为孩子提供适合个性发展的多元课程,优化国家课程,丰富地方课程,完善校本课程,特别是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等多元课程,为孩子送上了最好的童年礼物。  为孩子开发有文化、有意思的课程。我们追求“有思想的教学、有意思的课程、有品位的课堂”,统筹设计“基础型、拓展型、探究型”三大类型课程,形成了学校整体课程结构,为孩子编织幸福的童年、积蓄成长的力量、开辟成才的道路。  首先,我们对国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