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子村的“当家人”

来源 :共产党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i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于福贵是金凤区良田镇园子村的党支部书记。
  跟于福贵一起走在村里,记者能明显感受到村民们对自己“当家人”的“态度”。一声亲切的“书记好”,一个会意的微笑,一个自然的招手……都是发自内心的敬重。这敬重,是于福贵最大的“面子”,是于福贵担任村支书18年一点一点挣来的。
  “没有路就没有出路”
  园子村,村如其名。一栋栋规划整齐、红顶黄墙的二层小楼,那是园子村村民即将入住的新居;一条条宽敞平坦的水泥路,通到了村民家门口;一幢幢风格各异的建筑,那是村里新建的幼儿园、村民活动中心、卫生所……都让人眼前一亮。“过去我们村黄沙遮眼,尘土飞扬,村民们住的是土坯房,点的是煤油灯。你看现在这环境,真是美得没法说。这是于支书带着大家干出来的。”园子村一队队长马全生告诉记者。
  1993年,于福贵从泾源县移民至园子村。在泾源县时,他就是个“不安分”的人,除了种地,他还在外跑运输,日子过得比较富裕。初到园子村后,一看那凋敝的村庄他心里就凉了大半截。“到处都是沙土地,一家5口人,只有4亩地,没水没电是常事。”于福贵说。更让他难过的是,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路。“既然来了,咋办?条件再差日子也得过呀!”于是,他凭着原有的家底,投资7万元承包了50亩沙包地开垦种植果园。经过多年努力,50亩果园初具规模,他又把眼睛盯到了工程上。就这样风风火火干了一年,他挣了五六十万元。
  富裕起来的于福贵深知,没有路就没有出路。“搞运输,路不好吃了多少苦我自己太清楚了。”说到这,于福贵深吸了一口烟。
  “村头那条两米半宽的路,路面坑洼不平,有一次卖菜天黑才回家,路上摔了好几个跟头。”村民王从香回忆说。
  那时村里糟糕的路况的确让村民吃了不少苦头。一到下雨天到处都是水,根本看不到路,人就在水里摸着走;连接村外的主干道上倒是有一座桥,那桥可真是座独木桥,桥面宽不到70厘米,村民用小推车运粮食,走到桥头只能先把粮食扛到河对岸,再把车抬过去……这些于福贵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于福贵想,要是村里能修一条路该多好!哪怕是条土路也行呀!这样,村民出行会更方便一些,村里的发展会更快一些。可是当时园子村是一个空壳村,村上根本没有钱修路,村民们也都生活非常贫苦,集资修路更不现实。有一年,一位村民在桥上出了事,永远地离开了,于福贵再也看不下去了,他决定自己出钱给村里修一条路。修支道,埋线,一千、两千、一万、两万……他的行为感动了村民们,从一开始的不理解、怀疑到支持,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们纷纷加入到修路的队伍中来。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最后村里修了7条路,长20多公里。
  “你不知道,最后修主干道时来修路的村民全是义务工。”于福贵自豪地说道。
  记者好奇地问他:“你没有算过自己修路投了多少钱吗?”他连连摆手:“谁算这个账呢,算这个干啥?我当时就想要修一条路,能走就行。”
  站在村里那条自西贯东的主干道上,想起当年的情景,于福贵感慨万千。“如今,像这样的主干道,我们村就有3条。路修好了,大家的生活也就好了。”说这话的时候,他像孩子一样笑了,那笑容里有自豪,有幸福,更多的是欣慰。
  “大家住得舒心我才能安心”


  于福贵常说,先安居再乐业,为了让村民“安居”,他没少费心思。2014年,金凤区党委、政府“生态美丽回乡”建设工程启动后,于富贵立即召开村民、党员代表大会,成立了园子中心村建设工作小组,积极配合做好征地、迁建工作。
  在拆迁工作中于福贵遇到了不少困难,其中有一件事令他记忆犹新。当时,村里其他村民都同意拆迁,只有村民马武全一家不同意在征地补偿协议上签字。村里的干部多次和他沟通协调,但他坚持在按政策补偿的基础上多要5000元钱。眼看着开工的日期越来越近,有的干部沉不住气了,说,不行强拆算了。于福贵坚决不同意。
  一天,于福贵又一次来到马武全家,恰巧马武全不在,他就坐在马武全家门口等着,这一等就是几小时。马武全回来后,于福贵和他掏心掏肺地聊起了心里话。马武全被于福贵感动了,他说:“于书记,协议我签。就冲着你这些年干事的公平劲和对我们的帮衬,这5000元我不争了。”
  2016年4月7日,作为全力支持“美丽回乡”建设、第一个拆迁完毕的村子,在外租房漂泊近两年的园子村二队村民们首批分到了园子中心村C区155套安置房。
  “全家人盼了多少年的住新房愿望终于实现了!今年我们就可以在新房里过大年了!”即将告别20世纪70年代修建的土坯房,住进亮堂又暖和的新楼房,村民兰保安激动地说。
  “政府出资在我们园子村6个队建了970套住房,有175平方米、80平方米和75平方米三种标准,为了确保分配公平,我们按照一户人均40平方米的标准请来公证处的工作人员现场抽签,这样大大减少了因为分房造成的纠纷。”于福贵告诉记者。
  目前园子中心村11万平方米住宅楼建设全部竣工,村上正分批安置村民入住新家园,为金凤区“生态美丽回乡建设”树立了标杆。
  为了让村民享受到“出了家门进公园”的现代市民生活,于福贵决定利用园子村100亩湖地,动员村民集资修建休闲小微公园,让大家伙农闲时有个休闲的好去处。建围墙,装大灯,买音响,选设备,为了建设好中心村休闲文化广场,于福贵也没少操心。广场建成后,于福贵又拿出3000元钱为积极参与的村民买来了运动服。如今,每天晚上都有近百名群众到这里活动,园子村热闹了起来,乡亲们生活得更加滋润了,于福贵心里也更踏实了。
  “不仅要‘垫钱’,还要带着乡亲们‘赚钱’”
  在良田镇,于福贵是出了名的“垫钱支书”。自当上园子村的村支书后,他的钱就成了“大家的钱”。只要有人想干事,向于福贵开了口,基本都能得到支持。借钱大方,于福贵却从不张口要债。有的村民还了,有些村民没还,可下次开口,于福贵二话不说照借不误。   在大方垫钱帮助村民的同时,于福贵更是绞尽脑汁琢磨如何让村民致富。园子村东西长2.5公里、南北宽9公里,全是沙包地。过去搭上全家劳力,一年一亩地也就收入三四百元。“俺当村支书可不是想让村里人过这种日子。”于福贵坦言。
  “必须走集中流转土地这条路!”于福贵挨家挨户做工作,从没人愿意,到如今全村流转土地500亩。村民马全升流转了自家10亩地,每亩地一年租金净收7000元,从3月到10月,他和老伴为企业打工,每月有5000多元工资,钱袋子一下子鼓起来了。
  园子村有农户804户,2920人,都是从泾源县移民而来,属纯回族聚居区。1998年时人均纯收入仅700元。当年,政府大力推行温棚种植,可对移民来说,建温棚,手里没钱只能干着急。于福贵便对下定决心建温棚的移民说:“缺多少钱我帮你们垫,想贷款我给你们担保。”就是这一句话,让园子村的温棚搭了起来。
  记者来到园子村的蔬菜大棚,几位村民正在大棚里干活,村民黄东指着绿油油的生菜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在自己每天都能挣400多元,比之前在外打工强多了。
  “于书记时时处处都为老百姓着想。”村民们说。在于福贵任村支书这些年,他总是千方百计拓宽村民增收渠道,想方设法增加村民经济收入。2004年,于福贵发现绿化树木市场需求量大,而且种植苗木既省肥、省劳力收益还高。他说干就干,将自己的20亩地全部种上了树苗。在他的带领下,目前村里种植户达80多家。在他的悉心指导下,种植品种也由以前单一的杨树、柳树发展到现在的云杉、樟子松、油松等高级常青树,户均收益10万余元。
  于福贵每年都积极筹措资金建温棚,2016年累计建设温棚8400间,小拱棚1万间,同时成立了“硕源”“富源”“美康”等6个果蔬种植合作社和“福顺”“陆丰”等3个家庭农场。2015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9652元。他利用为民服务发展专项资金,修建3队农渠4条,共计1757米,方便了农业生产。争取到金凤区扶贫办拨款30余万元,铺设园子村5队农渠,全长1800余米,灌溉面积1500余亩,极大地方便了农户农田灌溉,受益群众达500余人。
  于福贵把乡亲们一步步带富了,自己也一天天变老了。“您当村支书这18年间有没有后悔过?”看着于福贵略显沧桑的面容,记者问。于福贵沉默了几秒,说:“这18年中,伤过心,也流过泪。可是看到父老乡亲们一天天过上了好日子,我不觉得委屈,也不感到后悔!”
  谈起园子村未来的发展,于福贵依旧满怀信心:“今年村里计划淘汰过去的二代温棚,建1000亩保温更好的三代日光温棚。现在已经流转了200亩地,让有能力的先干起来,先富起来。后面的人看到实惠了,自然就跟上了。村上还有86口人没有脱贫,村里决定在拆迁点留50座农家院落,打造‘回乡游’,扶持这些贫困户搞特色种养殖,种农家菜,养农家鸡、欧洲雁,那都是绿色食品,让城里人来咱们这观光旅游。这样村上也有钱了,可以更好地帮助贫困群众脱贫了!”
  如今,园子村从过去的贫困村成了富裕村,全村人均纯收入已跃居良田镇前列。即便有了一些成就,于福贵也毫不自满。在他看来,作为一个村的“当家人”,服务百姓永远是第一位的,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
其他文献
大力弘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宁夏精神,为“四个宁夏”建设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理论研讨会在银川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宁视察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大力弘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宁夏精神,围绕开放富裕和谐美丽宁夏建设进行深入研讨,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提振信心、汇聚力量。  充分认识大力弘扬“不到长城非好汉”宁夏精神的现实意义,为“四个宁夏”建
期刊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是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西夏区检察院以建设“四讲四有”检察队伍为着眼点,深入学习领会党章党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实现“六个转变”,全面提升检察工作职业化、专业化水平,为服务“西夏突破”发展大局,实现西夏区加快科学发展提供坚强司法保障。  扎实起步,实现“六个转变”,确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要强化党的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新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又明确规定了全体共产党员必须坚持的理想信念宗旨“高线”,划出了党组织和党员不可触碰的底线,为全党刻画出了一个看得见、够得着的“党员标准像”。党员及其领导干部要在实践中切实增强党的意识,确保党的先进性和
期刊
龙王坝村:乡村游闯出致富新天地  西吉县吉强镇龙王坝村曾是西吉县110个重点贫困村之一。近年来,在县、乡各级党政组织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下,在以焦建鹏为主的能人带动下,龙王坝村以“生态休闲立村、乡村旅游活村、林下经济富村”为抓手,按照“农村变景区、农民变导游、民房变客房、产品变礼品”为发展思路,和“合作社+农户+基地+市场”发展模式,依托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大力发展以现代生态观光农业为核心的乡村旅
期刊
一条县级公路因为景色秀美,近日被河北省张北县政府“拦住”,摇身变为收取门票的风景名胜区,引发舆论批评。公路本姓“公”,拦县道收费缺乏法律依据。面对优质资源不去琢磨如何发展纵深游,而是盯着门票收入“收快钱”,“天路收费”的背后,隐现着相关部门的权力傲慢。  “草原天路”是一条县级公路,根据《收费公路管理条例》中的相关规定,“技术等级为二级以下(含二级)的公路不得收费”。由此来看这条公路并不符合收费条
期刊
朋友,你丢过钱包吗?它里面不但有钱,而且还装着身份证、工作证、所有的银行卡。或者你的亲人、好友,有丢东西的经历吗?丢失东西后,是失望、心灰,还是痛苦?还是物归原主、失而复得的惊喜和感动?或者,你也曾拾金不昧,帮助过别人,用你心中的“小事一桩”、举手之劳,增加着我们所处世界的温度。  前几天,我和好友带孩子去贺兰山岩画景区去感受古老美丽的岩画艺术,去感受韩美林艺术馆的精美绝伦,感受宁夏文化旅游发展中
期刊
政治忠诚作为党员干部最基本、最核心的品质要求,既是党性教育的根基,又是党员教育的灵魂,也是党继续保持先进性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同志要强化党的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正是广大党员干部对党绝对忠诚,我们党才具有无往而不胜的强大力量,党的事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新的历史条件下,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期刊
5月12日,随着自治区、银川市重大工程——建发大阅城最后一罐混凝土的浇筑完成,至此,建发大阅城购物中心、5A级写字楼、酒店、阅海大剧院、精装住宅、精装公寓、停车楼、外街区实现全面封顶,81万平方米城市综合体蓄势待发。截至目前,宁夏观光夜市、希岸主题酒店、胡桃里音乐餐厅、辣江山酒吧火锅、裕百合茶餐厅、全民服务集合店等商家已正式签约入驻大阅城外街区。建发大阅城购物中心招商率已超过86%,满铺在即;外街
期刊
5月10日,中民新能投资有限公司2000MW新能源项目一期350MW光伏电站在盐池县正式建设完成,将于6月30日正式并网发电,并通过330KV输电线路实现“绿电”外送。中民新能公司盐池新能源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光伏电站,首年发电量约为5.25亿千瓦时,运行期25年内年平均电量为2.69亿千瓦时。项目完全投运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91万吨,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31.6万吨,给当地每年带来税收3
期刊
在加快向西开放进程中,开放宁夏建设频传佳音。5月3日中午1时30分,随着阿联酋航空公司波音777-200LR客机稳稳地降落在银川河东国际机场,标志着阿联酋航空公司迪拜-银川-郑州直航航线正式开通并完成首航。这意味着银川和郑州于今日正式加入阿联酋航空全球航线网络。此航线开通后,进一步缩短了宁夏与世界的距离,从银川出境游世界各地更便捷,极大地方便了银川与阿拉伯国家的往来。据悉,银川由此成为阿联酋航空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