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浪“水上国门”的长江引航员

来源 :文萃报·周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aJov2Qc88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江是目前世界上最繁忙、货运量最大的通航河流。
   引航员,把外籍船舶安全地引进、带出港口,或在港内移泊的专业技术人员。
   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安全,中国对外籍船舶进出实施强制引航。
   长江引航员,是外籍船舶进入长江后,船员们遇见的第一个中国人,也是他们离开长江时,送走他们的最后一个中国人。因此,他们有了“水上国门形象第一人”的美誉。
  技术高超的长江“代驾”
   姚泽炎今年55岁,是长江引航中心高级引航员。在这个岗位上,他创造了同行难以企及的业绩:从业35年,引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外籍船舶8000多艘次,引航里程达8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20圈……
   外籍船舶甚至不少国内船舶更愿意把行船操作指挥权交给引航员,确保船舶安全航行和停靠。而姚泽炎和他的同伴们,就是这样一群技术高超的专业“代驾”。
   老姚1985年从武汉河运专科学校毕业时,正值改革开放如火如荼之际。
   跟着师傅第一次登上外轮,觉得一切都很新鲜。外轮上的新型雷达很先进,刚走出校门的姚泽炎,怎么也没法将雷达调整到理想状态。
   外籍船长不耐烦地说:“引航员先生,请让我们的驾驶员,帮你把雷达调好吧!”话说得委婉,但潜台词很明显——你们中国引航员不行!
   “当时感觉就两个字——耻辱!”老姚依然记得当年的尴尬。从那时起,他下了狠心,一定要让外国船员叹服中国引航员。
   中国的引航史,犹如长江航道一样曲折。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瓜分中国,外籍引航员几乎垄断了中国的引航业。直到1952年,最后一名外籍引航员才离开中国。
   多年之后,姚泽炎的引航技术已经炉火纯青。一次,他引航一艘外轮,几下就把雷达调好了。
   外籍驾驶员非常惊讶,这是当时全世界最新型的雷达,竟然被一个中国引航员运用得如此娴熟,对方反过来向姚泽炎请教使用方法。
  他让外籍船长敬佩不已
   从吴淞口到南京,全长300多公里的航线,姚泽炎采集了上千个数据。
   每到一个新的港口,他都向属地站的老师傅们请教,了解泊位水流的变化情况;每登上一艘外轮,他都从船头到船尾走一遍,和船长、驾驶员详细交流船的性能和特点。
   走一路,学一路,记一路,分享一路。35年来,姚泽炎用过的笔记本,摞起来有一两米高。用他积累的数据编制的电子航路图,成为引航员们的“专业宝典”。
   结合长江航道地形复杂、潮汐多变的实际,他创造了“安全引航操作法”等十余项技术成果,创造出在狭窄、弯曲、复杂的内河航道上,把吃水最深、船体最宽、船身最长、吨位最大、上部建筑最高的船舶,安全引领进出长江的多项纪录。
     有了实力,才有在外籍船舶上指挥引航、维护国家尊严的底气。每次登上外轮,老姚都会特别留意中国国旗和引航旗,是否已升上外轮的桅杆。
     有一次,姚泽炎发现外轮主桅杆上,居然没有按要求挂上中国国旗。他快步走进驾驶台,义正词严地对外籍船长说:“这是在中国水域,请您马上悬挂中国国旗!”
     对方满脸不高兴,“我已经驶出南通港水域,能否通融一下?”
     “不行,船舶航行在长江水域,就属于中国内陆水域,是中国的领土,请您务必立刻挂上!作为一个资深船长,您应该了解航行规则!”姚泽炎说。
   然而,外籍船长依然没有准备悬挂旗帜的意思。
   姚泽炎牛劲上来了,“你如果不挂,我就马上抛锚,等待主管机关的调查处理!”
   这样的坚持,令这位外籍船长震惊不已:“中国引航员怎么这么认真?对不起,马上让水手挂上去。”
     还有一次,看到国旗没有升到桅杆顶端,他提醒外籍船长说:“您的旗子没挂好,还差一点点!”
     外籍船长似乎不太在意:“差一点,就差一点吧!”
     姚泽炎却不同意:“一念之差,老母鸡变鸭。外籍船舶要遵守中国法律,差一点都不行!”
   外籍船长看到姚泽炎这么认真,只好赶紧把中国国旗挂到位。
   从此以后,姚泽炎的工作包里常备一面五星红旗,以防不时之需。时间一长,外籍船长口口相传,许多人都知道长江引航员里,有一个严肃认真的“姚”,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中国人。
  “把船性、水性、人性融为一体”
   长江港口对外开放35年,长江航运发生了巨变。上世纪80年代初,姚泽炎几天才引一艘船,现在每天就要引一到两艘船。引的船也从一两万吨,到现在的一二十万吨。老姚感慨地说:“60多个国家,只要有船的,基本上都来过了!”
   爬上外轮,他把船从头到尾检查一遍,然后与外籍船长进行交接。在接下去的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里,老姚几乎全在驾驶台前。眼睛紧盯着海图和舷窗,耳边是高频电话。
   引航员看似风光,只有身在其中才知道艰辛。35年来,姚泽炎年均工作不少于340天。
   长江水情复杂,大量船舶因为年久失修存在各种毛病,这是外籍船长最不愿告诉引航员的事情。
   老姚说,引航的船里面,平均两三天就有船失控。因為发生了事故,或严重违章,几乎每天都有引航员待岗甚至转岗。他到现在没有待岗,因为他专业精,责任心强。
   引万国船,吃千家饭。上俄罗斯的船,吃饭时外套必须要挂在餐厅外面;在韩国船上,吃饭要赤脚踩在地板上;碰上来自伊斯兰国家的船,遇到斋月,船员们白天不吃饭,他就只能啃面包……无论条件如何艰苦,习俗多么难以适应,老姚都会坚持在船上吃饭。客随主便,与各国船员的关系就近了。
   “把船性、水性、人性融为一体”“随机应变”,这是老姚的两句口头禅。
   一次,老姚登上一艘刚修完的外籍老旧油轮。为了省钱,修理后没有试航,而是直接开航。结果离开船厂不到20分钟,主机发生故障,船速慢了下来。
   老姚心里一揪,前方距离苏通大桥不到3海里,这艘228米的庞然大物,10分钟内要是控制不住,就可能撞上桥墩。
   老姚当即发出失控信号,发布航行动态提醒其他船只避让,船舶掉头离开主航道,抛锚待修……结果,这艘船在离苏通大桥300米处,划出一道弧线绕开桥墩,三艘黄沙船几乎擦到巨轮尾部。
   这时,船舶主机熄火,巨大的惯性让巨轮像脱缰的野马冲向浅滩,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抛锚,抛锚控制速度!”老姚再次果断下令。200米、150米、100米……终于,巨轮在浅滩前50米停了下来。所有人欢呼雀跃。
  (综合《新华每日电讯》、中新社讯)
其他文献
一篇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奇文,引发了2020年初舆论的热议。这篇关于“导师崇高感”和“师娘优美感”的论文,占据了2013年的学术期刊《冰川冻土》上30多页的篇幅,不仅使得人们质疑杂志本身的学术性,而且对于学术界的严肃性和正当性,都产生严重的挑战。   应该看到,这篇文章的问题,其实根本不是学术探讨的自主性和交叉性,而是研究者本身大拍马屁,盗用学术之名,毫无严肃可言,挑战了人们的价值底线。许多学者看到
期刊
有的人十分“得体”,举手投足,轻轻言词,都令人舒服不已。也有的人或过甚其词,或过于张扬,“有失体统”,我常琢磨,原因何在?问一位大师,他说是分寸感。待人接物,处事做人,事业成就,都离不开分寸感。   分寸,是一个度量单位,挪至社会人生,就是处事有“度”。我认同这种说法:它是人的天分与修养沉淀在内心的對人对事的合理认可度。   人格讲分寸。做人不卑不亢,有度有量。太卑变成懦弱,太亢又咄咄逼人。性格内
期刊
古人追求隐居生活,闲云野鹤,要的就是一个自在。   深山茅屋,桌上粗茶,屋外有竹有菊,然后是一琴一簫,是漫卷诗书。从地理坐标到心灵坐标,入世亦是出世。这种自在,是一个人的自由。头顶是诗书的光辉,心底有先圣的丘壑,以去世俗化来自我边缘化。他们远离喧嚣,就是希望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事实上,如果没有头顶上信仰和道德的星光照耀,人是很难听命于谁,或臣服于什么的。这不是不服谁的问题,而是谁也不
期刊
年终岁尾,人们或许都在忙着梳理、盘点和总结一年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值得注意的一种倾向和现象是,只看重“结果”而忽视“效果”,把“做了”当作“做好了”、“完成了”當作“完成好了”,“结果”当作了“效果”。   把“结果”当“效果”,是一种“认认真真走过场”。比如,有的只管填表报数,一年开了多少次会、发了多少个文件、下了多少次乡,但是会议、文件和调研到底解决了什么问题、解决得怎么样,却不管不问;有的
期刊
临近除夕,年夜饭预订进入最红火的时段。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提示,建议消费者选择正规餐饮企业,做到实地考察、签订书面合同、明确消费细节,在合同中应注明预付款项是“定金”还是“订金”,保留购物凭证,确保维权有据。   这份提醒来得实在及时。如今,年夜饭预订花样多,“套路”也不少,比如虚假宣传、只有套餐、定金不退等,由此引发的消费投诉正在升温。年夜饭可谓一家人一年里最重要的一餐,若遭遇商家“套路”,除了利
期刊
AAB制吃饭   指的是三个人一起吃饭,两个人吃饭花销AA制,还带着一个觍着脸不花钱蹭吃蹭喝的小伙伴。网友也用这个梗讽刺一些人和事。  滑坡式许愿   小时候许愿做科学家,许愿要发大财,现在只许愿别太倒霉就行了。  阶梯式起床   设置无数个闹钟,通过不停关掉闹钟,阶梯式迫使自己起床的辦法。
期刊
蔡新波是东部战区海军某旅的一名中士,几天前,他与战友邓帝带着下连队的新兵乘坐列车前往单位。到了中午饭点时,列车长推着满满一车的盒饭对蔡新波说:“这里有23份盒饭是给你们的。”听闻,战友们都很惊诧,他们当中并没有人提前点餐。看出了他们的困惑,列车長笑着说,“这是7号车厢一位兰女士为大家点的,中饭和晚饭共46份,已经付了钱。”兰女士的爱心,感动了蔡新波、邓帝和他的战友们,下车后,战士们主动列队,向着兰
期刊
1月8日,浙江一女子吃“网红果冻”出交通事故被送医急救一事,引发舆论关注。据了解,涉嫌酒驾女司机所声称的“网红果冻”,经鉴定酒精含量达到15%。据调查,这类含酒精的“网红果冻”网上熱卖,包装上多没有生产信息和酒精含量。   相关部门宜明确食品类产品中酒精含量的标准,要求企业对食品里的酒精含量进行明示,并提醒消费者适度食用。从更大的层面看,则有必要渐次完善酒精乙醇作为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使用的相关规定
期刊
近日,湖南长沙芙蓉区法院启用“电子封条”查处一处涉案房产,这也是全国范围内首次使用“电子封条”。与从前的纸质封條不同,“电子封条”可对被执行人房产实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和取证。当有人试图破坏封条时,设备会立即播放法院的警告语音,并拍下破坏者的照片及时传至执行法官手机上。   新技术的应用以及强制措施的支撑,将让“电子封条”像高悬的利刃那样时刻产生威慑效应,进而让老赖认识到耍赖没有出路。随着更多技术
期刊
1月12日,在重庆进行了一场特殊的音乐会排练,五名不同职业的普通人,在没有任何音乐基础的情况下,互相配合完成了“一个人的乐队”表演。而之所以称为“一个人的乐队”,是因为这五名表演者都是一位外国友人的器官受捐者,身上有不同的器官來自于这位叫菲利普的澳大利亚小伙子。   菲利普从小热爱音乐,大学毕业后来到中国教书,2018年5月不幸病逝,他的父母在悲痛之余,尊重儿子生前的意愿,将其器官无偿捐献。在重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