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思维导图寻找话题作文的写作角度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cean_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语文学习已经不再是简单、机械地填鸭式的教学,也不是学生被动模仿的学习过程。随着近几年各学科对思维导图的重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也强调思维发展与提升。因此我在思考,如何让学生也通过思维导图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角度,且引导学生能有效地使用目前所积累的素材。
  下面,就我在以“法治”“传统文化”话题为例来介绍如何运用思维导图寻找话题作文的写作角度。
  一、思维导图简介
   思维导图是受数学的坐标系启发,不同的指向赋予其不同的内涵。其中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基本的认识方法
  (1)是什么,阐释内涵。
  (2)为什么,探析原因。
  ①功利角度:促进个体生命的发展,获得成功。
  ②审美角度:感受自然生活之美,体会生命的滋味。
  ③道德角度:体现群体生命的尊严,维护了道德的底线。
  ④哲学角度:能促进人类的发展、宇宙的和谐等四个方面。
  (3)怎么办,策略探究,需要什么条件等。
  2.善用思想工具
  思想工具即浅易的人生哲理,即中外哲学家关于宇宙人生等方面基本的观点。它是人类的最高智慧,能给我们启示;认识世界的思想工具,能让我们透过表象看到本质。
  如儒家思想: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道家思想: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谦冲(虚)处下,守柔返本。
  3.五大观念
  (1)时空观:心中有过去、现在、未来的时空观。
  (2)空间观:自然-个人-群体-国家-人类-生灵。
  (3)领域观:身份认同。
  (4)生命观:滋养、平等、呵护。
  (5)发展观:方法借鉴、勇于想象。
  4.思维坐标导图的四个方向
  (1)历史厚度: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持续长度:用发展观看问题,凡事都不完美,我们如何让好事变得更好,才是我们思考的方向。
  (3)文化深度:世界文化博大精深,应从中外优秀文化中汲取智慧。
  (4)人性高度:人性的高度决定了你作文的高度,文学即是人学,文学应该以人为中心,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人,理应成为文学认识和反映的中心。
  二、以“法治”为例,从四大方向寻找写作的角度
  1.是什么,阐释内涵
  历史厚度,它是是统治阶级保障其利益的工具。
  持续长度,它是书写人民权益的纸。
  文化深度,文化是培植法治精神、观念的土壤,法是一种契约精神。
  人性高度,它是体现公民自由、正义,公正、民主等的权益。
  2.为什么,探析原因
  历史厚度,纵观历史,凡是不维护人民利益的朝代都必将走向灭亡。
  持续长度,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依赖于社会秩序的稳固,社会的长治久安。
  文化深度,法治由文化产生,最终由文化解决。文化的深层结构指向了法律至上的法治精神、全民守法的法治观念。
  人性高度,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的。没有外在强制力的约束,人是难以克制贪婪、自私的本性的。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了“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治国主张,是难以实现的。
  3.怎么办,策略探究
  历史厚度,我们需要借鉴历史经验(取其精华),吸取历史教训(去其糟粕),法律应保护每一位公民的公平、公正、自由、平等等权益。
  持续长度,用发展观看问题,法治也应与时俱进,顺应中国历史的潮流。
  文化深度,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构建中国独特的法治精神。
  人性高度,善用思想武器,秉持生命滋养、平等的人性观。
  三、以“‘中华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为例,从四大方向寻找写作角度
  1.是什么,阐释内涵
  历史厚度,它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瑰宝,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根本。它包括传统的诗歌、绘画、书法、文房四宝、茶艺、京剧、刺绣、民俗节日、剪纸、皮影戏等。
  持续长度,它是国家的名片,是民族共同心理的基础,是我们的根。
  文化深度,它包含了多样的文化形态,四书五经六艺等。
  人性高度,在这些物质文化的背后,它更是浓缩着独特的人生智慧的精神财富。
  2.为什么,探析原因
  历史厚度,无论历史多么遥远,岁月如何蹉跎,都不能除了根,丢了魂。
  持续长度,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道路举步维艰,可我们却忽略了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现代化需要靠民族精神的坚实支撑和强力推动,而民族精神则要从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中汲取。
  文化深度,真正能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文化,才是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
  人性高度,人们在如今充满诱惑,充满怒气的现实生活中,人心浮动,少有安宁。愤怒、欲望在吞噬着人们的人性,如果没有贪婪,就不会有如此多的贪官污吏;如果没有愤怒,2018年10月28日,13条鲜活的生命就不会葬身江底,如果车上的乘客能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是挺身而出,又怎会以为避开了惹火烧身,却没有想到还是躲不过水的窒息呢?
  种种这些道德失范现象,都源于人性的缺失;种种惨剧,也都在提醒大家在繁忙浮躁的当下,想想根,定定神,稳住脚步,找到魂!“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才是我们最终追寻的目标。我们必须积德厚德,开创民德归厚、厚德载物的新时代。
  3.怎么办,策略探究
  历史厚度,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中国虽有五千多年有就历史,但在现代化建设方面,我们却远远晚于他们。因此我们不能不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但关键在于学什么,怎么学?这绝不可能只讲“拿来主义”而不多家思索,甚至随意将自己最重要的东西拱手于人,这种“去中国化”方式绝不可取。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去探索,我们应该建立在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去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
  持续长度,打造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興。
  文化深度,我们对外国文化的包容借鉴,关键是我们要有选择性的借鉴。在学习西方的同时,对中国文化的根,尊重和宣扬;对中国文化的魂,坚守和创新。
  人性高度,用传统文化滋养心灵,茁壮文明,引导人走向真善美。
  作文教学并非无章可循,为解开学生对作文“难于上青天”的心结,关键就在于教师用对引导方式。教会学生在写作中有纲可依,心存作文大观,而这个“纲”就是思维导图,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有效提高写作效率。
  作者通联:广西希望高中。
其他文献
一、围绕“学科核心素养”,聚焦教学目标  2017年1月16日教育部修订版新课标出炉,2003年版的“三维目标”凝练成了“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单元成了“学习任务群”,同时提出了“学业质量标准”。如何落实修订版新课标?我认为我们首要的是围绕核心素养,明确教学目标。此路径可以表述为:课程标准——学期或模块目标(任务)——单元或课时目标(任务)。  2017版新课标在“课程结构”第2条中明确指出:“从祖
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应是学生阅读的指导者,不能直接以教师的解读凌驾于学生的阅读思考和实践之上,干涉学生的阅读体验。  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唱“独角戏”,辛辛苦苦一节课下来,学生到底收获了多少呢?答案不言而喻。怎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语文课堂中课文教学的有效性呢?在
2014语文高考新课标卷Ⅰ选入著名左翼作家叶紫的《古渡头》作为小说阅读的考查材料,其中有一道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原题是:  作品中的渡夫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命题专家给的答案是:  1.热情坦诚,乐于助人,喜欢孝顺父母的子女;2.刚强不屈,不畏身心劳苦,靠自己的气力赚钱;3.坚韧不拔,不向命运低头,坚持自由自在的生活信念。  这答案当然不错,但只提供了分析人物形象的一种思路。其实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郑板桥在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时也说过:“题高则诗高,题矮则诗矮,不可不慎也。”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居于一篇文章之首,是文章传递重要信息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精心地为自己的作文拟写一个令人耳目一新、富有创意、具有美感、精练简洁、寓意深刻、与文章内容珠联璧合、与话题或材料的内涵丝丝入扣的好题,定能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神清气爽,激发阅卷兴趣,阅卷老师对考生的文学素养必然有个初步的肯
江苏高考自主命题走过了十四个年头,这十四年的作文命题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4-2005):话题作文:第二阶段(2006-2012):“材料 命题”作文篇三阶段(2013-2017)新材料作文。纵观这十四年的作文命题的形式,我们发现其具有话题聚焦、自然引路和辩证拓展的三个特点。  一、话题聚焦,把控立意范围  江苏卷作文命题形式虽然经历了三个阶段,但一直保留着特有的命题风格——聚焦话题。即便
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版)的出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成为了这一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因此新课标也被称“核心素养版”。新课标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指语文素养的核心要素和关键内容,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这一提法实际上为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成为了高中语文教师迫在眉睫的研究课题。笔者认为,语
“复盘式评课”是江苏师范大学魏本亚教授提出的一种评课方法,就是以“复盘”的方式,回顾、认定教学事实,追溯、反思教学理念,以期获得教学启发。在复盘过程中,评课者和授课者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生活动、学习效果等多个维度进行回顾、思考、研讨,从而理清备课与教学的路径,找准教学的支点与规律,提升评课者与授课者的教学实践和思考能力。  复盘式评课的步骤是课堂回归——审视对照——剖析研讨。  课堂
一、“时”的概念  时事评论,就是针对近期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或者市民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现象,理性地发表个人看法,褒贬赞否,针砭时弊。由于时评具有新鲜性、真实性、针对性、思辨性等特点,能够引导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能够缓解写作“无源之水,无病呻吟”的选材问题,因此把时评引入学生作文,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当下的高中生都是“00后”,兴趣广泛、思维活跃、独立个性等特点,从学生的角度考虑,
青年教师的能力如何提升,大方之家多有论及。其中,课堂自是极好的练兵场,培训学习亦不乏为一种好方式。  此外,部分青年教师到高三则埋头做题,题目主要源自复习书上配套练习、名校来的模考卷等。某些教师做题瞄一眼文字,瞟一眼答案。至于命题人命题的角度、依据不在他们考虑的范围。认真些的教师可能会查字词、古诗文的出处,抄答案时修正个别欠妥之处。  如此做题,即便课堂精彩纷呈,学生拥趸众多,教师业务能力提升终归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是一篇形散神聚的代表之作,本文中的文言现象也比较典型,具有较强的抒情性,指导学生学好本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宜昌市语文教育部门在我校试点开展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的同课异构活动,圈定了这篇较为冷僻的古文,这对执教的我是个不小的挑战。我决定大胆地颠覆传统,重新解读和建构文本,最终从课文的3、2、1自然段倒逆着进行讲授。  一、以抒情切入(文本第三自然段)  以声情并茂的故事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