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恰当呈现并合理利用评价结果,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通过评价得到的信息,可以了解学生数学学习达到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进行总结与反思,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
在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评价方面做了一些改革,初步建立了一套适合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紧扣大纲,使评价目标的系列化
在深入学习大纲的基础上,我认为评价目标系列由以下三部分构成。
(1)知识评价系列。要想制定科学的知识评价系列,需要认真研究教材,因为教材是把教学大纲的要求具体化了。这样,我们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找出每一个学段、每一册书、每一单元、每一节课中的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知识评价系列。如制定小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加法的知识评价系列是:熟练进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熟练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包括进位和不进位)。
(2)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评价系列。学生的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是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因此建立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评价体系必须依靠“数学知识”这个载体,然后在数学活动中评价学生的这方面的能力。建立关于思考和评价系列是为了促使教师把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教学中自觉的行为。
(3)非智力因素评价系列。非智力因素包括學生在数学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意志、习惯等方面。关于此项在上表中已经包含的比较全面。这方面的评价主要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进行,重视考察学生在不同方面的表现:比如是否主动参与了数学学习活动,能够积极与他人合作来探究问题等。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记录学生在这方面的变现,并采取恰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反馈和指导。另外在评价作业时除了评价对错外也可以在“优、良”等级的左上角用“↑”“↓”来反映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的优劣。用“↓”表示作业态度不够认真,用“↑”表示作业书写工整,格式符合要求,作业认真。
二、多方参与,使评价的主体多元化
评价的改革,评价主体的变化尤其重要。学生由谁来评价才更为科学合理?基于学生成长的实际需要,我改变了单纯由教师来评价的现状,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把教师评价、同学评价、家长评价及学生的自我评价相结合。尤其是突出了学生的自评,提高了他们的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评价的能力和素养。
三、注重实际,让评价的过程丰富化
尽管确定了评价目标和主体,可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现实问题和个体差异,因此就需要丰富评价过程,这样才能更客观地评价学生。
(1)形式多样。口试、面试和笔试相结合,免试与重试相结合。口试的主要内容是说过程、说算理、说解题思路、说公式的推导过程等。面试的主要内容是操作,如通过摆小棒理解算理,通过剪、拼图形推导公式等。笔试的主要内容是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解题能力。这样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同时老师也了解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对学生提供帮助,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和临场心理素质。
(2)一题多评。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许多学生往往难以一次使作业达到较高水平,得到自己满意的等级。为了调动学生进一步改进作业的积极性我采取一题多评逐次提高作业等级的做法。当作业发给学生以后,如果他们能够纠正错误、弥补不足。就视情况给予等级。为了增强实效,我还在前一次评价时,在前一次评价时,写一些针对性、启发性、鼓励性的评语。如有一位学生做37×99+37时的计算为37×99+37=3663+37=3700,我给评了良,并写上得数正确,但可以简便计算。你再想一想!学生补了一种算法。为她提高了等级,又写道:“好样的!你跨出了可喜的一步!”还在题目中37下边画了红线以作暗示。
(3)延迟评价。从学生自身发展的情况来看,他们的知识水平,智力发展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的。即使优等生也可能有失误的时候,为了减轻评价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压力,以及产生知识上的脱节和恶性循环,我采取延迟评价等级的策略。学生能在当天弄清楚错误原因,并及时订正,再评判,如果改对了,照样给最高的等级,这样既没有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压力,也保护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让学生弄明白到底错在哪里,及时掌握好知识点。
(4)协商评价。作业中有时会出现令教师疑惑不解的情况,如有的学生解题过程很特别,很简略,而且结果是正确的。这是一种结果的偶然巧合还是一种新颖别致的解法呢?为了实事求是地评价作业,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我采取当面了解情况、协商评价的策略。这样通过协商评价,发现了学生的独特解法,同时指出不当之处,规范了作业行为。
四、立足学生发展,让评价结果科学化
现在仍然有许多教师把测试成绩作为教学评价结果的唯一表现形式,这种评价机制无论对于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发展,都不是最科学的参考指标。因此,我力求使评价结果表现形式更加多元化、科学化,尽可能地把评价结果描述准确并且科学,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平时考查与综合考查的结果相结合,以平时的结果为主。
(2)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
(3)等级与评语相结合,以评语为主。
在近几年的教学中,虽然对于学生的评价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也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尤其是促进了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有许多困惑和问题,比如如何能把这种评价方案扎实有效地落实在自己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这种评价方案比以往的评价方案更加耗时、耗力,如何能让全体学生和家长坚持做下去?这些问题都需要今后不断努力,进一步来解决它。当然在探索评价机制的道路上,我还刚刚开始,我坚信只要努力,就有收获,我会在一步步的实践中,行成一套可操作性很强的评价方案,它将更适合于每一个孩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小学数学教学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小学数学教学参考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在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评价方面做了一些改革,初步建立了一套适合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紧扣大纲,使评价目标的系列化
在深入学习大纲的基础上,我认为评价目标系列由以下三部分构成。
(1)知识评价系列。要想制定科学的知识评价系列,需要认真研究教材,因为教材是把教学大纲的要求具体化了。这样,我们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找出每一个学段、每一册书、每一单元、每一节课中的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知识评价系列。如制定小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加法的知识评价系列是:熟练进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熟练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包括进位和不进位)。
(2)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评价系列。学生的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是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因此建立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评价体系必须依靠“数学知识”这个载体,然后在数学活动中评价学生的这方面的能力。建立关于思考和评价系列是为了促使教师把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教学中自觉的行为。
(3)非智力因素评价系列。非智力因素包括學生在数学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意志、习惯等方面。关于此项在上表中已经包含的比较全面。这方面的评价主要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进行,重视考察学生在不同方面的表现:比如是否主动参与了数学学习活动,能够积极与他人合作来探究问题等。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记录学生在这方面的变现,并采取恰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反馈和指导。另外在评价作业时除了评价对错外也可以在“优、良”等级的左上角用“↑”“↓”来反映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的优劣。用“↓”表示作业态度不够认真,用“↑”表示作业书写工整,格式符合要求,作业认真。
二、多方参与,使评价的主体多元化
评价的改革,评价主体的变化尤其重要。学生由谁来评价才更为科学合理?基于学生成长的实际需要,我改变了单纯由教师来评价的现状,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把教师评价、同学评价、家长评价及学生的自我评价相结合。尤其是突出了学生的自评,提高了他们的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评价的能力和素养。
三、注重实际,让评价的过程丰富化
尽管确定了评价目标和主体,可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现实问题和个体差异,因此就需要丰富评价过程,这样才能更客观地评价学生。
(1)形式多样。口试、面试和笔试相结合,免试与重试相结合。口试的主要内容是说过程、说算理、说解题思路、说公式的推导过程等。面试的主要内容是操作,如通过摆小棒理解算理,通过剪、拼图形推导公式等。笔试的主要内容是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解题能力。这样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同时老师也了解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对学生提供帮助,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和临场心理素质。
(2)一题多评。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许多学生往往难以一次使作业达到较高水平,得到自己满意的等级。为了调动学生进一步改进作业的积极性我采取一题多评逐次提高作业等级的做法。当作业发给学生以后,如果他们能够纠正错误、弥补不足。就视情况给予等级。为了增强实效,我还在前一次评价时,在前一次评价时,写一些针对性、启发性、鼓励性的评语。如有一位学生做37×99+37时的计算为37×99+37=3663+37=3700,我给评了良,并写上得数正确,但可以简便计算。你再想一想!学生补了一种算法。为她提高了等级,又写道:“好样的!你跨出了可喜的一步!”还在题目中37下边画了红线以作暗示。
(3)延迟评价。从学生自身发展的情况来看,他们的知识水平,智力发展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的。即使优等生也可能有失误的时候,为了减轻评价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压力,以及产生知识上的脱节和恶性循环,我采取延迟评价等级的策略。学生能在当天弄清楚错误原因,并及时订正,再评判,如果改对了,照样给最高的等级,这样既没有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压力,也保护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让学生弄明白到底错在哪里,及时掌握好知识点。
(4)协商评价。作业中有时会出现令教师疑惑不解的情况,如有的学生解题过程很特别,很简略,而且结果是正确的。这是一种结果的偶然巧合还是一种新颖别致的解法呢?为了实事求是地评价作业,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我采取当面了解情况、协商评价的策略。这样通过协商评价,发现了学生的独特解法,同时指出不当之处,规范了作业行为。
四、立足学生发展,让评价结果科学化
现在仍然有许多教师把测试成绩作为教学评价结果的唯一表现形式,这种评价机制无论对于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发展,都不是最科学的参考指标。因此,我力求使评价结果表现形式更加多元化、科学化,尽可能地把评价结果描述准确并且科学,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平时考查与综合考查的结果相结合,以平时的结果为主。
(2)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
(3)等级与评语相结合,以评语为主。
在近几年的教学中,虽然对于学生的评价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也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尤其是促进了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有许多困惑和问题,比如如何能把这种评价方案扎实有效地落实在自己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这种评价方案比以往的评价方案更加耗时、耗力,如何能让全体学生和家长坚持做下去?这些问题都需要今后不断努力,进一步来解决它。当然在探索评价机制的道路上,我还刚刚开始,我坚信只要努力,就有收获,我会在一步步的实践中,行成一套可操作性很强的评价方案,它将更适合于每一个孩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小学数学教学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小学数学教学参考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