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新诗”的“新”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h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语文统编教材的新诗教学分量颇重,一线教师在教学上屡有犯难。提高对新诗的认识,进而深入探寻其内部规律,找出新诗的“魂”,并从诗人的个性、语言的凝练、诗歌的神韵方面入手品读,是我们读诗、解诗乃至教写新诗的关键。
   关键词:新诗;新诗教学;统编教材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五四”以后,人们的书面语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白话与文言虽然同属汉语系统,使用的文字也都是汉字,但两者从语感、语速、意义生成的方式到话语的姿态,乃至说话人的内在语言思维方式,都有较大不同。
  一、新诗的“新”
  如若新诗的“新”指向的是时间,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现代诗”。那么,“现代自由诗”与新月派所主张的“现代格律诗”(新格律诗)都是新诗。
  胡适在《谈新诗》里说:“新诗,指用白话而不是文言,用自由体而不用格律体创作的诗。” 2002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高等院校《艺术素养》丛书里说:“所谓中国新诗,是指打破古典詩歌固有的形式与内容,接受外国诗歌和本民族文人诗歌与民间诗歌的影响,以现代白话表达现代人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新式诗歌。”[1]两者说得更多的似乎是“现代自由诗”。这里的“新”,与“旧”相对,指向的是思想的自由、表达的自由、形式的自由。[2]
  现代诗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板块,在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中的编排是:七、八年级分散出现,九年级上册(简称“九上”,下文同类情况均采用这一表述)第一单元和九下第一单元集中出现(见表1)。其教学分量是十足的。
  二、新诗的“魂”
  新旧的变革里,“自由”是新诗价值论的核心。“自由”和“自然”也是胡适对文学语言(包括诗歌)的基本要求。
  如果说沈尹默的“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月夜》)、郭沫若的“我是一条天狗呀”(《天狗》)代表的是那个时间节点上诗的“新生”,那么,很多年以后,一些诗人对“自由”二字的自由理解则仍是诗坛乱象的根源所在。
  谈新诗,谈新诗教学,教师们若对新诗的“自由”二字没有很好地把握就会很难。
  新诗的“自由”不等于完全的无形无体,也不等于可以完全地率性而为。相反,这种“自由”的内里更加需要依靠“情绪的节奏”来调节把控,而这种情绪的节奏又必得来自诗人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有把哲学和美学完美结合的艺术灵魂,才能创造出真正地跨越时空的经典。
  新诗的艺术之魂就在它的言语里。闻一多说:“诗要有建筑的美,绘画的美,音乐的美。”老舍说:“丢了言语之美,诗已死了一半。”他还说文学创作得“让文字有意思、有响声,有光彩”。
  三、新诗的“教”
  (一)教个性
  诗歌的语言是新鲜的,是喷涌流动的生命。无论是舒婷笔下的“破旧的老水车”,还是戴望舒笔下的“红山茶”,余光中笔下的“邮票”“船票”,意象就是诗人最个性化的表达。这种表达始终与诗人生活的时代背景,诗人的性格、身份变化、境遇紧紧关联。许多意象是某些诗人的独创,也有许多如“菊花”“秋风”“鸿雁”这样的经典意象尽管本身带有既定的情感内涵,但诗人在使用时也常常会在既有的内涵之外赋予其独特的情感内涵,使其意蕴有所增加或变异。
  比如教材九上《艾青诗选》名著导读,就着重阐述了艾青笔下比较集中的意象:“太阳”“土地”“光明”。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
  越是个性化的呈现越要细致全面地理解。要讲清讲透这点,教师自身的前期投入要足够。一备作品在新诗发展历程中的价值,二备作品在作者人生中的价值,三备作品在教材编写中的价值,四备作品于学生终身发展的价值。如此,抓住“个性”教欣赏、教朗诵、教创作,就能事半功倍。
  (二)教凝练
  每一位语文教师讲诗,都会提到诗歌语言的凝练性。“凝”是纯,是精华;“练”是千锤百炼,不可替代。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这便是诗歌这一艺术最难也最迷人的地方。诗的“容量”是评价一首诗的标准。下面看看2019年全球华语大学生短诗大赛的一首冠军作品:
  橘子
  高鹤鸣
  我是春天里出生的绿皮野兽
  在秋夜里悄悄吞下十瓣月亮
  短短24个字的小诗缘何能在2.6万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主要就胜在了它的容量上。
  容量之大更能凸显语言之凝练。那“凝练”怎么教?既然是“凝”,我们在教学时就要学会“展”,展开空间,展开时间。
  以《橘子》为例,教学时,首先可抓住一个“春天”一个“秋夜”,让学生读出时间的跨度,从春到秋,从昼到夜。其次,遇到跳跃的语言,要及时给学生“搭桥”。如从“橘子”到“绿皮野兽”的表达,读出的是物种的跨度,从植物到动物。一个新名词的诞生自然展现了诗人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这个过程又是怎么发生的呢?继续“展”:一个“吞”字化自“天狗吞月”的传说,再抓住“个”和“瓣”,引导学生跟随诗人将“个”打散成“瓣”,十瓣与月亮之间的联想合理了,动物到植物的跨越也就很清晰了。
  “展”是多维度的。
  如教师们在七上《天上的街市》的教学中,通常会把重点放在三个“定然”上,语言没有跳跃,不用搭桥,学生也能读出美丽的街市上人儿闲游的“不拘束”“不压抑”来。那是诗人用两个 “我想”带出来的种种画面。诵读时,将“想”字处理成轻轻的长音,这一幅长画面就显现出来了。那这里“展”的又是什么呢?不是画面本身,而是画面背后的诗人所想。当教师引导学生明白了闲游的不闲、定然的不定时,才算从真正意义上了解了郭沫若的“我想”二字。想是因为没有啊!
  教凝练时,教师的宏观把握、微观切入始终是关键。
  (三)教神韵
  一首《橘子》,有春的绿、秋的黄,有出生的律动,有“悄悄吞下”的内敛与张力。再来看看同期获奖的另一首作品:   酒深处
  何瑶兰
  空山抖落月光。多么好啊
  野玫瑰荡漾群星
  我的母亲,她还在
  翠绿的人间
  炸花生米
  诗人梁雪波点评:“前两行空山清幽高逸,‘抖落’一词写出作者活泼灵动的心。第三行突然从清幽中想起‘我的母亲’,把画面猛地拉回人间(由眼前的翠绿过渡到现实生活,这时候人间也是翠绿的),而‘我的母亲’正在‘炸花生米’——哦,這是多么生活化、多么亲切的一个日常情景。‘母亲’也许实存,也许是追忆,如果是后者,诗中还隐藏着一种缅怀,一种‘酒深’之后的痛。全诗只有5行,没有一个字写到‘饮酒’,但结尾的‘炸花生米’恰与诗题形成呼应,匠心独具。由空山独饮的孤寂,到回想家人团聚的温暖,两相对比,令人百感交集。”
  这样的画面,这样的情境,这样的“母亲”形象,的确让人动容。
  “神韵”是诗歌的精气神,是诗歌通过情境所渲染和流露的那股情感气氛。诗的形象、音韵都在里头了。教学时我们当然也要从文字入手,“文字的特质是对汉语的音节、声调、韵律而言的”。
  教神韵时,我们当然要考虑修辞的多样、修饰的新奇、词性的活用等。如张铎《本草纲目》里的诗句“一两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三钱李商隐的苦禅/半勺李煜的一江春水”,量词“一两、三钱、半勺”的破格使用;又如余光中《碧潭》里的诗句“如果舴艋舟再舴艋些/我的忧伤就灭顶”,名词“舴艋”活用成形容词。
  同时,我们还要会用“复原比较法”,抓住语序倒置、成分省略、词语搭配、词句凝缩等诸多教学点。如九下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里的诗句“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修饰语“疲惫”与中心语“歌”的反常搭配;又如九上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里那因为语序的打破而呈现的特有的激动情感: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语言的突围就是思想的突围。思想的凸起就是诗的“神”,诗的“韵”。实际教学中,无论是以韵入手教“神”、以凝入手教“形”,还是从个性入手教“情”,三者都是密不可分浑然一体的,这自然是解诗也是教学生如何写新诗的良方。
  每一个生命生来都蕴含着诗心。六岁的孩童会说:土豆,你是薯片味的呀!海浪,我有石头,你过来呀!泥巴是小鸟的巧克力……十五六岁的孩子们,应该在“大孩子”们的带领下,让诗在心里“生根发芽”,他们该是时代的“新诗”。
  参考文献:
  [1]常立,卢寿荣.中国新诗[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5.
  [2]王小璇.中学语文新诗教学策略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2:3
其他文献
摘 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通过18个 “学习任务群”的课程设计,进一步将文本放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进行考量,凸显“群”学习的语文学科理念。在“任务”和“群”的指引下,高中语文的群文阅读也将迎来新的挑战。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在任务(点)的指引下,联动群文(面),打开学生的思维,促进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对接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实践群文阅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群文阅读
期刊
摘 要:“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要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论说名篇,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语言特点,理解作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学习表达和阐发自己的观点,围绕感兴趣的话题开展讨论和辩论。将“三苏”的三篇《六国论》组成群文,通过精读苏洵的《六国论》、比较阅读三篇《六国论》、拓展写作“我的六国破灭观”,能帮助学生理解论说文的观点表达,并学习用恰当的方式提出自己的见解,逐渐发展自己的辩证性思
期刊
摘 要: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的三篇现代写景散文《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各尽其妙。对三篇散文进行比较阅读,可从“意象”“行文”“格局”三个视点来探查其散文特质,进而探讨从“景—情”这一关系来定位这几篇文章是否合适。   关键词:比较阅读;现代写景散文;意象;格局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七單元,选取了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以及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指出,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切实防止出现人民形式上有权、实际上无权的现象。中央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建设的文件,各地政府和居民委员会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居民议事协商创新活动。目前有许多城市建立了形式多样的社区居民议事机制,作为居民自治机构,这一平台有利于居民协商解决社区公共事务、居民监督社区居委会权力的行使。虽然社区居民议事机制的建立在城市社区治理中并不普及,也不具备明确的法律地位,但是该机制的建立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化进程具有重
摘 要: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应该根据文本体式特点来确定。根据这一原则,《老王》这一叙事散文的教学核心内容可以确定为“体悟作者的情感流动”。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散文抒写作者个性情感的特性,引导学生通过抓文本关键词追溯作家内心的“情源”,从而感受作者通过文本对读者的精神召唤。   关键词:教学内容选择;叙事散文教学;《老王》  一、依据文本的体式确定“教什么”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听课时大都经历过这样
期刊
摘 要:语文教师可借鉴名师的教学经验,将其中的精粹部分提取出来,并巧妙地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从《背影》一课的教学来看,名师们的散文教学往往具有如下特点:注重朗读教学;注重激起学生的认知矛盾;注重紧扣散文主题展开教学;注重选点精读与趣味读写相结合。   关键词:散文教学;名师课堂;《背影》  散文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有效开展散文阅读教学,不僅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学阅读能力,而且能够促
期刊
摘 要:运用真实性评价对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进行评估,有助于综合性学习的开展。就统编教材设置的综合性学习而言,真实性评价的运用可采用如下策略:一是学习内容的评价体现多元化思想;二是多维度、多层级有序促进学习改进;三是全员参与,激励学教主体。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真实性评价;《文学部落》  在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中,综合性学习一共有十五个专题,另有四个具有综合性学习特质的“活动·探究”单元和六个口语交
期刊
摘 要:寓言改编能在读写结合中提升寓言教学的效率。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如情节改编、角色设计、视角变化、背景转换等,改编同一则寓言,并组织学生解读新的寓意,以调动学生学习寓言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自主建构、自主习得中掌握寓言读写要素、提高寓言读写能力。   关键词:寓言教学;寓言改编;《杞人忧天》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寓言,多是短小精悍、寓意丰富的短文,对学生的价值观形成、思考能力的提升有着引领作
期刊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通常是侧重疏通文本内容,强调文言知识如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诚然,这些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但是教学不能局限于此。教师须站在更高的角度解读课文,挖掘教材隐藏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勇于质疑、善于思辨。在经典文言文《石钟山记》的教学中,笔者在落实文本内容和相应的语法知识点之后,为了引导学生进一步解读课文,布置了让学生对课文进行质疑的作业。学生从多个方面对课文进行
期刊
摘 要:要完成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作的学习目标——写人物时要让人物“立”起来,教师可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开展”技法:抓住关键,用各种修辞手法写“活”外貌;突出人物语言背后的意蕴,写“深”语言;分解核心动作“丰满”动词,写“灵”动作。   关键词:写作教学;人物描写;写作方法  写作教学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写作核心知识。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作的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