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文心的多重阅读时空

来源 :中国图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si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战国末,一阵秋风吹过,秋叶秋草黄落,宋玉不禁心为之动,慨叹“悲哉秋之为气也,草木摇落而变衰”(《九辩》),成为千古言秋之祖;数百年后,潘岳读之,发出“四时忽其代序,万物纷以回薄”(《秋兴赋》)的共鸣;又两百年后,刘勰读罢宋、潘,会心一笑,论之以“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进而悟出“四序纷回,而入兴贵闲”(《文心雕龙·物色》)———在这里,刘勰虽然谈的是创作状态,实际上未尝不是一种感同身受的阅读体验,作家创作中实现天人合一的从容境界,也是刘勰阅读中实现与作家心灵共振的从容心境;他便是这样由阅读中的心灵穿越,体悟到前人创作中的心物比兴,使间接的阅读感受与直接的生命体验冥合于心灵时空。
  如何才能穿越到如此美妙的阅读时空?一盏如豆青灯,一怀乐得心情———再有,便是多余了。千百年前,古寺青灯下,刘勰捧诵着汉魏诗赋,班马文章,兴味所至,便成了一部《文心雕龙》;数十年间,因缘居灯影中,罗宗强先生品读着《文心雕龙》,渐次读刘勰之所读,乃至刘勰之所未读,时有所感,积汇而成一本《读〈文心雕龙〉手记》。罗先生曾说“青灯摊书,实在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快乐”(《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后记》),我们不妨也点起一盏青灯,体味《手记》、由之体味《文心雕龙》、进而体味建安风骨与晋宋山水,不必在乎书有几重,时光又有几重———一颗文心,总有那么几分乐味相通。
  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思想,在中国文学思想史上,实在是独具特色与魅力的一段。政权鼎革与社会动荡生而蓄之,思想激变与学术纷攘长而育之,士心忐忑与文心沉浮亭而毒之,理论建树与创作繁茂养而成之。他们留下的林林总总的文学作品,便是一部部复杂而鲜活的心灵历史。这一部部历史是如何写成的?怎样去写才能算作精彩?如何解读其中的精彩?倘若文心有寄,能否见证世世代代的知音?
  齐梁至今,千数年间,《文心雕龙》的读者数以千万计,近百年就有近万论著。这让很多研究者对“龙学”望而却步。但罗先生却认为“对于《文心雕龙》的研究将永无止境”,“这既有研究方法、研究视角不同所能产生的不同理解,也可能有经典本身存在的巨大解读空间的问题”。实际上,解读空间的发现,本身就是方法和视角的问题。在罗先生的中国文学思想史系列著作中,《读〈文心雕龙〉手记》是一部特别的书,它短札单篇的形式,似乎游离于其学术思想体系之外。他的《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对刘勰文学思想有着系统全面的阐说,从其文学思想产生的背景,到文学观,再到理论成就,莫不赅备。而《手记》却似“大体关乎一辞一句之训读,无关宏旨”,作者谦之为“小小的一得之见”。然而,这些立足文本的解读,已然超脱我注六经与六经注我的悖律,在还原历史境貌的索析中,振叶寻根,梳笼刘勰的文学思想,纵贯今古,考量刘勰的功过得失,体现了罗先生学术思想与方法在经典阅读中的活力与张力。
  《手记》的经典解读法最具特色者大致有三:
  其一,以某篇一辞一句的解读为核心,博观圆照,在全书的思想脉络之中把握这一辞一句的解读,并由微而著,错之于刘勰的文学观、思想方法和思想体系中综合考量;而后,又置刘勰于历史的维度,循着文学思想发展演变的轨迹,解析其文学思想的构成因子。如《手记》释“德”字,牵起刘勰思想的归属问题,进而辨章源流,溯及文道关系的重大议题,最后仍然收束到刘勰“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以明道”的高论上;释“参”字,引出古代以人比类天地的种种论说之脉络,进而通观魏晋时人禀气天地之说,再落回刘勰重自然的思想上,品咂其情采、物色之论;释“切”字,见出刘勰古今正变的内在思想矛盾,旁及纵观古今的文学复古问题,最后以刘勰思想中复古与新变的缠杂关系,昭示出一个开放性的答案……凡此种种。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世远莫见其面,觇文辄见其心。岂成篇之足深,患识照之自浅耳。”(《文心雕龙·知音》)在畅谈心物比兴的同时,刘勰又大论情才难易,这看起来指向创作,实际上也是一个阅读鉴赏的问题。他强调“圆照之象,务先博观”(同上),正是因为品味能否得道,还要看见识深浅。“刘勰为撰写《文心雕龙》所作知识准备,如果说对我们今天的文学理论创建有所启发的话,那就是要具备深厚的历史、思想史、文学史的知识,要有敏锐的审美能力,还要对当前的文学创作走向有深入的了解。”(罗宗强,《〈文心雕龙〉的成书和刘勰的知识积累》,《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第4期)正是深厚的积淀成就了刘勰高屋建瓴的允中之论,也正是同样深湛的史识、博达的思力与厚重的学养,使得罗先生能够穿越时空的阻隔,无限接近刘勰文学思想的真谛,成为他千载之下的知心。一种思想之形成,有着错综复杂的因素,刘勰思想的精妙之处不在于取某家之长,而在于折众家之衷,不在于孑然独创,而在于集合融通。罗先生面对千年龙学纷扰的淡定从容,实是读刘勰而得刘勰之胸怀,阅刘勰而解刘勰之心法。
  其二,经典的空间不止一重,阅读的层级便也不止一重。面对龙学诸家纷纷之论,罗先生能够如此精妙地解读《文心雕龙》,关键在于他入一重,再入一重,再再入一重的努力。以《释“入兴贵闲”》篇为例:在归纳分析诸家对《物色》篇“闲”字之解读的基础上展开论述,先结合《比兴》《明诗》《神思》诸篇探讨“入兴”之内涵;再由宋玉、潘岳至湛方生溯论物感说之由来;然后考察晋宋文学创作的实际,以分析刘勰专论物色并强调入兴贵闲的原因,得出“‘入兴贵闲’,是说因物色而兴发感动时,保持一种从容不迫的心态”的结论;进而关联全书,探讨刘勰关注创作时从容心态的原因,以及这种从容心态如何表述的问题,引出刘勰的“味”说,并与司空图味论相区别;最后,由此四字解读刘勰的杂文学思想及其民族特色与艺术特质。由后人论刘勰,到刘勰论前人,到刘勰所论的前人之论与前人之文,无限争取历史语境的还原。罗先生的阅读由原典而辐射开去,他的解读却是站在辐射的最远端反观来路,观其反复,进而知其终始及因缘由来,自是浑然圆通。
  其三,《文心雕龙》张扬着刘勰体大虑周的文章写作理论,也蕴涵着他品味诗骚风雅、魏晋风流的点点滴滴。翻开与《文心雕龙》同时代的《弘明集》,满眼都是崇佛抑佛的文字硝烟。而饱读佛经的刘勰,却几乎不曾在《文心雕龙》中卖弄过什么,只不过,那遍布字里行间超越的观照与淡定的中允,时常便要透发出丝丝缕缕佛眼中的慈悲。同样,《手记》记录了罗先生阅读的心路历程,也是他治学思想的生动载体。曾精研《判断力批判》的罗先生,也并没有拉进康德来做席面;然而,翻开《手记》中的每一篇文字,都能够强烈地感受到,作者在追逐文学美感之路上深怀着理性精神。他对龙学、对刘勰、对古典文学饱含深情,却始终秉持着文学思想史逻辑谨严、丝丝入扣的研究方法与和平公允、求实认真的治学态度,横通纵贯,进而实现独到的阅读穿越和学术超越。罗先生于全书之末专论刘勰之情与史识,何尝不是一种千载之下,学术心脉的共振与传承。
  《手记》不仅可以服务小众,为学人提供一种系统的研究方法,还可以作为一种阅读的范式,服务于大众。碌碌奔忙的今人似乎已经无瑕读经典,若得罗先生此心此法,则阅读就会成为一种美的享受与智的驰骋。青灯一盏,文心一片,罗先生以耄耋之年依然孜孜不倦,那一种乐味,传递给我们的,就是读书的力量———千载文人梦几重,我们的心灵就能通过阅读,穿越几重时空。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洪滔)
其他文献
期中考刚刚结束,我以为会有一个轻松的周末,为此,我把孩子周六下午的画画课也停了。虽然看起来多了一个下午的空闲时间,但孩子的作业却差点让我的。如意算盘”落了空。让我来盘点
纯洁、天真、可爱,宛若天使一般的孩子,却也时常会说出一些谎言,那弱小的身躯、稚嫩的声音、纯洁如白纸般的心灵会费尽心机编织谎言吗?孩子撒谎是品质问题吗?加拿大科学家针对孩子的说谎现象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对象是1200名2岁至16岁的孩子,研究的结果显示,孩子说谎情况随年龄增长变化。两岁时,20%的孩子会说谎,3岁时这一数字达到50%,4岁时接近90%,12岁时,这一曲线到达巅峰。几乎每一个孩子都说谎
陈惠芬等所著之《现代性的姿容——性别视角下的上海都市文化》(以下简称《现代性的姿容》)是近年来以性别视角下介入城市文化研究的一个学术总结,也是一项高端研究成果,堪称力作。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研究述评,回顾评介了近年通过各种视角对上海文化进行研究的国内外的重要研究成果,文字以评为主,以述为辅。其透彻有力的评论,渐渐引出作者的思考角度——性别与都市文化的关系;下篇为个案分析,以四部分展开对于城市
作为课程的语文,其内涵特别丰富,既包含语文教材、学生经验、语文知识、人类生活,还包含语文作品和口语交流等。如何通过对语文的学习,不断创造语文和丰富语文,促进语文和学生的发展,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实践证明,在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辅助运用现代媒体技术,发挥其集声、像、文、视频、信息等多种传媒于一体的功能,就能给学生提供具体直观的形象,从而全面调动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同时,学生兴趣、动机、情感
虚构的犹太民族,[以]施罗默·桑德著,王岽兴译,上海三联书店,2012  即使那些对犹太人的历史不甚了解的人,当他听着《巴比伦河》、看着《辛德勒的名单》,即使他真的是铁石心肠,也不会不为犹太人悲惨命运垂泪的。他甚至会黯然神伤:一个民族的命运为何会如此悲惨?他们不是上帝的选民吗?为什么上帝就不眷顾他的子民呢?  犹太人,这个传说中多次被放逐的民族,悲惨的命运终于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希特勒的大屠杀
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周涛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  众病之王:癌症传,[美]悉达多·穆克吉,李虎译,中信出版社,2013  无病时代,[美]大卫·阿古斯,陈婷君译,中信出版社,2014  颠覆医疗:大数据时代的个人健康革命,[美]埃里克·托普,张南、魏薇、何雨师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一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生活、工
今年6月16日,世界第六个、亚洲第三个、中国大陆第一个迪士尼主题乐园终于在上海盛大开园了!怀揣着激动的心情,我也来了!毕竟是大陆第一个迪士尼乐园,慕名前来游玩的人特别多
大家都知道,孙悟空会七十二变,但,这七十二变可不是他一个人的专利。这趟崂山之旅,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就发现了一个可以和孙大圣媲美的变化“神器”。
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在指导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巧妙地创设情境,对语句大胆地取舍,朗读中有效地点拨,朗读时经典地示范,指名读时耐心地等待,读后宽容地评价等策略,帮助学生爱上朗读,学会朗读,从而构建师生共奏一曲曲悦耳动听之歌的语文新课堂。  那么,在朗读教学中,我们教师该做些什么呢?下面就谈谈自己在其他杂志看到的以及在自己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粗浅的想法。  一、
今年我上一年级了,妈妈领着我买了一个新书包,上面有一组非常漂亮的“熊出没”图案。本来妈妈是不想给我买这个书包的,因为它太大了,可我就是喜欢它,谁让我是《熊出没》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