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是UCLA建校100周年,U.S.News的最新排名中,UCLA已经超越UC Berkley,成为全美最好的公立大学。UCLA也是全美本科入学申请人数最多、录取率最低的大学,其中超过30%来自少数族裔。
短短一百年间,我们熟悉或不熟悉的UCLA校友为美国和全世界科学艺术的发展及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作为体育名校,UCLA的运动员是奥运会和各大体育赛事的常胜将军;UCLA的电影、音乐等艺术科系则为好莱坞培养了无数导演、编剧和作曲家;UCLA是世界上第一条互联网信息发出的地方,至今培养了七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然而,这些了不起的成就,换一个校名,换几个奖项,可以是任何一所世界名校。
在UCLA这几年,真正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其对多元、开放、包容的追求。
美国大学都有自己的办学宗旨(mission statement),类似校训,挂在网站首页宣告世人,也让学生在申请时了解自己是否跟这所大学气场相合,例如哈佛大学的办学理念是促进知识进步,培养世界领袖;芝加哥大学鼓励学术中的创新和挑战精神;普林斯顿大学立志于为社区和全人类做贡献。
UCLA作为一所研究型公立大学,办学宗旨是以教育普及知识、以研究服务社会,但在同一页,校方明确指出多元、开放、包容的环境是促进学术自由和贡献社会的重要前提。耶鲁大学也有类似提法,但在美国名校中,特意花大篇幅强调此事的大学并不多见。在Principlesof community中,多元化被列为第一条原则。《礼记·大学》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虽然此大学非彼大学,但跟我理解的UCLA精神完美同步。
一百周年的校庆活动之一是在UCLA标志性历史建筑RoyceHall举办的一场灯光秀,视频细数UCLA校友在科学、体育、经济、文化、政治各领域的成就。但这些只是作为序曲,最令人振奋的是校友们在消除偏见、推动平等多元文化中的努力和成就,这其中有洛杉矶第一位黑人市长Tom Bradley,洛杉矶国际机场的国际航站楼也以他的名字命名;有第一位出生于中国大陆的华裔科学家和宇航员DI.Taylor Wang,王赣骏;还有第一位登上太空的母亲,宇航员Anna Lee Fisher。
为了推动多元和包容性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如今的UCLA设置了由副校长领导的Office of Equality.Diversity andInclusion,下设多个办公室,例如the Discrimination PreventionOffice专门调查校内歧视案例,不定期举行反歧视培训;在美国大学常见的Title IX office则调查性骚扰案件,并努力消除陸别歧视;有身体障碍的学生可以寻求Center for Accessible Education中心的帮助,在学校支持下顺利完成学业;最后是由本科生和研究生代表组成的Student AdvisoryBoard为全校学生发声。Office ofEquality,Diversity and Inclusion甚至列出了一份各大重要宗教节日清单,建议教授们安排课程时加以注意,尊重学生的宗教信仰。
事实上,关注多元化和包容性教育是美国高等教育的趋势,这些办公室也不是UCLA的创举,但置身其中,校方对此的重视程度却不输给任何大学。
除了多元文化,UCLA也宣扬乐观主义(optimism),鼓励学生成为相信一切皆有可能的乐观主义者(optimists),以实现个人的成功和社会的进步。
UCLA的吉祥物是棕熊(Bruin),学生们自称Bruins,著名的Bruin 8 claps是新生成为7rue Bruins的第一道手续,也完美体现了乐观积极又斗志昂扬的UCLA的精神。
美国是移民国家,加州更是移民州,最新的人口普查显示白人在洛杉矶已然成了“少数”,半数人口是拉丁裔,其次是非裔。洛杉矶也是全美亚裔人口最多的地区,从19世纪因淘金热到来的华人,到排华法案后到来的日裔、韩裔,都在洛杉矶有自己的聚居区;最后还有许多东南亚和中东移民。
多元文化中的冲突最直接体现在语言上,一个简单的词说出来很容易,听者的心理创伤却很难抚平。于是很多人都养成了小心翼翼、避免冲突的习惯。
在洛杉矶的几年,我学会了在不引发冲突的前提下鼓起勇气纠正带有歧视色彩的言语;也渐渐习惯了在多语言环境中克服用中文与同胞交流的冲动,改用英文以便所有人都可以参与谈话;我学会了把“这个人很奇怪”,换成“这个人很特别”,因为世上没有一个人是奇怪的,但每个人都是不同于他人的。
在这种环境中,UCLA的学生同其他美国大学生一样workhard,play hard,但同时比他们的同龄人更理解平等、包容和多元。许多学生看似没心没肺,实则最会体察人情。
不同于常青藤大学学生的锦衣玉食,UCLA的学生许多都是少数族裔并且是家族中的第一代大学生,不得不靠勤工俭学或昂贵的学生贷款完成学业。这些学生不仅仰望星空品尝理想的丰满,同时也脚踏实地感受生活的艱辛,所以他们的笑脸与小心翼翼可以解读为避免冲突的虚伪动作,但我更愿意理解为表达尊重、努力生活的真诚之举。
100年对于一个世界名校来说,真是太年轻,常青藤联盟最少都得300岁。
UCLA没有那些长者名校的厚重积淀,也缺乏贵族精英的典雅气息,校园和学生都是熙熙攘攘、吵吵闹闹,但也因为这样,UCLA得以跟社区融为一体,跟熙熙攘攘的洛杉矶一样,为各种不同背景的人提供一方天地。
大学之大,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UCLA在推动多元、开放、包容文化方面的努力,才刚刚起步,虽问题重重,但已经领先于许多名校。解决这些问题并不比探索黑洞容易,需要一代代人前赴后继的努力。
校庆视频中,许多校友和在读学生都说出了自己的期许,最后的旁白发出了一个掷地有声的问题:How will you light the way?
未来是否会更好,我们不知道,乐观的UCLA人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而UCLA作为一所大学,毫无疑问给每一个学生提供了讨论这些问题的平等空间,点燃了他们手里的蜡烛。
短短一百年间,我们熟悉或不熟悉的UCLA校友为美国和全世界科学艺术的发展及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作为体育名校,UCLA的运动员是奥运会和各大体育赛事的常胜将军;UCLA的电影、音乐等艺术科系则为好莱坞培养了无数导演、编剧和作曲家;UCLA是世界上第一条互联网信息发出的地方,至今培养了七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然而,这些了不起的成就,换一个校名,换几个奖项,可以是任何一所世界名校。
在UCLA这几年,真正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其对多元、开放、包容的追求。
美国大学都有自己的办学宗旨(mission statement),类似校训,挂在网站首页宣告世人,也让学生在申请时了解自己是否跟这所大学气场相合,例如哈佛大学的办学理念是促进知识进步,培养世界领袖;芝加哥大学鼓励学术中的创新和挑战精神;普林斯顿大学立志于为社区和全人类做贡献。
UCLA作为一所研究型公立大学,办学宗旨是以教育普及知识、以研究服务社会,但在同一页,校方明确指出多元、开放、包容的环境是促进学术自由和贡献社会的重要前提。耶鲁大学也有类似提法,但在美国名校中,特意花大篇幅强调此事的大学并不多见。在Principlesof community中,多元化被列为第一条原则。《礼记·大学》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虽然此大学非彼大学,但跟我理解的UCLA精神完美同步。
一百周年的校庆活动之一是在UCLA标志性历史建筑RoyceHall举办的一场灯光秀,视频细数UCLA校友在科学、体育、经济、文化、政治各领域的成就。但这些只是作为序曲,最令人振奋的是校友们在消除偏见、推动平等多元文化中的努力和成就,这其中有洛杉矶第一位黑人市长Tom Bradley,洛杉矶国际机场的国际航站楼也以他的名字命名;有第一位出生于中国大陆的华裔科学家和宇航员DI.Taylor Wang,王赣骏;还有第一位登上太空的母亲,宇航员Anna Lee Fisher。
为了推动多元和包容性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如今的UCLA设置了由副校长领导的Office of Equality.Diversity andInclusion,下设多个办公室,例如the Discrimination PreventionOffice专门调查校内歧视案例,不定期举行反歧视培训;在美国大学常见的Title IX office则调查性骚扰案件,并努力消除陸别歧视;有身体障碍的学生可以寻求Center for Accessible Education中心的帮助,在学校支持下顺利完成学业;最后是由本科生和研究生代表组成的Student AdvisoryBoard为全校学生发声。Office ofEquality,Diversity and Inclusion甚至列出了一份各大重要宗教节日清单,建议教授们安排课程时加以注意,尊重学生的宗教信仰。
事实上,关注多元化和包容性教育是美国高等教育的趋势,这些办公室也不是UCLA的创举,但置身其中,校方对此的重视程度却不输给任何大学。
除了多元文化,UCLA也宣扬乐观主义(optimism),鼓励学生成为相信一切皆有可能的乐观主义者(optimists),以实现个人的成功和社会的进步。
UCLA的吉祥物是棕熊(Bruin),学生们自称Bruins,著名的Bruin 8 claps是新生成为7rue Bruins的第一道手续,也完美体现了乐观积极又斗志昂扬的UCLA的精神。
美国是移民国家,加州更是移民州,最新的人口普查显示白人在洛杉矶已然成了“少数”,半数人口是拉丁裔,其次是非裔。洛杉矶也是全美亚裔人口最多的地区,从19世纪因淘金热到来的华人,到排华法案后到来的日裔、韩裔,都在洛杉矶有自己的聚居区;最后还有许多东南亚和中东移民。
多元文化中的冲突最直接体现在语言上,一个简单的词说出来很容易,听者的心理创伤却很难抚平。于是很多人都养成了小心翼翼、避免冲突的习惯。
在洛杉矶的几年,我学会了在不引发冲突的前提下鼓起勇气纠正带有歧视色彩的言语;也渐渐习惯了在多语言环境中克服用中文与同胞交流的冲动,改用英文以便所有人都可以参与谈话;我学会了把“这个人很奇怪”,换成“这个人很特别”,因为世上没有一个人是奇怪的,但每个人都是不同于他人的。
在这种环境中,UCLA的学生同其他美国大学生一样workhard,play hard,但同时比他们的同龄人更理解平等、包容和多元。许多学生看似没心没肺,实则最会体察人情。
不同于常青藤大学学生的锦衣玉食,UCLA的学生许多都是少数族裔并且是家族中的第一代大学生,不得不靠勤工俭学或昂贵的学生贷款完成学业。这些学生不仅仰望星空品尝理想的丰满,同时也脚踏实地感受生活的艱辛,所以他们的笑脸与小心翼翼可以解读为避免冲突的虚伪动作,但我更愿意理解为表达尊重、努力生活的真诚之举。
100年对于一个世界名校来说,真是太年轻,常青藤联盟最少都得300岁。
UCLA没有那些长者名校的厚重积淀,也缺乏贵族精英的典雅气息,校园和学生都是熙熙攘攘、吵吵闹闹,但也因为这样,UCLA得以跟社区融为一体,跟熙熙攘攘的洛杉矶一样,为各种不同背景的人提供一方天地。
大学之大,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UCLA在推动多元、开放、包容文化方面的努力,才刚刚起步,虽问题重重,但已经领先于许多名校。解决这些问题并不比探索黑洞容易,需要一代代人前赴后继的努力。
校庆视频中,许多校友和在读学生都说出了自己的期许,最后的旁白发出了一个掷地有声的问题:How will you light the way?
未来是否会更好,我们不知道,乐观的UCLA人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而UCLA作为一所大学,毫无疑问给每一个学生提供了讨论这些问题的平等空间,点燃了他们手里的蜡烛。