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需要谨慎

来源 :精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usi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久前,由于教育改革工作被叫停,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教科局长郝金伦愤然辞职。郝金伦在辞职讲话中称:“在当前形势下,县委叫停全县教学改革,我想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作为党员,我举双手赞成。但是,在接下来的时间内,无论多长时间的满堂灌、题海战术,以及对孩子们野蛮的张榜公布成绩等,在我郝金伦看来都是误人子弟,哪怕是一个月,我都不能接受。所以,明知其错而为之,这个局长是不能干的,这是我的底线!所以说,恢复传统课堂,鉴于目前形势,我举双手赞成,但是,我不去领导这项工作。”
  对郝金伦而言,这是一场以失败告终的改革。他的努力虽然得到了一些教育业内人士的肯定,但没有得到部分学生家长的认可。在家长们看来,课改后课堂上教师讲课不足、孩子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还不完善,他们希望恢复到“满堂灌、题海战术、考试排名”等传统模式上去。
  那么,郝金伦在全县推广的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据《中国教育报》报道,从2003年起,原任西峡县教研室主任的杨文普带领全县教研人员及部分中小学校,探索了“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并在县教育局领导下,在全县所有初中和小学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包括四个环节,即: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运用拓展。该模式紧扣“疑”和 “探” 两字,通过疑问与探究结合等相对固定的教学环节,促使学生学会主动提出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同时养成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勇于评价和不断反思的良好品质和习惯。
  和人们常见的填鸭式教学迥异,“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赋予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胆去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颇能新人耳目,引来不少借鉴者,河北涿鹿的郝金伦正是其中之一。
  “三疑三探”课堂始终以问题为核心,而且问题的提出和探究都是以学生为主,这个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途径,方向肯定是对的。长期以来,针对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从家长那里传来的不满和愤怒的声音不绝于耳。既然如此,为什么这样一种好的“教学模式”却得不到家长的认同,县委会叫停?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什么是教学模式,不难找出推广失败的原因。教学论大师李秉德先生在其著作《教学论》中是这么说的:教学模式就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着教学活动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型。作为教育者我们都知道,探究只是许多教学方法之一,教材之中适合探究教学的内容,毕竟不是多数。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明显把探究扩大化了,变成所有的课堂,绝大部分的知识都采用探究的方式,这样做就出问题了。探究的方法,有一个明显的缺点,就是费时间。如果不该探究的也探究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就明显降低,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教育部把探究列为主要教学方法之一,并不是要求教师每节课都探究,每个知识点都探究。探究是方法之一,不是方法的全部。在课堂上,我们去探究这些没有探究价值的内容。除了耽误时间,把学生引入歧途之外,还有何作用呢?
  对于教改的模式,从洋思中学教学模式到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再到“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它们都有利有弊。不是这些模式不科学,而是每所学校都有每所学校的特点。任何照搬教学模式,通过行政手段,强行推广的课改,只会造成水土不服,往往一试验就成功,一推廣就失败。
  “三疑三探”从一开始推广,就存在阻力,没有被广大教师认可和接受。在上级领导以行政命令的方式的强大压力之下,教师准备不足,仓促上阵,所有课堂都开始大面积探究,这就埋下了问题的种子。况且在区域内大面积推行,不论学段、不论学科,不论师资水平和学生实际,这样的课改方式很难被认可。有些知识明明不需要探究,但为了执行领导的指示,不论什么内容,有些老师却都统统进行探究,让推门听课的领导,随时闻到探究的味道。
  教师应该有选择教学方法的自由和权利,统一教学模式,限制教师个性化,不让教师教学有创新、有自己的思想,限制了教师的发展。一些教师有了自己的教学思想,因为怕领导批评,而不敢用到课堂教学中。这样一来,学生见到的老师都是一个模式,缺少个性,也缺少思想。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我们当然还记得这著名的“钱学森之问”,而这些年来,面对填鸭式课堂教学,面对“题海战术”,面对应试教育,应该说“病根”找到了,且“药方”也是有的,河北省涿鹿县教科局局长郝金伦所推行的这“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运用拓展”的“三疑三探”,应该说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任何改革都需要科研的支撑,而涿鹿的教育改革有着非常浓重的行政色彩。郝局长不是一个教育的业内人士,从他个人的经历看,并不是一个教育内行。他的全面推行“三疑三探”显然有着浓厚的行政色彩,尤其是缺少试点而全面推行。一项好的改革,如果在试行过程中证明是好的,自然会逐步推行。郝局长偏偏缺少这样的试点过程,郝局长也许是从其他地方的成功中看到了希望,急于改变应试教育的现状,其出发点也是对的,但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教育确实需要改革,而且需要深入地改革,但教育改革需要谨慎从事,尤其反对以行政方式推动的一刀切式的教育改革。因为教育改革涉及千家万户,事关孩子命运,任何缺少试点的改革,以影响孩子前途的方式进行的改革,其成功是偶然的,失败则是必然的。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改革说”是永恒的主题,不改革,教育就不会有出路。但教学改革并不排除考试,每种教学模式都有自己特定的适用范围,有些教学模式的适用范围更宽广一些,但也有一些模式只适用于极为特殊的教学情境。任何以行政方式推动的教育改革,如果没有教育科研的支撑,如果没有谨慎的试点,如果没有民众的支持,哪怕你的出发点是好的,效果也是明显的,但其失败也是必然的。
其他文献
编者按:  暑假已经过去,这个假期你是蒙头大睡补补觉,还是游历祖国大好河山,抑或參加培训研修学习?2016年的暑假,你过的是怎样一个别样的假期?
期刊
暑假将近一半,在小孙女的催促下,爷孙俩又踏上了走进大山的旅程。  终年忙碌在自己的城堡里,用成人的哲学思维,殚精竭虑地设计孩子成长的情景,尽心尽责地规划着孩子成长的路径,在不误人子弟的路上,无丝毫懈怠之意,更无苟且之情。冷冷寒日,人家烟花爆竹声声庆新年,我寂寞孤灯阅读充电;炎炎暑期,别人怡情消遣山水间,我则参加培训倾心聆听专家讲座。以此应对教育事业发展给自己带来的本领恐慌。  绕膝的小孙女,成就我
期刊
暑假的某日上午10点,我随着孙老板来到了城南某建筑工地。  刚踏进工地,孙老板就递给我一顶安全帽:“把他戴上,跟我来!”我随着他七拐八拐地就开始爬楼梯。我爬得气喘了,就问:“在几楼呀?”他回头看了一下我:“十二楼,跟紧我!”我只好每爬一阶就左右手按一下膝盖,坚持着。等到达十二楼,我已头昏目眩,汗珠密布,双腿直发软,已不顾水泥墙壁脏不脏,就势靠着,取下安全帽扇着风。  “你的任务是喷水泥浆,你就听这
期刊
他所说的“那点事”我其实很清楚,无非就是跟同学约好了一起打游戏或是去“撮一顿”大餐。但是“水至清则无鱼”,我就装着通情达理的样子同意了,他就像一只快乐的鸟儿一样飞出教室。  陶行知先生认为: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上海教育科研》2014年第10期曾经发表了一篇文章《教师发展中的三种类型:橡皮人、可燃人、自燃人》。此
期刊
2016年,是女儿参加中考的年份。6月份中考顺利,比预想的结果还要好许多,这个暑假因为孩子而难忘。2016年,是开始读经诵典的元年,上半年读了《论语》,参加了暑假的千岛湖读书会。2016年,举世瞩目的G20峰会在杭州召开,自己的暑假也因G20而色彩缤纷。  女儿学习非常努力,也非常自觉,有着自己清晰的学习目标,并且能够为目标进行持之以恒的努力。对于本次的中考结果,能够心想事成,考取自己满意的学校,
期刊
《薛法根教阅读》(文心出版社2014版)分成三个板块:我的教育叙事、我的教学主张和我的课堂实践。细细读完全书,我仍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对于薛法根老师的教学,我一直关注。在杂志上看到他的文章,我都优先阅读。在学习薛老师的教学方法和艺术中,我把自己的感悟写成文字,有多篇发表。我最关注的是他提出的组块教学模式,为一线教学走出教学设计的传统框架提供了新的范式。这一次,他在不同板块中系统阐述了组块教学,
期刊
一位校友告诉我,本市某小学,大概是为了提升学校的品味,设立了许多“研究中心”: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中心、教育质量监控研究中心、学生评价改革研究中心、学生文明礼貌研究中心、学生自我管理研究中心、综合学科改革研究中心、幸福教育研究中心、学校安全研究中心、自主创新研究中心,还有新星工程培训中心,等等。不得了,简直是集“研究中心”之大成!一所小学需要这么多“研究中心”吗?这么多“中心”就等于没有“中心”。小学
期刊
学校简介:  南通大学附属中学是一所既古老又年轻的学校。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12年拥有100多年办学历史的南通市启秀中学的高中部,2012年学校高中部异地新建并正式更名为南通大学附属中学。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有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市学科带头人等教学骨干教师计50余人,50%以上的教师拥有高级教师以上职称。近年来,学校在促进教育主体自主性发展的教育理念指
期刊
很多情况下,我们使用的理论不是科学,不是学术,不是什么有底气的真理,而是俗语,俗话说,大家说之类的东西。而要说明这些东西的正确性,强调它的价值和意义,往往也不是通过系统性的结构化的验证,而是靠几个所谓的没有证据链的“证明”来固化。  所谓的“俗话说”,就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比如,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是否是真理,是谁说的,追究起来还真找不到什么出处。的确,很多教育里的观点,是大家慢慢先说起来,后
期刊
这段时间,很多“神奇小孩”的出現让我们深感“世界已经是你们的”:上海热播的“少年爱迪生”,有情有义的科学少年们用自己的爱、激情、创意与科学精神解决了一个个生活中的难题;刚刚落幕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三位上海女生的完美演绎不仅勾起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所有回味,还给了广大教育工作者一剂强心针。  在欣喜之余,我们是否该进一步思考另一些问题:孩子们的这些成就都是在学校里获得的吗?都是老师教会的吗?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